讀書,是和名人對話
寫作,是與自己交流
在帶班的過程中,很多小伙伴都說自己寫作的時候,文筆匱乏,寫不出好詞好句,寫不出好觀點,寫的東西很貧乏,很難打動人和啟發(fā)人。
我也會經(jīng)常被人問到我書里的一些金句是怎么寫出來的,為什么輪到自己寫了,卻一到寫作的時候就寫不出來。
其實啊這個問題,我在寫作之初也是經(jīng)常遇到的,所以大家遇到這個問題也很正常。
那原因呢,關(guān)鍵還是積累少了,讀的好書少了,包括詞匯和語法的功力都比較匱乏,那我們今天先來講講這方面的干貨。
我們應(yīng)該怎么去練習(xí)寫作,提升文筆,寫出好詞好句呢?
其實啊,提升文筆的方法有很多,那今天我們就著重先分享1個方法,這是我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
就是通過讀散文去練習(xí)寫作,提升文筆。
如果你問,日常練習(xí)中我們讀什么書能快速提升文筆,那我的建議一定是:讀名家散文。
不需要刻意地去“背”,熟讀成誦就好了。
文字,尤其是中文,在反復(fù)的誦讀過程中,就能夠感受到其中的韻律、節(jié)奏,一篇好的文章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像玉石相擊,大珠小珠落玉盤,特別震撼人心,你只要讀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語感。
語感敏銳了自然能夠知道什么樣的句子是好句子,然后可以加以仿寫,文筆在讀和寫的練習(xí)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而散文嘛,眾所周知,就是比較短,比較美,用詞講究,情感真摯,從詞匯,到語法,再到修辭,再到觀點和主題的引出,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文筆的寫作模板。
我這里找出了幾個段落,大家感受一下。
那我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在晚上看到池塘里的荷葉荷花,你會怎么描寫呢?
那我之前有讓小伙伴們寫過,大部分人都會直接寫:
“一整片池塘里,佇立著嫩綠的荷葉,開著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荷花。”頂多會用一個比喻:“那些碧綠的荷葉嵌在池水上,像一把把翠綠色的傘?!?/span>
但是我們來看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寫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這里讀了大家有什么感覺?是不是眼前浮現(xiàn)了一片荷塘?純澈如水的月光下,婷婷裊裊的荷葉,是不是非常美?
那這里大家可以找出作者用到了哪些修辭手法嗎?
比喻,擬人,通感(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花香本是嗅覺的,但作者把它寫成有旋律的歌聲,把嗅覺轉(zhuǎn)化為聽覺,模擬了香味時斷時續(xù),似有若無的形態(tài),可見作者駕馭語言的深厚功力。
并且整個片段用了非常細節(jié)的場景描寫,把荷塘和月色描寫得形象生動,唯美至極。
那再來看下,這個片段的詞匯有沒有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和積累的?你們可以找出幾個自己認為很美很生動的詞匯。
比如:彌望,亭亭的,裊娜,羞澀,一些比較生動的動詞諸如送,挨,傳,浮,洗,籠,
通過這一段大家其實就可以看出,所謂的好文筆,其實就是修辭和動詞的妙用,再加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
那這些散文,其實就是我們最好的學(xué)習(xí)模板
那我們?nèi)绻苡幸庾R地把這些修辭和詞匯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是不是文章的語感和生動感都能提升一點點?
我們再來看一段。
朱自清|《背影》片段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讀到這里,是不是感覺眼前就浮現(xiàn)了一個疼愛孩子的這么一個父親的形象。
買橘子的這段細節(jié)太棒了,大家可以找出這其中的動詞。父愛可以從這一系列的動詞中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這些動詞其實每一個都很常見,但卻異常地精準(zhǔn),所以就將這個畫面感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很生動,這就是朱自清的文筆。
他的文章無論是篇章結(jié)構(gòu)還是遣詞造句,甚至是一個小小的動詞都非常精準(zhǔn),所以怎么學(xué)習(xí)寫文章,這就是很棒的范本呀。
我們再來看一下席慕蓉的一個片段。
席慕蓉|《前緣》片段
人若能轉(zhuǎn)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么,我們前生曾經(jīng)是什么?
你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
你若曾是那個逃學(xué)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草叢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著,陪伴過你一段靜穆的時光。
因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分辨,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這段文字是不是非常美?
那這里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的就是排比、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并且這些句子可以做一個拆解,作為我們寫作的金句:你若......,我必是......
我們可以做一些仿寫,初學(xué)寫作,可以從仿寫開始,也就是造句。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片段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里風(fēng)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
你們寫下雨是怎么寫的?
你們再看余光中先生是怎么寫的。是不是有一種獨特的悲涼的美感?大家可以找出一些疊詞來:
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瀟瀟,潮潤潤,霏霏,非非,凄凄切切。
龍應(yīng)臺|《幸福是什么》片段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一樣的話題。
年少的仍舊嘰嘰喳喳談自己的學(xué)校,年老的仍舊嘮嘮叨叨談自己的假牙。
廚房里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里一樣響著聒噪的電視新聞。
林清玄|《玫瑰奇跡》片段
我覺得一個人活在這個時空里,只是偶然的與宇宙天地擦身而過。
人與人的擦身是一剎那,人與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與宇宙的擦身何嘗不是一彈指間呢?
我們寄居在宇宙之間,以為那是真實的,可是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一些夢的影子罷了。
畢淑敏|《我很重要》片段
是的,我很重要。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勇氣這樣說。
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那以上呢,就是我給大家找的幾個文筆比較好的片段,我們都是可以從這些片段中去學(xué)習(xí)寫作的。
我在初學(xué)寫作時,最喜歡讀名作家的散文書,并且會朗讀甚至錄音,在開車時、等車時都聽一聽,增強語感,也會經(jīng)常進行仿寫。這個方法讓我的文筆慢慢有了一個提升。
比如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林清玄,他的書《菩提十書》《你心柔軟,卻有力量》《人生哪得幾清明》《平常茶非常道》等等我都讀過,平日里常誦讀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劉墉、周國平、簡媜、魯迅、老舍、汪曾祺、木心等等。
所以如果你對于寫作還是零基礎(chǔ),那么讀名家經(jīng)典散文,是切實可行也是最簡單的一個提升寫作水平的方法。
讀的名家散文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文筆好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語言,只需要質(zhì)樸的感情就好,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畫面感,你的文章就能打動讀者。
那案例也說了,我們來總結(jié)一點干貨吧,我們具體在閱讀散文的時候,不是說看了就看了,什么也沒留下,我們要從寫作者的角度去閱讀,要帶著研究的態(tài)度去閱讀,那么具體可以關(guān)注哪些方面呢?
我總結(jié)了主要是7個方面:
1、詞匯和修辭:比較有意境的、新穎別致的、形象生動的詞匯,以及比喻、擬人、排比、通感等等的修辭
2、素材: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
3、金句:是不是可以把它變?yōu)樽约旱慕鹁涮子媚兀?/span>
4、觀點:他的觀點我可否加以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
5、寫景寫人寫物等的意境:描寫的手法
6、情感的表達:如何表達出自己或者文中人物的各種情緒、情感
7、結(jié)構(gòu):故事/案例+觀點/道理(最好用金句來講出自己的道理)
那自己以后在閱讀和拆解散文時,注意留意以上7個方面。
久而久之,你的文筆和寫作質(zhì)量一定會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然雪嬋
個人微信
定期更新
寫作干貨內(nèi)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