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對貨幣進行改革,廢除各國貨幣,統(tǒng)一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錢半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行過刀幣的國家有齊,燕,趙,中山四國。王莽攝政的西漢末年也發(fā)行過刀幣
齊國刀幣分兩個階段,姜齊和田齊都發(fā)行過刀幣。姜齊(前1044-前386年),周王朝分封姜子牙在齊地,建立齊國。齊國刀幣最早鑄于何時并沒有明確說法,齊刀(長度17-19厘米)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其上鑄有字“齊法化”(田齊)、“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jié)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邦長法化”等(田齊)?!肮?jié)墨”即今山東即墨,“安陽”即今山東曹縣一帶,“齊”指齊國都城臨淄。齊刀厚重,精美,市場價值高。
陳國陳厲公(前706年-前700年)之子陳完避禍逃到齊國,改姓田。其后代逐漸掌握了齊國大權,公元前391年,廢掉齊國國君,自立為王,繼續(xù)使用齊國國號,史稱田齊。田齊年建立后,大力推行刀幣。“齊建邦長法化”是齊國開國紀念幣,是齊刀中最為珍貴,“齊法化”數(shù)量最多。
燕國發(fā)行有燕明刀,尖首刀,針首刀。燕明刀(13-14厘米)其上多鑄有一“明”字,故這種刀俗稱明刀,相對齊刀,燕明刀明顯輕小,是戰(zhàn)國時期燕國的主要貨幣,在趙國,齊國也有流通。尖首刀(15-18厘米)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燕國鑄造,另一說是鮮虞國鑄造,但此刀出土大部分位于燕國境內(nèi),學者還是傾向于燕國鑄造,其鑄造時間早于燕明刀,燕明刀應是從其發(fā)展而來。尖首刀形制與齊刀相似,弧背凹刃,刀身極薄,刀背極厚,但都因刀刃上端顯得尖而得名。針首刀(刀首呈尖刺狀)刀身與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長。
燕明刀
尖首刀
針首刀
趙國錢幣以布幣為主,也使用刀幣。趙刀幣要晚于齊燕刀幣。趙刀(12-14厘米)形體較小,刀刃和刀首成圓角,刀柄和刀身接近于垂直,也稱趙直刀。刀的正面有“甘丹”、“白人”等文字。甘丹即邯鄲
另外趙刀中有一種小直刀(一般長9-10厘米),鑄有藺,圁(讀yin三聲)陽等字,稀少,難得一見。
中山國(公元前414年—前296年)是戰(zhàn)國七雄之外的第八雄,鮮虞人所建,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為趙國所滅。中山國刀幣類似趙刀,鑄有城白,城白化,城等字。
王莽掌握漢朝權利后,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發(fā)行兩款刀幣,金錯刀和契刀五百。金錯刀上有字“一刀平五千”,其中一刀為陰刻,嵌入黃金磨平,平五千為陽文,一枚金錯刀值5000枚5銖錢。一枚契刀五百值500枚5銖錢。王莽建立新朝(公元9年-23年)后,公元9年廢除這兩種錢幣,實際使用時間兩年,金錯刀尤其稀少,價格昂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