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責怪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嗎? 你對孩子說過他寫作業(yè)像老牛拉磨一樣,效率太低嗎? “別看電視了,早點睡覺” “快點吃啊,都快遲到了”.....
似乎孩子的身后總是有個家長在各種催促,各種提醒。愛之深,責之切,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他們覺得孩子太小,沒有時間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孩子需要催促,約束,不然就徹底放飛自我了。但是家長們不知,正是這種喋喋不休的催促,反倒在扼殺孩子的自控力,結果適得其反。
汐子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她最害怕的就是每天媽媽陪她寫作業(yè)?!皨寢屜駛€失控的大獅子,她越吼我,我就越不會做”。
而媽媽說 “這孩子是聽話,但是就是有個壞毛病,要我跟在后面,說一句做一步。每次放學回家,翻開作業(yè)本就六神無主似的。
看到這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后面做題就是我在旁邊陪著盯著,每天晚上作業(yè)都要寫到九點多甚至十點以后……”
其實,催促,嫌棄,嘶吼…家長的24小時監(jiān)管就像一把雙刃劍,刺痛孩子脆弱的心靈同時也擊潰了家長與孩子之間愛的橋梁。想要改善這種局面,讓孩子不再像提線木偶,首先家長得意識到,總催孩子,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
1、沒有時間觀念。
總是在催促的狀態(tài)下,孩子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極度依賴,對時間沒有掌控力,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在父母安排,催促,盯著的情況下完成。這類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何談掌控和合理安排時間。而另外一類孩子,長期忍受父母的嫌棄和批評,他們出現(xiàn)極度叛逆,“你越催我越不做”。時間對這類孩子來說,無足輕重。
2、失去主觀能動性。
愛催的媽媽總是覺得,孩子不催就不會吃飯,上學肯定遲到,作業(yè)絕對做不完…殊不知,媽媽的這種催促實際在摧毀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習慣了被催,學習中稍微遇到難點的問題就自動放棄,等著別人來教或者就放在一邊,沒有積極性去探索和求知。
這種就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習得性無助”。
3、專注力變差。
孩子正在玩積木,媽媽看著時間不早了,連忙收拾積木并指使孩子快點進屋寫作業(yè)。孩子的活躍思維被強制打斷,久而久之,大腦的專注力和持久力也可能會日益衰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喜歡去打擾別的孩子。
4、親子關系緊張。
不少家長打趣道,“教孩子寫作業(yè)這個過程就是考驗父母的人性”。不催不動,越催又越慢。家長控制不住情緒,說出“你怎么這么笨,腦子里裝的都是漿糊嗎,怎么教都教不會…”
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所措,家長事后多半也自愧后悔,但是沒有找到問題做出改變,下次還是一樣。如此惡性循環(huán),家長和孩子都寸步難行,親子關系陷入緊張。
看到這些危害,家長們還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嗎?
美國家庭教育家,艾里姆說“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span>
家長可以適當放手,借鑒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做出改變和嘗試:
①、找到問題的根源
比如,唐唐早上起床總是拖拖拉拉,媽媽越催越慢。每晚唐唐都是寫完作業(yè)就回房間。因為孩子總是遲到,老師探其究竟后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玩心重,每次都玩ipad直到11點左右才睡,白天當然起不來。
②、給予足夠的信任和情緒的關懷
孩子總是遲到,家長也難免被老師點名批評。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先試著關心孩子“今天遲到又被老師批評了,心里也不高興吧?,F(xiàn)在問題找到了,我們一起嘗試做些改變可以嗎”。家長多些包容和信任,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可以允許改正的。唐唐和媽媽交流過后,主動要求媽媽以后幫忙監(jiān)督自己,每晚最遲九點要熄燈睡覺。
③、不強勢介入,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唐唐媽媽對孩子的坦白和主動要求自己約束感到非常欣慰。而媽媽也提醒孩子,如果早上催促一次起床不聽,那再遲到后果就自己承擔。孩子欣然接受,和媽媽溝通說“我真不想再遲到了,太丟臉了。媽媽,以后早上你幫我多設幾個鬧鐘吧,5分鐘一個”。這以后,唐唐果然信守承諾不再遲到了,也更愿意和媽媽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了。
枕邊育兒寄語:
趙東華曾說“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
人無完人,何況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予孩子多些的包容和犯錯的機會,總是催促和指責孩子,結果反倒是不盡人意,甚至誘發(fā)孩子出現(xiàn)極度叛逆。孩子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比對孩子學業(yè)的關心更為重要,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有可能走向人生更高點,未來更美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