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詩琪
文章為網易「上流UpFlow」欄目(公號ID:heyupflow)原創(chuàng),尊重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歡迎轉發(fā)。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庫門,是城市現代化之前帝都和魔都的主要居住建筑。四合院是正統(tǒng)的中國式思維建筑,即便是雄偉的故宮,也不過是一座大四合院,里面套了無數個小四合院。
上海人住的石庫門,跟這座城市一樣,以洋為主,中西合璧,既有西方小二樓“洋房”的感覺,還能享受一點中國式小院的私密,是“海派文化”的建筑。
照片中為老上海原貌
石庫門里的大戶人家
總有人說,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余秋雨也說:“他們最看不起外地人,然而只要一查老底,差不多都是‘外地人’。因此,他們是一群‘來歷不明的尷尬人’”。近代上海的歷史就是一段移民的歷史,自開埠以來,外地移民占到上海人口的80%,而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只有 20%左右。
1855年上?!靶〉稌逼鹆x后,城廂內外及青浦、嘉定附近各縣地主富翁紛紛逃進英租界尋求庇護,而太平天國起義又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涌進上海,外國的房產商看到商機,乘機大量修建住宅,就形成了早期的石庫門建筑。
這些大戶人家遷到寸土寸金的上海,也要保持著正當規(guī)格的客堂,樓上安靜的內室,還有習慣中常見的兩側廂房。即使逃難過來,長幼尊卑的秩序也不能亂。長輩要住在中間的堂屋,晚輩住兩側廂房,仆人則只能住在亭子間里。富貴大氣的黑漆實心木門和銅質門環(huán)關起門來仍可以自成一統(tǒng)。
大門上方的石刻門匾上,鐫刻著諸如“紫氣東來”、“東吳世澤”等字樣,都是標志住戶顯赫地位的裝飾。鬧中取靜是那個年代的生活哲學,石庫門弄堂的高大山墻和狹窄的弄道,與舊日江南的騎樓窄巷又極其相似。
位于靜安區(qū)的靜安別墅
如果只是有江南風光,那不是上海。歐式立柱的門框裝飾,三角型或半圓型的巴洛克花紋的窗楣,高高的山墻上也要飾有漂亮的浮雕。從外,是歐式的聯排式布局,往內,是江南傳統(tǒng)的三合院,帶有法國巴洛克裝飾的石庫門門頭與“人杰地靈”的門匾相映襯,江南民居毫無阻隔地與歐洲聯姻,這才是初代上海移民的風范。
擠聚而居的72家房客
上海在之后的日子經歷了戰(zhàn)亂紛繁,社會動蕩,一大批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不斷融入上海的英美租界。上海租界年內人口增加 40 倍,而地價暴漲 10余倍。一幢石庫門房子中一般都要住六、七戶人家,多的甚至達到幾十戶。
房東挖空心思將原本面積不大的石庫門房子反復改建隔攔成豆腐干似的狹小房型,“廚房里殺雞,無論躲在哪一個角落,都聽得見雞叫,廚房里烹魚,可以嗅到魚腥,廚房里生火,可以看到一縷縷的青煙從地板縫里冉冉上升……”是梁實秋印象里的擠聚而居的石庫門。
石庫門里的人越住越多、越住越復雜。樓上統(tǒng)廂房里住的是絲廠職員,客堂樓上的是兩個舞女,閣樓上住的是小學教員,樓下統(tǒng)廂房住的是木器店跑街,而二房東則坐鎮(zhèn)在后客堂把守關,時時監(jiān)督房客的一舉一動。
《畫說靜安》——七十二家房客
“拎得清,門檻精”的上海人是能從你的稱謂看出你的經濟實力的,叫“白相人嫂嫂”的一般是二房東,“廂房先生”是中小學教員,“客堂阿爹”通常從事跑街或捕房雜役。至于住在位于扶梯的一半拐角旁,下面是灶披間,上面是曬臺,夾在兩個公用處所當中,嘈雜狹小,冬冷夏熱的亭子間的,是整棟石庫門地位最低的“亭子間爺叔”。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逃避白色恐怖而流離失所的文人避難于南方,由于經濟的拮據,他們在大上海只能找租金最便宜的棲生之所,而亭子間是他們的最好處所。
魯迅的《且介亭雜文》,“且介”取“租界”一半的省筆,“亭”指的就是“亭子間”。巴金也說:“我住在上??点┞房狄胬锬程柾ぷ娱g里的時候,常常睡在床上聽到房東夫婦在樓下打架?!?/p>
弄堂里的房間是鴿子籠,走進弄堂就像走進了牢籠。得仰頭到四十五度以上才看得見天空和一件件滴著水隨風左右擺甩的衣服。
上海的弄堂
上海人似乎只有腳踏在弄堂的石板路上,穿行在由各種尿布、褲衩、被單、襪子等組成的隨風飄揚的“萬國旗”下的時候,方才覺得有一些“上海味兒”。
每天清晨,隨著弄堂里倒馬桶人的大吼:“馬桶拎出來嘍!”各家的后門便紛紛的打開了。一個個馬桶被拎到弄堂里,由倒馬桶人倒掉后再用笏帚刷凈,然后放到弄堂的墻角下晾曬著。
冬天在沒有寒風的日子里,張師母和吳太太攜了一把小座椅或小板凳,在弄堂口大太陽地方,坐在那里享受暖洋洋日光閑聊孵太陽。
三伏天里屋子悶熱的呆不下去,朱家姆媽抱著孩子在小馬路的上街沿,拿了鋪板、躺椅乘風涼。賣梨膏糖小販放下擔子,清清嗓子就邊拉起手風琴,邊開口唱起來:“小小洋琴四角哩方唷,今朝聽我來唱一唱呀,嗚呀鳴哩哐呀,大家聽清爽呀!”引了一圈小孩圍著他。
蘇州來的花農,叫賣起來更是清脆柔美而動人,總是操著一口純正的吳儂軟語:“梔子花一一白蘭花,梔子花一一”直叫得那些家庭主婦們寧可暫時放一放手中的家務活,也要來買一朵梔子花和白蘭花。
3500元一晚的石庫門
現在弄堂里的夏天,女的依然扇著芭蕉扇,男的依舊打著赤膊,空氣似乎沒有以前燥熱了,因為他們身后的石庫門坐落在上海市中心均價10萬以上的地皮上,他們在等著拆遷。
寫有“家有一棟石庫門”的牌子,毫無疑問是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最多阿嫲圍觀的一把傘了。弄口的煙紙店、街角的老虎灶和路邊的大餅攤早已搖身一變成法式手工烘焙面包坊,意大利冰淇淋和喝英式下午茶的地方了。
20世紀30年代,法國地產公司Foncière et Immobilière de Chine 在建業(yè)里打下了地基。現在,建業(yè)里石庫門中曾經的200多戶人家都搬遷之后,這里變成了至少3500元一晚的頂奢酒店式公寓capella。擠滿了煤爐的公用廚房,嗆人的油煙,晾滿衣物與尿布的小曬臺,鄰里之間的蜚短流長,家長里短在這里是不存在的,私密性是這家酒店打出的口號。
改造完成的建業(yè)里
這家全上海唯一一座全別墅設計的石庫門酒店,立志要把北京四合院甩在身后。酒店的全新概念餐廳Comptoir Pierre Gagnaire是中國的首家,明星主廚Pierre Gagnaire在全球共有12家餐廳,這些餐廳總共獲得13顆米其林星數。
據吃慣諸多珍饈的人說,吃“米其林十三星的Pierre”先生的料理,帶來的感覺就好比行走于沙漠中,突然發(fā)現綠洲般的驚喜與自然。
在清水紅磚的上海老式石庫門里,吃著精心烹飪富有藝術感的蜘蛛蟹肉意式云吞,以綠蘆筍和白蘆筍作墊,再鋪蓋上薄得透明的黑松露菌凍。淺酌一口待酒師推介的 Domaine Bernard Gripa 2004,帶有淡淡的蜂蜜酸味的美酒讓新式石庫門住戶感覺身處鮮花盛開的花園之中。
建業(yè)里中的Auriga水療是連續(xù)三年蟬聯福布斯榜單的水療中心,概念靈感據說源于月亮盈虧圓缺的周期性。畢竟吃完米其林三星,再做個頂級水療才是在石庫門度假的真諦。
陳丹燕說,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獨特,有非常魔幻的色彩,也有很強的真實性,不同于其他常規(guī)的城市,你總覺得它就要崩潰了,但它像個怪物一樣向前走,就是不崩潰。上海很混雜,很本土,很殖民,很現代,四不像就是上海的特色。作為上海城市肌理存在的石庫門也一樣很本土,很殖民,很現代。
[1]陳欣. 穿越百年石庫門弄堂文化透視“上海人”[D].中南民族大學,2009.
[2]周海寶. 從上海石庫門住宅發(fā)展看海派民居特色[J]. 華中建筑,1997,01:124-127.
[3]阮昕.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傳統(tǒng)民居及意義[J]. 建筑師,2003,03:57-61.
[4]蔡豐明.上海都市民俗[M].學林出版社,2001.
[5]美·顧德曼.家鄉(xiāng),城市和國家——上海的地緣網絡與認同1 853——1937[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趙李娜. 當代上海石庫門的文化功能與精神內核[J]. 文化遺產,2016,(05):56-63.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