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天涯.
作者 姜狼豺盡
前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宋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一代詞雄辛棄疾受主戰(zhàn)派權臣韓侘胄的推薦,起用為知鎮(zhèn)江府,臨邊視事。辛棄疾自歸宋以來,飽受主和派擠壓,郁郁不得其志。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終于獲得了一次北伐雪恥的機會,登上北固亭,面對浩翰長江,心中大有感慨,填下了這闕被明人楊慎譽為辛詞壓軸之作的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所處的時代是中華民族的大分裂時期,以淮河-秦嶺為界,南為宋,北為金,雙雄并峙百余年,不分勝負,最終皆亡于在漠北崛起的蒙古。而辛棄疾在詞中所描寫的時代,卻是中國歷史上另外一個大分裂時期,就是近來非常頗為熱門的南北朝。從過程到結果上來看,宋金并峙簡直就是南北朝的再版,辛棄疾借南北朝的歷史來抒發(fā)自己對時勢的感慨,再合適不過了。
所謂南北朝,一般觀點認為是從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就是辛詞中提到的佛貍)攻滅北燕起,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渡江滅陳為止,首尾一百五十年。不過南朝從公元420年就已經開始,北朝的開創(chuàng)者拓拔珪在公元386年建國,所以南北朝一直沒有一個嚴格的時間界限。
南朝是指劉裕建立的宋、蕭道成建立的齊(南齊)、蕭衍建立的梁、陳霸先建立的陳。北朝是指拓拔珪建立的北魏,從北魏分裂出來,分別由宇文泰和高歡實際控制的西魏和東魏,并由宇文泰子宇文覺建立的北周,高歡子高洋建立的北齊,合稱南北朝。
這是一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代,從東漢末年軍閥混亂開始,到陳朝滅亡止,中間只有晉武帝滅吳后短暫的十年統一。四百年間,天下大亂,生民涂炭,社會經濟遭到了空前的破壞。
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南北朝,我們就會驚嘆的發(fā)現,這段歷史何其精彩!魏晉南北朝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個性解放的時代,盛世的崩潰,用來維護統治的禮教縛束不復存在,人性的真實在歷史的顯微鏡下被無限放大,讓我們看到一個個跳動著的、充滿自由色彩的靈魂。名士大將縱橫其間,君子小人跳脫其中,無論你是精英,還是草根,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心靈上的依歸。
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說過:“唐之世近于古,宋之世近于今?!彼纬院蟮臍v史,由于受到理學的影響,循規(guī)蹈矩,給人的感覺非常壓抑。而唐以前的歷史,則仍未失粗曠質樸之氣,動感十足,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其中以魏晉五胡南北朝最為后人所激賞。
俗話說:“不破不立”,南北朝雖然是亂世,卻不平庸,這是一個精彩至極的亂世,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亂世。南北朝的存在,直接的影響了“中華第二帝國”隋唐盛世的發(fā)展。隋唐在軍事和精神層面直接繼承了北朝,而在文化、思想層面又直接繼承了南朝,隋唐的政權體制則深受南朝、北朝共同的影響,
五胡北朝時期,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是中華民族第一次進行全面融合的階段,規(guī)模和影響都是空前的,雖然融合的過程難免痛苦的經歷。而南朝最大的歷史貢獻在于保存了漢文明的薪火不致覆滅,同時還全面的開發(fā)了之前屬于蠻荒之地的南方,完成了中國經濟由單一的黃河流域經濟帶向黃河、長河流域雙經濟帶過渡,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始于南朝,盛于隋唐,最終完成于兩宋。
經濟的發(fā)展直接帶動了科學的進步,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技術和理論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除了戰(zhàn)爭,一無是處。比如科學巨匠祖沖之,對于祖沖之,我們也許只知道他計算出圓周率,但我們更應該知道祖沖之除了數學家的身份外,他還是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專家。
沒有人愿意生活在亂世,但是當今天的人們翻起那已經泛黃的史書時,便會發(fā)現,亂世自有亂世的精彩,掩卷之后,也許我們會長坐遐思,或仰望天空,在自己的心靈深處,默默的祭奠那一段段光輝的歲月。
我們可以不喜歡亂世,但是我們不能否定亂世的存在,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是這個道理。
前世
晉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剛從曹魏末代皇帝曹奐處“禪”走江山的晉武帝司馬炎,下詔立皇長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史稱司馬衷為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后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最終南北朝并立殺伐幾三百年,與司馬衷的被確立為皇太子有一定的關系。
他有兩個著名的笑話名垂青史,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一是他繼位后某日游華林園,聽到池里蛤蟆在叫,司馬衷不解其鳴,問左右曰:“這些蛤蟆在說些什么,它們說的公事還是私事?”左右知道皇帝白癡,掩口而笑:“這個嘛,在公家的地里叫是為公事,在私人的地里叫是為私事?!彼抉R衷似懂非懂。
另一個笑話則并不可笑,透露著凄惶和悲涼,后來天下大亂之時,萬民饑餓,有人來報:“某地餓死多少人?!彼抉R衷大為悲戚,似哭非哭的告訴左右:“這些人真傻,沒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粥?”此語一出,左右皆哭。
古代的皇家傳承制度極為嚴格,講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司馬衷太子是司馬炎皇后楊氏所生,又是長子,“既嫡且長”,按常理說,司馬衷完全有資格做皇太子,但司馬衷這副德性,無論如何都不具備日后馭臨天下的能力,朝議紛紛。他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雖然是繼承祖、父之業(yè),乘前人之蔭萌,本身并非允文允武之才,但至少也是一代雄主,何以在繼承人的問題栽了一個大跟斗?
《晉書.惠帝紀》直言:“武帝不知其子也!”事實上并非如此,在是否立司馬衷為儲嗣的時候,司馬炎是非常猶豫的,“世祖(司馬炎)疑惠帝不可承繼大業(yè)”。司馬炎曾經說過:“統承大業(yè),懼未能光祖宗之遺德,至於建嗣樹嫡,非所務也?!闭f到底,司馬炎還是對這個傻兒子不放心。
司馬炎曾經征求過老婆楊艷的意見,結果被楊艷迎頭澆了一盆冷水:“自古立嫡以長,不以賢,衷兒嫡長子,豈可輕易之?”楊艷是有名的醋壇子,當然不能讓皇位旁落他人之子,吹了不少枕邊風,軟硬兼施,最終才讓司馬炎不得不諱心的立了司馬衷。
最可氣的倒不是立了個白癡兒子當太子,如果有個賢內助,在簾子后面搖扇子,晉朝的歷史也不至于鬧的一蹋糊涂。司馬炎給兒子娶妻時,有兩個選擇:甾陽公衛(wèi)瓘(干掉鄧艾的那位爺)的女兒、魯公賈充的女兒,也就是著名的賈南風。司馬炎本有意于衛(wèi)家女兒,他也知道賈南風“妒且丑黑”,但他沒想到事情居然又壞了他的老婆楊艷身上。賈家為了上位,出錢塞飽了楊艷,楊艷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利令智昏,強迫胸無定見的司馬炎娶了賈南風做兒媳。這一年,賈南風十五歲,司馬衷十三歲。
在處理了家事后,司馬炎開始醉心于統一大業(yè),自曹丕禪漢以來,魏蜀吳各據一方,成王成霸,合縱連橫,上演了一出出悲壯的歷史大戲。到了司馬炎這一代,三國歷史已經進入尾聲,早在司馬炎稱帝前兩年,他的父親司馬昭就平定了蜀漢,司馬家的統一大勢不可逆轉。
同時吳景帝孫休驚死,吳大帝孫權之孫孫皓繼位,孫皓是著名的暴君,即位以來,狂?;璧?,殺人無數,世人皆曰吳必亡于晉。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晉朝用了整整十五年,才使殺人狂孫皓“青蓋入洛”,完成統一。相比后來的隋文帝楊堅滅陳,不過八年,宋朝攻滅諸國雖然用了十九年,但因為當時的割據政權比較多,所以耗時較長。司馬炎原本至少可以提前十年滅吳,千古名將羊祜屢請伐吳,可惜司馬炎內外受制,以致羊叔子有生之年未能親見孫皓袒臂牽羊,實是憾事。
司馬炎費盡牛虎之力完成統一后,本想坐享萬世太平,司馬一姓,宰制天下。可惜他“怠于政術,耽于游宴,寵愛后黨,親貴當權。”司馬炎最大的丑聞就是平吳后將吳女萬余人納入洛陽宮中,供他一人享樂,馭羊行幸,一女得幸萬女泣怨。朝中貴戚要么比闊斗富,要么悠游竹林,談玄說鬼,徒然有一張華經世務實,但終窮敵不過這幫無才無德的老爺,也只能望天興嘆,得過且過。
在晉朝衰亡的問題上,司馬炎至少要負三方面的責任,一是誤立司馬衷為太子,二是懲所謂“魏削宗室而權臣篡”之弊,效法漢高帝劉邦刑盟白馬:“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贝蠓庾谑?,廣樹兵威,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司馬家的天下萬世永固。哪知司馬炎一死,諸王全不顧血脈相關,自相攻殺,直至鬧的不可收拾,白白便宜了早就蠢蠢欲動的“五胡”們。
第三點就是漢朝中葉以來,北、西諸游牧民族大量內遷的問題。魏晉之際,胡人內遷的勢頭益發(fā)明顯,這引起許多中原士人的警覺,建議將胡人請回他們的故土,防止萬一事發(fā)肘腋,釀成大禍,著名的《徙戎論》就是這種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司馬炎覺得這只是書生意氣,何如他胸懷寬大,不同意回遷胡人。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江統等人是在“破壞民族團結”,是極端的民族主義立場,是不可取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們不可能有現代人的民族意識,從漢人立場上來看問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意識來要求古人,這是不客觀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五胡之所以能“亂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八王之亂造成的晉朝統治權威的崩潰,客觀上給五胡制造了“亂華”的機會。而且把五胡“亂華”單純歸罪于晉朝,也并不公平,正如宋人何去非所論:“昔者五胡之禍晉室,其起非一朝之故也。探其基而積之,乃在于數百歲之淹緩。”
要批判五胡亂華,首先要批判八王之亂,微其亂,中原固若金湯,五胡想亂中取粟,也無從下手。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便是二百多年后的梁武帝蕭衍不顧舉朝反對,強行接納侯景,結果引來殺身亡國的大禍。
司馬炎自以為天命有所歸,大晉朝將千秋萬代做萬民的主宰,哪知統一后僅僅十年后,司馬炎剛一咽氣,他辛苦經營近三十年的帝國基業(yè)便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轟然崩塌,只留下一個帝國凄惶的背影,供后人長哭憑吊。
司馬衷做皇帝,自八王之亂始,自八王之亂而終,隨著四十八歲的呆皇帝司馬衷吃下那塊摻毒的大餅呼痛而亡,八王之亂始落下大幕,首尾十六年。八王是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不過真正引發(fā)八王之亂的卻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賢德”兒媳賈南風,這位國史上貌似最丑的皇后是八王之亂前期的總導演,所以“八王一后之亂”的提法似乎更確切些。比如后世提及“毀佛”,多稱“三武法難”,實際上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三武一宗法難”,一宗便是五代時后周世宗柴榮。
八王之亂給中原的社會生產力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破壞,人口的大量減少,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在經歷了晉武帝時代短暫的緩和之后,以最極端的方式徹底的爆發(fā)。周邊民族見中原大亂,皆舉旗幟,橫刀戈,狂呼而進,或取晉趙,或取巴蜀,稱王稱帝,好不快哉。
司馬衷死后,皇弟司馬熾茍存七年,也只是東奔西走,累累若喪家之狗,最終淪為胡人囚虜??蓱z堂堂中原大皇帝,伏地膝行,青衣行酒,與大金昏德公趙佶父子坐井觀天之辱并為國恥。司馬熾的被俘,標志著晉朝中央政權在中原統治的徹底崩潰,雖然后來的司馬業(yè)勉強困守關中數年。晉朝王公貴戚,為避兵禍,紛紛南下,史稱“衣冠南渡”。其中有晉朝五位王爺,諺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痹擙埦褪侵信d晉朝的瑯琊王司馬睿。
今生
關于司馬睿的身世,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牛繼馬后”,指的是司馬睿實際上為瑯琊王府小吏牛金所生。和晉朝歷史有關的有兩個牛金,大牛金是個冤大頭,因為有將帥才,加之民間傳言有“馬后有?!敝f,被老奸巨滑的司馬懿給掂計上了,尋了一副藥給牛金送了終。
司馬懿以為牛金已死,子孫無憂,哪知事情偏偏壞在了小牛金身上(晉人也稱小牛金為"牛欽"),司馬懿的孫子司馬靚受封瑯琊王,也許是司馬靚的枕席功夫太差,瑯琊王妃夏侯氏耐不住寂寞,不知用了什么勾魂大法,泡上了府中小吏牛金,一朝魚水歡洽,十月瓜熟蒂落,生下了司馬睿。后世有人戲謔的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狂怪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
五胡擾攘之際,中原大亂,司馬宗室或死或逃,凄惶若匹夫,只有這個司馬睿坐守江南,自為一家,漸成氣候。及西晉淪覆,司馬睿站上前臺,繼承晉朝正統已成必然。晉太興元年(公元318年)三月,司馬睿正式稱帝建元,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東晉。不過東晉承西晉崩亂之后,諸事草創(chuàng),不成體統。甚至連國璽都沒有,北人戲稱東晉皇帝為“白板天子”,直到幾十年后國璽才回歸漢家。
東晉初創(chuàng)之日,疆土北不過淮,西不及蜀,勉強守住荊、揚二州,為天下藩翼,再加上北方石趙與劉趙的中原拉據戰(zhàn)日甚慘烈,沒有余力南下,東晉于江漢搖蕩之際,守住了司馬家最后的一份家業(yè)。司馬睿之所以能順利在江東開創(chuàng)局面,除了天時地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和,南下的北方世族和南方的本土世族均擁護司馬睿,其中以南下的瑯琊王氏擁晉之功最大,最著名的就是王導,史稱“晉中興之功,導實居其首?!?/p>
瑯琊王氏素稱天下第一世族,名第高貴,非等閑世族可比。王氏肇興于魏晉之際,但真正使瑯琊王氏脫穎而出的則是司馬睿東渡之時,王氏最輝煌的時代便在東晉和南朝前期。王導總馭朝政,王敦雄據荊江,一文一武,牢牢控制住了東晉的統治權,當時天下有言:“王與馬,共天下?!彼抉R睿充其量只是個“精神領袖”。
世族終東晉一朝,始終處在權力的最頂峰,東晉十一個皇帝,幾乎全都是“精神領袖”,晉明帝司馬紹雖然“潛謀獨斷”,有武帝之質,但無奈壽命短促,二十七歲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幾大世族圍繞著最高權力,進行慘烈的廝殺,這幫爺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
兩晉交替之際,大英雄祖逖率部曲千人,濟江中流,流涕擊輯,志在還復山河。但南渡的“衣冠”們卻早就把故土父老拋到了九霄云外,因為他們在江南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堂,所以沒必要回去??蓱z祖士雅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痛呼而亡。祖逖之后,東晉所謂北伐,無論是褚裒、殷浩還是桓溫,要么所用非人,要么才不濟事,眼見得北方淪為胡人的跑馬場,卻無可奈何,只好回來抱成團的死掐,狗咬狗,一嘴毛。
自西晉滅亡,司馬氏政權的統治被局限在江東,中國北方一夜之間,成了胡人們的天堂。今日你稱王,明日我稱帝,亂糟糟弄的一塌糊涂,是謂五胡。五胡,指匈奴、羯、氐、羌、鮮卑,雖然在建國時間上,李雄建立的成漢比劉淵建立的漢(前趙)略早一些,但因為劉淵對五胡的影響甚大,所以一般也認為開五胡之先的是劉淵。
通常所謂五胡十六國是泛指,因為十六國中還有三個漢族建立的政權:張駿建立的前涼,李暠建立的西涼,馮跋建立的北燕。與五代時十國沒有包括李茂貞、劉守光政權一樣,五胡十六國時代還有三個政權沒有被后史所承認,便是漢人冉閔建立的魏,鮮卑人拓拔什翼健(北魏始祖)建立的代,鮮卑人慕容沖建立的西燕。
北魏名臣崔鴻著《十六國春秋》,取前趙、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夏、前涼、成漢、后涼、西秦、南涼、西涼、北涼、北燕為十六國,棄冉魏和西燕,因為代國是北魏前身,所以不便列入。為了便于記憶,蔡東藩先生歸十六國名錄為“二趙也,三秦也,四燕五涼也,成夏也?!?/p>
如果從李雄公元304年率先稱王開始計算,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滅北涼為止,十六國共存在135年,北方一直處在動亂之中。其實五胡十六國明顯分為兩個階段,以前秦統一北方為分界線,個人感覺五胡后期要比前期更加混亂。實在為苻堅感到惋惜,本來已經統一了北方,坐享天下便是,何苦欺“眾材任事、主無失德”之東晉。
在攻晉的問題上,苻堅不從眾議,犯下了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一不宜集九十萬違心之烏合,專攻壽春一點,致使東晉可舉國應戰(zhàn),晉之滅吳、隋之滅陳、宋之滅唐、元之滅宋,無不順巴蜀而東下,左右鉗制以進,使其顧此而失彼,一戰(zhàn)而下。二不宜信用姚萇、慕容垂等人,這些人從來沒和苻堅穿過一條褲子,時刻在等待著苻堅犯錯誤,好乘其弊而自建大業(yè)。
苻堅萬不該重用姚萇、慕容垂等人,二人是前秦的腹心大患,一日不除,秦朝一日不得安寧。如果苻堅狠狠心,彌大患于未然,既使攻晉失敗,也可以保持曹操赤壁敗后仍穩(wěn)治北方的局面。苻堅為人仁恕,能得英雄死力,但濫施仁心,當斷不斷,終釀亡國慘劇。三千里肥腴之地,最終成了鮮卑拓拔氏的家業(yè),空留千古遺恨,讓人嗟嘆。
北方在苻堅敗后,重新恢復了五胡前期的局面,而且基本上對號入座:后秦代前秦,后燕代前燕,后涼代前涼。大家趁著苻堅倒了臺,一窩峰的亂起來,大打出手,勝者為王,敗者為賊。
從東晉的角度來看,淝水一戰(zhàn),擊退強敵,這本是東晉史上收復舊地的最佳機會,所謂“千古一至之機也”。可惜東晉取勝之后,不思進取,又陷入內斗之中,白白浪費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何去非嘆道:“苻堅淝水百萬之敗……晉人有能乘燕、秦相弊之馀,因淝水克敵之勢,選師擇將而命二軍:一軍北收鄴城以舉燕代,一軍西趨咸陽而定關隴。據舊都之固,復七廟之墜,鎮(zhèn)撫士民,以殄馀黨,則武帝之業(yè)一朝可復,而大恥刷矣。晉人撫機而不知發(fā),乃方出師漕粟以慰其既來,而尺土不獲,而師以喪敗?!?/p>
機會就這樣溜掉了,但東晉一代把持政權的多是世家大族,他們并未因此而懊惱,或許他們本就不想恢復舊業(yè)。自衣冠南渡,至此已歷三代,他們已經在江東建立了自己的家業(yè)。東晉第二、三代門閥生于江東,長于江東,他們對故土的渴望遠遠不及南渡的那一代,只要能守住他們現在的家業(yè),已經功莫大焉,何必再自尋苦惱,自然不愿冒險北進。
對東晉世族們來說,國事莫如家事,或者更準確的說,家事即國事。所以,指望這些貴族老爺們收復失地,無異緣木求魚。這與與八百年后南宋偏安江東不圖進取,茍顏殘喘之局面,何其相似乃耳!
面對江北大好河山,并不是所有人都無動于衷,視若陌路,至少有一個人不是這樣。
他出身貧寒,雖然他的祖上曾經無上榮耀過,他的名字叫劉裕。
第一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
--宋武帝劉裕的壯麗人生
一
秦王子嬰元年(公元206年)十月,著名的“流氓無賴”劉邦率軍攻入秦都咸陽,子嬰素車白馬,乞降于劉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政權秦朝灰飛煙滅。行前,楚懷王熊義心與劉邦、項羽相約:“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心胸狹窄,容不得劉邦騎在自己的頭上,將軍四十萬急馳來擊殺劉邦。
賴張良、樊噲之智,劉邦在刀光劍影的鴻門宴上撿回了一條性命,被項羽踢到了當時廖無人跡的漢中做漢王。天下人都沒有想到,君臨天下,宰制四海的不是威赫無極的西楚霸王項羽,而是這位吃飯賴賬、討要老爹一杯羹、危急時刻將兒女踢下車的劉爺。讓他們更無法想象的是,劉邦建立的漢朝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科技,都對中國歷史的走向產生了空前的影響,甚至他的國號都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因為漢朝在歷史上擁有如此顯赫的地位,所以后世凡有劉姓建國者,國號都懶的起,直接“繼承”了漢朝的正統。不管能不能和劉邦攀上親戚,都誠惶誠恐的認祖歸宗。比較典型的是五胡的漢趙,劉淵是匈奴人,照認劉邦做老祖宗,在五代時還有后漢的劉知遠。
只有一個人例外,雖然他并不是劉邦的嫡親子孫,但和劉邦確實能扯得上血緣關系,他稱帝建國時,卻沒有“援照慣例”建國號為漢,而是稱為宋朝,史稱南朝宋或劉宋。他就是開創(chuàng)鼎峙江東局面的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
提到劉裕,我們可能會立刻想以南宋一代詞宗辛棄疾的名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闭f的正是劉裕。
劉裕,表字德輿,祖籍江蘇徐州。生于晉哀帝司馬丕興寧元年三月壬寅日(公元363年4月16日),不過《宋書.后妃傳》卻說劉裕生于同年的四月二日,未知孰是。劉裕是漢高帝劉邦的親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代傳人。劉裕并不是劉邦的直系嫡孫,從這個角度來看,劉裕建國號宋,倒不算是“忤逆不孝”了。
劉裕雖然祖籍徐州,但他的出生地卻在今江蘇鎮(zhèn)江,也就是東晉南朝著名的軍事重地京口。西晉滅亡后,大量北方人為避戰(zhàn)亂,遷居江南,其中包括劉裕的曾祖父劉混。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人物紀傳上所載的籍貫與其實際出生地往往并不一致,是謂郡望,比如帝王中的彭城劉氏、蘭陵蕭氏,世族中的瑯琊王氏、陳郡謝氏、聞喜裴氏、京兆韋氏等等。
劉裕的生母趙安宗,十八歲嫁給丹徒郡功曹劉翹,郡功曹類似于現在的地市級人事局長,在當時級別很低,多由寒族人士擔任,世族子弟根本不稀罕這類小官,所得奉祿只能勉強維持一家生計。三年后,趙安宗在生劉裕時因難產而亡,撇下了嗷嗷待哺的幼子,撒手西去。
關于劉裕那些天花亂墜的“祥瑞”,最有名的就是劉裕入山伐薪時曾射一數丈大蛇,后遇數小兒著青衣搗藥,劉裕問他們搗藥做什么,小兒們說我們家大王被劉寄奴給射傷了,所以制藥。劉裕不解:“汝王即為神,何不殺劉寄奴?”眾小兒齊道:“劉寄奴王者不死!”劉裕大喜,殺散小兒,執(zhí)其藥而歸?!侗静菥V目.草部》記載的專治跌打損傷的草藥“劉寄奴”,典故便緣于此。
劉裕不愧是劉邦的“后人”,編故事蒙起人來也不走樣,劉邦斬白蛇,劉裕射大蛇,蛇招你們家了?專和蛇過不去。還有更加離譜的,說是劉裕走動時常有二龍在身邊亂飛,隨著劉裕的發(fā)跡,這兩條龍越長越大。后來劉裕外出住店,醉酒于室內,劉裕恩公王謐的門生也來店入住,進了劉裕的房間,卻見是一條五彩蛟龍醉臥。陳宣帝陳頊未發(fā)跡時,也被人看成是一條大龍。這都是史家阿諛獻媚的老把戲,混點散碎銀子花花而已。
趙安宗死后,劉裕曾一度被劉翹送給了趙安宗的娘家撫養(yǎng),劉裕的小名本是奇奴,因劉裕生時有所謂“甘露降于墓樹”之奇。寄養(yǎng)在趙家后,便改名為寄奴,這也是劉寄奴一名的來歷。
隨后劉翹又娶了蘭陵蕭文壽為妻,生下次子劉道憐、三子劉道規(guī)。南朝時蘭陵是齊、梁蕭氏龍興之地,所以蕭文壽和蕭道成、蕭衍還是有些親戚關系的。
不久,劉翹得病故去,拋下了孤兒寡母四人,艱難度日。劉翹生前沒為妻兒們打出一片天地,死后也因為家貧,沒有能力給他風光下葬,簡單入土了事?!拔涞畚r,貧約過甚,孝皇(劉翹)之殂,葬禮多闕?!?/p>
家中的頂梁柱突然塌了,孤兒寡母日夜愁于稻糧之謀,劉裕做為家中長子,自然有責任挑起生活的重擔。劉裕也許是受到了老前輩劉備的啟發(fā),無師自通的操起了編草鞋的手藝,每日里編好鞋子,擔到市上去賣。做這個買賣的都是窮人,也賺不了多少錢。
劉裕出身貧寒,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長大,有時難免會染上一些惡氣,不知跟誰學會了賭博,幻想一夜暴富,做個財主。劉裕初入此道,哪知其中厲害,沒玩幾把,就欠了大戶刁逵三萬錢。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一萬塊錢,劉裕賣草鞋能賺幾文錢?這筆巨額賭債哪里還得起!劉裕被刁逵給捉了去,綁在樹上,讓家奴用鞭抽打。劉裕自認倒霉,閉眼受鞭,是死是活,聽天由命。
算劉裕好運氣,正巧刁逵的朋友王謐來訪,正見劉裕受難。王謐見劉裕面目不俗,身長七尺,有英雄之氣,忙喝令住手,并問何故打人。刁逵怒氣未消,把緣由告訴了王謐,王謐笑道:“三萬錢,何足以一命相抵?!蓖踔k是東晉名相王導的孫子,江東世族之首,家世富貴,三萬錢最多夠他吃幾頓飯的,王謐便替劉裕還了債。王謐凝視劉裕許久,方嘆道:“卿雖未顯貴,久必為一代英雄,望自保重!”
出身貧寒的人多有一種特性,就是恩怨分明,無論是善待他的還是虐待他的,他都會刻骨銘心的記上一輩子,劉裕也不例外。等到劉裕發(fā)跡之后,不計王謐投靠桓玄之罪,重待王謐,得以善終。王謐諸子入宋后也深為劉宋皇族厚待,算是劉裕報了當初還債的恩情。至于同樣是投靠桓玄作惡的刁逵則沒有王謐的好運氣,后來事敗被殺,刁氏子孫盡被誅夷,刁家的產業(yè)全被劉裕送了人情,散發(fā)給窮苦百姓。
對于劉裕的恩怨分明,后來梁元帝長子蕭方等卻把劉裕臭罵了一通:“夫蛟龍潛伏,魚蝦褻之。是以漢高赦雍齒,魏武免梁鵠,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萬乘之隙也!今王謐為公,刁逵亡族,醻恩報怨,何其狹哉!”
客觀來說,蕭方等的觀點并非沒有道理,但也要因人而異。所謂寬容大度,從大了說是美德,從小了說便是縱容無法,苻堅倒是對姚萇、慕容垂寬厚,待若國士,可結果如何?何況劉裕出身貧寒,絕世梟雄,上層社會所謂的道德力量根本就約束不了劉裕。而且劉裕散刁逵不義之財于百姓,這等氣度胸懷,何不見蕭氏一贊?獨津津于小疵,未必有些無聊。
劉裕雖然“輕狡無行”,但對繼母蕭氏卻非常孝順,在遠近是出了名的,“奉繼母以孝聞”。娘倆的感情也非常好,劉裕富貴后,蕭氏也跟著繼子風光無限。劉裕和兩個弟弟劉道憐、劉道規(guī)雖然不是一母所出,但手足情意深厚。
劉裕家小業(yè)薄,加上又好賭成性,在周遭鄰居中的名聲很臭,這點和后來的梁太祖朱溫、前蜀高祖王建非常相似。歷史上象劉裕、朱溫、王建這樣出身低賤,年輕時不務正業(yè),為鄉(xiāng)鄰所鄙薄,但最終風云際會,成就一番偉業(yè)的人物實在太多了。在承平時代,象他們這類人物,除非有特殊歷史背景,否則出頭的機率極小。對他們來說,人生中最大的幸運就是生逢亂世,不然,后人也無從知道他們的存在。
劉裕出生的那年,晉室南渡已經四十六年了,北方一直處在五胡爭并殺伐的亂世之中,走馬燈似的換主子,今天你稱王,明天我坐莊,后天不定是從哪墻角跳出個人物呼風喚雨。北方一片混亂,南方也沒消停過,自晉元帝司馬睿中興以來,鎮(zhèn)帥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江南江北亂糟糟的局面,正是劉裕能夠以一匹夫之力,漸收天下之兵,而成霸業(yè)的歷史大背景。
二
劉裕出道的時候似乎很晚,《宋書》、《南史》都記載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冬,前將軍劉牢之借時任冠軍將軍孫無終司馬的劉裕出討孫恩,這一年劉裕36歲。
孫恩就是晉史上著名的“孫恩起義”的領導者,關于孫恩起義的性質問題,仁仁智智,無統一之觀點。歷史上許多農民起義時借助宗教力量,孫恩也是這樣。孫恩信奉的是道教的一個流派五斗米教,與東漢末年的漢中軍閥張魯系出同門。 漢魏之際,道教盛行,影響所及,上及朝廷,下及黎庶,所以無論是張角起義,還是孫恩起義,都借助了道教來實現自己的政權目的??v使孫恩為惡多端,造成社會災難,也不能就此論及道教的不是,他們未必就是真正的道教信徒,不過因教興事罷了。
從地域上來看,我們很容易把孫恩起義與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聯系起來,他們所率領的多是被統治者殘酷壓迫而苦無活路的農民,所以不論他們起事的動機是什么,至少初期他們還代表了一部分農民階層的利益。方臘起義是因為宋徽宗趙佶窮奢極欲,命“佞幸”朱勔在江浙一帶辦置所謂花石綱,也就是大肆搜刮奇珍異寶,惹得江浙民怨沸騰,方臘“因民不忍”,趁機起事。
而東晉末年的形勢絲毫不好于宋徽宗時,因此時的晉安帝司馬德宗比惠帝司馬衷還要白癡,所以朝政均由叔父會稽王司馬道子主理,而司馬道子又很寵愛世子司馬元顯,以為揚州牧。自晉元帝司馬睿東渡以來,揚州地近帝畿,望實隆重,為江左第一大鎮(zhèn)。司馬元顯少年頑劣,“性苛刻”,在江浙一帶胡作非為,“縱暴吳會,百姓不安?!?/p>
孫恩的叔父孫泰曾經跟著江湖術士杜子恭學會了所謂的“秘術”,杜子恭死后,孫泰做起了“秘術”買賣,誆騙無知百姓,大發(fā)其財,甚至上層社會也深受其惑。晉孝武帝司馬曜和司馬元顯都是孫泰的客戶,甚至司馬元顯也多次找上門來請孫泰傳法術。后來孫泰見晉朝衰落,想趁亂起事,結果事尚未起而為人所告發(fā),被司馬道子一刀給切了。孫恩命大,逃到了海上,繼續(xù)做買賣,以期為叔父復仇。
及司馬元顯作亂吳會,孫恩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煽動百姓自海上攻上虞(今浙江上虞),一戰(zhàn)得手,隨后又攻下了江南大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干掉了內史王凝之,也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晉制,一郡有親王封地者稱內史,無親王封地者稱太守。說來王凝之和孫恩還是“同門”,王家向來是五斗米道的忠實信徒,尤其王凝之為甚??上O恩沒有給他面子,照殺不誤。王凝之的名氣似不如他的父親王羲之和弟弟王獻之,但他卻有個鼎鼎大名的才女老婆,便是名相謝安的侄女謝道媼。在中國才女史上,謝道媼的排名也許只在李清照之下,薛濤、李師師可能都要排在謝道媼的后面。
孫恩破城后,謝道媼命家婢亮刃而出,謝道媼居然在亂中殺掉了幾個孫兵。后來力寡不敵被俘。孫恩想殺掉她的外孫劉濤,謝道媼慷慨相救:“此兒非王氏子孫,君何相害?要他死,可先取我命!”孫恩雖然毒虐,也佩服謝道媼的膽識,釋之不問。
孫恩自破會稽,聲威大振,周邊郡縣苦于朝廷暴虐,揭竿而起,響應孫恩?!把罩?,眾數十萬?!备鞯氐母改腹賯円姞畲篑?,除了命短被殺的,全都逃了,江左震動。孫恩霸住會稽,自稱征東將軍,并為自己的軍隊起名叫“長生人”。
朝廷見東南起了亂事,忙派名相謝安的次子衛(wèi)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率師東討孫恩。劉牢之素聞冠軍司馬劉裕之名,便將劉裕調入軍中任參軍。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二月,晉軍行至吳郡(今江蘇蘇州),孫恩軍倒知道害怕官軍,在城外結營,沒有輕易出戰(zhàn)。劉牢之不知道孫恩的深淺,便命劉裕帶著幾十個弟兄去探探敵軍虛實。劉裕初出江湖,自然要爭取多立戰(zhàn)功,封妻蔭子謀富貴全靠它了。
劉裕剛出城不久,就遇上了數千敵軍,劉裕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明知眾寡不敵,依然下令出擊。孫恩的幾千弟兄沒來由怕你這幾個人,一哄而戰(zhàn)。結果不問可知,晉軍多戰(zhàn)死,而劉裕“戰(zhàn)意方厲”,在敵軍陣中來回撒歡,手持長刀,狂砍亂劈,殺傷敵軍甚多。而此時劉牢之之子劉敬宣在城中盤算著時間,擔心劉裕他們出事,便率輕騎出城來尋找劉裕,隨后晉軍騎兵四出,打退了敵軍,這一仗晉軍大勝,斬俘千余人。劉裕一個人力戰(zhàn)數千敵軍的英雄事跡在晉軍廣為流傳,劉牢之知道劉裕是個狠角色,深加器重。
孫恩到底是個草頭王,本來還打算效法句踐,割據江浙稱王。后來見大勢不妙,便驅百姓二十余萬人入海避難。孫恩知道官軍貪婪,臨走前把值錢的東西都扔到了路邊。果然晉軍看到這些寶貝,一窩蜂似的上來就搶,等劉牢之們吃飽了后,才發(fā)現孫恩就早不見了蹤影。后來唐末的巢巢也如法炮制,逃得一命,估計黃巢就是從孫恩處學來的本事。
孫恩逃往海上,朝廷以為亂事已滅,舉額相慶太平,命謝琰為會稽內史,劉牢之回師??蓪O恩看到官軍撤退后,知道謝琰為人庸劣,于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孫恩率軍還攻會稽。謝琰果然無備,狂言:“苻堅如何?百萬烏合送死淮南,孫恩小賊,何足畏!”等到孫恩過來的時候,謝琰又大言:“滅此寇而后食?!彬T馬出戰(zhàn)。剛開始晉軍尚能打一陣,但晉軍后告不利,謝琰退至千秋亭,被帳下都督張猛所殺,執(zhí)頭降孫恩。
朝中主事的司馬道子聽說孫恩又殺回來了,無奈之下,只好再次請劉牢之出馬。十一月,劉牢之再帶著劉裕南下,一路馳進。劉牢之命劉裕守句章(今浙江寧波南),孫恩軍聽說句章城小人少,打算拿劉裕下口,呼號來攻。劉裕真夠英雄,親披重甲,手執(zhí)兵刃,每戰(zhàn)皆在陣前拼殺。士兵們見主將不要命,那還有什么說的,孫恩軍屢戰(zhàn)不利,只好后撤。
因為朝廷腐敗,官軍也養(yǎng)成了貪婪的壞習氣,各路東征晉軍一邊同敵軍作戰(zhàn),一邊抄掠百姓,大發(fā)國難財,“百姓苦之”。只有劉裕的部隊號令嚴明,秋毫無犯,百姓聽說劉參軍愛民若子,紛紛來投,劉裕一視同仁,他吃什么,弟兄們就吃什么。亂世中欲成大事,雖然說槍桿子很重要,但民心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畢竟財賦都要從民間征收,把百姓弄的精窮,自己不也得喝西北風?
孫恩之前只把劉牢之當成個人物,從沒聽說過劉裕是哪路神仙,現在見劉裕比劉牢之更難對付,孫恩便決定來會會劉裕。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春,孫恩親率大軍來攻句章,劉裕照舊身先士卒,披甲執(zhí)銳,與孫恩大戰(zhàn)。孫恩沒有從劉裕這里得到油水,這時劉牢之聞劉裕有難,率軍來救,孫恩只好再次下海。
孫恩好不容易上回岸,一塊骨頭都沒得啃,大不服氣。到了三月,孫恩走杭州灣北岸,攻海鹽(今浙江海鹽)。劉裕聽說孫恩又來鬧事,率軍北上。劉裕的野心大的很,之前立的那些都是小功勞,如果能捉得孫恩這條大魚,那他就能一步青云直上了。劉裕趕到海鹽后,在舊城遺址上又建了座新城,以此做為軍事基地。孫恩不想讓劉裕好過,命令攻城,非要拿下劉裕下酒不可。
劉??礃幼诱鏇]把孫恩當回事,親自挑選了幾百個不要命的弟兄,全部脫下盔甲,操著短刃,開門狂呼而出。敵軍哪見過這等不要命的玩法,嚇的逃了,官軍乘勝追擊,斬其主將姚盛。不過劉裕雖然連戰(zhàn)連勝,但所部人數太少,和孫恩軍不成比例,為了誘殲孫恩,劉裕想出了一個妙法。
三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那不過是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虛構出來的。而歷史上真正的空城計有很多,劉裕就玩過這手絕活。劉裕命偃旗息鼓,將士們皆持刃藏于城中,做好戰(zhàn)斗準備。同時命一些老弱病殘登城守衛(wèi),早上大開城門,誘孫恩上鉤。孫恩不知道其中底細,便命人上前喊話:“劉裕哪去了?”城上弱兵早就知道他們會問,忍住笑答道:“聽說大軍威武無敵,劉裕半夜就逃跑了,只留下我們這些跑不動的老家伙們守城?!睂O恩果然中計,放松警惕,命令各部大搖大擺的進城發(fā)財。
劉裕等敵軍入了城,一聲號令,晉軍四面全圍,一通狂殺,大破孫恩,孫恩僥幸逃生。孫恩知道這回碰上了苦主,不再敢招惹劉裕,覺得吳郡內史袁山松好對付,便北上進攻吳郡,先薄滬瀆壘(今上海市郊)。劉裕早就看上了孫恩的人頭,哪肯放過,棄城追擊。
此時海鹽縣令鮑陋派兒子鮑嗣之領一千名本地士兵跟著劉裕做先鋒,可劉裕卻覺得這些吳兵未必能聽從自己的號令,而且一旦立功,功勞都是鮑陋的,當然不喜歡鮑陋混水摸魚。溫柔的拒絕:“孫恩軍善戰(zhàn),貴軍久不習戰(zhàn),恐不是孫恩的對手,萬一為賊所破,影響士氣,不如押后陣吧?!笨甚U陋根本不吃劉裕這一套,命鮑嗣之緊跟著劉裕,隨時“幫助”劉裕為國立功。
劉裕也有資格說這樣的狂話,因為他的手下是晉朝大名鼎鼎的北府兵。晉朝南渡以來,北方百姓多不愿受胡人奴役,舉家南逃。東晉為了安置這些流民,便在江南設置僑州郡,新置州郡名皆從原名,比如南徐州、南兗州等。后來謝安之侄謝玄為兗州刺史,守臨江軍事重鎮(zhèn)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此時北方已經被前秦皇帝苻堅統一,苻堅不從王猛勿伐晉之死諫,時刻準備南下,江東形勢異常緊張。謝玄為了對抗秦軍隨時可能發(fā)動的戰(zhàn)爭,便大量招募壯漢入伍,因京口也稱北府,所以號稱北府兵,而其中就有劉裕的兩位上級孫無終和劉牢之。北府兵多由北方流亡難民組成,無日不思還家,所以戰(zhàn)斗力極強。后來因為朝野內斗,北府兵屢易其手,最終落到了劉裕的手里。劉裕就是靠著這支強悍的軍隊打遍天下無敵手,最終建立宋朝的。
劉裕行軍一向謹慎,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劉裕算定敵軍要來找他算賬,而他的兵力又較少,沒底錢和孫恩玩陣地戰(zhàn),便于夜間在營中設了許多埋伏,每個埋伏點都設了旗鼓,其實所謂的埋伏不過是每處幾個士兵。第二天,孫恩的人馬果然來了,一來就是一萬多。
敵軍見晉軍人少,便想吃餃子,劉裕號令一響,事先埋伏好的晉軍擂鼓搖旗,大聲呼喝,孫恩等不知虛實,稍往后退,而鮑嗣之立功心切,上前就追,結果被孫恩的人馬給吃掉了。敵軍見狀,知道劉裕就這點家當,紛紛進圍。晉軍邊戰(zhàn)邊退,奈何人少,死傷殆盡。劉裕心中發(fā)毛,退后了幾步,突然止步不退,從容命令手下去扒下身邊戰(zhàn)死士兵的軍裝。孫恩見狀大疑,劉裕趁著這個機會命令手下出戰(zhàn),顏色甚厲,孫恩琢磨事情不妙,劉??隙ㄟ€留有后手,知道劉裕不好對付,便撤軍自去。
孫恩為了避開劉裕鋒芒,決定北上吳郡發(fā)展,于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五月,攻破滬瀆壘,內史袁山松戰(zhàn)死。隨后孫恩改走海路,率大軍十余萬沿江口西溯直上,奇襲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想會會司馬道子。當朝廷得知噩耗,孫恩已經來到了丹徒(今鎮(zhèn)江丹徒),此時朝廷精銳多隨劉牢之守在山陰,距京師尚有數百里。京師無兵抵御孫恩,王公貴族們都嚇的直哭。
功高莫過救駕,這可是不世之功,要比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艱難成名之路要容易的多。劉裕應該是想到了這一點,雖然皇帝白癡,但主事的司馬道子卻不傻,救了他也就是救了朝廷。劉裕決定勤王,率軍以最快的速度急馳北進,絕對不能讓孫恩得手,否則自己立奇功不成,前功也將打了水漂。
等到劉裕趕到丹徒時,孫恩正督軍猛攻,孫恩只管眼前,不顧身后,被劉裕一陣痛擊,死傷慘重。孫恩命大,駕著小舟逃回大艦上。孫恩是個一根筋,覺得自己實力尚在,依然想去建康玩玩??上в錾洗箫L,戰(zhàn)艦只好蝸牛般前行,半個月后才推到了白石,可此時劉牢之的部隊已經趕到了建康。孫恩知道奇襲失敗,為了保存實力,便北走郁洲(今江蘇連云港海邊的東西連島)。
孫恩說來便來,說走便走,司馬道子豈能咽下這口惡氣。他知道劉裕是孫恩的頭號冤家,便以朝廷名義下詔,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和劉敬宣一起去追孫恩。劉裕當然愿意,他知道孫恩人頭的份量。劉裕率水軍出海,直撲郁洲而來。要說孫恩也是個人物,卻偏偏不是劉裕的對手,劉裕在郁洲將孫恩打的找不著北,孫恩無奈,只好折返南下,逃向滬瀆壘。劉裕不想放過這條大魚,也跟著南下,在滬瀆壘又擺了孫恩一刀。孫恩傷心的直哭,只好逃向海鹽,劉裕果然是絕代梟雄,認準了的事情絕不輕易放棄,又跟了上來。在海鹽再次咬了孫恩一大口,差點沒把孫恩咬死,孫恩的主力喪失殆盡,再無力找劉裕的麻煩,便再次回到了海上。
劉裕水性不好,沒奈何孫恩,只好自嘆命薄。不過要說上天真是眷顧劉裕,孫恩充其量不過是條大魚,而隨后送到劉裕面前的卻是頭巨鯊,吃掉了這頭巨鯊,劉裕才算是真的一步青云直上,有了建立大宋帝國的本錢,這頭巨鯊的名字叫桓玄。
桓玄是東晉頭號梟雄桓溫的幼子,提及桓溫,那可太有名了。桓溫字元子,父宣城太守桓彝,桓彝后為韓晃和江播所害,桓溫十八歲時為報父仇,趁江播剛死,其子江彪等三兄弟居喪期間,持白刃直入江宅,詐稱吊喪,手刃江彪,隨后又干掉了另二人。當時人知桓溫是為父報仇,很欣賞桓溫的血性,由是知名。桓溫的命不錯,娶了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兒南康公主,從此飛黃騰達。晉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溫率軍西征,一舉滅掉趁西晉八王之亂時割據四川的成漢政權?;笢匾鈿怙L發(fā),前后兩次北伐,一次進攻前秦,在大敗秦軍主力的情況下,遲延不進,想等前秦皇帝苻健投降,結果錯失了時機,伐秦失敗。第二次北伐前燕時,桓溫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慕容垂,結果又是一場慘敗,桓溫的主力幾乎被慕容垂全殲。
桓溫北伐失敗,便把責任推掉了晉朝皇帝司馬奕的身上,借口司馬奕“陰養(yǎng)內寵”,把他廢為海西公,改立元帝少子會稽王司馬昱,也就是簡文帝。等到司馬昱死后,太子司馬曜繼位后,桓溫又有心篡位,結果沒等來及登基呢,就被謝安用蘑茹戰(zhàn)術給拖死了。桓溫實在是個可愛至極的人物,深得魏晉風骨之精髓,他有過一句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被笢夭粌H是這樣說的,還真是這樣做的。
桓溫雖說是個奸雄,但倒也直爽可愛,可他的寶貝兒子桓玄給人的感覺除了陰險之外,實在不知道用什么詞匯來形容他?;笢卦谖迨邭q時才生的桓玄,視桓玄若掌珍,立為嗣子?;笢厮罆r桓玄只有五歲,襲封南郡公?;感钨Y奇?zhèn)?,兼長文藝,文彩橫溢。不過因為桓溫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執(zhí)政大佬也多不給桓玄好臉面看,二十三歲時才當上了太子洗馬,孝武帝末年,桓玄才混上了義興(今江蘇宜興)太守?;甘媳灸隙墒雷?,何況桓溫英雄一世,桓玄覺得自己大才小用,狂言:“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不亦恥乎!”棄官還南郡。
荊州本是桓氏的戰(zhàn)略根據地,根基深厚,桓玄在荊州慢慢發(fā)展自己的力量,以求一逞其能。晉安帝司馬德宗弱智,朝政皆出于司馬道子之手,司馬道子甚憚桓玄,便調桓玄為廣州刺史,想把桓玄從荊州踢開。荊州江左大鎮(zhèn),事關江東安危全局,地大兵強,桓玄當然不肯應命。后來輔國將軍王恭和司馬道子以及道子的狗腿子王國寶積怨成仇,王恭想干掉他們,但苦于手上無兵,便密信聯系殷仲堪、桓玄以及豫州刺史庾楷,請他們出兵入京師,做下一場大事業(yè)。
這伙人都受過司馬道子的窩囊氣,同時覺得跟著王恭有利可圖,自然狼狽為奸。殷仲堪出兵至蕪湖時,而王恭手下親將劉牢之卻暗中被司馬元顯重金收買,當場叛變王恭,并打敗王恭,生俘王恭入建康問斬,沒多久,庾楷也敗了。眾人既然和司馬道子翻了臉,便鐵了心要陪司馬王爺玩到底,推舉桓玄為盟主。
四
朝廷為了不至招來兵禍,便封桓玄為荊州都督,桓玄漸漸得志。而殷仲堪和荊州司馬楊佺期都感覺到了來自桓玄的壓力,二人密謀做掉桓玄?;感暮菔掷?,根本不給他們機會,桓玄趁機來攻,殷、楊二人敗死?;感毻糖G州,朝廷方面也得有所表示,封桓玄為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桓玄手控上流,擁兵自重,為朝廷大患。但此時朝廷被孫恩折磨的死去活來,無暇顧及桓玄。等到孫恩暫時被打敗之后,朝廷方面便決定騰出手來對付桓玄,畢竟荊州事關朝廷大局,豈容桓玄作孽。
晉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正月,木偶皇帝司馬德宗下詔暴桓玄之罪,詔以乳臭未干的尚書令司馬元顯為征討大都督,準備攻荊州?;感M是省油的燈,以牙還牙,根本不理司馬元顯,傳檄江東,歷數元顯之罪,興兵順江東下。
“征討大都督”司馬元顯吃喝玩樂是把好手,讓他打仗簡直就是開玩笑,司馬元顯看了桓玄的罪狀,嚇的差點尿了褲子。司馬德宗請他西征,司馬元顯也賴在建康不走。荊州軍順江直下,不見官軍,一直開到了歷陽(今安徽和縣),才遇到了襄城太守司馬休之的抵抗。不過司馬休之也是根廢柴,被桓玄狠狠敲打了一下,棄城逃走。
司馬元顯這才領教了桓玄的厲害,忙請出屢敗孫恩的大將軍劉牢之出山對付桓玄。司馬元顯以為劉牢之是他的心腹,可他哪知道劉牢之到底在想什么?
劉牢之是著名的騎墻將軍,反復無常,他從來也沒考慮過朝廷的利益,司馬家的利益和他有什么關系?滿腦子都在盤算自己的未來。劉牢之早就瞧不上司馬元顯,不就仗著生在帝王家才如此威風么?劉牢之知道以自己相對弱的力量,實在沒有把握干掉桓玄,何苦為司馬家賣命,萬一自己手上的本錢北府兵賠了進來,值么?就算干掉了桓玄,自己功勞過大,肯定會受到司馬元顯的猜忌。劉牢之果然聰明,他想先借助桓玄的力量除掉司馬元顯,然后再踢開桓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樣他就能坐收其利,何樂不為。
對于劉牢之的妙算,王夫之嗤之以鼻:“牢之即有不軌之心,何必不誅玄而挾功以軋元顯,忽懷異志以附玄,甚矣牢之之詐而愚也?!贝_是如此,如果劉牢之能滅掉桓玄,左手北府兵,右手荊州兵,何懼司馬家小兒猜忌?在亂世中,有了軍權就意味著有了一切,劉牢之自以為得計,實則愚不可及。
劉牢之決定先把自己的部隊拉開洌洲(今安徽和縣長江中小島),觀瞻形勢后再說,劉裕作為劉牢之的部將,自然也跟了來。不久桓玄就殺了過來,劉裕見沒拿下孫恩,自然想拿桓玄開齋,桓玄的份量可不是孫恩能比的。劉裕勸劉牢之以朝廷為重,出兵和桓玄練練。劉牢之暗罵劉裕直冒傻氣,不從。
桓玄發(fā)現劉牢之有異常,便派劉牢之的舅舅何穆來給劉牢之上堂時事課。何穆很了解劉牢之的為人,便從功高蓋主這一角度入手,勸劉牢之:“文種助勾踐滅吳,不得一賞,反遭逼死。白起破長平,猶難免一劍橫頸。韓信百戰(zhàn)滅項,終遭族滅。此三人所侍之主皆一時之英雄也,猶見猜如此。當今天子愚癡,會稽父子亂政,你將為誰戰(zhàn)?敗則一死,勝亦一死,何去何去,唯甥自擇?!?br> 其實何穆所說的劉牢之早就想過了,何穆所起的作用只是堅定了劉牢之反叛朝廷的決心而已。劉牢之決定拋棄傻皇帝,和桓玄結盟,以便實現他一石二鳥的目標。
聽說劉牢之準備投降桓玄,劉裕和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大驚失色,何無忌和劉裕在北府相知甚悅,結為知己,二人便聯翩入勸劉牢之。從劉裕的角度來說,劉裕并不是荊州桓氏的嫡系,跟了桓玄他能得到什么?何況桓玄也不象是個成大事的人。而跟著朝廷,雖然皇帝弱智,但此時司馬家族人才凋零,以劉裕的本事,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迅速上位,得到在桓玄那里得不到的利益。而且晉朝雖偏居東南,但猶是正統,反復衡量之下,劉裕也不可能跟桓玄。何無忌也是如此,跟了桓玄也是雜牌軍,哪有中央軍吃的香?
二人從利害角度出發(fā),苦勸劉牢之回頭,千萬不要上了桓玄的賊船,上船容易下船難,背了個賊名,要遺臭千載的。劉牢之已經喪心病狂,,根本不聽,二人無奈,只好出來。隨后劉牢之派兒子劉敬宣去桓玄帳中約降,劉牢之開始盤算什么時候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
劉牢之把桓玄當傻子,桓玄也沒把劉牢之當回事,桓玄知道,劉牢之手中有晉朝最精銳的北府兵,桓玄早就想吞掉北府兵了。東晉雄兵,一荊一揚而已,只要拿下北府兵,晉朝便成了他掌中玩物?;感砻嫔虾蛣⒗沃H親熱熱,實則互相算計。
司馬元顯唯一能和桓玄相抗衡的北府兵瞬間成了桓玄的人馬,京師空虛,司馬元顯縱有天大的能耐,到現在也沒轍了?;感受娭比刖?,控制了白癡司馬德宗,桓玄挾天子令諸侯,威焰暄天。司馬德宗吃飯睡覺都必須有人伺候,不管誰掌權,都少不了他的錦衣玉食?;感墓吠茸觽兂C詔封桓玄“總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又加假黃鉞、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甲杖二百人上殿。”明眼人一看這些名號就知道,桓玄要準備做皇帝了,晉太祖司馬昭就是這樣玩的,不過最后由司馬炎完成了篡魏的任務。
隨后桓玄假皇帝之名,暴司馬道子、元顯之罪,先干掉了司馬元顯及其六子,然后把司馬道子遷徙到安成郡管制,不久就密令心腹給司馬道子送了終。
大事告成,桓玄開始準備稱帝?;感闪恕柏┫唷?,江東那幫豪杰立刻笑臉相迎,拜倒在桓玄的粗腿之下。其中有兩位劉裕年輕時的朋友:刁逵和王謐。這年頭,誰有權有勢,誰就是自己的主子,沒人在乎司馬德宗的感受。人都是非?,F實的,犯不著為著所謂忠臣的虛名,把自己的前途給耽誤了。何況當年司馬炎不也篡了曹家的位子,現在不過是一報還一報而已,不會有人為此感到欠疚。相對來說,王謐更受桓玄的器重,除了在朝中安插桓氏親族之外,最受重用的便是王謐,拜為中書令,侍從左右用事。
桓玄同樣沒有忘記他的好朋友劉牢之,得志之后,桓玄第一刀就砍向了劉牢之。劉牢之本以為桓玄至少也得封自己做大將軍,都督八州諸軍事云云,哪知道桓玄小氣,只封個會稽內史。劉牢之見桓玄言無而信,腸子都悔青了:“小子初得志,便要奪我兵權,手中無兵,拿什么對付桓玄,看來禍將近矣?!眲⒕葱麆窀赣H趁桓玄立足尚穩(wěn)時,襲殺桓玄,足可以反負為正。劉牢之有些心熱,但又擔心萬一失手,舉族將滅,猶豫不決。
算來算去,劉牢之決定去廣陵找外甥廣陵相高雅之,在江北收兵對抗桓玄,并先讓劉敬宣去京口接家眷過江。隨后劉牢之找來劉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劉裕,問他對此事的看法。雖然劉牢之是劉裕的恩主,但劉裕對劉牢之已經失去了信心,便想和他撇清:“北府強兵數萬,將軍不戰(zhàn)而降桓玄,朝野怨公甚矣,天下雖大,難有公容身之處。我也當自保其身,回到京口做一平民?!?br> 劉裕出來后,何無忌把劉裕一把拉了過來,小聲問他:“我怎么辦?”劉裕和何無忌親若兄弟,自然要為他設法,耳語道:“看今日之形勢,劉公的末日就要到了,我們犯不著陪他殉喪。你不如跟著我一起因京口,現在桓玄正當用人之際,我們兄弟還有地方吃飯。再穩(wěn)住陣腳,再做打算。如果桓玄能恭事司馬家,我們不妨跟桓玄闖蕩江湖,如果桓玄有反骨,我們再設法賺了桓玄,立不世之功?!币驗榛感奶眯只感捩?zhèn)守京口,他也知道劉裕的本事,便請劉裕做中兵參軍,前時封的建武將軍、下邳太守,依然有效。
五
劉裕是何等樣人,怎么可能相信望桓玄會“守臣節(jié)”?“總百揆”就是權臣篡位的前兆,劉裕豈會不知。只是現在桓玄勢大,劉牢之優(yōu)柔寡斷,自己現在羽翼未豐,還沒有自己的力量,所以暫時向桓玄低頭也不是不可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句踐兵敗夫俶,尚能只身入吳,屈事夫差三載,后臥薪嘗膽,終沼強吳。以劉裕的為人,怎么可能低首下心的跟桓玄一輩子?
劉牢之密聚將佐會議,哪知道這些人早就看透了劉牢之鳳毛雞膽,難成大事,都起了二心。參軍劉襲給了劉牢之當頭一棒:“天下首罪,無過于反。而劉將軍前反王恭,后反司馬殿下,今以從桓玄,復又欲反。一人三反,傳將天下,貽笑大方,將軍誤矣?!眲⒁u說完掉頭自去,其他人看到劉襲走了,都一哄而散。
劉牢之大懼,在約定時間內不見劉敬宣帶著家眷過來,以為都被劉襲給干掉了,自思罪惡深重,不為天下所容,一狠心上吊自殺了。哪知道他剛斷氣,劉敬宣就趕了過來,見老爹完了,連尸體都不收,連夜逃到廣陵去了。劉牢之雖僥幸一死,但桓玄依然沒有放過他,將他的人頭砍下,把無頭尸體扔到大街上示眾。
桓玄奪了劉牢之的兵權,下面就要清掃劉牢之的人馬,北府舊將高素、竺謙之、竺朗之、劉襲、劉季武等人均為桓玄所殺。而劉敬宣和高雅之在廣陵起后反抗桓玄,結果兵敗,劉敬宣等人皆棄境北逃至南燕,另一部分人則投降了后秦。
自從桓玄橫空出世以后,劉裕便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和桓玄周旋上,而劉裕之前的老對手孫恩卻一時半會沒有了動靜。孫恩自被劉裕三番兩次的敲打之后,尚不服輸,趁著桓玄作亂上流之際,出海攻臨海(今浙江臨海),結果被臨海太守辛景給臭扁了一頓。孫恩屢戰(zhàn)屢敗,心灰意冷之下,投海自盡。嘍羅們見老大找龍王去了,只好另立孫恩妹夫盧循為新任大哥。
桓玄不想讓盧循給他添亂,封盧循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感M以為盧循會對他感恩戴德,哪知道盧循比孫恩還滑頭,一邊當官,一邊做海賊,四處抄掠,大為民患?;感獾牟铧c昏倒,因劉裕具有豐富的海戰(zhàn)經驗,便調劉裕東征盧循。劉裕巴不得多立戰(zhàn)功,在軍界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以便日后好與桓玄斗法,樂顛顛的去了。
元興二年(公元403年)五月,盧循已經率部由臨海登陸,直入東陽(今浙江金華)。劉裕在東陽大破盧循,盧循狂奔永嘉,結果跑的太慢,被劉裕給追上了,劈頭蓋臉好一陣打,盧循大哭著逃向晉安(今福建福州)。劉裕體力真夠棒,繼續(xù)跟來,盧循知道不是劉裕的對手,只好再次下海南逃。劉裕覺得可以收手了,便還軍京師。
劉裕剛行至山陰,好友何無忌便私來見劉裕,勸劉裕以強兵據住山陰,北討桓玄。劉裕有些猶豫,自己的實力是否能夠對抗桓玄,心中無底,便找來當地土豪孔靖,問他當如何?孔靖很有戰(zhàn)略眼光,勸劉裕:“山陰地處偏遠,非百戰(zhàn)之地。京口地接江淮,地廣兵強,足成大事。何況桓玄還沒有篡位,現在起兵,尚無借口,安知桓玄非忠于晉室?不如等他造反之后,再圖之未晚?!眲⒃R彩沁@個意思,沒有和桓玄翻臉,等待機會下手。
不過桓玄倒是很看得起劉裕,劉裕并不是劉牢之的心腹,所以想籠絡劉裕留為已用,封劉裕為彭城(今江蘇徐州)刺史。劉裕祖籍本就是彭城,能夠衣錦還鄉(xiāng),別說古人,就是現代人,虛榮心都會得到極大的滿足,由此可見桓玄對劉裕確實高看一眼。
自從做掉了劉牢之,打跑了盧循,桓玄手控十州,成為晉朝頭一號的大軍閥。桓玄認為晉朝之中,他說太陽是黑的,不會有人敢說是白的了,便決定開始司馬德宗下手。九月,在狗腿子們的張羅下,司馬德宗下詔封桓玄為楚王,加九錫,準備重走司馬昭的老路。
到了這一步,即便是智商再低的人,也知道桓玄要干壞事了,當然除了司馬德宗。桓玄的堂兄桓謙更加著急,眼巴巴的想當王爺,他去找劉裕聊天,問劉裕:“楚王德齊天地,望實隆重,四海翕翕然無不翹首而盼楚王行堯舜之事,不知道劉公對此有什么看法?”劉裕又不傻,哪能當著桓家人的面說桓玄的不是,當即狂拍馬屁:“宣武王(桓溫)有再造晉室之功,楚王父子皆英雄無敵,誰不心服?晉朝播越不振,久失民望,楚王素得人心,行禪讓之事,實出天意?!被钢t實在太給劉裕面子了,大喜道:“卿當世豪杰,你說楚王能當皇帝,那肯定沒問題了?!?/p>
桓玄實在是個無聊透頂的人,想當皇帝直接廢掉司馬德宗便是,桓玄假意歸藩,然后又唆使人逼司馬德宗下詔挽留。桓玄此舉無非是想讓天下人知道,他本想歸隱江湖,是皇帝不讓他走的。世人誰不知道司馬德宗是個傻子,桓玄的小兒科能瞞得住誰?當然從官方形式上來說,桓玄這樣做也是必須的,至少在場面上桓玄有理可說。
援照歷史慣例,“堯舜禪讓”之前,上天總會降些“祥瑞”下來,桓玄也不例外。馬屁精們開始四處放炮:“錢塘臨平湖開,江州降甘露?!比缓蠡感邮济?,建天子旌旗、乘金根車、駕六馬,置八佾。一切準備就緒后,有奶便是娘的晉朝百官們聯表勸進,當然桓玄也要做做樣子,“偽讓”,然后百官“固請”。戲演的差不多了,桓玄便于東晉元興二年(公元403年)十一月在姑孰城南設壇稱帝,國號大楚,改元永始,尊父桓溫為太祖宣武皇帝,大封宗室,以為楚朝屏藩。同時降封司馬德宗為平固王,隨后就把司馬德宗弄到尋陽(今江西九江)享福去了。
桓玄以為他建立的大楚朝將會萬年永固,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所謂的大楚朝不過是在為劉裕做為淵驅魚的義務勞動,劉裕等這一天已經好久了,桓玄一日不稱帝,劉裕一日無起義的借口。
到了年底,桓修帶著劉裕入朝拜見新朝皇帝,這應該是劉裕和桓玄的第一次見面?;感寐剟⒃S⒚?,今見劉裕,果然不同凡響,第二天桓玄告訴司徒王謐道:“劉裕殊有風骨,氣質不凡,真是位英雄!”桓玄是有心籠絡劉裕,每次桓玄設宴,座上賓都少不了劉裕。
桓玄天天宴請劉裕,桓玄的老婆劉氏吃了醋,便在桓玄面前給劉裕潑臟水:“劉寄奴龍行虎步,目中有鐵,氣質雄毅,非凡人之表,恐怕他不會為陛下賣命,請陛下早圖之,以絕后患?!被感绖⒃5姆萘?,笑道:“如今江東第一流武將,非劉裕莫屬,我志遠大,欲效先帝之志,蕩平中原,身邊沒有大將怎么行?等規(guī)復舊境后,我自有辦法對付劉裕?!被感媸前研赌ⅢH的好手,想先榨干劉裕的剩余價值,可劉裕根本就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
沒多久,桓修就要還鎮(zhèn),劉裕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桓玄的底細摸的差不多了?;感写蟊ж?,無大胸襟,狂妄自大,不信任臣下,事無巨細皆由已出。而且桓玄喜歡自作聰明,臣下有事上奏,但凡奏中有錯字病句,桓玄都親自指摘,然后嚴懲相關人員,以示自己圣明神算。當然這些都不算是大毛病,還有桓玄治下疏于法治,有功未必賞,有過未必罰,全看自己的心情。比紀綱不治更加嚴重的是桓玄初登大寶,便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大肆刮地皮,弄的百姓苦不堪言。官吏與百姓皆受夠了桓玄的窩囊氣,上下離心,這也是桓玄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劉裕沒有與桓修同還,而是借口金瘡復發(fā)騎不得馬,坐船與何無忌同還,行間二人密謀起義事宜?;氐骄┛谥?,劉裕暗中結交四方豪杰,準備向桓修下手。劉裕這幾年戰(zhàn)功顯赫,在江湖上傳遍了大名,所以各路豪杰均以劉裕為馬首。
彭城人劉毅與青州主簿孟昶素有大志,也都不稀罕桓玄,都想亂中取事,謀得大富貴。劉毅與何無忌是朋友,便來找何無忌議事,何無忌還沒摸清劉毅的底牌,先試探性的問:“桓玄擁甲數十萬,豈能輕易戰(zhàn)勝?”劉毅抉然道:“桓玄無道殘民,海內沸然,縱其百萬,猶不足懼!只是需要一個英雄帶頭發(fā)難才可成大事?!?/p>
何無忌想讓劉裕出頭,再探劉毅的口風:“英雄者,當有氣吞八荒,胸懷今古者可稱之。英雄非在貂蟬之列,草野之中亦有英雄?!眲⒁慊砣黄鹕淼溃骸拔跷跞寥灵g,吾獨許一人為英雄。下邳太守劉裕,武功殊絕,韜略縱橫,方今豪杰,誰不聞他英名?要滅桓玄,非劉裕不可?!焙螣o忌大笑,但沒有說破,回來告訴劉裕。劉裕在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后,聯系劉毅,共同謀劃于密室。
視劉裕為英雄的并不只有劉毅,還有青州主簿孟昶,孟昶在桓玄那里沒有混出個模樣,懷恨來到京口見劉裕,謀成大業(yè)。劉裕喜歡讓人拍他的馬屁,故意問孟昶:“京口龍蟠虎距之地,已有英雄乘勢起于此地,公聽說過這事沒有?”孟昶笑:“將軍何必問我,江東英雄,非將軍而誰?” 眾人一拍即合,結為義黨。
根據《宋書》的記載,相約起義者,不算劉裕,主要人物共27人,計有:何無忌、劉毅、弟劉道憐、魏詠之、魏欣之、魏順之、檀憑之、檀韶、檀袛、檀隆、檀道濟、檀范之、劉藩、孟昶、孟懷玉、向彌、管義之、周安穆、劉蔚、劉珪之、臧熹、臧寶符、臧穆生、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并義士數百人,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后來的宋室長城檀道濟。
有件趣事說來甚是好笑,劉裕先讓何無忌密草討桓玄檄,何無忌出于謹慎,在晚上躲到屏風后面去寫檄文。何無忌以為這樣萬無一失,可他沒想到他的母親,也就是劉牢之的姐姐,覺得兒子近來做來鬼鬼祟祟,心中起疑,便爬上房外的大榆樹,朝里偷看??赡芎螣o忌背對著窗戶寫,而且何母的眼力甚好,能看清數米外兒子寫的字,知道了兒子的心思。激動的跳下樹闖進屋去,差點沒把何無忌嚇死。
何母邊哭邊說:“汝舅為桓玄所害,苦無人報仇,兒今日能滅桓玄。我復何恨!”何母到底是見過大世面的,便問兒子與他同謀的還有誰?她好給兒子參謀參謀。何無忌驚魂未定的答道:“是下邳太守劉裕?!笨磥韯⒃5拇竺_實不是吹出來的,何母一聽是劉裕,大喜過望,她知道劉裕的本事。
一切準備就緒……
六
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二月,劉裕借口打獵,把弟兄們光明正大的召集了起來,然后何無忌穿著傳詔服,揚言有大楚皇帝詔來,走在最前面,等到進了將軍府,何無忌大喝動手,數百人亮刃狂刺府吏,人多驚散。還沒等桓修弄清楚怎么回事,人頭就已經落地。說來桓修對劉裕很不錯,劉裕到底還念舊情,大哭一場,收尸厚葬。
當然不排除劉裕做秀的可能,反正桓修已經死了,順手還能撈個美名。如果桓修提前有警覺,兩軍對壘間,劉裕就不太可能念什么舊情。所謂感情,在權力的誘惑面前,基本上沒有什么抵抗力。
沒多久,城中聞變,撫軍司馬刁弘帶著本部來城下看情況。劉裕剛起事,勢力尚弱,不便與刁弘血拼,便登城邊嚇唬帶煽動:“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經迎還主上,劉裕身受密詔,顯誅逆賊。賊首桓玄已經授首大航,大晉已經重興。公等世食司馬之祿,忍與晉為敵乎?”刁弘本也和桓玄不是一條船的人,信以為真,退了回去,沒多久就被劉裕命令劉毅給滅了。
京口是軍事重鎮(zhèn),劉裕初得京口,主要負責軍事,事務繁忙,所以劉裕急需一個幫手,便問何無忌:“城中事多,需一個干練能員做主簿,你推薦一個吧?!焙螣o忌推薦了瑯琊主簿劉穆之,劉穆之小字道民,東莞(今山東莒縣)人,是晉宋之際的重要人物。劉裕建宋的首功之臣。以至于后來劉穆之的死,客觀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所以《宋書》頭一個被收入諸臣列傳的便是劉穆之。
劉裕知道有劉穆之這號人物,便請了過來,感覺魏晉時的人物說話喜歡兜圈子,劉裕明明要用劉穆之,卻偏偏不直說,轉著圈的問:“桓玄構逆,義府初建。裕才寡薄,須得一主簿,不知道劉公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劉穆之當然知道劉裕要的就是他,不然何必請他來。也不客氣:“公初舉大義,倉促之間,須是用人之際,道民小才,猶不避嫌自薦,主準備到外地上任,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可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桓玄致書劉邁,問京口劉裕的情況。劉邁以為事泄,嚇的次日天還沒亮簿之務,非道民而誰?”劉裕要的就是他這句話,大笑:“公愿助劉裕,今日大事必成!”遂命劉穆之做主簿,參與軍機。
隨后,孟昶和劉毅等人率數十個不要命的弟兄闖入桓修弟桓弘宅,將正在吃粥的桓弘一刀劈死。掃清了京口的桓氏勢力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過江與桓玄較量。為了能統一指揮義軍,需要一位盟主,其實眾人也無須多想,除了劉裕,還沒有第二個人在能力和威望上比得過他,便一致推舉劉裕為義師盟主。
而此時的桓玄已經知道了劉裕起兵的消息,消息的來源有些復雜,劉裕剛滅桓修時,派心腹周安穆去找劉毅的哥哥劉邁,想讓劉邁就近接受。可劉邁膽小怕事,擔心桓玄要知道他弟弟造反,會拿他開刀。劉邁本來已經,就來找桓玄自首了,把劉裕等人起事的經過全盤供了再來?;感郧槎嘁?,他擔心劉邁會對自己不利,便誅殺了劉邁以及其黨。
其實劉邁無兵無謀,就算他暗中接應,也不會對劉裕的事業(yè)起到多大的作用,真正能起決定作用,還是軍事上的較量,話說再多都沒用,滅了對方的軍隊,這才是上道。
當然劉裕知道桓玄手下有強兵,自己只有千把個弟兄,但劉裕的對手卻不是幾十萬楚兵,而只是個無才無德無器量的桓玄而已。兩軍決戰(zhàn),比的是主帥謀略,而不是兵多強,馬多壯。
劉裕在京口自稱總督徐州事,劉裕不管桓玄吹牛,在京口自稱總督徐州事,東晉徐州的轄境大致是今江蘇省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qū),也就是蘇中地區(qū)。留孟昶守京口本部,檀憑之副之。隨后,劉裕帶著一千七百個弟兄從京口慷慨出師,為了壯壯聲勢,劉裕傳檄四方,聲稱益州刺史毛璩已經攻破了桓玄的老巢荊州,江州刺史郭昶之迎還了司馬皇帝,桓玄已經行將崩潰。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打起信息戰(zhàn)來更方便一些,反正是真是假,沒多少人知道。
而桓玄聽說劉裕反了,大驚失色,桓謙勸桓玄趁劉裕實力尚弱,一舉滅之?;感u頭道:“劉裕既反,必將輕銳直行,奇襲于我,我當重兵頓于蔣山(即著名的南京鐘山),亂兵及至蔣山,已成強弩之末,劉裕不過有千把個烏合,哪見過什么大場面。等他們看到大軍威武時,肯定會嚇的尿了褲子,自然也就退了。何勞我們動手?”桓玄真有本事,也不想想,如果劉裕手下真這么膽小,又怎么敢殺掉桓修?
桓謙好歹也讀過幾本兵書,何曾見過桓玄這樣用兵的,哭笑不得之余苦勸?;感剡^一點味了,便調頓丘太守吳甫之等人出戰(zhàn)晉軍。吳甫之出師后,桓玄依然驚魂未定,他知道劉裕的本事,萬一自己要是敗了,人頭可就沒了。手下的馬屁精見皇帝神色不寧,想給他吃顆定心丸:“劉裕不過是個賣草鞋的,手下無精兵,陛下怕他什么?”桓玄正窩著火沒地方發(fā),一通臭哭:“你們懂個屁!當今英雄,首推劉寄奴,他的本事我還不知道?何況他手下還有何無忌、劉毅這些亡命之徒,個個都是刺頭,這伙強人聚在一起,豈是烏合可比?”(自相矛盾)
劉裕和吳甫之的會面地點在江乘(今江蘇南京東北),這時是元興三年的三月。沒什么好說的,來就是干架的,本來劉裕是打算讓建武參軍朱齡石出馬,可朱齡石卻推托桓氏待朱家有恩,不忍相負為由拒絕了。劉裕倒沒計較,那就自己會會吳甫之,聽說吳某人也是桓玄身邊數得著的猛將。
這支楚軍是桓玄手下的精銳部隊,戰(zhàn)斗力非常強,劉裕也不怕他,操長刀大叫著沖入陣中。弟兄們見主將如此玩命,個個都紅了眼,闖上前去惡戰(zhàn)一場。吳甫之的武力實在不怎么樣,沒幾招就被剁了。另外一支楚軍主力皇甫敷哪里肯依,仗著人多,對攻上去。晉軍稍有不利,檀憑之也戰(zhàn)死沙場。形勢立刻逆轉,楚軍將劉裕團團圍在一棵大樹下,劉裕背靠大樹,橫刀自衛(wèi),做最后一博,男人嘛,最不應該怕的就是一個死字,否則便對不住堂堂七尺之軀。
皇甫敷獰笑:“劉寄奴,你的末日到了。說吧,你想怎么死,爺今天成全你?!闭f完挺戟就刺,劉裕眼疾手快,躲了過去。來回幾次,眼看劉裕身疲力竭就要壞事。算劉裕命大,來了一支援軍,不知誰箭法好,一箭射中了皇甫敷的面部,倒在地上。劉裕自然不肯放過他,一刀砍死了皇甫敷。
敗報傳來,桓玄差點哭出來,怎么劉裕就這么難對付?為了保命,派桓謙和狗腿子卞范之帶著二萬精兵出屯蔣山西,他相信他的父親大楚太祖宣武皇帝在地下會保佑他的。
七
劉裕用兵神出鬼沒,人皆不測,果然不是吹出來的。劉裕雖然兵力少,但靈活機動,劉裕為求一勝,不惜背水一戰(zhàn),下令各部把剩下的糧食全都扔了,輕裝攝至蔣山東坡。為了不讓楚軍看出自己的虛實,命令軍中老弱士兵大張旗鼓,虛張聲勢以為疑兵,自己率主力埋伏起來。沒想到此時桓玄又派武騎將軍庾祎之來助桓謙,楚軍兵勢大盛。
劉裕不想再等,等到楚軍到來后,站起來舉刀為號,各部狂呼而出,劉裕凡戰(zhàn)必身先士卒,這樣才能讓將士們?yōu)樗u命。晉軍人數雖少,但戰(zhàn)斗力強,而桓謙手下卻多是劉牢之的北府兵,和晉軍多是故舊,加上他們平時都很畏服劉裕,根本就不想為桓玄賣命,北府兵在桓玄手下永遠都是雜牌部隊,桓玄的嫡系是荊州兵。
楚軍越打越沒脾氣,正好此時忽然刮起了東北風,晉軍正處在東北位置,劉裕大喜,忙命人縱火,為自己張威。楚軍徹底崩潰,亂作一團,非死即降,晉軍大勝。
蔣山離建康不過數里,濃煙趁著風勢,刮到了城中。加上敗報再傳,城中大亂,桓玄也徹底崩潰了,反正他的老家在荊州,大不了回去做個荊州牧,他想逃。平心而論,劉裕是千古少見的帥才,可他的對手桓玄卻連個將才都不是,至少連點男人的氣概都沒有。桓玄帶著幾千個親信,對外宣稱是去蔣山和劉裕決戰(zhàn),可出城后逃到石頭城,開船逆江西進,竄回荊州。
皇帝都跑了,還有哪個傻子愿意為桓玄賣命?劉裕很輕松的進入建康城?!俺俟佟眰児欢疾灰槪感恿?,拜倒在劉裕腳下便是,到哪不一樣升官發(fā)財?劉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了楚廟的神主,桓溫一世梟雄,沒想到死后也不得安生,桓元子地下有知,肯定會臭罵不成器的小兒子。隨后劉裕重建晉廟,并遣人去江州迎還司馬德宗,雖然司馬德宗白癡,但畢竟是貨真價實的晉朝天子,這塊牌子可是價值連城。
劉裕年輕時的恩公王謐知道現在劉裕得了勢,便使勁的舔劉裕的腳丫子,煽動百官給劉裕抬轎子,請劉裕做揚州刺史。劉裕不想過早的露頭,也知道王謐是王導之孫,他的利用價值和司馬德宗差不多,便順水推舟讓王謐做了揚州刺史,并錄尚書事,也就是宰相。當然劉裕才是真正的建康城的統治者,他的身份是鎮(zhèn)軍將軍、都督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領軍將軍。其實都督八州諸軍事最有實權,軍權在心,還怕什么?
桓玄主政建康時期,建康城中一片亂象,桓玄雖然也曾下詔治理,可桓玄根本沒有什么威望,沒人搭理他,只是在他手下混飯吃罷了。劉裕雖然起事于京口,但建康才是真正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根據地,劉裕為了能在建康創(chuàng)業(yè),就必須下力氣進行整治。劉裕不僅是軍事天才,在政治上劉裕也運用的相當純熟,劉?!耙陨矸段铮纫酝麅韧?,百官皆肅然奉職。二三日間,風俗頓改?!?/p>
朝三暮四的官老爺們這回總算領教了劉裕的厲害,加之劉裕軍權自為,誰敢不聽話?這幫人雖然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在槍桿子面前,所謂的祖上榮耀什么也不是,人都是非?,F實的。對于劉裕的治才,《宋書》作者沈約大加稱贊:“高祖位微于朝,眾無一旅,奮臂草萊之中,倡大義以復皇祚。由是王謐等諸人時眾民望,莫不愧而憚焉?!?當然其中少了劉穆之的作用, 關于整治京城一事,《宋書.武帝紀》和《宋書.劉穆之傳》同時有記載,至于誰起的作用更大,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劉裕軍事集團已經走上了一條正確的發(fā)展道路。
為了保持官僚隊伍的純潔性,劉裕開始清肅桓玄余黨,身邊留下幾個定時炸彈總是不放心。最先倒霉的是荊州刺史王綏,王綏出身瑯琊王氏,而且和桓氏有親戚關系。過去王綏仗著自己身份貴重,瞧不起劉裕,沒少給劉裕甩臉子。劉裕記下了這筆仇,同時劉裕還懷疑王綏的父親尚書左仆射王愉不老實,干脆將王愉父子都給宰了。
有一個人物比較特殊,他就是王謐,王謐黨附桓玄,極盡阿諛諂媚之能事。當初桓玄篡位時,王謐居然上前從傻皇帝司馬德宗身上解下了玉璽,如此忘恩負義之舉,深為眾人所痛恨。劉裕大殺開戒后,許多人都勸劉裕殺掉王謐,以正綱紀。當初要不是王謐說情,劉裕可能當時就死在于刁逵的鞭下,現在王謐有難,劉裕必須要保,不然良心上過不去。至于刁逵,劉裕更沒給好臉色,滅其族。得罪劉裕的,一個都別想活下來,這就是劉裕的性格!
劉裕初起事時,曾經宣稱江州郭昶之奉帝東還,可這位郭大人卻拜在了桓玄的門下?;感拥浇莺?,郭昶之不僅沒殺桓玄,反而出兵相助,也許郭昶之覺得桓玄至少可以荊州稱雄,畢竟自己還要在江州混,不想得罪桓玄。
桓玄在江州略作停留,聞知劉毅、何無忌、劉道規(guī)等人率軍來追,便帶著白癡皇帝司馬德宗回到了荊州,留下心腹何澹之、郭銓協助郭昶之守于湓口(今江西九江北郊)?;感鋵嵤莻€有本事的人,當然指的是他嘴上功夫。明明是兵敗逃跑,桓玄卻敢在逃亡路上寫所謂的《大楚皇帝起居注》,寫自己如何征討劉裕的英雄事跡,結果因為眾將不聽他的話,以致兵敗,還把所謂的起居注到處宣揚,企圖向外人證明失敗并不是他的原因?;感鸺矣谇G州,他所指的眾將肯定少了荊州系人馬,在劉裕后面的大隊人馬緊追不舍的情況下,他不是首先團結自己僅有的軍事力量,而是推卸責任,自解軍心,還真沒見過這樣打仗的。
因為正牌皇帝司馬德宗被桓玄給搶走了,所以劉裕急于在司馬宗室中尋找一個可以暫時替代皇帝的人物,不然劉裕的野心容易過早的暴露出來,有實權就是,至于誰坐在上面當泥菩薩,這都無所謂的。劉??瓷狭宋淞晖跛抉R遵,便把司馬遵給抬了出來,假稱有皇帝司馬德宗的密詔,以司馬遵為承制、侍中大將軍,做起代理皇帝。萬一劉裕奪不回來司馬德宗,就可以就勢把司馬遵扶正,與桓玄操縱的司馬德宗抗衡,反正都是司馬家的子孫,往遠了說,元皇帝司馬睿本就不是司馬家的正牌,誰當皇帝對百官百姓來說沒有什么區(qū)別。
穩(wěn)定了京城局勢后,劉裕下面要做的便是全力圍剿桓玄勢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個道理,兩個宋朝開國皇帝都懂。劉裕命劉毅等人主動進擊,楚將何澹之率水軍逆江迎戰(zhàn),何無忌瞄上了楚軍主艦,不管何澹之在不在艦中,只要奪得主艦,便能打擊敵軍士氣。晉軍很快便奪下楚軍主艦,何無忌命人大呼:“何澹之已經被我們活捉了!”楚軍舟艦四散,誰知道真實情況如何,果然大亂,晉軍一戰(zhàn)破之,攻下湓口,遂后再克尋陽。
功勞雖然是何無忌他們立的,但首功只能歸于劉裕,司馬遵下令加劉裕為都督江州諸軍事。在兩晉南北朝時,“都督某州軍事”的權力很大,意味著軍權在手,這比什么都重要。
已經漸漸恢復元氣的桓玄,在江陵休整了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還有能力和劉裕掰掰腕子,畢竟荊州是天下重鎮(zhèn),誰勝誰負尚難預料,桓玄也不會輕易認輸。元興三年(公元404年)四月,桓玄收羅了兩萬多荊州兵,帶著晉安帝司馬德宗順江東下,以求再戰(zhàn)。而晉軍主力也逆江西上,兩軍會于崢嶸洲(今湖北黃岡長江中小島)。晉軍看到楚軍勢大,多有懼心,有人提出不如退還尋陽,俟機再戰(zhàn)。
八
劉裕的弟弟劉道規(guī)自出道以來,還沒有立過什么象樣的戰(zhàn)功,如果不敲打一下桓玄,以后哥哥那里都不好給自己桿子爬。劉道規(guī)不同意退兵:“桓玄的強大只是表面上的,桓玄志大才疏,膽怯如雞,烏合雖眾,不足一掃。聞桓玄在大艦旁系有小舟,以便敗時逃跑,如此怯弱,三軍誰肯用命?兩軍決戰(zhàn),勝負之間,盡在主將雄怯與否,漢光武破昆陽,魏武克官渡,都是以寡制眾,彼能行之,我何不可!”劉道規(guī)不愧是劉寄奴的弟弟,夠英雄。
劉毅覺得也是如此,便下令進擊楚軍,江上突然起大風,晉軍一把大火燒過去,萬箭齊發(fā),楚軍大敗而逃,桓玄果然跳上小舟,帶著可憐的司馬德宗竄回江陵。說來也是巧合,晉朝有兩個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而且都非??嗝òV呆不是他們的錯),晉惠帝司馬衷在八王之亂時被人當寶貝一樣搶來搶去,司馬德宗也是這樣。做了十幾年的皇帝,一天好日子沒享過,最終都被人害死,這也是司馬家的氣數吧。
桓玄打仗不怎么樣,逃跑的功夫倒是一流,見江陵也不是個安穩(wěn)之地,打算去投奔梁州刺史桓希。桓玄屢戰(zhàn)屢敗,人心散盡,桓玄不從部下馮該的苦勸,出城北逃。他的手下見桓玄果不是個成大事的,都起了二心,不知道是誰亂中沖著桓玄就砍,可惜沒砍到,桓玄嚇的連滾帶爬的逃到船上,沒來得及帶上司馬德宗,自己輕舟竄去。
桓玄的屯騎校尉毛修之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毛修之知道桓玄人頭的價值,想把桓玄騙到蜀中,一刀給廢了,奪去首功?;感嫔狭水?,輕舟直進至枚回洲,沒想到遇上了毛璩的侄孫毛祐之,毛祐之大喜,天下掉下塊大肥肉,不吃那是傻子,下令放箭,射死這個國賊。桓玄不備,被射中一箭,還沒等桓玄叫痛,益州督護馮遷就已經跳上了桓玄的船。死到臨頭了,桓玄還不忘擺譜:“你是什么人?敢弒天子!”馮遷大笑:“你這忘恩負義的賊!今日遷將為天下除害!”一刀干掉了桓玄,桓玄死時三十六歲。
桓玄做為一個失敗者,在歷史自然得不到好的評價,《晉書》對桓玄毫不客氣:“得據全楚之地,驅勁勇之兵,因晉政之陵遲,乘會稽之酗,縱其狙詐之計,扇其陵暴之心,敢率犬羊,稱兵內侮。”隨后《晉書》又談了對成功者的看法:“夫帝王者,功高宇內,道濟含靈,龍宮鳳歷表其祥,彤云玄石呈其瑞,然后光臨大寶,克享鴻名,允彳奚后之心,副樂推之望?!边@些稱贊明顯是在說劉裕,最后取笑桓玄:“干紀亂常,傾宗絕嗣,肇金行之禍難,成宋氏之驅除者乎!”這倒是大實話,劉裕之所以最后能成大家,自建宋朝,最根本的動力便是桓玄,孫恩都排不上號。
桓玄雖然做了古,但桓家的余孽們還能蹦達幾天,桓謙和桓振趁著江上起風,晉軍無法前行的時機,又盤踞了江陵。劉毅留在巴陵(今湖南岳陽),何無忌與劉道規(guī)繼續(xù)西進,何無忌沒有聽從劉道規(guī)的勸告,貿然進攻,被楚軍敗了一陣。隨后晉軍再戰(zhàn),劉毅出馬對付魯城的孟山圖,何無忌與劉道規(guī)對付偃月壘的桓仙客。楚軍早就成了驚弓之鳥,一打既散,活擒楚將。
晉軍乘勝進擊,直迫馬頭(今湖北江陵南),同時南陽太守魯宗之也向朝廷反正,出兵攻江陵,已經行至紀南城(江陵北),楚軍大亂。晉軍士氣極盛,一鼓作氣,攻下江陵,桓謙逃走。江陵是桓氏經營幾十年的老巢,得到江陵,也宣告桓氏家族的徹底衰亡。何無忌奉命護衛(wèi)皇帝司馬德宗還建康,桓玄之亂,終被撲滅。
這次破江陵,功勞最大的應該是劉道規(guī),劉道規(guī)為人謙遜,自居功末,請讓劉毅為首功,何無忌為次功。劉道規(guī)之所以讓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覺得哥哥在京師立足未穩(wěn),人心未必盡服,如果現在就把自己立為首功,怕被別人說閑話,影響哥哥的前途,要知道,劉裕的前途就是他劉道規(guī)的前途。
隨后朝廷就有詔下來,封劉道規(guī)為荊州刺史,劉道規(guī)得了彩頭,那是靠自己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史載劉道規(guī)鎮(zhèn)荊期間,“善于為治,刑政明理,士民莫不畏而愛之?!眲⒃S羞@樣一個英雄弟弟,再加上劉穆之在旁輔佐,劉裕便無后顧之憂,這時的劉裕,已經成了晉朝頭一號的軍閥,晉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在桓氏的殘余勢力被劉毅蕩平的一片喜氣之中,吃盡苦楚的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何無忌的護衛(wèi)下回到建康。
剛從江陵出發(fā)時,司馬德宗便下詔贊劉裕之功:“鎮(zhèn)軍將軍裕忠武英斷,誠冠終古。運謀機始,貞賢協其契;抆淚誓眾,義士感其心。故霜戈一揮。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這當然不是司馬德宗寫的,他哪會寫這個東西,能數清一二三就不錯了,都是別人代勞的。
做為勝利者,劉裕得到的戰(zhàn)利品是“侍中、車騎將軍、使執(zhí)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中外”指的是一共是十六個州的軍事權,東晉總共才控制多少州?這實際上是把東晉除益州之外的軍事控制權都交給了劉裕。而這時的益州已經變了天,益州平西參軍譙縱公然起兵反對毛璩,攻破成都,滅掉毛璩,自封益州刺史。
司馬德宗回來沒幾天,劉裕便和何無忌拜見皇帝,請求解職歸鎮(zhèn),以讓賢者。這番官話說了也沒人信,留給鬼聽吧。自然是“不許”。劉??紤]的是京口是他的創(chuàng)業(yè)根據地,他和晉朝沒有什么歷史淵源,現在留在建康多有不便,再次懇請,司馬德宗無奈,只好由他去。
雖然晉朝王貴們也獲利非薄,皇弟瑯琊王司馬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但這些都是虛職,裝點門面罷了。北府系的人馬全都手控實權,劉毅為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豫州刺史,劉道規(guī)為輔國將軍、都督淮北諸軍事,魏詠之為征虜將軍,這遠比空頭的大司馬大太保實惠多了,自然這都是劉裕的安排。
桓玄瞎忙活了幾年,什么都沒有得到,肥肉全被劉裕給吃了。不過幾年時間,劉裕從一個小小的冠軍司馬一躍成為晉朝頭號權臣,別人肯定會眼熱,說些閑話什么的。但這些可都是劉裕提著腦袋在刀山火海中一步步拼殺出來的,說閑話不腰疼,真讓這些人上回戰(zhàn)場試試?估計早就被人做餡下酒了。
劉裕人雖在京口,可建康城中布滿了他的眼線,別說司馬德宗是個白癡,就算是個健全人,也拿劉裕無可奈何,這就是權力的奧妙所在。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亡國皇帝,如果把他們換成承平時代,他們照樣都能做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比如漢獻帝劉協、唐昭宗李曄、明思宗朱由檢等人。但他們處在一個天崩地陷的大亂世中,不是他們能力不行,而是他們不幸生在了亂世。
劉裕做了大哥,手下的弟兄們都要照顧,大家出來混江湖,哪個不是圖封妻蔭子。不要談什么空洞的理想,人是最實際的,除了利益,什么都是假的。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十月,劉裕上奏朝廷,為北府系人馬請功,大大小小的有功將士數千人,劉裕要讓他們知道,弟兄們跟著他,保管吃香的喝辣的。當然劉裕做為老大,有肉也得先讓他吃,朝廷下詔,封劉裕為豫章(今江西南昌)郡公,食邑萬戶。劉毅封南平郡公,何無忌安城郡公,其他人也按功行賞。
和他們的官位相比,爵位才能彰顯出他們的身份,官職不能世襲,但食邑是可以世襲的,所謂封建,就是封疆裂土做諸侯。食邑制度在周朝最為完善,秦漢以降,由于專制制度的發(fā)展,食邑除在了經濟上得到保證之外,更多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实壑?,食邑多與宗室貴族或有大功者,劉裕屬于后一類,以大功取封邑。
劉裕之所以被封為豫章郡公,還是有一點說法的,六十年前,桓溫滅成漢后,朝廷初議也是打算封桓溫為豫章郡公,可尚書左丞荀蕤反對:“平蜀封溫豫章大郡,若溫平河洛,當以何地相與?”朝廷這才改封桓溫為臨賀郡公。雖然豫章是大郡,但江南大郡還有許多,為何偏偏選擇豫章?由于桓溫的原因,想必朝廷和劉裕都把食邑豫章,看做是對桓溫的一種報復。言外之意是:劉裕的功勞比桓溫更大。
從東晉政權的角度來說,劉裕確實要功過桓溫,桓溫即使不滅蜀,東晉照樣過他的小日子。但要不是劉裕起義軍滅了桓玄,司馬家的香火就要斷送在桓玄手中。但如果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桓溫滅成漢的價值應該更大一些,畢竟桓玄只是內亂,而滅蜀則是開疆擴土,桓溫之所以后來能控制朝廷,他的功勞簿上最粗的一條紅杠便是滅蜀。這個道理,劉裕怎么會不知道,滅十個桓玄都不如滅一個強國更能威服眾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