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楊絳之“至”
她是一位103歲高齡的老人。10年前,93歲的她推出《楊絳文集》,98歲后又寫《洗澡之后》,下個月即將出版。據(jù)說,楊絳先生每年都要“躲”生日,她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機構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壽。她曾說:“我無名無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至靜:淡泊心性 如水寧靜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這是一位智者在歷經磨難之后所表現(xiàn)出的的感悟與了然,是曾經的風風雨雨面前波瀾不驚的恬然與自安,是浸潤著濃濃書香的大氣,是世事洞明的坦然。“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是先生關于讀書獨到的見解;“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別說些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但書的世界卻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是先生對讀書益處極為生動的概括,而她自己,幾十年勤奮不輟。
楊絳先生出生于無錫當?shù)赜忻闹R分子之家。其父楊蔭杭學養(yǎng)深厚,曾留學日、美,獲賓西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在當時法律界享有盛譽。他對楊絳鐘愛有加。在父親的引導和母親的影響下,她自幼就對中英文書籍多有研讀,父親曾經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备概g的這個對話,無疑是先生小小年紀就癡迷于書的世界的真實寫照。
游學英法期間以及后來漫漫人生旅程之中,楊絳先生雖一直再未取得什么學位,卻是在盡心盡力輔助錢鐘書先生的同時,“夫唱婦隨“地博覽群書。甚至在文革開始后,夫妻二人都被“揪出來”,被整得苦不堪言之時,亦不曾懈怠,當時先生被安排清洗廁所,污穢不堪的女廁所在被她擦得煥然一新之后,先生竟能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塵不染,閑時就坐在上面掏出書看,此種精神,是對讀書的執(zhí)著,凡夫俗子,望塵莫及。
1969年,先生被下放至干校種菜,利用白天看管菜園時間,坐在小馬扎上,用膝蓋當寫字臺,看書或寫東西。在飽受摧殘,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的同時,依然能夠完成八卷本的《堂吉訶德》的翻譯。
至今,先生百歲高齡,孑然一身居于北京三里河一個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的小區(qū),幾百戶中惟一沒有封閉陽臺、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確有“大隱隱于市”之風范。自1977年一家人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將近四十年了,曾經的“我們仨”,只剩下先生獨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錢鐘書的學術遺物——— 她把這叫做“打掃現(xiàn)場”,她深居簡出。每日的生活簡單而規(guī)律,世界的喧鬧與她無關,歡樂與憂傷皆成過往云煙,游走于人生邊緣,先生就這樣悠然自得并溫暖著這個世界。
這如水一般淡泊寧靜的心性,散出濃濃的書香,盡管這個世界如此紛繁喧喧鬧,盡管歲月風塵依舊,中將難掩其璀璨奪目之光華。
至凈:文如其人 純凈深刻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先生的文學造詣極高,無論散文、小說、譯作,甚至學術論著,文字都極為干凈、樸素,卻絲毫不影響其內蘊之深刻。“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卻絲毫沒有細細打磨的痕跡。
1981年出版的《干校六記》,是先生散文代表作。作者以一種“冷幽默”的方式描繪了一幅“干校奇景”,將當時各種不合常情的甚至是令人辛酸的故事以一種“正?!钡目谖擎告傅纴?,雖然記述的都是先生于文革期間下放至干校的日常小事,但卻是那個特定年代的生動縮影。
寫作家庭生活回憶錄《我們仨》時,先生已年逾九旬,耄耋之年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侶,失去了唯一的愛女錢瑗,沒有過分的悲傷,惟那靜靜流溢于字里行間的摯愛真情,彰顯了樸素的力量,是六十余年之間相親相愛的一家三口人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的回顧,是先生孤單寂寥中的守望。
即使在全力支持錢先生創(chuàng)作《圍城》而甘做“灶下婢”的時候,先生亦在陳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動下,嘗試寫了部四幕劇《稱心如意》,不想竟是“引來陣陣喝彩聲”而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就此叫開。此后接連創(chuàng)作的喜劇《弄真成假》、《游戲人間》和悲劇《風絮》,諷刺幽默,流暢俏皮,頗有英式戲劇的風格。先生才情,令人嘆為觀止。
楊絳先生譯著成果同樣豐碩,得益于對英、法、西班牙等語言的嫻熟駕馭以及對文學的精益求精,無論是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還是八卷的《堂吉訶德》,甚而至于近些年來的哲學著作《斐多》,先生的翻譯被譽為是在忠于原作基礎上用中文的重新創(chuàng)作。
她自己將翻譯視作“一仆二主”,即翻譯必須忠于兩種文化。先生會為一個注解讀完一本書,為一句話重譯一個章節(jié),為文氣接不上,把總共八章的《堂吉訶德》已經譯了的七章半推倒重來。這就是先生的翻譯為什么會如此出色。
至境:人生境界至真至美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
期頤之境,有多少人可以登臨?先生年過百歲,依然筆耕不輟,又淡泊名利,樂觀開朗,或許正是如此,先生將做人做學問的境界不斷高遠,所謂“高山仰止”是也。
1994年,錢鐘書先生編定了自己的《槐聚詩存》,當然,這離不開楊絳先生的極力促成,當楊絳先生把全書抄完后,錢鐘書拉起妻子的手說:“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當是對一位女性最高的贊譽,先生當之無愧。
1935年,錢鐘書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楊絳先生毫不猶豫中斷清華學業(yè),陪丈夫遠赴英、法游學。盡管學富五車,在生活上,錢鐘書卻出奇的笨手笨腳,于是,楊絳先生幾乎包攬了生活里的雜事,做飯制衣,翻墻爬窗,無所不能。臺燈弄壞了,“不要緊”;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緊”;顴骨生疔了,“不要緊”——— 無論丈夫闖了什么“禍”,妻子事后都會妙手解難,妻子的“不要緊”竟是伴隨了錢鐘書的一生。錢鐘書的母親感慨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福。”
有關教育孩子,楊絳先生曾有一段話:“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噌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xù)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逼渲姓凵涞降慕逃砟?,時至今日,有多少家長能真正悟出真諦?
這樣的小故事在錢氏夫婦生活中應該俯拾即是,先生已將為人妻、為人母,為學者典范走至最完美的境界。
至敬: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2001年,錢鐘書、楊絳把一生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截至2012年底,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受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shù)百位。
千萬稿酬捐出,只為激勵莘莘學子,竟不以個人名義,而當書信手稿將被拍賣,先生卻訴至法院,“個人隱私、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為商品去交易嗎?”先生憤然詰問。以百歲之高齡,與世無爭之個性卻惹上官司,不為金錢,只為堅守信念,先生值得敬仰。
今年7月17日,先生迎來了她103歲華誕,下個月,她的4萬多字的《洗澡之后》作為《洗澡》的續(xù)集即將面世。“特意要寫姚宓和許彥成之間那份純潔的友情……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寫續(xù)集,我就麻煩了?,F(xiàn)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是先生對她喜愛的角色一個“敲釘轉角”的命運的交代和分配。從另一角度來說,先生之于讀者的負責,同樣讓我們敬仰。
歲月風煙中,她清朗脫俗,淡泊寧靜,先生之大名,早已成為一個文化的符號,一種女性乃至所有知識分子的精神境界的象征,低調,厚重,崇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