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
伏日宜吃面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
咱陜西人愛吃面可是出了名的
做起面來更是花樣百出
咱陜西的面食就像十三朝古都的底蘊
無與倫比!
八百里秦川
最悠久的歷史
最長久的面食。
陜西人把對吃的心思都花在了面上
不論是花哨的澆頭還是簡單的調(diào)味
豪放卻也不失細(xì)膩
一碗素凈的面,可容納千百種味道
每一味都令人心動不已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端一碗ran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
ran面,就是不帶湯的面
大口咥時一定要發(fā)出極香的吸溜聲
吃完咂上半碗甜面湯
那感覺可真是通透!
biángbiáng面
“油潑辣子biángbiá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此面名為“biangbiang”是因為在做面的過程面條和案板接觸,發(fā)出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同時它也應(yīng)了陜西八大怪里那句“面條像褲帶”、“盆碗分不開”,而吃面的正確姿勢則是“凳子不坐蹲起來”。
寬韌的面條潔白如玉,上一刻還在空中舞動,下一刻便與案板相觸發(fā)出清脆的一聲,而那整碗面最美的一刻,便是燒熟的菜籽油潑在鮮紅的秦椒面和碧綠小蔥上不停冒泡和那一聲醉人的“呲啦”~
biangbiang面那叫一個“忒色”,秦椒與小蔥與潔白無瑕的面相配,色澤相當(dāng)鮮艷,寬面條口感柔韌、十分筋道。在陜西,沒什么比咥碗面更爽的事了!如果有,那就是“加瓣兒蒜”!
菠菜面
碧綠如翡翠,吃菜不見菜。菠菜汁揉進(jìn)面團,這顏色看起來就特別健康。再配上西紅柿雞蛋、素菜臊子或是鹵肉臊子,色香味俱全,看起來美,吃起來更香,一碗下肚頓時覺得無比健康養(yǎng)生。
辣子面
這是西府地區(qū)流行的一種新的臊子面吃法,煮好的面澆上辣子酸湯,底菜是油豆腐絲,飄上韭菜、蔥花、蛋皮。面少湯寬,三兩口吃完這碗可口的素臊子面,慢慢回味辣香與醋香,真是渾身舒坦。
臘汁肉揪面片
“撒?臘汁肉不是往饃里夾的咩?”寸許的面片配青菜下鍋煮熟裝碗,澆上勺臘汁肉湯,再鋪上剁好的肥瘦相間的臘汁肉,加一撮炒韭菜提鮮,拌面時放醋和油潑辣子,肉纏著面,面裹著肉,香爛的肉加筋道的面,一口下去纏纏綿綿,那感覺:撩咋咧!
干吃爽口,湯吃暖心
正所謂“熱湯面下肚,暖過十條秋褲”
面與不同的臊子湯搭配
成就多種迥然不同的風(fēng)味
香辣排骨面
這一碗又香又辣又麻的排骨面源于西安北郊的夜市攤,面是粗圓的條狀,有點兒似饸饹,配上麻辣鮮香的湯和燉得又香又爛的排骨,一碗既填飽肚皮,又滿足了味蕾,上癮得很。
麻食
麻食是陜西特有的主食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用大拇指將拇指大小的面團搓成中間略薄,邊緣翹起的形狀,酷似貓耳朵。做法多樣,可燴、可炒、可涼拌,口感筋韌爽滑,易于消化,這其中以骨湯燴麻食最為暖心。
老鴰撒
這一碗“老鴰撒”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相傳跟漢代名將李廣擊敗匈奴的故事有關(guān)。這種面疙瘩似的面食看起來特別像烏鴉頭,陜西人又把“頭”叫“撒”,所以就有了“老鴰撒”,面疙瘩透亮有嚼勁,吃起來柔滑咸香,做法隨意,但瓷實頂飽,是絕對的陜西忒色!
漿水面
相傳漿水面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漢中所起。通常用芹菜和不沾油的純凈面湯制成漿水菜,匯聚了酸、辣、清香,味道別具一格,回味無窮,同時具有消暑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宜夏季食用。
陜西的面
每個地方風(fēng)味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
好些美味只有到了當(dāng)?shù)?/strong>
才能領(lǐng)略得到最正宗的風(fēng)味
「面」
戶縣軟面
正宗的戶縣軟面是手搟的面,面團餳得較軟,搟好切成二指寬,下鍋時候再抻一抻扯一扯。軟面,調(diào)料易入味,但吃起來卻勁道十足,配上豬肉臊子或者西紅柿雞蛋、油潑辣子、過油的豆腐干,超香!
「面」
戶縣擺湯面
戶縣擺湯面號稱“陜西十大名面之一”,與一般面吃法不同,有三個講究:第一,湯汪味厚,講究亮湯鮮菜;第二,面薄性筋,講求薄切細(xì)搟;第三,湯面分碗,一碗盛臊湯,湯煎臊鮮,撩人食欲。挑一筷子面條放入臊子湯中,來回擺動,讓面充分沾滿湯汁,吸溜一口下去酸香出頭~
「面」
楊凌蘸水面
楊凌蘸水面也是陜西十大名面之一,特點”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 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一根二兩,在西紅柿雞蛋汁子里入味,一口一口咬著吃,滿嘴酸、辣、香,兩三根就能吃到撐!
「面」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非常悠遠(yuǎn),堪稱美食里的活化石。做工講究、用料多樣,以“面,薄筋光;湯,煎稀汪;味,酸辣香”的特征著稱。和面要加堿、搟薄、壓實,用大刀鍘細(xì);肉臊子酸辣口,素臊子講究“紅、黑、黃、綠、白”五色。
「面」
扶風(fēng)一口香
扶風(fēng)的一口香和岐山臊子面的做法大體相同,但扶風(fēng)一口香不帶辣,漂菜也不一樣。扶風(fēng)的面口味比較清爽,而岐山的面味道更濃烈些。吃法也是湯寬面少,一口香一次定要吃上個十碗二十碗才過癮!
「面」
西府削筋面
削筋面流傳已久,還有兩種非常美的來歷,主要在寶雞、鳳翔及周邊地區(qū)更加流行。這種面地方特色十足,和面要硬,搟厚,直接切成長短均勻的細(xì)條,吃起來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膩。
「面」
麟游血條面
血條面制作講究,風(fēng)味獨特,而且營養(yǎng)豐富,是麟游當(dāng)?shù)胤昴赀^節(jié)或婚喪嫁娶等重大事件時才能品嘗到的美味。新鮮豬血或羊血要加鹽攪拌過濾,和面時摻堿,搟或壓成薄面片,擦上大油切細(xì),蒸熟后晾干,吃時與臊子湯相伴。
「面」
三原疙瘩面
三原的疙瘩面,一面有三吃。上桌時一共三團,面條細(xì)長柔韌,形似錦龍盤繞。另肉臊子一碗、酸湯一碗、油潑辣子一碟、空碗一個。第一吃肉臊子干拌面,第二吃過橋面(也叫擺湯面),第三吃臊子酸湯面。
「面」
乾縣澆湯面
一碗澆湯面,做法特講究,工序更是繁多。湯得是肉湯,文火久熬,香氣四溢。醋要用糧食醋,辣子要用大油潑,配上蛋皮、青菜,面條細(xì)如發(fā)絲,韌性筋道,在湯中入味,吃起來香味十足。
「面」
乾縣驢蹄子面
驢蹄子面,因面的筋道口感和犟驢的脾氣一樣而得名,也有說懶人搟不出薄細(xì)長的面,只能做出短厚粗的面,總之久而久之反到成了一種特色的面食。這種面做法較為粗獷,做出的面條筋道,嚼得人腮幫子酸,還不易消化,一碗咥完一天都不餓。
「面」
禮泉烙面
禮泉的烙面據(jù)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蕎面和白面烙成薄餅,晾干之后切成絲,吃的時候用熱水焯,澆上高湯,調(diào)上佐料。辣子是用豬油潑的,再加上蔥花、韭葉、香醋等等就可以吃了。
「面」
彬縣御面
御面,又稱淤面,以其色亮如玉也稱為“玉面”,又因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是當(dāng)年慈禧太后翻閱古籍,令御廚根據(jù)三千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制作淤面的記述而制成的。
「面」
武功旗花面
武功縣美食有“五絕” ,旗花面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碗上飄的五顏六色似花非花,最早又叫奇花面;又因它所用的雞蛋皮、蔥花、海帶絲、黃花菜,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樣的平行四邊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面」
耀州咸湯面
耀州的一天是從早上的咸湯面開始的。面拉的細(xì),口感筋道滑爽,湯味咸辣出頭,一碗下肚咸香味美,精神都為之振奮了。
「面」
耀州刀剺面
這種面更講究經(jīng)驗和手感,和面、搟面、剺面哪一樣不對都不行。剺出的面比一般切的更細(xì)、更快,又十分均勻,而面可湯、可干、可油潑。做好的面條薄如紙、細(xì)似掛面,耐煮不斷,筋滑順口。
「面」
華陰大刀面
大刀面,顧名思義就是用大刀切的面。面用杠子壓薄,十來斤的大刀鍘出的面細(xì)而不斷,吃時感覺自帶豪氣。
「面」
大荔爐齒面
爐齒面因其形似爐膛里的“爐齒“而得名,面劑子搟好切成連刀條,柔韌光潤,配上香辣味濃的臊子湯。這一碗面原料算上面粉,據(jù)說多達(dá)21種,真的是非常豐富了。
「面」
南七臊子饸饹面
饸饹面是一種傳統(tǒng)面食,通常以蕎面、高粱面等粗糧加白面和成,放進(jìn)饸饹床子里用力擠壓成條,出鍋可涼可熱、可葷可素、可湯可干。饸饹面筋道爽滑,健康又營養(yǎng),隨意搭配些肉或素臊子,都讓人吃得極為舒服。
「面」
合陽踅面
相傳踅面是由西漢淮陰侯韓信所創(chuà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和禮泉烙面都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蕎面和白面烙成餅,晾干切絲,吃之前在湯里過,加上軟軟的涼粉魚魚。一碗面里融合了面的筋道、漏魚的爽滑,而一疙瘩用豬油潑的辣子則是整碗的精髓。
「面」
澄城手撕面
手撕面的制作過程非常神奇,一團面揉成一頭大,一頭小的牛頭角形,用手從細(xì)角的一頭一扯就從面團中扯出一條如扯面一樣寬、窄、薄、厚類同的面條。整個過程都是撕扯而成,長而不斷,這手藝得練不少時間。
「面」
陜北羊肉面
陜北人吃面,最愛的當(dāng)屬那一碗羊肉面。面是壓制的饸饹,蓋上大勺香爛的羊肉,舀上濃厚的湯汁,再加上蔥花香菜,一碗下肚,熱氣騰騰,香死個人兒~
「面」
陜北抿節(jié)
抿節(jié)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放在特制的抿節(jié)床上,抿壓成一寸多長的扭曲小節(jié),這種粗糧細(xì)作營養(yǎng)非常豐富,吃起來特別健康。有干吃湯吃兩種吃法。
「面」
漢中梆梆面
梆梆面,因多在夜晚挑擔(dān)上市,敲梆叫賣而得名,也有傳說是劉邦封王漢中時,倉促間廚師缺少廚具而使用士兵矛桿搟面,“砰砰梆梆”好不熱鬧,因此而取名。
「面」
安康蒸面
安康蒸面是安康小吃里面的代表,也是安康人的早餐首選。蒸面和米皮長的像,但是口感更為勁道。面上澆一層辣子,非常香。
陜西人的感情
都寄托在了那一碗碗的面上
對陜西人來說
沒有什么是一碗面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咥再一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