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蘭江街道長崗村:長崗陳氏孝道遺風長存
長崗村位于蘭溪市蘭江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偏南4500米。為蘭城之郊區(qū)。村民生活富裕、安康。該村因村民委員會駐長崗得名,地屬丘陵,區(qū)域面積2平方公里,有耕地744畝。水面10畝。轄長崗、前麻車、王村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270戶,899人。以農(nóng)業(yè)為主。
長崗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員會駐地。據(jù)清光緒《蘭溪縣志》載,南宋末年,三峰陳天隱的子孫陳仕英遷居此崗,初時多松,原名松崗,后以山崗較長遂改稱為長崗,村以崗名。有村民小組6個,146戶,539人。耕地326.4畝。
前麻車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員會駐地東北面200米。因舊時村時有麻車而得名。有村民小組2個,59戶,169人。耕地101畝。
王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員會駐地東南100米。村以王姓聚居得名,有村民小組2個,65戶,191人。耕地116.6畝。
長崗陳氏:始祖陳烈,字辛羅,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由湖之安吉先遷睦之柏江,再由柏江遷蘭溪十三都望云鄉(xiāng)牛社蔥園。始遷祖陳仕英,宋末由牛社蔥園(今黃店鎮(zhèn)大塢陳村)徙居本縣松崗(今長崗村)。在長崗村,建有清代建筑長崗陳氏宗祠。
據(jù)《蘭江牛社陳氏宗譜》,大塢陳村陳氏,始祖為唐朝陳烈,字辛羅公,由湖州安吉后遷居睦州柏江,元和二年,自唐代與分水柏江遷于蘭西牛社(今大塢陳村)定居。
大塢陳陳姓自唐代元和二年(807)由桐廬分水柏江遷入,距今1200余年。
宋時,這個村里就出了個孝子叫陳天隱,字君舉,行規(guī)十八,宋神宗熙寧丙辰年(1076年)十一月初二生,宋高宗紹興癸酉年(1153年),三月初三日卒。他幼時父早喪,端重好學,奉母馮氏篤孝,母死,守孝三年。配金氏,生二子,合葬十三都七保柳塘邊山腳酉山卯向,立有八行公碑記。
據(jù)趙輿題寫的《陳孝子碑記》載:公諱天隱,字君舉,邑之牛社人也。父早喪,端重好學,奉母馮氏篤孝。政和四年季夏,母卒人葬于三峰之陽,時日炎蒸,公先焚香祭,天氣云霧覆棺已,而果應既簾云散,皆異之,遂負土廬垢面蔬食,終三年喪,厥聲聞于帝來。當時名卿志墓賦詩狀公孝行,甚悉公撫兄諸孤視猶巳子,廣墓廬為肄業(yè)之所鄉(xiāng)之英俊皆與焉,姬敦仁平寇奏功官至忠嗣是,嫡孫大度進士授賀州教授,余如大光大中及澤咸領(lǐng)書鄉(xiāng),固公教育之恩實,及孝感所致,厥后宜和間有董少舒,淳熙間有金公景文俱以孝聞,遂昌望云為純孝。余嘉其事,足為世俗勸于是乎書。
咸淳四年冬月中奉大夫提舉建康崇禧觀金華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戶趙輿撰。
朝奉郎知婺州蘭溪縣主管勸農(nóng)公事賜緋魚袋沈應龍主修職郎婺州蘭溪縣學洪溥同立。
皇兄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濠州團練使提舉佑神觀奉化州開國候食邑三千一百戶趙孟書。何愈石刻。
宋宜和五年金華郡守范之才,表聞詔其家,與金景文、董少舒列為三賢。宋咸淳四年,蘭溪知縣事沈應龍以陳天隱等三賢名請于朝,立“八行坊”以教育后人,由此,望云鄉(xiāng)也改名為純孝鄉(xiāng),純孝之風至今猶存。
據(jù)《穎川牛社陳氏宗譜》記載,有《八行提要》流傳于世,內(nèi)容為:“孝善父母,友善兄弟,睦善內(nèi)親,嫻善外親,任善朋友,恤善州里,忠知君臣之義,和達義理之分?!?/span>
宋時章宗常等四人作《陳孝子廬墓詩四首》,現(xiàn)抄錄于后,由此足見時人對陳天隱孝行孝德的贊頌。
陳孝子廬墓詩四首
美哉,陳文廬墓孝行之著聞也,雖帝輩之下一步,普藉藉有聲,盡各廬墓詩皆因家大人調(diào)官如京師而人以為寄贈者也,楷欲永其傳故命工刻石以記之。
宋政和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婿 章楷謹識
(一)
廬墓自古傳純孝,我幸身親見此君。
事死若生真可羨,慎終如始實難倫。
麗章數(shù)數(shù)勝鄉(xiāng)曲,美譽紛紛播絙紳。
懿行正應明世選,佇看丹詔稀蒲輪。
(章宗常)
(二)
平日事親渾是孝,惟君一片子情深。
廬奮始見真純意,生死難忘愛慕心。
鳥鳥若知須累土,松楸應為早成林。
友人稍道方聞達,嘆羨儀刑紙上吟。
(楊昭)
(三)
六月炎威滿太虛,哀號扶樞守奮廬。
寢苫枕塊常蔬食,談柏論松讀禮書。
孝行已應傳海宇,純修今見藹門閭。
近聞使者求高行,勝向終南詔隱居。
(趙天民)
(四)
蒿里孤魂上宅新,廬居筑室切相鄰。
精神可挹音容在,耳目常親笑語頻。
孺慕已蒞經(jīng)歲月,哀號曾不廢昏晨。
觀風使者存公議,孝行當先被撰掄。
(陳升卿)
如今,長崗陳氏仍保持著宋代的孝道遺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