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237-02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5975081.htm
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大家聽到東方器樂文化的深沉韻味;而一曲《回憶》,讓我們領略到西方器樂文化的獨特魅力。二者同是樂器獨奏,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中西方樂器所表現出的音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呢?其原因就是樂器的制作和音色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響與制約。總的來說,中西樂器音色上的差異真正體現了深層的文化差異。
一、中西樂器材料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天人關系:征服與尊重
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側重于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尊重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融"的天人合一思想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
而西方人真正喜歡的是人工制品,是人對自然改造的結果。他們真正欣賞的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象化在自然中的自我,是在改變自然中得到的一種自我陶醉。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大不同,而最終導致作為文化載體的中西樂器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西洋樂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屬和各種標準化的木料為主,特別是吹奏樂器,幾乎全部是用金屬或金屬加膠木制成,絕大多數都是人工制作的產物,體現出西方人強調的對自然的駕馭和改造的思想。與之相反,中國樂器都是用天然竹、木、皮等制成,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對自然屬性的尊重。中國樂器盡量在發(fā)聲中充分利用這些自然材料的獨特性,充分發(fā)揮這些材料在發(fā)聲上的獨特作用,使他們利用自然材料來制造獨特個性音色的目的得到圓滿實現。
二、中西器樂文化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本體:理性與感性
西洋人看這個世界,是采取特別理性科學的態(tài)度,由這種態(tài)度來要求樂音超越具體,消解獨特,以獲得一種普遍與共通感,而中國人則全然相反,中國文化是以感性、生命為本體,所以它盡力捕捉人的內在的感受和體驗。在中國音樂上一切都要服從于"韻味",服從于"情"。"摹仿自然"與"形式美"本是西方美學思想的兩大中心,但中國人更習慣于音樂韻味,一切技法都圍繞著"情、韻"二字進行。
就樂器方面說,西洋器樂曲很早就完成了自身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工作,很早就將音樂自理成具有相對抽象的形式體系,發(fā)音特點是:音質盡量地遠離人聲接近器聲,以使音色效果獲得一種共通性,讓聲音不受人聲影響,保持它的理性。中國樂器從來沒有打算進行標準化和統一化的工作,也從未將自己的音樂抽象成單純的形式體系,所以,中國樂器的音質始終以接近"人"聲為自己的最高旨趣,甚至連樂器演奏也是由這一意識支配的,隨行而至,感性色彩濃烈。
西洋樂器音色是遠離人聲的,而遠離人聲則又意味著必定遠離自然本來所固有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獨特性,顯得過于理性了。西洋樂器所追求的"器"聲是這樣的:雖然不同于任何一種具體的樂器,但又能夠與任何樂器的音色有著很好的融合。相反,中國樂器的近人聲也決定了它必然要求其音色的獨特性和個性。中國樂器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色,它們非常適合獨奏,但卻很難把它們完滿地變化為一個完美的結構,這是因為每一種樂器都過于感性而造成的。
西方注重理性的思維方式,中國注重感性的思維方式,從理論到實踐自始至終走的就是兩條路,這就是中西器樂文化差別的根本所在。
三、中西樂器特色的差異根源于不同的美感要求:力度與深度
中國傳統器樂的表現特點與西方不同。西方器樂演奏以深刻嚴肅見長,突出主客對立,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壯美",從氣勢上感染聽眾;而中國器樂演奏以曠達悠深見長,突出情景交融,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和合"精神的"幽美",從感性的情韻上感染觀眾。因而,對于我們欣賞中西方器樂演奏時候產生的不同感受也就不奇怪了――西方人喜歡交響樂,氣勢莊嚴恢宏,臺上的樂手和樂器越多越顯得氣派;中國人更愿意用幾種或者更少的樂器去表現出一種充滿思考和內涵的樂曲。
西洋樂器的出音比較均勻,所發(fā)的每個音輪廓清晰、界線分明,是一種標準化的造型,它體現的無疑是一種共性。中國樂器的出音則千變萬化、姿態(tài)各異,體現出的是它每個音符的獨特性,而這樣的音形當然是由樂器演奏時吟、揉、震等滑音、游移音技巧造成的。
在器樂文化上,中國音樂(主要是傳統民族音樂)顯然和西方器樂(主要是交響樂)在對美感的表達上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從下面例子中得到驗證:一首《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深沉、優(yōu)美典雅,節(jié)奏平穩(wěn)、舒展,音調纏綿、柔婉娟秀;一曲《命運交響曲》節(jié)奏明快、急促,音域寬廣,曲調明朗、剛健,情緒激昂、氣魄宏大。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器樂突出的是一種力度,中國器樂突出的是一種深度。
中西音樂器樂的脈絡有著很大不同,西方器樂的脈絡追求音響效果的豐厚飽滿、綿密結實,追求恢宏的氣勢美。這是一種力度的美。中國器樂的脈絡制造蜿蜒起伏、單線游動的線型效果,追求音響的虛淡空靈、幽婉深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具有蕩氣回腸的效果,獲得音樂表現的深度美。一把琵琶彈出悲壯的垓下之圍,一架古箏奏出連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塤吹出千古興衰之幽思,中國文化底蘊若不深厚,誰又能理解樂曲的深度?西方器樂曲相對來說,其理解深度就沒有中國音樂那么深邃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