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產品包括貨幣、債券、股票等傳統(tǒng)金融產品,具有零和博弈、跨期性、聯動性、不確定性或高風險性以及高杠桿性的特點,是通過信用交易實現其價值的金融產品。在規(guī)避風險、價格發(fā)現、對沖資產風險的同時,金融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將極高的風險讓渡給了愿意承擔的交易者——投機者,而規(guī)避風險的一方——套期保值者,與另外一類交易者 套利者精品冷三者共同維護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述功能的發(fā)揮。
然而,曾經的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美國長期資本管(LTCM),卻在俄羅斯上演了一場金融版的滑鐵盧。監(jiān)管中存在的真空狀態(tài)導致LTCM公司虧損巨大,甚至在出事后,美國的金融管理當局都還不知道該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由于政府放松了對證券機構、銀行的監(jiān)管,使其接收了眾多證券機構和國際商業(yè)銀行集團的無限制巨額融資。由于這個原因,瑞士銀行(UBS)損失了7.1億美元,意大利外匯管理部門(UIC)則損失了2.5億美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品是“?!薄ⅰ皺C”共存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通過交易者對這一基礎工具未來價格的預測和判斷的準確程度來獲得結果的,而基礎工具價格的不確定性則直接反映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虧的不穩(wěn)定性,這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了極高的風險。
巴菲特很有先見地指出:“我們認為,對于交易雙方和整個經濟體系而言,金融衍生產品就是定時炸彈”像AIG、巴林銀行這樣的國際性大公司、大企業(yè),都紛紛因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某一項問題或一些毫不相關的原因,而使原本在經濟浪潮中遇到的問題更加惡化,從而引起當某公司遇到一般性的經營困難而被調低信用評級,公司的衍生性金融交易馬上上門通債,要求提供事先完全沒有設想到且金額龐大的現金抵押。要滿足這種要求就會讓公司進一步陷入流動性的危機,而通常這又會讓公司的信用評級再次調低,如此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導致眾多實力雄厚、聲名顯赫的公司崩潰甚至徹底垮臺。
1929年,美國泡沫經濟破碎,華爾街股市一路狂跌,眾多的投資者將自己的投入從歐洲快速撤回,美歐之間便因此停止了美元的運轉。德國人再也不可能從美國私人投資者那里借入資金了。
1930年初,英國也受到了經濟危機的沖擊,自1930年起,貿易逆差從3.9億英鎊增加到4.1億英鎊(1931年),而投資利潤回流卻從4.1億英鎊跌至3億英鎊,失業(yè)率提高到25.5%。1931年初,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因黃金外流而急劇下降。1931年9月20日,英國正式宣布將英鎊同黃金脫鉤,廢除英鎊金本位,自此英鎊貶值30%。
德國的出口受到了英鎊貶值的打擊。眾多向來以英鎊作為結算貨幣的德國企業(yè)在英鎊匯率下跌時損失巨大。不僅如此,英鎊金本位的廢除引發(fā)了全世界的關稅和貨幣貶值戰(zhàn)。在英國放棄金匯兌本位制后,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希臘、埃及、日本以及與英國有主要貿易關系的幾個南美國家和整個英聯邦隨后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
如果當今的日元長期維持低利率的話,有利于攜帶日元交易,同時也潛在地威脅了全球金融市場,可以說 金融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被日本充分地利用。因為日元貶值,每輛在美國出售的豐田汽車都獲得了高達3000-14000美元的額外補貼,由此其成本優(yōu)勢可見一斑。而日元日益降低其匯率,使本國出口自產產品尤為便利,這極為有利于日本發(fā)展制造出口工業(y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