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編我一直很反感“殘幅”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就像是半殘了不能用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對小白用戶有一種誘導(dǎo)作用。
是時候科普一下所謂的“殘幅”和“全畫幅”了。
畫幅最早指的是膠片的大小。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來自德國的徠卡發(fā)明了35毫米畫幅膠片(36mm*24mm 長寬比3:2),并且命名為135畫幅,也就是現(xiàn)在大家所說的全畫幅。所以膠片時代大家用的主流都是全畫幅哦,懷念那個時代。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富士膠片、佳能、尼康、美能達、柯達五大廠商推出了定位于業(yè)余市場的APS系統(tǒng),旗下的APS-C畫幅膠片(24.9*16.6mm 長寬比3:2)應(yīng)用最廣,也就是后來大家所說的“殘幅”,而小編更愿意稱為半幅或者APS-C畫幅。
后來數(shù)碼CCD/COMS的出現(xiàn),逐漸取代了35毫米膠片和APS-C膠片。事實上,CCD/CMOS可以看做是數(shù)字化的膠片,因為其作用都是用以感光成像。除此兩種畫幅以外,手機上通常使用的是1/2.3英寸畫幅,索尼的1英寸畫幅,奧林巴斯/松下系統(tǒng)的4/3畫幅,還有120畫幅(又稱中畫幅,最大的畫幅系統(tǒng))。他們的大小關(guān)系可以用一張經(jīng)典的圖來表示。本次問答只談?wù)撊嫹虯PS-C畫幅。
要說起全畫幅和APS-C畫幅的區(qū)別,小編認為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像場和畫質(zhì)。
像場指的是在相同鏡頭相同焦距相同被攝物下,全畫幅的成像畫面會比APS-C畫幅要更廣,這是物理特性決定的,因為全畫幅尺寸比APS-C畫幅更大。為了更好地適配鏡頭,全畫幅和APS-C畫幅之間通常會有1.6倍或者1.5倍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方便使用者估算鏡頭的焦距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像場大小。
由于全畫幅要比APS-C畫幅大得多,單位面積上的感光元件比APS-C要多得多,所以全畫幅的畫質(zhì)一般來說都比APS-C畫幅要好。并且也是單位面積的感光元件的關(guān)系,全畫幅相機的感光度通常都會比APS-C畫幅的感光度高,意味著可以在夜晚等暗光條件下,獲得更加清晰的照片。
索尼全畫幅與佳能的APS-C畫幅
全畫幅相機機身、鏡頭都比較昂貴,而且機身龐大?,F(xiàn)在一眾的APS-C畫幅已經(jīng)幾乎達到全畫幅的水準,并且機身小巧靈活。對于非專業(yè)水準的初學者,或者僅僅是記錄生活的家庭用機,又或者預(yù)算不是很充裕的愛好者,APS-C是非常經(jīng)濟的選擇。
而對于對畫質(zhì)要求非常高,需要嚴肅攝影、商業(yè)攝影等專業(yè)攝影方向,又或者不嫌器材重,有著麒麟臂的人來說,全畫幅是你的第一選擇。當然,如果是土豪,您請隨意。
以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