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 詩詞鑒賞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  詩詞鑒賞
 
   2010年全國卷Ⅰ8分)

   2010年全國卷Ⅱ(8)

   2010年北京卷7分)

   2010年上海秋季卷 (8)

   2010年廣東卷7分)

   2010年山東卷8分)

   2010年江蘇卷

   2010年湖北卷

   2010年天津卷6分)

   2010年重慶卷 6分)

十一   2010年陜西卷

十二  2010年湖南卷 (7)

十三  2010年福建卷6分)

十四  2010年安徽卷

十五  2010年江西卷(6)

十六  2010年遼寧卷

十七  2010年浙江卷6分)

十八  2010年四川卷8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2010年全國卷Ⅰ)

素蝶  劉孝綽

綠蕙huì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

出沒花中,參差cēn cī葉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釋】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xué)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案提示】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于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guān)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yīng)來描寫的。

(2)
這首詩有什么含意?(注意采點/幾種含意/思想情感)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案提示】
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后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案提示】詩歌借素蝶的活動、意愿,表現(xiàn)詩人了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熱愛、追求,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渴慕,同時,也有對惡意的攻擊、誹謗、陷害的害怕與擔憂

                          


【解析】
全國卷有點怪,居然考了劉孝綽的詩歌。看了題目《詠素蝶詩》,便知這是一首詠物詩題注對劉孝綽的生平、性格作了簡要介紹,解題時一定要注意其中的信息。

再看詩歌內(nèi)容。從字面上說,這首詩歌沒有什么難理解的語句。作為一首詠物詩,詩歌一至六句都是在寫素蝶的活動。素蝶伴隨著蜜蜂在綠蕙草間飛舞,為躲避黃雀的襲擊,它們又隱藏于青薇里;春日映照下,它們從花間突然竟相飛起,風兒吹來,它們又瞬間一起回到草樹里。五六句是一至四句的概括。參差,形容素蝶在樹葉間飛來飛去的樣子。這兩句是說它們每天或出沒于花叢之中,或在飛舞在綠葉之間。、、出沒、參差形容素蝶的飛舞準確、生動,、兩字又情態(tài)畢現(xiàn)。七八兩句借素蝶的心愿,表達情感,芳華即芳花。美麗的花兒,美好的綠樹,希望能永遠與你們相依相伴在一起。

詠物詩在寫作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譬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馬》、《畫鷹》、《孤饜》,李商隱的《流鶯》,王維的《早雁》等,這是解這類題目的一個思考方向、解題方法。一至六句寫素蝶的活動,六句詩六個畫面。在春天里,它們映著溫和的陽光,乘著和煦的春風,隨蜂兒在青草、花叢間飛舞,時而紛紛飛起,時而又共同飄蕩歸去。這些描寫給我們的感覺是,素蝶生活的環(huán)境是美好的,它們是自由的、快樂的,當然同時它們也要時時提防黃雀的襲擊。讀到這里,如果聯(lián)系劉孝綽的生平,他恃才傲骨物,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就不難看出素蝶的生活里面,有著詩人自己的影子。他熱愛、依戀美好的事物,渴望、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后兩句借素蝶之口寫自己的志愿,表達對美好的事物、生活的向往、熱愛。然而他恃才傲物,生活中、仕途上就不免常常遭到別人的忌恨、攻擊。

再來看考試題目的設(shè)計。第(1)題從詩歌內(nèi)容設(shè)問,較簡單,第(2)題問的是詩歌的主題及主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方法簡單,關(guān)于詩歌的含意,給出的參考答案是: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后兩句突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向往。”“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這樣的理解我認為有點勉強,更可能的答案應(yīng)該是詩歌借素蝶的活動、意愿,表現(xiàn)詩人了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熱愛、追求,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渴慕,同時,也有對惡意的攻擊、誹謗、陷害的害怕與擔憂。



【賞析】這首《詠素蝶詩》是南朝齊梁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此詩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寫蝴蝶在風中、花中的飛舞的情況,同時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及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將蝴蝶飛舞的姿態(tài)描寫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詩人僅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態(tài)、情感表現(xiàn)出來,讓人如于風和日麗之時,見蝴蝶隨著蜂兒轉(zhuǎn)于綠蕙叢中,時而避雀隱,時而浴日舞,令人嘆為觀止。

聯(lián)系劉孝綽雖然自負才華自視甚高,但一生僅做到秘書監(jiān),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詩中蘊含著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素蝶即白蝶,詩首聯(lián)寫蝴蝶為了躲避天敵(“蜂”、“雀”)時而繞著草花飛,時而躲藏在草花叢中。頷聯(lián)寫蝴蝶在陽光照射下隨風翩翩起舞。頸聯(lián)寫出蝴蝶在花草樹木間出沒。詩的前三聯(lián)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紅花、綠草、白蝶、陽光、嘉樹,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充滿了無限生機。最后寫出蝴蝶的期盼:希望這些提供蝴蝶棲息的花草樹木能夠永遠存在。這首詠物詩傳達了古人樸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愿望。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2010年高考語文安徽卷考)

歲暮

[]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為什么會發(fā)出寂寞壯心的感慨?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




【參考答案】
1)邊境發(fā)生戰(zhàn)事、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的難以實現(xiàn)形成巨大的發(fā)差。

9、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4)




【參考答案】
2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zhàn)事;與后文鼓角相應(yīng),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詩歌欣賞題,安徽卷與全國卷都給出了關(guān)于詩人或詩歌寫作背景的備注,提示或幫助學(xué)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情感、主題。孟子說知人論世,這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欣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學(xué)生結(jié)合備注欣賞詩歌、解答題目就很重要,這其實也是給了學(xué)生一把解題的鑰匙。本詩的就杜甫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作了簡要介紹,是理解詩歌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這是一首古體詩。題歲暮不僅點明時間,也喻指詩人生命的衰老與落空。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一嘆自己年歲老大,異地漂泊,二嘆邊亂不斷,國事堪憂。一個寫出詩人對邊患連年的時局無限悲傷、憂愁。三四兩句緊承還用兵,進一步把邊亂寫得更加具體、形象。這句寫法上值得注意,一是對仗工整,二是角度的變化,一視覺一聽覺,三是、兩字突出了邊患的急迫、恐怖,四是煙塵鼓角代指戰(zhàn)火、戰(zhàn)爭,古詩詩詞里大多如此,譬如漢家煙塵在東北、九重城闋煙塵、五更鼓角動天地、戍鼓斷人行等。天地日流血既是對以上兩句的概括與收縮,又是將詩歌內(nèi)容、思想引向深入,在這樣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時刻,可是朝廷誰請纓?這時詩人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詩人早年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壯志、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情懷,在國家危難、生靈涂炭的時刻,又濟時敢愛死呢?注意,在這里是怎敢、何敢、豈敢的意思。寂寞壯心驚!多么驚心動魄、震撼人心的現(xiàn)實。此時的杜甫已進入人生的暮年,漂泊西南天地間,孤苦無依,衣食無著,濟時報國的理想根本無實現(xiàn)的可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國家一步步走向沉淪。這句也回應(yīng)首句,首尾圓合。整首詩沿襲了杜甫詩歌一貫的思想情感,感時嗟老,憂國憂民,極沉郁、極悲壯,讓讀者為之動容,為之扼腕,為之長嘆。
 
 
解析(1來看試題第一問。為什么會發(fā)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這是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可以從詩人他鄉(xiāng)漂泊孤獨寂寞,時局動亂危艱、生靈涂炭,朝廷無人請纓、政事蕭條,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這些方面作答。

解析(2第二問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考查的是學(xué)生對詩歌寫作手法的理解。我認為這首詩的表達技巧可以從下幾方面作答:一、三四兩句運用對偶,從視覺、聽覺兩方面烘托、渲染邊亂的深重、緊迫,可以想見百姓的疾苦,國運的危急;二、借代手法的運用。煙塵犯雪嶺結(jié)合備注可知戰(zhàn)爭的煙火已燒到雪嶺,同樣,鼓角動江城的鼓角也代指戰(zhàn)爭。這是用事物的特點來借代事物本身,其好處就是形象、生動、具體。借代是古詩詞欣賞中常用的手法,學(xué)生必須掌握。三、請纓典故的運用,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思想感情,增加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簡單的典故學(xué)生必須熟記于心。四、對比手法的運用。一是天地日流血艱難的時事與朝廷無人請纓的強烈對比、與自己壯心寂寞的對比,一是朝廷大臣身居高位卻無人請纓與自己心懷壯志、卻只能寂寞、孤獨形成對比,同時自己的年老、漂泊的境況與與報效國家的一顆壯心其實也是一種對比。


【賞析】
公元763年為唐代宗廣德元年,這一年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喜悅之下便欲還都,不久又想東下吳楚。其間曾經(jīng)到閬州(今四川閬中)。在這兒,他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于是心憂國家的杜甫寫下了這首《歲暮》詩。
   
首聯(lián)交待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傳來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剛剛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詩人,是多么希望國家安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yè)呀。可是內(nèi)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lián)看似平淡的敘述語氣中,卻包含了憂國憂民的詩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頷聯(lián)以煙塵鼓角來借代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烽煙籠罩了雪嶺,鼓角聲聲也震動了江城,一個字,一個,寫出了詩人聽到外敵入侵后內(nèi)心受到的強烈沖擊,把詩人心系國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含蘊其中。
    頸聯(lián)先寫天地日流血,天地間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為天地日都在流血),戰(zhàn)爭帶來的血腥,是多么慘不忍睹啊!接著作者發(fā)出自己的擔憂之聲:朝廷誰請纓?經(jīng)歷安史之亂后,國家一片亂象,如今面臨強敵入侵,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
   
尾聯(lián)反問句:濟時敢愛死?一個真正心系國家的人,是不會顧及個人生死榮辱的,為了拯救國家民族、天下蒼生,只會奮不顧身,投身于保家衛(wèi)國的血雨腥風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寂寞二字,有兩層含義:一是詩人此時獨自客居閬州,確實孤單寂寞;二是詩人有報國之心,卻無從施展,只能獨自寂寞。然而詩人畢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圣,盡管年過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動一顆不已的壯心!一個字,把他那顆報國的壯心在聽到外敵入侵之后,砰然一動,豪情頓起的心情表露無遺。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 2010年全國卷Ⅱ)

夢中/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jié)束,斧已爛攤子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1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路暗花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jié)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

解析(2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



注釋
1)夢中作:詩題需要加以注意,雖是“夢中作”,未必是做夢時所作的詩,而更應(yīng)該是記述夢中所夢的詩。因是記夢,自然詩的內(nèi)容會更為靈動。

2)夜涼吹笛千山月:

語序:夜涼月千山吹笛。

夜涼:暗示了時間,夜深。夜深而吹笛,則不免孤獨寂寞。

詩意在夜深充滿涼意、月亮照射著無數(shù)山峰的時候吹起了笛子。

3)路暗迷人百種花:

路暗:道路上光線暗淡。既是夢中景象,也是“百種花”造成的結(jié)果。

迷人: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

語序:百種花路暗迷人。

詩意許多種開放的花把道路變得陰暗起來,使人分辨不清。

4)棋罷不知人換世:

棋罷:用“王質(zhì)爛柯”之典。《列仙全傳》記載:王質(zhì),晉時衢州(今浙江省內(nèi))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見二位老者弈棋,便置斧旁觀。老人與之食,似棗核,吮其汁便解饑渴。后老人對王質(zhì)說:“你來已久,可回去了。”王質(zhì)取斧,柄已盡爛。遂歸家,已歷數(shù)百年。親人無復(fù)存世,后入山得道。

詩意一局棋下完,不知道人間已經(jīng)變換了世代。

5)酒闌無奈客思家:

酒闌:酒盡。喝酒喝到酣暢。

無奈:無可奈何。

詩意酒已喝完了,但無可奈何我還是在思念著家鄉(xiāng)。

6總評正如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四句寫了秋夜、春宵、棋罷、酒闌四個不同的意境,正是“夢中作”的特點。也因此,參考答案第二小問的第二個小點說“擬景寫情”,所謂“擬”,有“揣度、猜測”之意,即詩人是揣度夢中之景以抒情。前兩句寫秋夜夜深獨吹笛,寫亂花使詩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達的正是“注”中所言的被貶后焦慮、失意之情;第三句寫人世間容易變換,第四句直寫思念家鄉(xiāng),表達的是詩人對無聊的官場的幻滅和厭倦,從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著返回家鄉(xiāng)。

                       

【賞析】這是一首體制十分奇特、藝術(shù)手法十分講究的詩。一句一絕,四句詩是四個不同的獨立意境,雖然此詩四個畫面各自獨立,然而組合在一起卻又成為一幅構(gòu)思完整、意境連綿的圖畫。全詩一句一截,各自獨立,描繪了秋夜、春宵、棋罷、酒闌四個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單軸畫。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一認為,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此詩之祖。不過,細細體味,這四句給人的意象又是統(tǒng)一的,正可以詩題的一個“夢”字貫通。因為是夢,故爾有意識流動變幻不定,前后不連貫的特點,使詩中的景和事顯得迷離惝憶,隱隱綽綽,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詩之關(guān)目,一個“客”字便是夢的原由,夢的主旨,夢的歸宿。李后主尚有“夢里不知身是客”的時候,到底給人片刻慰籍??蓺W陽公表現(xiàn)的夢,卻是客愁貫穿于始終,令人抑郁不展,魘魔難去。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可見這客愁之深之切了。詩題“夢中作”,這當然不可能,可全詩卻給人以無庸置疑的夢境之感,有如身歷親受。詩人良苦用心和絕妙手筆,可發(fā)一贊嘆。

                                

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試題。(2010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卷/適用于寧夏、海南、陜西、吉林、黑龍江)

雨雪曲

江總

雨雪//榆溪從軍//隴西。繞//狐跡,依山//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

【注】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xué)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侍梁、陳、隋三朝。榆溪:指邊塞。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么意思?




參考答案1)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huán)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xiāng)到邊關(guān)的路。

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什么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huán)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xiāng)之情。

賞析江總今存征戍詩五首:《隴頭水二首》、《關(guān)山月》、《驄馬驅(qū)》、《雨雪曲》,皆為樂府橫吹曲辭,多描寫邊塞之荒僻與離人之憂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點題,榆溪乃邊關(guān)之溪,隴西乃邊關(guān)要塞,可見戍地之寒遠。天寒旗彩壞雖未如風掣紅旗凍不翻形象,卻異曲同工。詩末回首遙望來時路,無限思鄉(xiāng)之愁起。《樂府詩鑒賞辭典》稱此詩蒼涼勁直,頗有氣骨,筆者亦有同感。江總(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南朝陳大臣。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遂擢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xué)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反,臺城陷,輾轉(zhuǎn)避難,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563)還為中書侍郎。后主即位,歷任尚書仆射、尚書令,世稱「江令」。江總雖身為宰相,但不理政務(wù),終日與陳暄、孔范等陪侍陳后主,游宴后宮,吟作艷詩,荒唐無度,當時謂之狎客。入隋,為秦王文學(xué),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輯有《江令君集》。江總是宮體詩重要作家,今存詩近百首,浮艷靡麗,內(nèi)容貧弱,多是一些為統(tǒng)治者淫樂助興之作。

                                                               

三、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2010年北京卷)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四海,天地//漫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波瀾。白日//(cú)①,浮云//定端。

梧桐//燕雀,枳棘②//鴛鸞③。且復(fù)/歸去/來,劍//《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fā)的基調(diào)。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yīng)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參考答案1)(3分) A

    

2、結(jié)合全詩,簡述結(jié)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2)(4分)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注釋】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

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quán)貴當?shù)?、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xiàn)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廣闊無邊。

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

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zhuǎn)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

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

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xiàn)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xiàn)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

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quán)貴,棄官還鄉(xiāng),曾作《歸去來辭》?!缎新冯y》,樂府“雜曲歌辭”調(diào)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



【簡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三十九首。此詩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地廣大無邊,群物被霜而秋,從而想到光陰飛逝,榮華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飄搖,賢愚顛倒,最后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悲嘆。

  登——————嘆,是全詩的脈絡(luò)。


解題思路從內(nèi)容上看,李白的這首古風應(yīng)該屬于羈旅詩。

詩人登高望遠,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前四句應(yīng)該是詩人登高所見,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此為詩人聯(lián)想之一,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鵷鸞此為詩人聯(lián)想之二。

第一題,從全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以悲嘆為主——嘆人生短暫,世事難料;嘆賢愚不分,壯志難酬。

第二題,通覽全詩,分清哪些是詩人登高所見,哪些是見之后的感嘆,然后抓住關(guān)鍵性語句組織答案。

 

                                                       

四、 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16題。(8) 2010年上海秋季卷)

[越調(diào)]        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①霹靂:琴名。

14、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2)

15、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A、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xiàn)了當?shù)氐拿耧L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jié)。

C、“山如畫”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樸茂的本色。

16、“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 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




參考答案

1)村民們舉杯暢飲,喜慶豐收;彈琴賽歌,歡聲笑語。

2B

3)化用了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寫的是隱居之樂,曲作者表達了積極用世的志向和與民同樂的意趣。


【賞析】
此曲寫堯廟祭神慶豐收的歡樂場景,抒寫作者為民謀福,與民同樂的志向,當是王惲出判平陽時所作。曲中歡樂的場景描寫,仿佛又將人們帶回到堯舜時那風調(diào)雨順,萬民富足,世風淳厚的年代。用晉人故事來形容堯廟周圍空氣清爽宜人,也暗含著政簡人和,無為而治的意味。誠能如此,也就不必學(xué)淵明吟唱山氣日夕佳的歸隱詩句了。此曲用典多,遣詞雅,意蘊含蓄,在元曲中別成一格。

                                                       

五、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2010年廣東卷)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注】①闌:阻隔;阻攔。  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1) 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3分)



【解析】本題屬練字題,從本義引申義,具體與抽象的角度入手,沒有難度。

參考答案1)阻隔,隔斷之意。詩人身處江西,目光被樹阻隔而難以望見江東。同時,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東,一語雙關(guān),增強了對江東的留戀之情。


2) 請從虛實關(guān)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4分)

【解析】此題屬于給定手法,讓學(xué)生鑒賞此種手法的題。應(yīng)加大對此類題的訓(xùn)練力度,這應(yīng)成為今后出題的一種趨。一方面大減少了學(xué)生猜的可能性,要進行理性分析;加一方面學(xué)生可以有的放矢,降低了詩歌鑒賞的難度。這樣便由純粹的考查手法題,轉(zhuǎn)換成了手法與內(nèi)容同時考查的題。

虛實相生手法是詩歌中一種比較典型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具體理論可參閱《中國藝術(shù)表現(xiàn)里的虛和實》。不管怎樣,要明確的是虛實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說,仙府夢境,憶前想后,“代為之思”均屬虛寫,不能實現(xiàn)的和尚未實現(xiàn)的,都是虛寫。

    本詩的上片中的望之不見是寫實,思之入夢是寫虛;下片中的燈下寫信,無人傳寄是寫實,想雁幫倒忙而時已晚是寫虛。均是以虛襯實,突出孤寂之感,思念之情。

此外,此詩的細節(jié)描寫特點明顯,應(yīng)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細致入微的動作和心理對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

       在鑒賞下聯(lián)妙處的時候,不妨開掘其帶有一波三折意味的地方。寫完信,無人傳,想到雁,秋已晚,情感波瀾明顯。這不妨引導(dǎo)學(xué)生鑒賞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和李清照的《武陵春》。



參考答案】(答案一)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引起后兩句夢中相見慰孤獨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xiàn)實中的孤獨。(詞人觸景生情,實寫江邊目光阻隔感受,虛寫夢中回到江東。抒發(fā)不忍離去之愁。)

(答案二)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引起后兩句錯過大雁傳信時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xiàn)實中情感阻隔。(詞人實寫燈下寫書信,虛寫希望大雁捎帶思念,卻是節(jié)令已過。流露濃重的牽掛不舍愁緒及深深的無奈之情。)



【賞析】
此詞以純真樸實的筆調(diào)抒寫相思之情。全詞以一種相思者的口氣說來,由不能相會說起,至遙望,至夢憶,至對燈秉筆,終至傳書無由。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用""、"""寫書"等幾個發(fā)人想象的細節(jié),把一個陷入情網(wǎng)者的復(fù)雜心理和癡頑情態(tài),表現(xiàn)得曲折盡致。

    首句開門見山,交待出"江水"、"煙樹"等重重阻隔,展現(xiàn)一片迷蒙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她極目望,茫無所見:"江水"、"煙樹""江東路"等客觀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字把遙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xiàn)出來。"望不見江東路"是這種惆悵情思的繼續(xù)。接著,作者把特定的強烈的感情深化,把滿腔的幽怨化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夢,夢是遂愿的手段?,F(xiàn)實生活中無從獲得的東西,就企望夢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遙望中沉思獲得了頓悟:"只有夢來去",這是一種復(fù)雜的情緒,霧靄迷蒙的客觀美的襯托下,這種仿佛、模糊的潛意識,渴望離別重逢,只有夢中才能自由地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從"江水西頭隔煙樹""不怕江攔住"是一個回合,似乎可以沖破時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飛到思念中的親人身邊。但這個""還沒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著做。

    詞的上片,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望不見,只好夢中相會的情景。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jié),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情的發(fā)展。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她要謀求實的交流與聯(lián)系。"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情,但"算沒個、人傳與"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直饒尋得雁分付","直饒",宋代語言中,有"縱使"的意思。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一轉(zhuǎn)念間,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燈下深情的書信交與飛雁;然而又一想,縱然"尋得"傳書的飛雁,"又還是秋將暮",雁要南飛了,因此連托雁傳書的愿望也難達到。由此可知,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燈下寫信這一感情細膩的刻劃,把女主人公的直覺、情緒、思想、夢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寫了書""沒人傳","尋得雁""秋將暮"那回環(huán)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直饒、還是"等表現(xiàn)心聲的口語化語言,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魅力無窮。

    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指出,"山谷此詞,堪稱佳作"。它"筆力奇橫無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復(fù)不置,故佳"。此說不無道理。細讀全詞,黃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確乎具有民間詞的意味,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詞淡雅中見清新,樸素中見真情,通過多種意境淋漓盡致地抒寫了離情。

                                              

六、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2010年山東卷)
 
      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



【參考答案(1)】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2)】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以鳳凰自喻,抒發(fā)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

 
 
【詩意】鳳凰折翼——儒家濟世理想的破滅

據(jù)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

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

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僻遠的地方。

此時正值秋風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來。

一下子就飛到了昆侖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時才往回飛。

它只遺憾處身的位置不適合于自己,它的悲傷真的讓我傷心難過??!

【賞析】這首詩很可能是為嵇康的悼詩或者悼其下獄。首先,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這與阮籍其他詠懷詩的起調(diào)大不一樣。所謂感于哀情,緣事而發(fā),師心以遣論。這詩的起因應(yīng)該不是自傷身世,苦無潔身之道那般簡單。且阮籍在詠懷詩中最常用孤鴻,孤雁自喻,桃李尚懼成蹊,自己不會自言鳳凰。其次,嗣宗寫詩語氣。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顯得既愛其才,又幾分笑弄,更多無奈。況除卻阮嵇當時沒人能當鳳凰之喻。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寫的正是性烈而才雋” “高情遠志,率然玄遠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與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獄應(yīng)該對嗣宗觸動很大。當時阮籍為司馬炎寫了勸進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曾國藩解曰:鳳凰,本阮公自況。沈德潛曰:鳳凰本以鳴國家之盛,今九州八荒無可展翅,而遠之昆侖之西,于潔身之道得矣,其如處非其位何。所以悵然心傷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10年江蘇卷)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jié)的詞語。由送別季節(jié)可以聯(lián)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


【解析】(1)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難度較小。“橘柚香”具有時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聯(lián)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之句。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4分)


【解析】(2)既為送別詩,又點出“別”,當有惜別之意,此為第一層。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為第二層。“江風引雨”為景語,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此為第三層。





【答案】(2)惜別知音,借酒澆愁;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解析】(3)鑒賞類題型,包括表達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據(jù)詩句內(nèi)容和“代為之思”一句可知表達技巧為想象,然后結(jié)合情感分析將想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其情更遠”意為將情感表達得更為深切,意思對即可。



【答案】(3)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shè)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賞析】
詩人送別魏二是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餞宴設(shè)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huán)境幽雅,氣氛溫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這里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字,暗示著酒深情亦深。

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guān)著心理的感受。字與字呼應(yīng),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應(yīng)歸結(jié)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憶君遙在瀟湘月瀟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字鉤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huán)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末句的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jīng)注?三峽》關(guān)于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第一、二兩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shè)宴為朋友送別,然后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后兩句詩人以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友人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jié)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10年湖北卷)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注】爭:怎。


1)對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此詞說“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而秦觀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請簡要分析二者所表達的感情側(cè)重點有何不同。(4分)




【參考答案(1)】范詞重點強調(diào)別離的舊愁與新愁:舊愁未去,新愁又添,雖有新歡,卻不抵思念愁苦。秦詞重點強調(diào)感情的堅貞與長久:雖然相逢短暫,但只要感情真摯,不在乎朝暮廝守。

2)此詞多處采用了對比襯托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法,請舉出兩例并結(jié)合作品賞析。(4分)



【試題分析】第一題考查情感,比較鑒賞。第二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已經(jīng)點出,要求舉例分析。

【高考考點】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易錯提醒】第二問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對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沒有做到具體分析。

【備考提示】讀詩要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結(jié)合小注,理解詩的大意。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xiàn)手法。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xiàn)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統(tǒng)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yīng)關(guān)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shù)效果和感染力。所謂反襯,就是主要事物(本體)與陪襯事物(襯體)有相反的特點或不同的情況,用襯體從反面襯托本體,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


 
 
【參考答案(2)】

①通過“群仙相妒”(具體表現(xiàn)為“月姊滿眉顰”和“雨姨吹雨”)反襯“雙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過“舊愁多”與“新歡”少(“相逢草草”)的對比表達“雙星良夜”相逢的短暫。

③通過“重攪別離情緒”或“相逢草草”的“新歡”反襯“歸去”時所增添的“新愁”,以凸顯兩人感情的真摯和深沉。

(注:舉出任意兩例,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鑒賞】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并以側(cè)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jié)。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椗荒瓴诺靡粫泻慰啥??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jié),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tài)。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zhì)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tài),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jié)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烧l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zhì),終于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jù),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天也,你不識好歹何為天?地也,你錯勘賢愚做地!

此詞在藝術(shù)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人磚能堪。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jié),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xiàn)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后,應(yīng)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fā)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yīng)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馀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fù)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fā)展。從揭橥悲劇深層的美學(xué)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xiàn)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tǒng)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xiàn)出宋代詞人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chuàng)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于啟示性之一特色。

                                                           

九、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6分)2010年天津卷)

峽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峽口花飛欲盡春,                 劍南風景臘前春,

天涯去住淚沾巾。                 山鳥江風得雨新。

來時萬里同為客,                 莫怪送君行較遠,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緣身是憶歸人。

1)《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他是通過那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
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并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
 


【參考答案(1)】暮春    飛花

2)兩首詩在抒發(fā)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后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參考答案(2)】思念故鄉(xiāng)之情

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襯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寫作時先從側(cè)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guān)鍵。




【參考答案(3)】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xiāng)的喜悅之情。

【賞析】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diào)。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凄。哀傷自己異鄉(xiāng)為客,無論是物質(zhì)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jié)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凄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fù)雜。

                                                   

十、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2010年重慶卷)

菩薩蠻 北固題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到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 ”中“住”字的含義。(2)




【參考答案(1)】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運不暢,暗寫自己的壯志難酬。

【標準答案】“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chǎn)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xiàn)出水流平緩之狀。

(花亦眠點評: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達效果,非揭示其含義。)

(2)詞的上闋說“依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么?(4)





【參考答案(2)】不矛盾:上闋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為之憂愁;下闋看到山勢孤立,不能阻擋自己的前行,樂觀自信而笑。

【標準答案】從“愁”到“笑”,表現(xiàn)了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8~9題。2010年陜西卷)

雨雪曲     江總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xué)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8
、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么意思?



【參考答案(
8)】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huán)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xiāng)到邊關(guān)的路。

9
、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什么樣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9)】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huán)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十二、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7) 2010年湖南卷)

好事近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詞寫于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


【解析】南宋陸游,大家都很熟悉,查核點在于“煉字”。 “煉字”的要害在于把握這個字所引領(lǐng)的畫面和情緒,緊扣內(nèi)部本質(zhì)意義和寫法作答。



【參考答案(1)】“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lián)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澗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愉悅?cè)诵摹?span lang="EN-US">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3)


【解析】本題考核 “作者的思想情緒”,而“作者的思想情緒”主要把握作者其時所處的社會形態(tài)大環(huán)境和心坎小環(huán)境,搞清了兩個環(huán)境,再套上響應(yīng)的答題模型板,就能很快搞定。



【參考答案(2)】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fā)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蕩、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2010年福建卷)

訪隱者

[]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釋】 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評析】試題中多處引用古詩句設(shè)題,增加試卷的文學(xué)色彩。詩歌鑒賞部分選擇了宋代詩人郭祥正的《訪隱者》,該詩側(cè)重描寫景色和人物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窠臼;在考題設(shè)置上,注重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遣詞煉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強調(diào)詩歌鑒賞依據(jù)的是文本語言,由言體情,對詩歌鑒賞教學(xué)有導(dǎo)向作用。

1)在詩句中,與詩題相呼應(yīng)的最關(guān)鍵的一個字是______。(1分)




【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詩題“訪隱者”的“訪”字,相呼應(yīng)的必然是動作“踏”字。

【誤區(qū)警示】本題考生誤答原因是對詩歌理解不到位,對詞語的表現(xiàn)力不敏感

【參考答案(1)】踏

2)結(jié)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要結(jié)合整首詩創(chuàng)設(shè)的總體意境來分析鑒賞。

【誤區(qū)警示】考生容易失誤在答案要點不全和表述不明確上。

【參考答案(2)】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2分)

A、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B、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解析】本題是對詩歌風格的考查,難度不大,因為本首詩描寫的隱者隱居生活,這和A項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的風格是一致的。

【誤區(qū)警示】考生失誤在對詩歌的風格把握不到位。

【參考答案(3)】A

                                           

十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2010年安徽卷)

歲暮

[]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試題解析】本題在鑒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本詩,了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明確注釋中點明時局背景,還要做到知人論世,根據(jù)平時所學(xué)習(xí)的杜甫的詩歌,了解杜甫的終生志向,然后進行綜合思考,才能不遺漏要點。





【參考答案(8)】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xiāng),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難以實現(xiàn)形成巨大反差。

9、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4)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理解鑒賞評價)

【試題解析】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xiàn)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yīng)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種,也叫稽古。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還有“雙關(guān)”手法,如“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jié)合,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xiàn)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zhàn)爭前后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jié)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

 

【參考答案(9)】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zhàn)爭;與后文“鼓角”相應(yīng),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詩歌簡賞】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此后他到閬州,他又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憂天下,寫下了這首《歲暮》詩。首聯(lián)詩人交待其客居他鄉(xiāng),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上傳來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剛剛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內(nèi)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lián)語氣看似平淡,卻包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痛!頷聯(lián)“煙塵”和“鼓角”借代指戰(zhàn)爭,戰(zhàn)事推到了雪嶺,緊張的鼓角聲使一向安靜的江城騷動了起來。頸聯(lián)作者目睹了戰(zhàn)爭的血腥和慘烈,對唐朝君臣發(fā)出質(zhì)問:“朝廷誰請纓?”面對強敵,作者懷疑朝中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尾聯(lián)“濟時敢愛死?”既是對全天下人的吶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對自己的鼓勵,真正忠君愛國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詩人一方面遠離朝廷的境遇,無法為國分憂,無法施展抱負,徒有報國之心,另一方面詩人自己也是“歲暮”之人,雖然想殺敵報國,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獨自寂寞。

                                                        

十五、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 2010年江西卷)

送人歸京師

陳與義

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



【解析】本題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傳說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課文中經(jīng)常提及"子規(guī)"這個意象。如"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踏莎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望帝啼鵑"(《竇娥冤》)。

(2)
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4)



【參考答案(2)】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zhàn)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賞析】AB是否矛盾的一類鑒賞題宜結(jié)合詩歌寫作技巧,熨平詩文意蘊。

詩歌講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對比、映襯、反語、象征等,借助這些寫作技巧的特點和作用,我們可以讀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蘊,從而正確而深入地理解詩意。如《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棄疾《西江月遣興》上片:"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詞人讀書的結(jié)論似乎是古人書中的話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賢都罵倒了,但聯(lián)系前句可知詞人是借醉求歡,以醉后的笑鬧來排解內(nèi)心的苦悶和憂愁,理解要服從整體,便可知,所謂"全無是處"是憤激之語,是反語,是詞人為發(fā)泄對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而故意說的偏激話,借醉后狂言的反語,清醒地指出了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統(tǒng)一、不用志士、顛倒是非的行為是完全違背了古圣賢的教誨的。杜甫此詩為寫景抒情,前面的寫景為后面的抒情服務(wù),情由景生,景為情設(shè),二者從理論上應(yīng)是和諧統(tǒng)一的,故而前兩聯(lián)應(yīng)與""""相和諧。首聯(lián)從寫法上看是運用了對比,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經(jīng)歷可以看出這個對比只能理解為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悲愴。頷聯(lián),以想象奇特的""""寫出了洞庭湖水浩瀚無邊的巨人形象,這壯闊雄渾不能理解為詩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壯懷激烈,不能膚淺地理解為詩的感情基調(diào)就轉(zhuǎn)為昂揚振作了,此處應(yīng)是反襯的寫法。孤老病弱之人在無邊的天地間不停游蕩,在浩瀚的江湖上接連漂泊,這寬闊宏偉更反襯出詩人的無盡悲愴和悲涼。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2010年遼寧卷)

陳與義

瀟瀟十日雨,穩(wěn)送祝融歸。家燕經(jīng)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 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8、第二聯(lián)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5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頷聯(lián)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確傳統(tǒng)意象燕子、梧桐的含義是答題關(guān)鍵。“家燕經(jīng)年夢”較難理解。





【參考答案(8)】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jīng)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后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

9、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離”的含義:“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終體現(xiàn)在題目上,通過動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覺到雨;“若離”體現(xiàn)在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但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




【參考答案(9)】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十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223題。(6分)2010年浙江卷)

定林(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

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云對宿,仍值月相尋。

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22.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3分)




【參考答案】“宿”和“尋”皆為人的動作,運用擬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詩人欲和白云對宿,又逢明月向?qū)?,寫出在定林流連忘返的愉悅心境。

23.詩人為什么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jié)合全詩簡要解析。(3分)


【背景解讀】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jié)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fù)拜相。王安石復(fù)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xù)推行下去,于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wù),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參考答案】詩人被罷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認為只要超越凡塵,便能隨處得到自己的快樂,即使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賞析】
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后,歸隱金陵。王安石深愛鐘山景色優(yōu)美,常騎驢游玩鐘山,疲倦時便到定林庵休息。后來,他就在庵內(nèi)建了一個供自己休息和寫字讀書的書齋,取名昭文齋。

王安石一生都擺脫不掉疾病的糾纏,去能成為偉大的政治詩人,實在令人欽佩。他的詩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齒病等。因此,《定林》開篇便言: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這句語出《世說》孫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曠,坐在空曠的地方。煩襟,煩躁的心情。襟,指胸懷、心懷。

詩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齒(病齒)生涼,坐在幽寂、空曠的地方,頓感煩躁的心情都寧靜下來了。這兩句,抒寫感受。面對如此美景,詩人情不自禁,脫掉鞋子(因脫水邊屨),在巖石上鋪上被褥(就敷巖上衾),躺在巖石之上。詩人閑適自得之狀,呼之欲出。頸聯(lián)但留云對宿,仍值月相尋為人稱道。詩人欲留流白云對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尋,兩情相契,其樂融融!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詩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聯(lián)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突出真樂之意趣。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經(jīng)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寫過不少詩作,這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首。這首詩即興即事,信筆寫來,展現(xiàn)了作者退歸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兩忘的境界。最后兩句抒寫自己曠達的胸懷,極富理趣。

 

                                                

十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2010年四川卷)

減字木蘭花

向子湮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

真香妙質(zhì),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

【注】向子諲,官至戶部侍郎,因反對秦檜議和而被免官。

1)“斜紅疊翠”一句,“紅”“翠”和“斜”“疊”字對春景的描寫各有其妙,請簡要分析。(4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語言。煉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辭、表現(xiàn)手法、結(jié)構(gòu)作用、表現(xiàn)主題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總結(jié)為:“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tài),“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

 
 
 
【參考答案(1)】 “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tài),“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

2)本詞隱含了怎樣的傷感之情?(4分)


【解析】 “隱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層含義,應(yīng)當結(jié)合注釋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2)】既有對自然“風與日”摧殘百花的 ,又有對社會“風與日”摧殘香花所喻君子的傷感。

【賞析】這是一首詠唱春日百花爭艷的迷人景象的詞作。寫得艷麗濃郁,光采照人,真可謂字字珠璣,行行錦繡。但言語深處,隱然有傷感意。

上闋僅用寥寥四句,便寫出了一片花團錦簇、燦爛照眼的艷陽春光。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中,前句使用代稱手法,以代花,以代葉,達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個字,寫出花朵嬌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態(tài),一個字,則強調(diào)了葉片爭茂繁密的長勢。后一句是對眼前花繁葉茂的美景充滿驚奇地贊嘆,何許,即何處;獻瑞中的是祥瑞、吉祥之義。春天到來,百花盛開,千朵萬朵的紅花在翠綠的枝葉映襯下明艷照眼,這是何處飛來的花神為點綴人間作出的精心奉獻!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二句,仍然著意寫花態(tài)之美,前句采用了擬人手法,徑直以穿衣著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鮮明的樣子。后句中的天孫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織女??椗炫畬O也的記載,在這里則指神話中精于織錦的織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花神們身上色澤鮮艷、光華奪目的衣裙,都是用從天上手藝最高的織女的織錦機上割下的錦繡制成。這般景象只應(yīng)天上才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到!這是詞人對令人陶醉的春光發(fā)出的由衷的贊嘆。

下闋四句寫花的內(nèi)在質(zhì)地與對春光的愛惜。真香妙質(zhì),不耐世間風與日中,以純寫花的香,以美寫花的質(zhì),真可謂玉質(zhì)天香,它們怎能經(jīng)受得住濁世間的狂風吹與烈日曬的摧殘!著意遮圍之句承上啟下,要小心翼翼地為百花遮風擋雨,不使它受傷害,只這樣做還不行,要使百花常開不敗,關(guān)鍵的是莫放春光造次歸,一定要拉住春光,千萬不要讓它輕易隨便地歸去。這是詞人發(fā)自心底的呼聲,寫盡了對盛開的充滿生氣、攜著春光的繁花的繾綣之情。

                                                                   

2010年高考古典詩詞鑒賞復(fù)習(xí)方案(轉(zhuǎn))

一、外部感知。外部感知,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讀題,識人,辨文,看注釋。

1、讀

凡讀詩,必須讀全詩,即從題目入手,直到最后一個字,凡有注釋的,包括注釋在內(nèi)。事實上,許多讀者,特別是中學(xué)生,尤其是面對考題上的詩,往往只記住詩句,而忘了題目。殊不知,有些題目也是詩整體意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丟了題目,等于給自己的理解設(shè)置了障礙,拋棄了對詩內(nèi)容或情感把握的切入口。

因為題目往往含有可資我們理解詩的信息。例如,王維《過香積寺》,寺,特殊的地點,題目點明了地點,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題目既交待了季節(jié)、時間、對象,又表達了心情()。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題目不僅交代了人物間的關(guān)系,同時,又敘述了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描寫了情感的不同特征(喜悅與哀愁)。面對這樣的題目,縱然不讀詩,也可以引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題目既明確了地點,一個富有歷史厚重感的地點,又交待內(nèi)容,同時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讀題目,可以幫助讀者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對所抒情感的把握。

2、識

這里的,指詩人、敘述者和被敘述者(詩詞中的主體對象)三者。凡詩文皆有敘述者,相對于文而言,對詩的敘述者的辨識,對理解詩的情感內(nèi)容更加直接。詩的敘述者有兩種形式:一處于詩的景物人事之外的敘述者,作者以旁觀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一是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敘述者。

處于詩的景物人事之外的敘述者,作為局外人,與詩歌詠的主體對象是分離的。例如,盧照鄰的《曲池荷》:浮香繞曲岸,圓影復(fù)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這首詠物詩,敘述者和歌詠的主體對象是分離的。敘述者是詩人,主體對象是池荷。詩句是圍繞主體對象展開的,詩人的思想情感是依附在主體對象允許的范圍內(nèi)的。要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解讀主體對象。該詩寫荷花的香艷,也寫荷花擔憂因秋風而過早的飄零。只有解讀了荷花的這一形象,才能品味出詩人在詩中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蹉跎歲月的情感。又如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詩人與詩中的主體對象思婦也是分離的。詩句都是扣緊思婦寫,詩人渴望和平的愿望,是通過思婦的思念丈夫(良人)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表現(xiàn)出來的。

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敘述者,敘述者往往和主體對象合二為一。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登高》、陸游《書憤》、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聲聲慢》等。這些詩詞,都直接表露了詩人的思想情感,我們讀詩,就是與詩人的直接對話。讀詩,不應(yīng)忽略敘述者的立場,這對鑒賞詩不無幫助。

另一個識的含義,指對作者的認識。對作者的認識途徑有二:一是調(diào)動文學(xué)常識記憶庫中的知識儲備,二是借助現(xiàn)場的材料——詩詞后面的注釋。了解作者,可以幫助我們解讀他的詩,因為有些詩,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往往與他的背景有關(guān)。

3、辨

所謂辨,指從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詩描述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園的、邊塞羈旅的、宮廷閨怨的、送別酬答的、詠物寫景的、寄興詠懷的,不一而足。通過對詩歌內(nèi)容的辨認,有助于對詩歌情節(jié)的把握和情感的領(lǐng)悟。例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當我們得知這是一首詠史感懷詩,那么,我們就可以較容易地明了所寫的史實內(nèi)容:越王破吳凱旋,戰(zhàn)士盡衣錦榮歸,如花般的宮女擠滿華麗的宮殿,真是榮極盛極一時。掌握了這一敘述情節(jié),再與只今一句所寫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就較容易把握詩人對盛衰的感慨。/柳永《雨霖鈴》,當我們獲知這是一首離別詞之后,我們同樣可以比較輕松地掌握它的情節(jié):一對戀人長亭惜別,他們纏綿留戀,無奈船夫催發(fā),他們哽咽著離別,女主人公想象著情人的去處和途中的景況,并且設(shè)想自己日后生活的寂寞孤凄。明白了詞的情節(jié),就能進一步體會它所表達的情感。/又如李綱《病?!罚?span lang="EN-US">“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精疲誰復(fù)傷。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這是一首詠物詩,它的主體對象是病牛。當我們辨清了之后,它的情節(jié)就很清楚了:病牛為人耕種,結(jié)果,他們收獲了很多,而病牛自己卻筋疲力盡,無人為他的老病衰弱而傷感;然而,只要眾生能夠溫飽,他甘心情愿讓病弱的身軀倒臥在殘陽里。了解了情節(jié)之后,詩人的為民奉獻的情懷也就從詩句中透露出來了。,對我們進一步賞讀詩歌有一定的幫助。

4、看

賞讀詩歌,離不開注釋。注釋往往能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關(guān)情況,有些注釋還能替我們解釋一些生僻難懂的詞,介紹有關(guān)典故的出處和提示用典的意思。

高考中出現(xiàn)的鑒賞古詩詞考題,它的注釋更具實用性。它除了幫助考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外,還往往暗示詩的內(nèi)容,或意境或其寫作風格。例如,有一道高考模擬題是閱讀兩首詩,一首是朱余慶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另一首是張籍的《酬朱慶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考試的第一題是:從兩詩的內(nèi)容上看,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張詩對此表明了什么看法?在這兩詩后試題之前,命題者給出一個注: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兩首詩都用了這種寫法,如果沒有這個注釋,許多考生恐怕看不懂詩的內(nèi)容,更談不上回答準確了。有了這個注釋,就大大降低了答題的難度。又如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詩歌鑒賞題選的是宋朝謝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有一道題是: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同樣,命題者對原詩給出了兩個注釋: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有了這兩個注釋,詩人所抒發(fā)的國破家亡之恨和決心學(xué)習(xí)梅花凌寒獨開的不屈的斗爭精神,就容易明白了。

二、象境體悟

象境體悟,這是讀懂詩歌無法回避的,也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讀意象和體味意境兩個方面。

1、品意象

所謂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世間物象無數(shù),詩人選此舍彼,或舍此選彼,完全是根據(jù)創(chuàng)作時內(nèi)心情感和表達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導(dǎo)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會選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是詠蟬,虞世南寫:垂綏飲清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卻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位詩人都選取了露水和聲響兩個客觀物象,但因為當時詩人的處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區(qū)別。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風雅自許,自負才華;駱賓王無辜遭誣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詩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一是清露”“聲遠;一是露重”“響沉。/又如,同是月,不同詩人筆下的意象也不同。王維說明月松澗照,劉禹錫感慨淮水東邊舊時月,柳永卻道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又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里明月、舊時月、殘月、月滿,都是根據(jù)詩人當時的心境選取的不同意象,傳達的是詩人的情感志趣。

另外,有些意象,還有著傳統(tǒng)的文化象征意義,它們的意義較為固定。例如,梅花象征不屈和高潔,鴻雁象征相思和信使,浮云象征游子或小人,梧桐象征凄涼和悲傷,菊花象征清高和堅強等等。如果,我們懂得這些意象的傳統(tǒng)文化象征意義,對我們理解詩歌有較大的助益。就考試答題來說,幫助更大。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卷中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有此夜曲中聞?wù)哿?span lang="EN-US">”句,考題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考生如果掌握了楊柳的傳統(tǒng)文化象征意義,那么,解題就變得容易了。

意象,承載著詩人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我們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要仔細品味意象和意象的含義。

2、味意境

意境,是擇取的意象與灌注詩人情感的氛圍共同營造的境界。營造意境是詩人表情達意不可缺少的手段。解讀意境,就能把握詩人的情感志趣。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前三聯(lián)選取十二個意象:秋天、日晚、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間、清泉、石上流、竹喧、浣女、蓮動、漁舟。這些意象共同營造了一個和平、寧靜、純樸的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詩人樂于歸隱田園生活的意趣,同時也從反面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生活的放棄。杜甫《登高》前兩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聯(lián)八個意象,展現(xiàn)了一幅深遠空曠的深秋圖景,與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共同營造了沉郁、蒼涼、悲壯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那種憂時傷世,感懷自身飄零的深廣無極的情懷。

意境,離不開情與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解讀意境要從景入手,入景而悟情。例如,杜甫《江漢》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我們從片云孤月入手,可以從它的無依孤獨中把握詩的凄涼意境,悟得詩人孤苦無助的蒼涼心境。從落日”“秋風中,可以體驗到景物的壯闊境界,從而感受到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情懷。

意境的營造,是心與物的融合。解讀意境,就能解讀抒情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例如,宋朝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詩人在這里營造的正是景與情會,心與物融,共同營造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塑造了主人公凄涼孤獨、愁怨難眠的形象。

三、技巧品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段、抒情方式。

1、理手法

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渲染襯托、正側(cè)面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遠近結(jié)合、諸覺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

鑒賞詩歌,懂得它的表現(xiàn)手法,對我們深入解讀它不無幫助。例如,《關(guān)睢》、《蒹葭》兩詩的開頭,《孔雀東南飛》起首兩句,都是用的起興手法?!洞T鼠》用的是比的手法,把貪婪的統(tǒng)治者比作碩鼠。但是,詩中最突出的莫過于用賦的手法。賦,按朱熹的說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按如今的意思,近于描寫(由于后面有關(guān)手法,都離不開賦,故此此處略去不述)。

渲染,本是畫畫的一種手法,指在畫面的某一個地方,畫家用濃墨重彩來突出它,就是渲染。就詩歌來說,本來一兩句就寫完的,詩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木蘭詩》寫木蘭從軍臨行之前的東西南北市買裝備就屬于渲染;寫木蘭出征十年后回家時,爺娘姊弟的動靜,也屬于渲染。

渲染屬于正面描寫,襯托屬于側(cè)面描寫。例如《陌上桑》第一節(jié)描寫羅敷,先從正面描寫她的美,接著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動作反應(yīng)側(cè)面襯托羅敷的美,并且比正面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襯托可分兩種:正襯和反襯。正襯,是用程度不同的相同事物襯托。諸如以動襯動,以靜襯靜,以樂襯樂,以哀襯哀,以美襯美,以丑襯丑之類。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詩以六宮粉黛黯然失色襯托楊貴妃的千嬌百媚。這里用的正是以美襯美的手法。柳宗元《江雪》,以鳥跡人蹤滅絕,襯托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而這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諸如以動襯靜,以靜襯動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韋應(yīng)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用以動襯靜的方法。

詩人有時為了能夠更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現(xiàn)場的情景,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例如,動靜結(jié)合: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杜甫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guān)山幾處明;王建一院落花無客解,半窗殘月有鶯啼。遠近結(jié)合: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沈佺期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柳宗元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諸覺結(jié)合: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前兩句從聽覺上落筆,后兩句又從視覺上染色,襯托出環(huán)境的清幽。又如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李賀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劉方平秋后見飛千里雁,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杜甫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劉滄白鳥影從江樹沒,清猿聲入楚云哀。有的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趙瑕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詩人從遠近兩個角度選取畫面,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表現(xiàn)主人公秋夜思歸難眠這一情景。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詩,景分遠近,視有俯仰,聽備急哀,動靜相襯,多種手法錯綜。

對比手法,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例如,李紳《憫農(nón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全詩運用對比:一粒粟萬顆子無閑田猶餓死。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第一聯(lián),句內(nèi)各自構(gòu)成對比,第二聯(lián),上下句對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花。通過夢境,將現(xiàn)實的寂寞落魄與昔日的春風得意奢華形成強烈對比。又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尸骨;高適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虛實結(jié)合,也是詩歌常用手法。例如,王翰《涼州詞》,前三句詩極寫軍中將士縱酒痛飲的豪壯,屬實寫;最后一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屬虛寫,它將眼前情狀與戰(zhàn)爭的歷史情景聯(lián)系起來,留下一個巨大的空間讓人想象,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滿,主題更加深刻。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前兩句實寫內(nèi)心的憤慨和茫然,后兩句運用比喻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前途行路的艱難,屬虛寫。柳永《雨霖鈴》,上闋實寫一對戀人別景別情,下闕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良辰美景、縱有千種風情,都是設(shè)想別后的情景,屬虛寫,它把主人公的癡情刻畫到極處。

掌握了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解讀鑒賞詩歌就容易許多。

2、懂修辭

古代詩詞中,為了使描寫的對象更形象,常常運用修辭手法。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用典等。

運用貼切新穎的比喻,能夠加強詩的表現(xiàn)力,使形象更加生動。例如,杜甫寫漂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寫春汛、老眼昏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秋娘寫珍惜年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益寫受降城的優(yōu)美夜色:回樂烽前沙化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白居易寫波浪寫飛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李商隱寫刻骨相思、堅貞愛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蘇軾寫云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寫水波沖激: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陸游寫羈旅的飄泊滄涼:蝴蝶夢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范成大寫打稻聲音: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文天祥寫河山沉淪和自身漂泊無依: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寫自己忠貞: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擬人手法,是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手法。它往往使所詠事物帶上了情感,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例如,張說寫秋風: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李白寫春風: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寫家鄉(xiāng)水: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姜夔寫池塘樹木: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張泌寫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楊萬里寫泉寫樹: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陳與義詠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還有整首運用擬人手法的,如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晚春花木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同時將自己的褒貶寓于其中。

詩詞中的夸張,可以把所歌詠的對象描繪得更生動、更形象、更有感染力。詩詞中不乏夸張。例如,李白寫行舟快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喝酒:會須一飲三百杯,愁來飲酒二千石。杜甫寫洞庭湖的浩瀚: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樹木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寫公孫大娘舞劍效果: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李賀寫戰(zhàn)爭迫在眉睫,形勢危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陸游寫山河的遼闊雄偉: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李白說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水牽愁萬里長;李煜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陸游說閑愁萬斛酒不敵;賀鑄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用典,可以用簡省的詞句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常常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懂得詩詞中典故的意思,就可比較容易解讀詩句。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結(jié)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借《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意,懂得這個典故,就能領(lǐng)悟詩人反用其意,表達自己樂于歸隱的生活意趣。李白《行路難》用了三個典故:姜太公磻溪垂釣后遇文王,伊摯將要受到商湯征聘時夢見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經(jīng)過,少年宗愨回答叔父問他志向時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三個典故表現(xiàn)了李白積極用世,對前途滿懷希望的心情。

詩用典,詞也常用典。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用了三個典故:孫權(quán)射虎,漢馮唐持節(jié)云中重新起用魏尚,《晉書?天文志》傳說天狼星主侵掠。蘇軾借孫權(quán)表現(xiàn)自己的英武豪邁;借對馮唐持節(jié)的故事表達自己急切盼望重新被起用,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用射天狼,具體表現(xiàn)自己赴身疆場,殺敵立功,為國效命的愛國主義情懷。辛棄疾更是慣用典故,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了與張翰、劉備、恒溫三人有關(guān)的三個典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與孫仲謀、劉寄奴、劉義隆、霍去病、廉頗五人有關(guān)的五個典故。我們在閱讀這些詩詞的時候,能夠解讀這些典故,就能夠領(lǐng)會詩詞的思想感情。

詩詞中的修辭手法,除上述幾種外,還有對偶、借代、反復(fù)、設(shè)問、對比等。

3、悟抒情

詩的本質(zhì)是抒情的。只是抒情的方式有所不同: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直抒胸臆,主人公的強烈情感在毫無掩飾的情景下直接表露出來。例如,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直接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愛情坦白、執(zhí)著、熱烈、無所顧忌的情態(tài)。又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鄭板橋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姜夔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些詩句,都是直接抒發(fā)情感的。

詩在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采用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指詩人借助事、物、景、境較含蓄地表達情感。這樣,使詩情顯得更濃郁,更有感染力。間接抒情,最常見的是借景抒情。許多優(yōu)秀的詩詞,往往景語即情悟,寓情于景。例如,《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寫出征,用楊柳表現(xiàn)依戀之意;寫歸來,用雨雪表現(xiàn)悲哀之情。戴叔倫《題三閭大夫廟》: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三、四兩句借寫日暮秋風吹動蕭蕭楓林來表現(xiàn)屈原的,表達詩人對屈原那深長的同情。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王昌齡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元稹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姜夔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這些詩句,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詩詞中,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雖有區(qū)別,但它的本質(zhì)都是借景抒情,因此,我們在一般的詩歌鑒賞中,可不作細分。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描寫景物,往往離不開情感,常常是因情取景,因情生景。我們在閱讀具體的寫景詩句的時候,要學(xué)會細細體悟詩句中蘊涵的情感,這有助于我們解讀整首詩。

四、玩味語言

任何文學(xué)形式,都必須借助語言,詩歌尤其如此。它是詩人塑造形象,抒發(fā)情感的手段,也是溝通詩人和讀者的媒介。閱讀詩歌,就是通過語言的中介,去領(lǐng)悟作品中詩人對大自然、現(xiàn)實社會、人生、歷史的認同、批判、贊美、追求、放棄等情感的表達。鑒賞古代詩詞,重要的一面,就是要會玩味語言。玩味語言,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色調(diào)、詩眼、風格。

1、明色調(diào)

客觀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紅綠青藍紫。它們的組合,呈現(xiàn)出或鮮艷明亮,或清淡樸素,或灰暗無光。詩人往往將那些色彩作不同的組合,形成不同的色調(diào),寫入詩中。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紅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曉來江氣連城白,雨后山光滿郭青。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黑黍黃梁初熟后,朱柑綠桔半甜時。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熱烈歡愉,或淡泊明凈,或黯然悲哀。這些反映在詩詞中往往讓景物帶上了主觀的感情色彩。例如,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愁窺白發(fā)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煙開翠扇清風曉,水泛紅衣白露秋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詩的色調(diào),除了運用色彩詞之外,還可以借助所描繪的景物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使景物具有了冷、暖不同的色調(diào)。例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四句詩,描繪了一幅明媚春光圖:陽光照耀,江山秀麗,東風和煦,花草飄香,春燕呢喃,銜泥營巢,沙灘和暖,鴛眠不起。整首詩采用了暖色調(diào),抒發(fā)了詩人對美麗春色的贊賞之情。又如駱賓王《在軍登城樓》:城上風威險,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詩一、二兩句,雖不用色彩詞,但詩用、、、這些詞,點染了一種冷色調(diào),突出了軍中環(huán)境的威嚴與肅殺。

鑒賞詩歌,懂得辨明它的不同色調(diào),就能深入把握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感情。

2、覓詩眼

古代詩詞,語言力求簡練、生動、形象,有豐富的內(nèi)涵,尤其注重一字傳神。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字,而境界呈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矣。他說的就是詩詞中的煉字。所謂煉字,指的就是該字在詩句中的關(guān)鍵地位,即詩眼。解讀它,就能解讀詩句。

詩詞中,煉字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著一字,把時光遞傳,光景悄然變化,春天那勃勃生機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孟浩然云夢澤,波岳陽城,著一字,把洞庭湖那磅礴壯闊、雄渾的氣勢,極其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杜荀鶴風暖鳥聲,日高花影,著一字,就把風和日麗,百鳥鳴春,萬紫千紅的境界完全托出。僧齊己前村深雪里,昨夜枝開,一個字,不僅把梅花開在早春里的特征準確地寫出來,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愉悅和贊美之情。杜甫映階碧草春色,隔葉黃鸝好音,一個字,讓原是寫景的句子,傳達更多的是詩人的感嘆:碧草自春,黃鸝空有悅耳之音,但是,先哲已逝,祠堂荒涼冷落,一代偉人,身后卻如此寂寞。

煉字的例子,絕不止于這些。例如,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閱讀古詩詞,覓取詩眼,常能做到知一字而居要,明一詞而豁然開朗。近幾年高考命題,就常常出這方面的題目。例如,2003年全國高考題,選取王維《過香積寺》第三聯(lián):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題:你以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2004年福建省高考題:選朱淑真《秋夜》(見前味意境),題目:此詩無一字,而無處不含。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2006年遼寧省高考題選蘇軾《東坡》: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第二題:請結(jié)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上海卷選張可久《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最后一題:詩眼倦天涯中的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高考之所以重視詩眼的考核,完全是因為它能達到一字傳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蘊藏著作品的思想意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解讀詩詞的一把鑰匙。

3、析風格

詩詞的風格,指它在內(nèi)容和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中所展現(xiàn)出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具體體現(xiàn)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表現(xiàn),形象的塑造以及語言、藝術(shù)技巧的運用等方面。風格并不完全屬于語言的范疇,為了敘述的方便,因此將它列在語言這一部分里。

詩詞的風格有多種多樣:飄逸、豪放、曠達、雄健、沉郁、頓挫、華麗、典雅、俊朗、清麗、凄婉、纏綿、樸素、自然、簡練、蘊藉、含蓄等等。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風格。就是同一詩人,在不同時地、不同心境下,表現(xiàn)在具體作品中的風格也會不盡相同。例如,杜甫詩歌風格以沉郁頓挫著稱,但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寫得爽朗明快;以兩個黃鸝鳴翠柳遲日江山麗開頭的兩首絕句,也都寫得極明麗爽朗。蘇軾詞以豪放曠達傳世,但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又寫得溫婉傷感。李清照詞風凄婉傷感,但《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卻顯得是那樣的豪放、雄健。

但是,就一首詩來說,只要是一首和諧的詩,詩的風格一般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屬雄渾豪放的,就不可能是蘊藉含蓄、凄婉纏綿的;屬華麗典雅的,也不可能是樸素自然的。

分析一首詩的風格,有多個角度。既可以從題材的選擇方面著手:行旅的、邊塞的、田園山水的、閨怨送別的等。又可以從主題的表現(xiàn)方面著手:渴望建功立業(yè)經(jīng)時濟世,表現(xiàn)懷才不遇,向往田園歸隱,關(guān)注民生、社會,諷刺腐化墮落,抒發(fā)親情、友情、愛情,贊美人情物理等。還可以從意象的選取,意境的營造,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語言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例如,王勃《思歸》: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fù)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詩以羈旅為題材,表現(xiàn)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感。結(jié)構(gòu)上運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選取的意象有:長江、萬里、山山高風、黃葉飛,這樣就營造了一個空曠、荒涼、寂寞的意境。詩前兩句抒情,后兩句以景襯情,再選擇表現(xiàn)景況的詞:、、,又襯以情感詞、。詩把游子思歸的悲情描寫得十分充足。詩充分顯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風格。再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選擇的題材是自然山水,主題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詩選香爐紫煙、瀑布飛流、銀河這些意象,營構(gòu)了一個靈動雄放的意境。再用、、直下、這些動詞,加上夸張這一修辭手法和這個表現(xiàn)主觀意象的詞,把凌空直下的廬山瀑布描寫得恍恍惚惚、若真若幻。詩創(chuàng)造了豪放飄逸的風格。

分析詩的風格,要從詩本身出發(fā),特別要注意詩人對意象的選擇,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運用。

本文從外部感知、象境體悟、技巧品賞、語言玩味四個方面,探討了鑒賞古代詩詞的一些方法。當然,對一首具體的詩詞的鑒賞,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如果經(jīng)常有意識地綜合運用這些方法,那么,對鑒賞古代詩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以上為正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考詩詞鑒賞題庫
高考詩歌鑒賞教案:詩詞鑒賞術(shù)語的運用
2011屆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
各地名校模擬卷詩歌鑒賞題匯編
2013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考點總體整合
2012古代詩歌答題規(guī)范化指導(dǎo)及專題訓(xùn)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