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而提起中國的詩,最不能繞開的就是《詩經(jīng)》。我們熟悉的很多名句都是從《詩經(jīng)》里摘取的,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等等。
前者出自《詩經(jīng)》“秦風”里的《蒹葭》篇,后者出自《詩經(jīng)》“邶風”里的《擊鼓》篇,不管“秦風”還是“邶風”,都屬于《國風》系列(《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個大部分)。熟悉《詩經(jīng)》風格的人都知道,《詩經(jīng)》很多名篇都有重復吟詠的情況。
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后面還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兩段,《蒹葭》全篇每段有26個重復,而每段共32個字。不過這種對比還不夠明顯,更明顯的是另一首號稱史上最“懶”的詩,它每段39字居然有36個重復,還重復出了千古名句。
這首詩就是《國風·王風·黍離》。讀過詠史詩的人,應該能發(fā)現(xiàn)很多詠史詩都透著一種纏綿不盡、悲嘆古今的基調(diào),而它們多數(shù)都以《國風·王風·黍離》為靈感,劉禹錫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如此。這首詩內(nèi)容是這樣的: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國維提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這首詩一開始雖然寫的是農(nóng)作物黍稷,實際上還是作者在感嘆人事。“我來到這片舊土地上,看見小米和粟在不停地生長,但它們一點都沒讓我感受到什么豐收的喜悅,要知道這塊地方以前可是周王宮的所在啊?!?/p>
史書記載,公元前770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去世,他的兒子周平王把都城遷到了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歷史。而這首詩的作者是周朝的一位士大夫,他走到了周朝王都的舊址這里,發(fā)現(xiàn)周朝以前的宗廟宮室都被青青的黍稷給覆蓋了,不禁悲從中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是這首詩流傳最廣的名句,經(jīng)常被后人引用??赡芎芏嗳瞬焕斫鉃槭裁匆痪湓捯貜?次,其實正是這種重復讓整首詩的情感變得更濃郁深沉,“知我者”太難得了,不管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如此。
這一句也影響了后世的“知音文化”。都知道“知音”是從伯牙鐘子期的故事中來的,事實上《黍離》也是“知音說”的源頭之一,因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不會一個勁追問你想要什么,自然就明白你所思所想,這就叫“知音”。雖然《黍離》是在詠嘆家國興亡,但這句詩卻成了后世習慣詠嘆自己的經(jīng)典名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