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加味三星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元參15克,焦山梔9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
【方解】發(fā)疽,以陽實證居多,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熱解毒;配以元參、焦山梔瀉火清熱,以增清熱解毒之功,且無寒冷郁遏之弊。全方藥專效宏,奏效頗佳。
【主治】發(fā)疽(腦疽),證見初起紅腫焮痛,根盤堅硬高突,形寒身熱,或高熱不解,脈弦或洪數(shù),苔白膩或黃膩。
【加減】便秘熱結(jié),加生首烏9克,以清熱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堅腫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腫透膿;濕重者,加藿香、川樸、茯苓、滑石等以化濕滲濕。
【療效】臨床多年使用,效果頗著。
2.2 鹿角托里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鹿角膠(或鹿角片)9克,生黃芪、白茯苓各12克,當歸、白芍各9克,金銀花15克,遠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溫扶督陽,托里排膿。
【方解】方中以鹿角膠(或鹿角片)溫陽而解陰寒郁結(jié)之滯;芪、歸、芍、草相伍以益氣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膿之功;并以金銀花解毒清熱;遠志溫行散結(jié),使之陰寒漸解而膿毒得以透達。陽復、毒清則瘡自愈。
【主治】發(fā)疽(腦疽),癥見瘡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熱,神疲納呆,脈沉細無力,屬正虛陰涸之證。
【加減】如陰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療效】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2.3 黃芪托毒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生黃芪23克,當歸身、陳皮、澤瀉各6克,生白芍、廣郁金各5克,懷山藥、金銀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托毒,排膿去腐。
【方解】癰疽成膿腐潰,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膿稀而腐肉不脫,治宜益氣托毒、排膿去腐。方中生芪補氣,配以歸芍具有排膿托毒之功;合山藥健脾,能助新肉生長;郁金理氣與當歸并用,有行血消腫之效;配以金銀花解毒;茯苓、澤瀉利濕,故能托毒消腫,去腐生新,符合瘡瘍潰后病機。本方用于統(tǒng)治一切潰瘍的托毒排膿之用,施之臨床,均有確效。陰疽則膿出清稀,腐肉不脫,本人每在溫陽托毒湯及黃芪托毒湯的基礎上,根據(jù)辨證情況而加減施治,每收良效。
【主治】陰疽膿出清稀,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腐肉不脫。
【加減】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殼各3克;睡眠差,加炒棗仁12克;血虛,加制首烏9克。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佳效。
2.4 舒筋活血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川楝子9克,炒元胡、當歸尾、陳皮各6克,川連1克,赤芍4.5克,制乳沒9克,生甘草2克,忍冬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理氣活血,舒筋通絡。
【方解】髂凹流注,兒童及婦女罹患居多。多因外感濕熱或感染所致。終成邪毒郁結(jié)、氣血凝滯之證,故方用川楝子瀉濕熱,而入肝舒筋;配元胡活血行氣,通滯止痛,同為主藥;少佐川連清火解毒;輔以當歸、赤芍、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而定痛;忍冬藤、甘草解毒通絡,合用共奏理氣活血、舒筋通絡之功。本方用藥,量輕而效佳,一般服藥后,痛止而攣急之筋漸弛,然后隨癥理氣化瘀適當施治,每多得消散之效。
【主治】髂凹流注、每伴大腿攣縮現(xiàn)象。
【加減】若氣滯甚,加木香3克,青皮6克,制香附9克;堅結(jié)瘀阻,加桃仁9克,紅花3克,皂角刺4.5克;熱重,加天花粉9克,川連倍用;濕重,加赤苓、生苡仁各12克。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2.5 歸芪解毒湯
【來源】唐漢鈞,《名醫(yī)方錄》
【組成】當歸、丹參、黃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黃芪15克,赤芍、金銀花、連翹各9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消腫,托里解毒。
【方解】癰疽(有頭疽)熱毒型多見于中壯年正實邪盛。方用當歸、丹參、赤芍和營活血;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黃芩清熱解毒;生芪益氣托毒,與活血藥同用,其托里解毒之功尤著;穿山甲、皂角刺攻堅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消腫,托里解毒之功。本方重在解毒消腫,以托里為輔,用于熱毒型癰疽之癥,每收良效。
【主治】熱毒型癰疽(有頭疽)。
【療效】治療32例,均獲痊愈。療程最短15天,最長60天。
2.6 扶正解毒湯
【來源】唐漢鈞,《名醫(yī)方錄》
【組成】黨參12克,白術(shù)9克,云苓12克,生甘草3克,當歸12克,生地15克,川芎、赤芍、金銀花、連翹、黃芩各9克,黃連6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養(yǎng)榮,清熱托毒。
【方解】年邁體虛,氣血不足之正虛型癰疽(有頭疽),多見于年邁或久病體虛之人。治宜益氣養(yǎng)血,清熱托毒。本方系由八珍湯加味而成。方用四君(參、術(shù)、苓、草)補氣,四物(歸、地、芍、芎)補血,合之為八珍湯氣血雙補以扶正;加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瀉火;皂角刺、穿山甲攻堅消腫。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榮、清熱托毒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正虛型有頭疽(癰)。
【療效】治療52例,結(jié)果痊愈51例。1例因年老體虛并發(fā)紫癜性腎炎而死于腎功能衰竭。
2.7 養(yǎng)陰清托湯
【來源】唐漢鈞,《名醫(yī)方錄》
【組成】生地15克,麥冬、白芍、天花粉各12克,玄參9克,黃芪18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養(yǎng)陰生津,清熱托毒。
【方解】陰虛型有頭疽(癰)多見于糖尿病患者。治宜養(yǎng)陰生津,清熱托毒。方中以生地、麥冬、白芍、天花粉、玄參養(yǎng)陰清熱;黃芪益氣托毒;皂角刺、穿山甲攻堅消腫,合黃芪以托毒外出。故用之臨床,每收良效。
【療效】治療45例,結(jié)果痊愈44例,1例死于敗血癥。
2.8 雙活祛寒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羌獨活各3克,防風3克,大秦艽、當歸各9克,赤芍5克,制半夏6克,白芷3克,細辛1克,忍冬藤、炙僵蠶各12克,白茯苓、川牛膝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解表祛寒,活血消腫。
【方解】陰疽之成,多因素稟體虛,抵抗力低下,外受風寒濕邪侵襲,蘊結(jié)在里,致使氣血凝滯,不得宣散而發(fā),或因情感內(nèi)傷,肝氣郁結(jié)而致。故方用羌獨活、防風、細辛、白芷以解表祛風寒,用量宜輕,其旨不在于發(fā)汗,而在開腠宣通;佐以當歸、白芍活血;僵蠶散結(jié),秦艽祛風濕,合之以達祛邪消腫之效。為外邪所致本證的內(nèi)消方。
【主治】陰疽初起(深部膿腫早期),局部色白堅硬、不痛或似有酸痛、形寒、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屬半陰半陽之證。
【療效】多年臨床使用,效果甚佳。
2.9 和營托毒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當歸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陳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蠶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和營,托里消腫。
【方解】深部膿腫,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結(jié)。方中以生西芪益氣;當歸、赤白芍養(yǎng)血活血;配以桂枝、甘草調(diào)和營衛(wèi);忍冬藤解毒通絡;陳皮理氣;僵蠶散結(jié);茯苓利濕,從益氣和營而達到溫經(jīng)通絡、解凝散結(jié)之功,寓扶正祛邪,以使內(nèi)消或移深居淺為目的。此方并可用于潰后的堅腫不消,亦能取得消腫托毒之效。
【主治】深部膿腫。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結(jié),根盤散漫,尚未成膿的。脈弦細或沉細有力。多因正氣不足,不能化毒行消或無力托毒。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2.10 透膿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生黃芪12克,當歸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節(jié)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托毒透膿。
【方解】深部膿腫,失治釀膿,每見寒化為熱。既失內(nèi)消之機,當透膿達外為法,移深居淺,而不致內(nèi)陷筋骨。方用生黃芪益氣托毒;當歸、白芍養(yǎng)血活血,合之為用則托毒透達之功尤著;輔以忍冬藤、甘草節(jié)解毒通絡;山甲片、皂角刺攻堅排膿,以助透達之力。合用共奏托毒透膿之功。
【主治】深部膿腫化膿期。
【加減】隨證輔以外治之藥,其效始著。
【療效】屢用效佳。
2.11 疏氣消腫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當歸、青皮、炒枳殼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理氣和絡,活血散結(jié)。
【方解】脅肋深部膿腫,大多因情感內(nèi)傷所致。方中以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殼理氣解郁行滯;輔以忍冬藤解毒通絡;全蝎搜風散結(jié)。其中柴胡、青皮并為脅肋部位的引經(jīng)藥,用以引導各藥直達病所,疏理氣機,通行脈絡,而得內(nèi)消。
【主治】深部膿腫(脅疽、肋疽)。
【加減】若局部皮膚微熱,或舌苔燥膩,脈見弦勁,為郁久化火之兆,勢將釀膿,此時宜加丹皮6克,焦山梔9克,龍膽草2克,茯苓12克以清瀉郁火,力求內(nèi)消。
【療效】臨床屢用,屢收卓效。
【附記】上述所選凌氏之方,亦為筆者所常用。筆者臨床運用,曾多以古方加減為治,雖屢見效驗,有的并不夠理想。自得凌氏之方,驗之臨床,每收佳效,療效較前有所提高。確為臨床經(jīng)驗之良方。病邪有深淺,證情有輕重,加之病情之發(fā)展演變,有的很難以一方而收全功。故多備選數(shù)方,以供臨證隨證選用,加減施治,守一方或隨證更方。務使方證合一,治無虛投,療效始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