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坐月子是華人自古以來的一項傳統,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稱之為“月內”,是產后必須的儀式,由于時間大約長達一個月,因此才被稱為“坐月子”。
坐月子時產婦需要特別的護理,調養(yǎng)得好能幫助恢復身體,預防婦科病,否則可能會落下病根。那么,產后需要慎用哪些中藥?缺乳了怎么吃?下面一起跟著牛國強、蒲昭和老師來看看吧。
產后應慎用哪些中藥?
有些年輕媽媽在產后喜歡選用中藥調理身體,認為中藥無副作用,也不影響母乳喂養(yǎng)。其實,分娩后,新媽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特殊階段,隨意服用中藥,也會導致不良后果。
那么,哪些中藥在產后或母乳期應當慎用呢?蒲昭和老師告訴我們以下這些……
◎人參
中醫(yī)有“產后多虛”之說,過去常用人參進補。不過,當今孕媽媽營養(yǎng)過盛的多,產后并非一定“致虛”,如濫用人參,很易釀成不良后果。原因是人參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人參皂甙,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和血管會產生較強的興奮作用,服用后有可能引起失眠、煩躁、心神不寧等癥。產婦在剛經歷了緊張、焦慮的分娩過程后,馬上服人參,結果反而不能很好地休息,進而影響產后的恢復。另外,分娩后生殖器官血管多有損傷,甚至出血,馬上服用人參,補氣太過,易加重出血。
◎祛血、破血藥
“產后多瘀”,一般可適當養(yǎng)血、活血。生完孩子的頭1個星期之內,產婦可適當選用當歸、益母草、桑椹、阿膠、紅糖等較柔和的活血藥,有助于排出產后宮腔內的淤血,促使子宮早日復原。但是,不可使用紅花、丹參、牛膝、三棱、莪術、乳香等破血較強的中藥,這樣既會影響受損血管的愈合,還可能加重出血,甚至引發(fā)大出血。產后還可選用“生化湯”調理,但服藥也別超過2周,否則可使新生子宮內膜不穩(wěn)定,使出血淋瀝不斷。
◎溫燥中藥
“產后多寒”,適當服些溫性中藥,有助健脾暖胃、驅散風寒。但切莫使用過于溫辛燥熱的附子、肉蓯蓉、肉桂、干姜、半夏等。溫燥中藥易生內熱,讓新媽媽上火,還會引起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癥。也要少吃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韭菜等辛辣溫燥食物或調香料,否則母體內熱會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溫燥之品還會導致身體出汗增加,耗損體能,影響新媽媽康復。
此外,產后當禁用的中藥還有:清熱寒涼的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牛黃等;瀉下藥大黃、芒硝、番瀉葉等;理氣藥枳殼、厚樸、萊菔等。濫用這類中藥,既易伐傷正氣,延長康復時間,還可能導致出血等不良后果。
產后缺乳怎么吃?
產婦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缺乳多發(fā)生在產后第二、三天至半個月內,也可發(fā)生在整個哺乳期。中醫(yī)認為本病由產后體虛,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氣滯,乳汁受阻所致。產后缺乳,除采用部分藥物外,一些食療藥膳也有效好的效果。下面牛國強老師來介紹幾方,供選用。
◎黃花菜瘦肉粥
【原料】干黃花菜15g(鮮品50g),豬瘦肉50g,粳米75g,精鹽、蔥末、姜末、料酒各適量,食用油25g。
【制作】將干黃花菜用開水浸泡軟(鮮品則要入沸水中焯出),洗凈,切成碎末,豬瘦肉洗凈,切成絲,再切成碎末;粳米淘洗凈。炒鍋上火,入底油燒熱,投入蔥末、姜末炸香,下入肉末,烹入料酒炒散,摻入適量開水,燒沸,倒入砂鍋中,放入金針末、粳米,上小火煮成粥,加入精鹽調味即成。每日1次,溫熱食用。
【功效】生津止渴,利尿通乳。適用于產后乳汁不足癥。
◎萵筍子糯米粥
【原料】萵筍子15g,糯米75g,生甘草5g,精鹽適量
【制作】將萵筍子搗碎,同甘草放入適量水鍋中上火,小火煎汁,去渣,加入糯米煮成粥,加入精鹽調味則可。每日3次,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脾胃,通乳汁。適用于婦女產后體虛乳少或乳汁不通。
◎木瓜魚尾湯
【原料】木瓜1個,鯇魚尾1條,花生仁100g,蔥片、姜片、精鹽各適量。
【制作】把木瓜去皮、核,洗凈,切片;鯇魚尾治凈;花生仁洗凈。凈鍋上火,入底油燒熱,放入蔥片、姜片,魚尾略煎,摻入適量清水(或豬骨湯),放入木瓜、花生仁,中火煮約1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胃潤腸,助消化。哺乳婦女飲此湯有催乳的作用,且利尿通便,去濕強筋骨。
◎紅薯粥
【原料】紅薯200g,粳米75g。
【制作】把紅薯削去皮,洗凈,切綠豆大小的??;粳米淘洗凈,鍋入適量水上火,燒沸后放入粳米、紅薯丁,小火煮成粥即成。
【功效】健脾養(yǎng)胃,益氣通乳,潤腸通便。適用于脾胃虛弱,產后乳汁不通,便秘,大便帶血,濕熱黃疸等癥食用。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g,粳米75g。
【制作】把小茴香入適量水鍋中上火,煎湯去渣,放入淘洗凈的粳米煮成粥。也可將小茴香焙炒后研為細末,加入煮好的粥中。每日2次,趁熱服,3~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開胃,通乳。適用于小腸疝氣,脘腹脹氣,胃寒嘔吐,食欲減退,以及乳汁缺少等。
【說明】一切實熱病癥,及陰虛火旺的患者,不宜選用。
◎鰱魚小米粥
【原料】鮮鰱魚1條(約750g),絲瓜仁10g,粳米75g,蔥末、姜末、精鹽各適量。
【制作】將鰱魚刮去鱗,剖腹去內臟,洗凈,兩面剞花刀,入適量水鍋中上火,放入姜末、蔥末,燉15分鐘,放入絲瓜仁、粳米,移小火煮成粥即成。空腹吃魚喝粥。
【功效】通經下乳,治產后乳少等。
◎黑芝麻大米糊
【原料】黑芝麻150g,大米100g,豬蹄湯1500g,冰糖200g。
【制作】將大米淘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后瀝干;黑芝麻入鍋中焙炒香,與米混合,加水磨碎,用布袋濾出細漿。豬蹄湯中加入冰糖入鍋中煮溶化,再將細漿慢慢倒入,并不斷地攪拌,煮成稀糊狀即可。隨意食用。
【功效】健脾補虛,通乳。適用于婦女產后乳汁不足癥。
◎鯉魚豬蹄湯
【原料】鮮鯉魚1條(約重650g),豬蹄1只,通草3g。
【制作】將鯉魚治凈,改刀成塊;豬蹄去凈殘毛,洗凈,順骨縫劈開,斬小塊,同魚塊入適量水鍋中上火,放入通草,燉至蹄肉熟爛,食用即成。
【功效】補虛,消炎,通乳。適用于產后乳汁不通少乳。
|作者介紹|
蒲昭和,副研究員,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情報室工作。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2001年選為“四川省10佳科普作家”。
來源:中國醫(yī)藥報(2015-1-16第002版)圖片來自網絡/編輯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