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
肉夾饃有兩種,一種羊肉夾饃,一種是牛肉夾饃。寧夏鹽池羊肉聞名天下,肉質(zhì)細膩鮮美,沒有膻味。羊肉夾饃的味道最為鮮美了,清燉的大塊羊肉剔骨剁碎,夾到茴香餅中,澆上蒜蓉醋水調(diào)制的湯汁,再來一碗羊肉湯。哎呀,受不了了,口水已經(jīng)在嘴里泛濫了!牛肉夾饃多在晚上繁華的街頭出現(xiàn),用新鮮牛肉粒、蒜薹、青椒和洋蔥一起現(xiàn)炒而成。
【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tǒng)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濃濃的羊肉湯里燴上羊肉丸、夾板子、粉條、涼粉等,尤其喜歡吃湯里的夾板,是用面皮夾著肉餡油炸出來的一種小吃,味道美極了!再就著熱氣騰騰的花卷或者酥軟香甜的米飯,餓肚子的情況下能吃兩碗!
推薦去處:中衛(wèi)一帶、鹽池老張清燉羊肉館、老毛手抓、國強手抓、伊盛手抓、袁志偉泡饃。
【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就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將面搓成長條型,煮熟后加入羊肉塊、蘿卜丁燴成的臊子湯即成。羊肉搓面中的面條,是手工搓出來的,非常的粗,很有嚼勁。配上羊肉臊子湯,就是寧夏人吃的最多的一種面食。這道小吃面勁道肉鮮,口味獨特。推薦去處:一品搓面、老木瓜搓面、唐徠搓面館。
【羊排小揪面】
羊排小揪面湯汁鮮香,面片筋道,舀一勺送入口中,濃香、嚼勁十足,別提有多美了。湯面中的羊排不僅增加了湯的鮮美,而且吃起來肉香濃郁,是一碗面中的精華。去吃羊排小揪面,要是再來一份羊脖子,這樣吃才更過癮,是一種很隆重的吃法。有些小店用砂鍋來煮羊排小揪面,則是另外一種風(fēng)味。
【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寧夏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寧夏銀川、吳忠等地?!昂G”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蓜e小看這樣簡單地一道面食,吃起來味道可是沒那么簡單,香味濃郁的能讓你吃上癮,過幾天想起那個味還想去去吃一碗。不過,腸胃不好的人一次可不能吃得太多,因為是死面的餅子,那可是不太好消化的。每次吃完炒糊餑和里面的肉臊子,我總有種想把盤子舔一遍的沖動。
【雞血面】
雞血面作為寧夏中寧一帶民間的傳統(tǒng)面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農(nóng)家逢年過節(jié)或款待親朋好友時才做得美味佳肴。雞血面是將雞血與面混合和面,手工切成面條,燴到選用生長一年以上的土雞入湯。烹制時土雞原湯微火燉制,中藥入味,再輔以10多種佐料,湯汁鮮香,妙不可言。吃雞血面再配上爽口的特色小菜,一頓飯就可以吃得盡善盡美了。
【蒿子面】
蒿子面作為一種民間小吃,在中寧流行了近300多年。蒿籽是一種野生植物的果實,有促消化、健胃、清熱等功效,采集曬干磨成粉,和在面里就成了蒿子面。中寧蒿子面以高筋面粉、蒿面為原料,加以精鹽、香油以及枸杞,經(jīng)過一系列程序細加工,端上桌來,香氣撲鼻,令人食欲大增。2007年,中寧蒿子面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項目。數(shù)百年來,中寧流傳一首童謠:“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寧縣。中寧丫頭搟的好長面,搟得薄,切得細,提起來,一根線,下到鍋里骨碌碌轉(zhuǎn),撈到碗里賽絲線。爹一碗,媽一碗,女婿子不在留一碗……”
【玻璃碗拌面】
說起玻璃碗拌面那可是很講究的面食,呵呵,一碗面要配上七八個小菜盤子,有炒雞蛋、燙韭菜、黃瓜絲、西紅柿醬、辣椒醬、香醋汁等等,還可以加醬牛肉絲,再配上手撕土雞一起吃那就更美了!簡單的拌面不一樣的追求,這就是清真面食的精髓!
【牛肉小炒面】
小炒面其實是炒揪面的一種,但是專門叫小炒面是因為他用的配料很簡單,就只有牛肉、土豆片和粉條段,調(diào)料用的很濃。在銀川的六盤紅飯店,每天中午吃小炒面的人能擠破頭,量大味濃有肉有菜還有面,吃的飽吃得好是這道面食的終極賣點。
【雞爪骨】
私房雞爪骨是一道流行在靈武等地的民間菜,選料講究,更重要的是制作時,需遵循一整套傳統(tǒng)制作技巧,掌握好火候,秘制老醬湯也是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讓燉透的雞爪酥爛,排骨鮮香,實為絕妙搭配。不僅食之有醒胃、通竅之感,就算只是深深地聞上一口,都很令人滿足,也是具有西北風(fēng)格的無上菜品。
【涼皮】
涼皮子西北各省區(qū)都有,但個人認為,還是我們寧夏的涼皮子品種最豐富最好吃,全區(qū)各地市都有自己出名的涼皮子,但是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微酸、香辣、軟糯誘人。大武口的卷涼皮,里面夾著胡蘿卜絲等,可直接卷起來用手拿著吃,也可以切成一段一段用筷子夾著吃;寧夏鹽池的羊肝子涼皮,薄而寬的涼皮,加入了炒制的羊肝子,腌制的韭菜葉兒,味道更加的厚重。固原地區(qū)的涼皮加了芝麻醬那可是更加獨特了
清燉土雞各地都有,寧夏最出名的清燉土雞要數(shù)中寧棗園的清燉土雞了。土雞選擇棗園放養(yǎng)的土雞,好幾只放在鍋中清燉,快熟時加入面筋、粉條和平菇,一盆清燉土雞端上來濃香四溢。土雞肉質(zhì)細膩、香味濃郁,雞湯更是美味可口。吃時再配上腌制的小韭菜,味道真是美不勝收啊。
【紅燒黃河鯰魚】
黃河鯰魚是寧夏的特產(chǎn),“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水在寧夏境內(nèi)平穩(wěn)緩慢,形成獨特的水產(chǎn)資源,黃河鯰魚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種魚類。西北人最淳樸的烹飪手法,將大塊的黃河鯰魚燉的湯濃味美、肉質(zhì)細嫩。一碗魚湯輕松就能讓你吃下一大碗米飯!豈能一個爽字了得。
【手撕土雞】
手撕土雞其實是清燉土雞衍生出來的一道寧夏名菜,將燉的軟爛的整只土雞放涼,用手撕成小塊或絲狀,澆上調(diào)制好的醋汁,配上香菜青椒拌均勻。和清燉土雞的味道完全不同,但是,依舊是酸香可口,回味無窮。
推薦去處:吳忠地區(qū)、老毛手抓、國強手抓、伊盛手抓、老賀手撕土雞美食樓、小葉涼手抓、新月樓。
在寧夏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炒燴肉的清真飯館。口味和辣爆羊羔肉相似,是用清燉好的羊肉切片配上粉條青椒炒制的。炒燴肉和辣爆羊羔肉一樣,一定要辣味十足才夠好吃,一定要配平羅產(chǎn)的線椒,所以炒燴肉的特點是色澤紅亮,肉質(zhì)細嫩,超級下飯。每次吃完炒燴肉總能讓人走不動路,哈哈哈。
【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qū)行,現(xiàn)在寧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應(yīng)。燕面是莜麥面,燕面揉揉吃的時候,柔軟而且勁道,莜麥面營養(yǎng)價值高,它富含蛋白質(zhì)和脂肪,而且還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由于莜麥面營養(yǎng)豐富,耐饑抗寒,在自治區(qū)西北被譽為一寶。
【烤全羊】
烤全羊是少數(shù)民族膳食的一種傳統(tǒng)地方風(fēng)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千百年來游牧生活中形成的傳統(tǒng)佳肴,是少數(shù)民族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tǒng)名肴,也是當(dāng)下非常受喜食的肉制品了。
【羊肉餃子】
羊肉餃子是一道傳統(tǒng)小吃,寧夏的羊肉好吃有味道,用寧夏羊肉包的餃子也是別有風(fēng)味。有干餃子,還有粉湯水餃。粉湯水餃是將自制的涼粉切小塊,配以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燴成湯,再將煮至七八成熟的餃子燴到湯里即成。
【啃牛骨頭】
這是一道特別具有民族各色的地方風(fēng)味菜,主要流行于吳忠、靈武一帶,選用帶肉帶筋的牛骨頭煮制而成。如今許多小店的啃牛骨頭仍保留著它江湖菜的本色。吃牛骨頭不能講斯文,進店吃飯的顧客,服務(wù)員會給每人發(fā)一雙一次性手套,因為牛骨頭只能用兩手抓著才啃得干凈,誰要是用筷子夾著一個個碩大的牛骨頭吃,反倒會讓人笑話。
九碗十三花是指宴席上的菜全用九只大小一樣的碗來盛,把九碗擺成每邊三碗的正方形。這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三行。再在正方形的四邊擺放四碟素菜或兩葷兩素。九碗十三花是回族群眾的宴請菜肴,用來招待最尊貴的客人,是廣泛流傳于寧夏及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的回族聚居區(qū)的傳統(tǒng)菜肴。一般最尊貴的客人才能吃到“十三花”,一般的客人只能吃到“九碗”。享用九碗十三花不僅是享口福,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