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來,禪成了中國士大夫們喜愛的哲學(xué),因為他們在禪中找到了心靈的娛樂場所。和僧人的交往,對寺院的流連進入了詩歌的描寫,成了古典詩歌中一大題材類型。寺院清幽的環(huán)境和詩人閑靜的心情構(gòu)成了空寂而又耐人尋味的意境。如,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在詩歌理論方面創(chuàng)以禪喻詩之說,由此詩也可見他與禪的關(guān)系。
嚴羽,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生活于宋理宗在位期間。他在其著作《滄浪詩話》中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边@部《滄浪詩話》在歷史很有地位,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話著作,主張以盛唐的詩學(xué)思想為指導(dǎo),系統(tǒng)性地論述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涉及詩歌美學(xué)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回歸了詩歌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本色,具有哲學(xué)高度。嚴羽在這部書中特別是強調(diào)以禪喻詩、強調(diào)“別材”、“別趣”,以“妙悟”和“興趣”為中心。這部《滄浪詩話》曾對元明清三代的文學(xué)理論批評乃至繪畫等藝術(shù)理論批評,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嚴羽不僅在理論上強調(diào)以禪喻詩,還在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積極踐行這一理念。如他的《訪益上人蘭若》:
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
一徑入松雪,數(shù)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
吟罷拂衣去,鐘聲云外殘。
倡導(dǎo)“妙悟”與“興趣”之詩說的嚴羽,深諳禪理,他認為詩的最高妙處在于“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在于“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本詩便是詩人極為有趣的嘗試之作。
這首小詩描寫了一個冬日的黃昏,作者經(jīng)過沙灘,穿越松林,踏遍積雪,步入深山,去尋訪一座寺宇,那就是益上人的蘭若。益是法名;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這里用作對僧人的敬稱。蘭若,即寺廟,是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意為寂靜、無苦惱繁亂之處。
首聯(lián)“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苯淮髡叱鲂械哪康暮徒?jīng)過的地方,強調(diào)禪宗認為的“以真心去直接感受大自然”理念。這里以“獨尋”開篇,以“青”、“白”為主色調(diào),也暗喻作者要尋找的這位得道高僧“益上人”青白無染、一塵不著的境界,始終契合禪宗的“無思、無念”的妙晤。
頷聯(lián)“一徑入松雪,數(shù)峰生暮寒?!眱删洌怀鲆粋€“寒”字,且以松雪為主要寫景對象,象征上人的松雪節(jié)操與孤清高峻的禪境。前四句對上人不著一字,“無跡可求”,卻“言有盡而意無窮”,不可謂不高妙。
頸聯(lián)“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眱删渲?,上人以一副樂天安命的覺者面貌出現(xiàn),他歡迎塵間的隱者達人,與他一起徜徉于林閣間,在美景寶卷中流連。勝境當前,兩人抑制不住歌賦之念,儼然林中高士一般詩賦作答。
這是多么快活的一天,詩人獨尋獨去,飽覽了清幽的蘭若佳景,領(lǐng)略了上人的方外之情,于是詩人順其自然地以一句“吟罷拂衣去”,表現(xiàn)了自己的喜悅之心,且用“鐘聲云外殘”句,意在言外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鐘聲中的禪境悠悠的永恒渴慕。
縱觀全詩,詩人踏雪而來,又盡興而去,不吝情于去留之間。廟宇、沙灘、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詩歌無一句不在寫景,而又無一句不在寫詩人從容淡泊的胸懷,“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亦盡得禪之三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