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古典詩歌,夜景是一個極為常見,也極其古老的創(chuàng)作方向。從先秦時期《詩經(jīng)》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唐宋時期的“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詩歌中的夜景可謂百花齊放,燦若繁星。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舟夜書所見》,便是一首寫出了絕美夜景的經(jīng)典詩作。它出自清代詩人查慎行之手,是查慎行一次夜泊河上,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雖說詩人獨自一人于舟中過夜,少不了羈旅、孤寂之愁,但是通過詩中那道璀璨的光景來看,詩人是有著積極樂觀的一面的。
那么查慎行的這首《舟夜書所見》,究竟見到了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見到了黑夜里的一盞漁燈,及其倒影在水中的璀璨光景。而往深了說,正是這一盞漁燈,讓詩人的夜晚不再孤寂,讓詩人有了積極樂觀的一面,從而加深對未來人生道路的信心。
《舟夜書所見》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首先,詩的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便點明了這首詩的重點是描寫漁燈,即漁船上的燈火。正所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可見查慎行這里雖然沒有言愁,但多多少少還是有著愁緒的。至于具體是什么愁,從詩第二句中的“孤光”,我們便可以知道一二。
“孤光一點螢”,即孤零零的漁火,在茫茫的黑夜里,就像螢火蟲一樣發(fā)出一點微亮。很顯然,從環(huán)境來看,它是寂寞、單調的,可見詩人心中的羈旅孤寂之感還是很強烈的。另外,既然有漁火,就說明有漁夫,而漁夫在當下的環(huán)境中是有著歸宿地,可對于詩人來說,他卻是“無家可歸”的。
然后,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依然是寫漁火,不同的是視角從河上轉變到了河里,即微風吹起,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火的微光便在水面上散開,就好像河里盛滿了星星。單純從描寫夜景來看,“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是相當?shù)钠娈惷烂睢?/p>
它可以說是非細微的觀察力不可見,非浪漫的想象力不可見,非高超的藝術力不可見。相信不用多說,大家讀到這句詩,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令人神往。同時,從前面孤零零的漁火,到后面璀璨的星河,我們還可以感受出詩人當時內(nèi)心的興奮和激蕩。
或許對于查慎行來說,他也同古代那些羈旅他鄉(xiāng)的游子一樣,并不能真的消除心中的孤寂感,但是有理想相信,當他看到“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那樣的絕美夜景時是沒有孤寂感的。最后,古典詩歌里的夜景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是你,你最喜歡哪一首詩里的夜景呢?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