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官印藏友探索匯編
契丹印璽收藏探索系列之一
編者按
契丹立國后,神冊五年由耶津阿保機從侄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主抓創(chuàng)制契丹大字,后由耶律阿保機之弟耶律迭剌創(chuàng)制契丹小字,與漢字同時流行于契丹統(tǒng)治區(qū)。
建國后實行“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方針。官印制度上分遼官與漢官兩大系統(tǒng)。行南北官制。官印中夾有契丹語名詞,或全用契丹文字的。
遼代官印上承隋唐、下啟夏金,印文有漢文 和契丹文之分,契丹文官印風 格獨特。契丹私押精彩紛呈,契丹文印也分契丹大字與契丹小字,大字疏朗簡明,小字繁復(fù)精整。但是由于契丹字釋讀工作的局限,許多契丹印的含義無法得到有效解讀,契丹文官印中大部分是契丹大字,由于契丹大字創(chuàng)制更多模仿漢字,以表意為主,與契丹的書寫習慣與語法不同,而不像契丹小字那樣以讀音為基礎(chǔ),更加符合契丹讀音特征。契丹大字的研究進展緩慢,研究不充分,這極大地妨害了以契丹大字為主體的契丹官印的研究、收藏。1、契丹文印,并不一定僅僅局限于契丹政權(quán)印或者契丹國使用印,因為西遼,金朝初期的女真人,以及元朝建國之前的蒙古人都曾使用過契丹字。2、契丹的“漢文官印”多有契丹文題款,“契丹文官印”也多有漢文款。3、辛蔚指出,遼代印璽文職與武職的官印多稱“印”,而與經(jīng)濟、食貨諸事宜相關(guān)的官印則多稱“記”或“朱記”。有藏友認為,“記”類印,官職整體偏小官職。
4、契丹官印多為長方形,也有正方形,但是不多。宋代金代官印則多為正方形。契丹官印字口深峻,勝于金代官印。
資料來源《遼代璽印研究》辛蔚(暨南大學出版社)
5、臺式,遼代官印的臺式,可分為“水平式”、“二層臺式”、“水平覆斗式”、“二層覆斗式”等四種。其中“水平式”和“二層臺式”多見于“漢文官印”之中,“水平斗式”和“二層覆斗式”則多見于“契丹文官印”中。
毫厘錙銖談遼代官印的分期與風格
李玉強(毫厘錙銖)
李玉強(網(wǎng)名:毫厘錙銖),1970年生人,漢族,法律碩士學位,現(xiàn)為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人民法院員額法官、民革道里一支部主委。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古錢幣、戰(zhàn)漢銅鏡及遼金官印收藏,特別是近些年專注于遼金官印研究,并小有建樹。曾在華夏古泉等多個網(wǎng)站擔任版主,現(xiàn)為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錢幣委員會會員、黑龍江省收藏家協(xié)會錢幣專業(yè)委員會理事。
下圖印章應(yīng)是嘉德拍品,此類印章是契丹早期形制范疇,紐制非常接近五代那種小板紐,并非橛紐,文字風貌呈現(xiàn)出古拙的風貌,整體感覺全與五代很接近,印材上則接近唐代。對于這種風格特征,傾向認為這類應(yīng)屬早期契丹官印。
從總體上看,遼代早期官印,不管是印體還是印鈕,與同期的五代官印相似度高。
上圖所示遼代早期官印,印文是契丹文,還有一種漢文的遼代早期官印,比如契丹節(jié)度使?。ㄒ娤聢D),有人認為是唐朝鑄好之后頒給契丹的,我個人不贊成這樣的觀點,這其實是契丹本身早期鑄印的一個代表。
1、印面特別光潔,印材金屬配伍合理,接近于唐印,印臺光素飽滿,印紐為小板紐,而非橛紐,印文字腔深峻,印文字劃與印邊幾乎相同。2、一般印章尺寸規(guī)格與唐印也相似,一般的印章尺寸為5.5厘米左右,個別的到六厘米,高級官吏印要大一些,這一點與唐朝有別。大家可以欣賞體會一下以下早期契丹官印的風格特點。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以上這方“上京路提舉使記”,從文字風貌上看也該歸為遼早期之列。
上圖這方是趙彥博先生的藏品,個人感覺也屬遼早期范疇 。
遼代中期官印
遼代中期官印,其風格特征、印材并沒有很大變化,印材方面,相對而言,還是使用的質(zhì)量上乘的青銅,冶煉得也特別好,基本鑄造過程中沒有任何砂眼氣孔,后期打磨也非常光潔精整,但是它有個特征,就是字形幾乎沒變,但是紐變化很大,紐逐漸加厚了,而且出現(xiàn)了一種小楹頂?shù)内厔?,這與宋代的楹頂的特點還不太一樣,它的頂部是一種光滑的過度,宋的印紐則是削頂。見下圖。
南宋 宜州管下羈縻賓州安??h印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以下是一方北宋中早期的官印,就是這種小楹頂結(jié)構(gòu),估計這種風格也影響到遼代官印,對之有一定影響。遼代中期官印的印紐逐漸加厚的小楹頂趨勢,這種風格上的特點,很可能是遼澶淵之盟之后,遼與宋文化技藝互相交流,遼代官印上也受到宋代官印的一定的影響,所以契丹印紐出現(xiàn)了頂部呈圓弧狀的類似北宋小楹頂?shù)慕Y(jié)構(gòu)。以下是一些個人觀點中傾向于遼中期官印的資料。
以上有幾方印,雖然有遼代早期印的特征,但是從鈕制上考量,由于印鈕呈現(xiàn)出加厚的趨勢,已經(jīng)脫離了早期板鈕的風格,個人還是傾向于歸入中期,它們身上呈現(xiàn)一種過渡時期的特有狀態(tài)。
遼代 黃龍府酒務(wù)記 劉韜藏品
以上兩方遼代官印,形制風格非常成熟,不是遼代早期官印中模仿唐代、五代的那種草創(chuàng)時期的產(chǎn)物,而是遼代中期的官印,風格特別成熟,這類型制,無論器型也好,印臺也好,印紐也好,還有整個布局也好,已經(jīng)非常成熟,這類非常成熟,醇厚的東西,整體規(guī)矩,趨向于正式化,應(yīng)該屬于遼代中期的官印范疇。
以下幾方遼代官印,我們來關(guān)注一下:
涂銀色官印
以上幾方遼代官印,應(yīng)該是屬于遼代高級官吏的用印,乃至遼代中央官員的用印,從時間上看,依然是屬于遼代中期的官印范疇。因為這些官印在形制、做法上高度規(guī)矩,體現(xiàn)出絕對的大國氣象,所以不可能在草創(chuàng)初期,完成像印章這種國家公器的工藝上制作的如此完美成熟。所以,從時間軸的角度上,從典章制度上了解。這些應(yīng)該是遼代中期的官印范疇。
遼代晚期官印
遼代晚期官印的代表比如當年在翁牛特旗征集的9乘9厘米的契丹官印,印邊比較寬,也帶背款,背款是雙勾線陰刻的契丹大字楷書,正面印文是契丹大字篆書。
以下幾方印藏友認為是典型遼代晚期的,其特點是,印面加寬了,受北宋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印紐出現(xiàn)了小楹頂結(jié)構(gòu),整體加寬加厚。以下為契丹官印資料。
以上諸印,有一些總體上的共性,諸如文字越來越方正,而且折曲越來越多,基本上具備金代早期官印的特征,個人猜測金代早期也是承襲宋遼晚期的印章特征。
遼代晚期官印的印紐印體也比較方正,沒有五代那些鈕的特征了。字劃無論是漢字印還是契丹文印,都趨向于方正,不像唐或五代那么自由活潑,所以歸入遼代晚期印章范疇。但是遼代晚期的官印字形、結(jié)構(gòu)、印材,還是沒有太大變化,總體質(zhì)量還是非常高。
契丹晚期印和早期中期的區(qū)別,大體來說,遼代后期官印印紐逐漸加厚,印邊有加寬的趨勢,印紐愈加方正敦實,趨向楹頂化,同時篆書趨向于方正。
另外,下圖雖然也是契丹文,但是是形制是金代印章的性質(zhì),這就不屬遼印范疇,這枚印章最大可能性是金代末年,國家分崩離析,不少契丹人渤海人造反,這印就應(yīng)該是類似的成立的割據(jù)政權(quán)所鑄造的印。形制完全是金代印章的形制。
至于西遼方面的官印,在此就不深入了。
遼代官印是一個復(fù)雜的系統(tǒng),此前無論在收藏方面還是研究方面,似乎都缺少系統(tǒng)的梳理探索,我們在此勇于嘗試探索,將自己的一點認識與大家分享,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歡迎留言交流。共同進步。
在本文行文過程中,使用了若干網(wǎng)友的藏品資料,多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很多資料都是早期留存,而忘記了藏友的具體信息,藏品換手,也增加了信息甄別的困難,不周之處,敬請海涵。
本文已經(jīng)獲得作者授權(quán)樂藝會發(fā)布
文中所用官印圖片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