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湯藥方:
紅人參2~3 根,炒白術(shù)50~100g,淡干姜60~120g,炮附子25~50g,炙甘草30~50g。
(沒有紅人參可用80~150g 臺(tái)黨參代替)
瓜蔞薤白白酒湯藥方:
瓜蔞實(shí)20g,薤白頭15g,糯米酒500g
參附湯藥方:
紅人參20~60~90g,炮附子15~50~80g
白通湯藥方:
炮附子50g,淡干姜60g,老蔥白四莖(后下),自己尿一盅(兌入)。
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藥方:
凈麻黃6g,炮附子10g,北細(xì)辛3g
桂枝湯藥方:
嫩桂枝20g,白芍藥15g,炙甘草10g,鮮生姜30g,紅大棗十枚(掰開)。
白通加豬膽汁湯藥方:
老蔥白四莖(后下),淡干姜20g,生附子20g,自己尿一盅(兌入),豬膽汁20g(兌入)。
(如果沒有豬膽汁也可不用)。
補(bǔ)陽還五湯藥方:
生黃芪120g,當(dāng)歸尾6g,赤芍藥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紅花3g,廣地龍3g
當(dāng)歸四逆湯藥方:
全當(dāng)歸30g,嫩桂枝25g,生白芍20g,炙甘草10g,北細(xì)辛5g,方通草10g,紅大棗15
枚(掰開)。
金匱腎氣湯(趙養(yǎng)葵腎氣丸)藥方:
熟地黃60~120~200g,山萸肉20~50~80g,淮山藥20~50~100g,粉丹皮10~30~50g,云
茯苓15~30~50g,建澤瀉5~20~30g,炮附子5~30~50g,中肉桂3~10~20g。(五味子
30g)
人參湯藥方:
紅人參90g,炒白術(shù)90g,淡干姜各90g,生甘草120g
封髓丹藥方:
炒黃柏15g,縮砂仁10g,生甘草10g
潛陽丹藥方:
縮砂仁10g,炮附子10g,生龜板6g,生甘草10g
炙甘草湯方藥:
炙甘草40g,嫩桂枝30g,紅人參10g,生地黃90g,麥門冬20g,生阿膠30g,火麻仁10g,
鮮生姜30g,紅大棗12 枚(掰開),糯米酒500g
小建中湯藥方:
生芍藥80g,嫩桂枝40g,炙甘草40g,鮮生姜30g,紅大棗15 枚(掰開),葡萄糖粉30g
(兌入),(生黃芪20g)。
真武湯藥方:
云茯苓30g,炒白術(shù)20g,鮮生姜30g,白芍藥30g,炮附子20g
二加龍骨湯藥方:
生芍藥20g,生龍骨20g,生牡蠣25g,炙甘草10g,炙白薇10g,鮮生姜30g,炮附子10g,
紅大棗四枚(掰開)。
通脈四逆湯藥方:炮附子30g,炙甘草60g,淡干姜90g
二陳湯藥方:陳皮(橘皮)、半夏,兩味以陳久者為良,故曰“二陳”。
云茯苓30g,法半夏20g,廣陳皮10g,炙甘草10g,鮮生姜30g,大烏梅一個(gè)。
半夏散及湯藥方:法半夏10g,嫩桂枝10g,炙甘草10g。水煎服,緩緩咽之。
甘草湯藥方:生甘草60g
桔梗湯藥方:苦桔梗30g,生甘草60g
苓桂術(shù)甘湯藥方:云茯苓30g,嫩桂枝20g,炒白術(shù)15g,炙甘草10g
。附子湯藥方:
炮附子15g,云茯苓10g,紅參片10g(或臺(tái)黨參30g),炒白術(shù)15g,生白芍10g
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藥方:川黃連12g,枯黃苓3g,白芍藥6g,
生阿膠10g,雞子黃2 個(gè)(打勻,取1/3,服藥時(shí)兌入攪勻,分三次溫服)。這是唯一的回天手
段。
血府逐瘀湯:桃仁泥12g,南紅花10g,全當(dāng)歸10g,大生地10g,懷牛膝10g,炒枳殼5g,
赤芍藥5g,生甘草5g,苦桔梗5g,大川芎5g,北柴胡3g,早晨服。
通竅活血湯:桃仁泥10g,南紅花10g,赤芍藥3g,大川芎3g,老蔥白三根(切碎),紅大
棗七個(gè)(去核),鮮姜未10g,用紹黃酒500g 微火煎30 分鐘,將蝎子、蜈蚣各兩條焙干研末用
藥湯沖服,并將凈麝香0.2g 分?jǐn)?shù)次在口中含化,并每次用藥湯服下。
腎著湯加減方:炮附子30g、淡干姜20g,云茯苓40g、炒白術(shù)20g、生甘草15g、北細(xì)辛
5g、懷牛膝20g,痛去藥止。
治療單純的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可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效果非常好。藥方:法半夏10g,
枯黃苓5g,淡干姜10g,紅人參5g,炙甘草5g,川黃連3g,紅大棗4 枚。胃出血加茜草根10g
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凈麻黃6g 北細(xì)辛3g 炮附子10g。 白通湯:淡干姜50g 炮附子30g 老蔥白
四莖(后下),自己尿一盅(兌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