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品詩文三分骨 望贈好友十里香」專注古典詩詞 鼓勵原創(chuàng)文學歡迎訂閱 若喜歡本文 請與好友共饗詩詞君持續(xù)會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詩詞常識及定義,預計10講,希望大家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掌握,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詩詞格律常識 第6講進退格詩學術(shù)語.律......
詩詞君持續(xù)會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些基本的詩詞常識及定義,預計10講,希望大家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掌握,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詩詞格律常識 | 第6講
進退格
詩學術(shù)語。律詩用韻格式之一。指律詩可兼用兩個音近能通押的詩韻,按一進一退的格式相間排列,即第二、六句用甲韻,第四、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兩韻相間,進退相應(yīng)。此格由唐鄭谷、齊己與黃損等人商定(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一引宋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唐宋詩人如李賀、蘇軾、韓駒集中均有此體。
連環(huán)體
元曲的一種體式,下一章用上一章末句開首,或使用上章末句之辭意。又稱為聯(lián)珠格。詩、詞中則稱為頂真體。如喬吉的越調(diào)《小桃紅·效聯(lián)珠格》:“落花飛絮隔朱簾,簾靜重門掩。掩鏡羞看臉兒(漸/女)。(漸/女)眉尖,眉尖指屈將歸期念。念他拋閃。閃咱少欠,欠你病厭厭?!?/p>
聲
一、漢語一個音節(jié)中的前半部分,它與后半部分的韻結(jié)合成一個音節(jié)。
二、古代詩歌中的和聲部分,如“妃呼豨”、“伊那何”、“羊吾夷”、“夷于何”、“收中吾”等?!豆沤駱蜂洝氛f:“又諸調(diào)曲皆有辭,有聲,而大曲又有艷,有趨,有亂?!崩纭豆拇蹈柁o·漢鐃歌十八曲》中的《朱鷺》:“朱鷺,魚以鳥。[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諫者?!痹娭械摹奥扶ば啊本褪菢非囊r聲,它只是記其音,沒有意義。
聲調(diào)
漢語音節(jié)所具有的一種語音現(xiàn)象,它主要是指音節(jié)的高低升降。漢語是一種有聲調(diào)的語言。古今漢語都有聲調(diào)。古代漢語的聲調(diào),在中古時包含平、上、去、入四類,例如桓、緩、換、活就分別讀為平、上、去、入四聲?,F(xiàn)代漢語的共同語普通話,也有四個聲調(diào),它們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和陽平是由中古時的平聲按聲母的清濁音分化出來的;清音聲母字讀為陰平,濁音聲母字讀為陽平。中古的入聲到現(xiàn)代普通話已經(jīng)消失了,它所管的字分別變?nèi)腙幤?、陽平、上聲、去聲各個聲調(diào)之中。
楊柳枝
本是樂府詩近代曲辭之名,又稱為《折楊柳》、《折柳枝》等,唐人白居易以舊曲編為新歌,流傳于世。后代文人多有仿作。其體式多為七言詩四句,用以詠柳述懷,抒寫各種情思。后代也用作詞牌。
兩句詩
一首之中共有兩句的詩。最早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要算荊軻將刺秦王渡易水時的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边@種詩歷史上并不多見。
折腰體
近體詩中第二聯(lián)出句不與第一聯(lián)對句的平仄相粘的,稱為折腰體。如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君”字本應(yīng)與“舍”字相粘,但這詩君用平聲,舍是仄聲,不相粘連。像是中腰斷折,故稱為折腰體。杜甫、韋應(yīng)物等人也偶一為之,這是格律詩的變體。
步韻
亦稱“次韻”。詩學術(shù)語。和韻方式之一。指和詩時用原詩字韻,且先后次序與原詩相同。宋劉攽《中山詩話》謂:“唐詩賡和,有次韻,先后無易?!辈巾嵤加谔圃『桶拙右住T 渡狭詈喙妴ⅰ分^:“白居易雅能詩,就中愛驅(qū)駕文字,窮極聲韻……小生自審不能過之,往往細排舊韻,別創(chuàng)新辭,名為次韻相酬,蓋欲以難相挑?!彼我院鬂u多,唯佳作少見。所謂“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而局,最難照顧”(清吳喬《答萬季埜詩問》)。另,詞中也有步韻,如宋蘇軾有《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之作。
吳聲歌
六朝時流行于南方建業(yè)(今南京)一帶的民歌,屬樂府《清商曲辭》的一種?!端螘分尽氛f:“吳歌雜曲,并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彼灿星{(diào)二十多個,詩三百多首,內(nèi)容主要是情歌,著名的作品有《子夜歌》、《鳳將雛》、《觀聞》、《前溪》、《丁督護》、《黃生》、《黃鵠》、《碧玉》、《觀好》、《懊儂》、《華山畿》、《讀曲歌》、《玉樹后庭花》、《泛龍舟》等曲。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也屬吳聲歌曲,其中的《子夜歌》和《讀曲歌》多用雙關(guān)語。如《子夜四時歌》中的春歌:“自從別歡后,嘆音不絕響。黃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弊詈笠痪湔Z意雙關(guān),既是說黃蘗樹的苦心天天生長,也是表示人的苦心也天天增長。
吳體詩
律詩的一種變格。這種詩不完全拘守格律詩的格律,平仄的相對和相粘不大遵守,但大體上仍有平仄的運用。有點近于拗體詩,但又有區(qū)別。作這種詩的人不多,唐人杜甫、陸龜蒙等偶一為之。如杜甫的《愁》(自注云:“強戲為吳體?!保骸敖萑杖諉境钌?,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fā)自分明。十年戎馬暗南國,異域賓客老孤城。渭水泰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秉S白山《杜詩詳說》云:“吳體詩,乃當時俚俗為此體耳。詩流不屑效之。杜公篇什既眾,時出變調(diào),凡集中拗律皆屬此體?!边@里把吳體與拗體合而為一了。唐代以后,作吳體者極少。
足古體
元曲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體式。全篇以古代成語或熟語為主,另加散語以足之。如貫云石散套《佳偶》[斗鵪鶉]:“國色天香,冰肌玉骨。燕語鶯吟,鸞歌鳳舞。夜月春風,朝云暮雨。美眷愛,俏伴侶,葉落歸秋,花生滿路?!?/p>
串對
流水對的別稱。
時調(diào)
又稱為“時曲”。指時新曲調(diào)。與傳統(tǒng)曲調(diào)相對而言。某一個時代,在某一段時間里往往流行某一個或數(shù)個曲調(diào),它們的流行,往往經(jīng)歷過從興起、盛行到衰落的過程。如明代流行過《桂枝兒》和《銀扭絲》等曲調(diào)。
亂
古代樂曲最后的一章,實即尾聲?!墩撜Z·泰伯》:“關(guān)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宋朱熹《四書集注》:“亂,樂之卒章也?!惫糯o賦于一篇之末常有一段“亂曰”,其作用是概括全篇的要旨?!豆沤駱蜂洝芬舱f:“又諸調(diào)曲皆有辭、有聲,而大曲又有艷,有趨,有亂?!薄端螘分尽芬仓^:“《白頭吟》曲有亂?!睒犯秼D病行》、《孤兒行》等的末章皆有“亂”。
體制
文論術(shù)語。指詩歌的體裁與風格。宋嚴羽提倡的詩歌“五法”之一。曹丕《典論·論文》:“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就體裁的不同談到風格的差異。劉勰《文心雕龍》自《明詩》至《書記》分論各體體裁,而《體性》篇之體則指風格。嚴氏《滄浪詩話·詩體》亦先辨詩、騷、五七言之詩體,然后“以時而論”、“以人而論”則主要從風格辨體。以后詩論家談“體制”大都從風格角度加以辨析。體制之辨對明清格調(diào)說的影響頗巨。
近體詩
亦稱“今體詩”。詩體名。與“古體詩”相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由南朝齊“永明體”發(fā)展而來,至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時定型,為唐以后歷代常用。其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對仗與押韻均有嚴格規(guī)定。主要類別有律詩與絕句。
近代曲辭
樂府的一種。是六朝以來宮廷中的作品和唐人的聲詩。已缺乏古樂府辭的風格。
近體樂府
宋人對“詞”的稱謂。樂府本為古代掌管音樂之官署,后用以稱入樂之詩,漢魏六朝之入樂歌詩皆稱樂府。詞雖本為合樂唱詞,但與古樂府有別。古樂府配合音樂為雅樂、清樂,詞為燕樂;詞格律嚴整;古樂府多為齊言,詞多為長短句;古樂府“始皆徒歌,既而被之于管弦”,詞多為倚聲填寫,故詞稱“近體樂府”,以示有別于古樂府,如歐陽修《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周必大《平園近體樂府》等。
鄰對
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叫“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與數(shù)量等的關(guān)系。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辈菖c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交韻
韻文押韻的一種方式。一詩中交叉使用不同韻部的字相押?!斑M退格”即屬于交韻。例如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退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這便是交韻的例子。又如溫庭筠《定西番》詞:“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臺。千里玉關(guān)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眲e、雪、絕與梅、臺、來、徊交叉押韻,這也是交韻。
應(yīng)制詩
唐宋時代的文士應(yīng)皇帝之命所作的詩,多在題目上加上“應(yīng)制”兩字。奉和皇帝的詩則常標明“奉和圣制”、“奉和御制”等字樣。
應(yīng)試詩
亦稱“試貼詩”。詩體名。為唐代科舉考試所采用。一般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全詩韻腳限定。有用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者,冠以“賦得”二字,故又稱“賦得體”。惟因題材、格律的限制,此類作品一般思想、藝術(shù)價值都不高。
序
一、《詩經(jīng)》中有大序及小序,統(tǒng)稱為“詩序”。大序居于全書之前,而小序則列于各詩之首,解釋各詩的內(nèi)涵意旨。大序總論詩的分類、特征、表現(xiàn)手法及表現(xiàn)于教化的作用,是漢儒對詩歌理論的概括。
二、詞的一種體式。它是摘取大曲中的散序或中序里的一“遍”制成。大曲的第一部分為序曲。序曲分為“散序”和“中序”(又稱為“拍序”)。如《鶯啼序》,可能就是大曲《鶯啼》中的序曲。
詞
隋唐時隨著燕樂興盛而產(chǎn)生的一種合樂可歌的新詩體。原名“曲子”、“曲子詞”,后又有“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協(xié)律可歌和“倚聲填詞”決定其形式體制: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diào)名,即用來填詞的詞牌。樂曲長短不均,因而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字數(shù)多寡不一,最短的詞只有十幾個字,最長的有二百四十余字,以其長短而有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之別。樂曲分段,形成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之分,而以雙調(diào)最多。一個樂段叫曲,或作“闋”,或作“遍(片)”,故有上下分片、過片、換頭(過變)等名目。詩講平仄,詞于平仄之外,還講五音、六律、清濁、陰陽,只因詞樂長久失傳,后人已很難從音律方面分辨。詞韻比詩韻寬,清人歸納為十九部。詞有押平韻的,有押仄韻的,也有一韻到底,或平仄換韻的。韻腳疏密不同,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一句或二句押韻。協(xié)律可歌和“倚聲填詞”還影響了詞的體性特征,樂曲抑揚頓挫,委婉動聽,適宜于傳導細膩復雜的情感意緒,遂使詞體藝術(shù)委婉曲折、含蓄蘊藉,,用詞華艷而聲情優(yōu)美,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情真、意深、語曲、詞艷、律美,構(gòu)成了詞的總體風格。如張炎云:“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見《詞源》下),王國維云:“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人間詞話刪稿》)
一首詞之前用簡略的文字說明作詞的緣起或詞旨,稱為詞序,其作用與詞題相同。例如蘇軾所作的《滿江紅》前面,有幾十個字的說明,這便是詞序。
詞調(diào)
起初的詞是配樂的歌辭,每首詞都有過與相配的樂譜,這種樂譜包括它所屬的宮調(diào)、應(yīng)用的旋律、節(jié)奏,合稱為“詞調(diào)”。各種詞調(diào)有它們自己的名稱,如《清平樂》、《菩薩蠻》、《摸魚兒》等。這些詞調(diào)又叫做“詞牌”。各種詞調(diào)來自邊疆或外國異族所傳的曲調(diào),或是來自內(nèi)陸民間的曲調(diào),或是樂工詞曲家們的創(chuàng)作。詞調(diào)與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情感格調(diào)有密切的關(guān)系。填詞時就必須按照分屬于各種宮調(diào)的樂曲格式來寫作。一般來說,一個詞調(diào)只屬于一個宮調(diào),但有些詞調(diào)卻分屬于幾個宮調(diào)。
詞牌
又稱“詞調(diào)”。詞學術(shù)語。詞本分為和樂之唱詞,或依調(diào)填詞,或就詞制調(diào),所用曲調(diào)之名稱即為詞牌。詞在初起時,調(diào)名每即題名,如《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述道情等,大體不失本題之意。后詞家多倚聲填詞,調(diào)名去題漸遠,成為詞之固定體式,調(diào)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其來源復雜,有來自外域邊地,亦有來自民間者,或依大曲、法曲等制成,或由樂工、歌妓及詞人創(chuàng)制。其名稱亦頗復雜,有調(diào)同名異、調(diào)異名同,又有調(diào)同句異、調(diào)異句同者。
詞韻
一、填詞所用之韻。較詩韻寬,鄰韻可通押,亦可四聲通協(xié)、借協(xié)方音等。源出詩韻,系據(jù)詩韻并參酌詞作名篇而成。詞之押韻方式較詩復雜且多變化,有一韻到底、一詞多韻、一韻為主間協(xié)它韻、疊韻、同部平仄通協(xié)、四聲通協(xié)等,每一詞調(diào)大體均有其固定押韻方式。
二、供填詞者所用之書。詞起于隋唐之際,但唐五代時填詞多為應(yīng)歌,用韻并無嚴格限制。南宋時,朱敦儒嘗擬應(yīng)制詞韻十六條,張輯為衍義以釋之,馮取洽重為繕錄增補。該書元時尚存,陶宗義得見并作有《韻記》,后皆散佚。現(xiàn)存最早詞韻為《詞林韻釋》(宋菉斐軒刊本),舊題宋無名氏編,疑為元明人偽作(見秦恩復《詞林韻釋跋》),實為曲韻。其后詞韻之書頗多,韻部分合各不相同,多不足據(jù)。惟清戈載《詞林正韻》較精審,為后代詞家遵用。該書韻目以《集韻》為本,列平、上、去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共十九部。
詞譜
一、匯集詞調(diào)各種體式、說明詞之格律及變體、供填詞者使用之書。所錄詞調(diào)各注源流及別名,每調(diào)標明片數(shù)、字數(shù),每句各注韻葉,每字帝列平仄、對仗。明張綖《詩余圖譜》為現(xiàn)存最早詞譜,但所收詞調(diào)較少,錯訛亦較多。通行者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萬樹《詞律》及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等所編《欽定詞譜》。前者偶有考訂疏失或脫漏之處,有徐立本《詞律拾遺》及杜文瀾《詞律補遺》作訂正;后者晚出,亦較完備,共收錄八百二十六調(diào),二千三百零六體。
二、即《欽定詞譜》,亦名《詞譜》。清陳廷敬、王奕清等奉敕編。四十卷。收唐、五代、宋、元詞八百二十六調(diào),二千三百零六體。以每調(diào)字數(shù)多少為次。對平仄聲韻、句讀、來源均有考訂,比《詞律》更嚴謹完備。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內(nèi)府刻本,北京中國書店1979年據(jù)此影印本。
詞題
前人作詞時加于詞前的題目。詞這種文學體裁初出現(xiàn)時,詞調(diào)與詞題基本上是合一的。后來,詞的內(nèi)容逐漸與詞調(diào)脫離,光有詞調(diào)不足以表明該詞的內(nèi)容,這才另加詞題,這大約從宋代開始。如蘇軾的《更漏子》(詞調(diào)名),外加《送孫巨源》,說明該詞為何而作,這后者就是詞題。
詞林正韻
詞韻書名。清戈載編。三卷,卷首一卷。依宋《集韻》次序排列,將二百零六韻歸并為十九部。其中以平聲統(tǒng)攝上聲、去聲,立入聲韻五部??加喚珜彽嘤姓`。有清道光元年(1821)翠薇花館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據(jù)此影印本。
詞的用韻
詞的用韻與近體詩或古體詩都有所不同,其形式較多變化,比近體詩復雜。詞的用韻格式,有以下幾種:一、全詞均用平聲字押韻,稱為平韻格;二、全詞均用仄聲字押韻,稱為仄韻格,以上的韻格一般是一韻到底;三、有的詞是同一韻字重疊復出,稱為疊韻;四、有的詞句是押句中韻;五、有的詞屬于單調(diào),先用平聲韻,后再轉(zhuǎn)為仄聲韻,或相反;有的詞屬雙調(diào),上、下片分別使用平聲韻或仄聲韻,一般多是上片用仄聲,下片用平聲。有的則是在上、下兩片中,都是由仄聲韻轉(zhuǎn)為平聲韻,或者只在下片之中由仄聲韻轉(zhuǎn)用平聲韻。轉(zhuǎn)韻時可轉(zhuǎn)多個韻部的字;六、在單調(diào)或雙調(diào)詞中,平仄韻交叉使用;七、平聲字與仄聲字通押,在平、仄聲字相押中,還有各種復雜的情況??傊~的用韻方式比較靈活和多樣化。視不同的詞牌而定。
詞的句式
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句式參差,一句從一字到十字都可以出現(xiàn)。一字句,這一個字多用作領(lǐng)字,引領(lǐng)下文的單句或兩句以上的排句。二字句,多是用于換頭。
詞的平仄律
詞對平仄律的運用與詩大同而小異,它也講究一句之內(nèi)平與仄兩兩交替、鋪排,詞中使用的“律句”與格律詩一樣,也是平平與仄仄交錯運用,,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原則。有些不合平仄的,是屬于拗句。由于詞的句子長短不同,不能像格律詩那樣,對句之間一定要講究平仄相對和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的平仄相粘,而是要看具體的詞牌所規(guī)定的句法。要平仄對立和相粘,必須是在兩句之間同是律句才有可能。如果一是律句,一是拗句,便不能講究平與仄對立和相粘了。而且,所謂相粘,也只要求平起與仄起都一致,不是整句的句式都相同。不同詞牌的詞,其平仄對立或相粘的方式往往也各不相同。而且,也可以有所變通。各人的寫作也可能有靈活的變化。不像格律詩那樣有普遍性的規(guī)定。此外,詞句中也要注意平、仄聲字的相對平衡,平聲字不能太少,也要像詩一樣注意避免孤平。獨立成句的三字句,要避免全用平或全用仄。在多字句中,也要避免三平尾或三仄尾。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等三字尾,是常見的句式。一些詞在仄聲字中還要講究上、去聲字的運用。柳永的詞開始嚴格分辨仄聲中的下、去、入聲。某一詞牌、某一個句子中的某一個字,只能用仄聲中的上或去或入,都要嚴格遵守。周邦彥對四聲的運用,也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對去聲字的講究尤為嚴格。在詞的結(jié)句上,特別講究各聲字的使用。
尾句
一首詩的最后一句,又稱為末句、結(jié)句、落句。
尾聯(lián)
亦稱“結(jié)聯(lián)”、“落句”、“斷句”。詩學術(shù)語。指律詩最后兩句,一般不用對仗,但亦有例外。
尾字三平
又稱為“三平腳”。七言律詩的一個句子中,要避免第五、第六、第七三個連在一起的字都用平聲。句尾的三字都是平聲字,稱為“尾字三平”?!拔沧秩健笔枪朋w詩的寫法,近體詩要加以避免。因此,如果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加以靈活運用,第五個字本當用仄聲字而用平聲字,就有造成“三平腳”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不絕對的“一、三、五不論”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