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與意境是詩歌欣賞與評論中常遇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詞匯,作為美學術語,意象與意境沒有權威的標準解釋。
常見的解釋:
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意象與意境的創(chuàng)造不是由作者一個人來完成的,意象與意境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作者營造出藝術氛圍,讀者感受這種藝術氛圍,當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創(chuàng)造出了意象與意境,這比較符合中國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與意境是中國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詩人以文字將物象躍于紙上,對于物象的感受由讀者來完成,形成意象,不同的讀者所感受的意象可能不完全一樣。對于意境,可能要求更高一些,感受一首詩,有些讀者可能達不到理想的境界,或者僅限于意象的感受上。
凡是詩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則就沒有詩味,但不是所有的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美。
意象美比較容易感受,而對于意境則不容易體悟,感受意境美對欣賞者的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歷、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李白的詩歌多意象美,而杜甫的詩歌多意境美,這也是李白的詩歌較受歡迎的一個因素。
作為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李白詩歌中的意象多為超越現(xiàn)實的,很少表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他的詩歌多體現(xiàn)精神世界,讀李白的詩會獲得精神的極大自由,是對生命的超越。李白的詩歌語言平實,天真自然,不飾雕琢,卻又強烈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自我意識與奮發(fā)激昂的精神,詩人的形象作為一個精神形象幾乎無處不在李白的詩中。
“太白純以氣象勝[1]”,李白的詩氣勢磅礴、意氣風發(fā),想象豐富、暢然神游,出人意表。李白的注意力多落在奇峰險山,云海大川,想象超越天際,神鬼難及,感情恣意噴發(fā),無意收斂,跌宕起伏,急轉(zhuǎn)之下,一瀉千里。李白詩歌的意象奇麗雄渾又飄逸不群。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李白的詩歌就有這個特點,李白的詩歌中有時只是捕捉天地間的奇景,美麗的傳說、神話等幾個奇麗驚人的物象,烘托出一個無以言表的意象,景與情的奇妙融合,來展現(xiàn)天宇間的大美。
李白詩歌有“大山”、“大川”、“天”、“月”等比較突出的意象群,李白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山的形象在李白的詩歌中極為突出,而且是大山而不是小山,是奇峰險山,山似乎就是李白的歸所,李白的詩歌中的山給人很強的親切和歸屬感。“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3]。”、“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4]。”山在李的詩歌中的意象多是奇麗雄偉,高入云霞,飄然如神仙之境。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5]。”“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7]。”“孤帆遠影碧空盡,帷見長江天際流[8]。”“影人平羌江水流[9]”,“千里江陵一日還[10]”,“長江萬里清[11]。”李白詩歌中的大川的意象波瀾壯闊、蔚為壯觀、淘淘不息、激蕩不止。長江、黃河這些大川的意象表現(xiàn)了李白的精神世界:蓬勃激昂、勢不可擋。這是李白胸中溝壑,頭腦中的意象。李白的詩歌中消極情緒掩蓋不住他生命的跳動、生命的激情。李白詩歌中意象總是鮮活的,充滿力量。山如果是李白詩歌意象的偉岸氣質(zhì),而大川就是李白胸中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12]。”“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12]。”“愿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13]。”“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14]。”“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15]。”“清輝照海月[16],”“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17]”,“起看秋月墜江波[18]。”“何用孤高比云月[19]。”“卷帷望月空長嘆[2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21]。”李白世稱詩仙,其氣質(zhì)絕倫,目及天外,天亦難擋其目光的激射,胸中之氣勢。月是美好的形象,清孤、寂寞,這些都李白心中美的化身,也是李白形象的另一寄托,“舉杯邀明月[22]”,與月對飲,體現(xiàn)了李白的清高與孤獨,似乎只有面對明月才能使李白的情緒平和下來。
李白號稱詩仙,杜甫世尊詩圣,對于李白與杜甫的詩歌成就的高低,歷來存在爭議,其實對于各具不同風格的兩位偉大詩人來說,實難斷明,我欣賞李白的飄逸不群,也尊敬杜甫的為人和苦吟。但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我個人覺得杜甫更勝一籌。杜甫的詩歌相對于李白的詩歌更耐讀,很值得細細推敲品味,越讀越有意境,李白的詩歌在這方面就差一些。
杜詩很難評,優(yōu)秀的杜詩評論也不多,因為很少有人能達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詩的意境。
作為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杜甫的詩多表現(xiàn)對生命的憐憫,杜甫也向以儒生自稱,“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23]”,作為有著讀書人自潔情操的杜甫,杜甫本人與廣大人民同悲同苦。杜甫的詩表現(xiàn)的多是意境美。
素有詩史之稱的杜甫詩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格美,杜甫的偉大之處也在于作者的人格力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顧天下”,杜甫無論窮達都兼善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念及蒼生,不顧個人的榮辱得失,以“語不驚人死不休[24]”的態(tài)度描繪著一個苦難而又真實的動蕩社會和沉重歷史。
我一直覺得儒家思想相對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些變了味,很難體現(xiàn)仁愛精神——這個孔子思想的真正內(nèi)涵。杜甫向以儒生自稱,可以稱為大家的詩人中,似乎只有杜甫弘揚了孔子仁愛思想的真正內(nèi)涵。杜甫詩歌中處處散發(fā)著仁愛思想,生活經(jīng)歷有著強烈的受難色彩,與廣大人民一起品味著世間的苦難。杜甫的詩歌散發(fā)著仁愛的情韻,而少“綱”的生硬。
杜甫的詩歌表現(xiàn)的方面極為廣泛,又十分貼近廣大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歌頌祖國的大好山河,描述人民的苦難及社會的動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5]]。”是杜甫為數(shù)不多的清麗之作,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如果意象給我的感覺是鮮花盛開,則意境給人的感覺就是明媚的春天。該詩給人的意境就是一個風和日麗、天清氣朗的春天,一個可以身臨其境的春天。詩中的景色有遠有近,有動有靜,無一字寫情,而情意飽滿,使人沉浸在一個明媚秀麗、欣欣向榮的自然風光中。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26]?”
該詩的意境凄清而美好,飽含著詩人的期待與渴望。詩人想象著家中的情形,一個寧靜美好又深情期待的月夜。在中國古代詩人中很少有像杜甫這樣表現(xiàn)出對妻子和兒女如此親切的愛。該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妻子強烈思念以及對兒女的無限憐愛。“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妻子的形象在杜甫的心中是多么美好,表現(xiàn)了對妻子的尊敬與思念,又含有愧疚的心理。杜甫的詩中表現(xiàn)對兒女的愛十分人性化,慈愛有加,而不見父親的尊嚴與威勢。“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27]。”“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28]。”“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29]。”詩中表現(xiàn)的都是兒女的行為,天真爛漫,不諳世事,這些又反襯出一個慈祥的父親形象,悲喜交集,又有些愧疚,對兒女嬌慣有加,飽含著濃厚的人情色彩。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是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
此詩表現(xiàn)了生活的辛酸和友情的美好。在一個漆黑的雨夜,流離的詩人造訪了一位久別的老友,在這個叫衛(wèi)八的處士的“驚呼”中,詩人感受到了朋友的驚喜與熱情,溫暖了詩人有些凄涼的心情。從“怡然敬父執(zhí),”到“感子故意長。”一連串的動作語言中使詩人感受到一個熱情友好的雨夜,層次分明,氣氛溫馨美好,使有些辛酸的旅程得到了一份安慰,于是,兩位老友共同嗟嘆生命的流逝,感傷世事的無常。
有評論家言未到四十歲不易喜歡杜詩,杜甫詩多為顛簸流離之作,沒有一定的艱難困苦的生活經(jīng)歷,不易欣賞杜詩,很難感受詩人的痛苦與艱難,沒有杜甫高尚的人格,無法理解杜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也就無法感受詩中的意境,所以對于杜詩我也只能淺談而矣。
引文出處:
[1]王維,《人間詞話》
[2]莊子,《南華經(jīng)》
[3]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4]李白,《山中問答》
[5]李白,《將進酒》
[6]李白,《贈裴十四》
[7]李白,《行路難(其一)》
[8]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李白,《峨眉山月歌》
[10]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11]李白,《贈升州
[12]李白,《古風(其三)》
[13]李白,《古風(其七)》
[14]李白,《古風(其十六)》
[15]李白,《古風(其四十六)》
[16]李白,《古風(其五十六)》
[17]李白,《蜀道難》
[18]李白,《烏棲曲》
[19]李白,《行路難(其三)》
[20]李白,《長相思》
[21]李白,《關山月》
[22]李白,《月下獨酌》
[23]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4]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5]杜甫,《絕句(其三)》
[26]杜甫,《月夜》
[27]杜甫,《羌村三首》
[28]杜甫,《北征》
[29]杜甫,《彭衙行》
[30]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