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菜肴原料是比較豐富的。主要有蔬菜、瓜果、魚肉、蛋 乳油、調(diào)味等類。其中蔬菜調(diào)味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就是在用肉、蛋方面有自己的習(xí)慣和講究。回族只吃駝、牛、羊、鹿、雞、鴨、鵝、兔、魚、蝦等肉、蛋,將這些原料可制作出近兩千多 種菜,其中以爆、烤、涮、燒、醬、扒、炸、蒸為主的牛羊肉食佳肴上千種。與江、浙、閩、魯?shù)炔讼迪啾炔⒉贿d色,而且回族菜肴獨具特色,因地域不同,形成不同的風(fēng)味名菜。以肉魚類來講,寧夏 回族的羊齊瑪、燴小吃、羊肉燴粉湯、蒸羊羔肉、炒羊羔肉、羊雜碎;西安回民的羊肉泡饃;青海、甘肅、新疆回民的手抓羊肉;昆明回民的清蒸砂鍋雞;河北面民、黑龍江等地回民的羊肉小吃;廣東回民的脆皮燒鵝、掛爐鴨;北京回民的爆羊肉、烤羊肉、烤鴨、涮羊肉、鹵牛肉、醬牛肉等等,在全國享有名氣,有些大菜如涮羊肉、羊肉泡饃、烤鴨等已聞名中外。
手抓羊肉
是西北回族人民的一種地方風(fēng)味的名菜。各地的做法基本一樣。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將整個羊分為前腿、后腿、背子、脖子等五大塊,用冷水浸泡并洗凈血水后,放入清水鍋里煮,待水滾后除去浮沫,同時放入蔥、姜、花椒、鹽及大料。肉煮熟后趁熱吃,每人準(zhǔn)備一個小碟,調(diào)上醬、醋、蒜末、姜末、香菜等,然后把手洗干凈,邊撕邊蘸著吃。寧夏、青海有些地方吃手抓時,只用蒜片下著吃,不用其它調(diào)料。如果要招待客人,事先要將羊肉切成長約3寸,寬1.5寸的條塊,用同樣方法煮熟即吃。;手抓羊肉一種是大羊肉,一種為羊羔肉。手抓羊羔肉與大羊肉的制作方法一樣。寧夏山區(qū)農(nóng)村到了秋冬季節(jié),幾個人聚在一B、起,合伙宰一只羊羔,按人頭分成若干份兒,一起下鍋煮,煮熟后每人手持一份,蘸著調(diào)料,下著蒜片吃?;刈宄允肿パ蛉猓皇怯美渌?,二是調(diào)料使得重,其肉味香,不膩不膻。(二)蒸羊羔肉和爆炒羊羔肉是寧夏甘肅等地回族喜愛的一種肉菜。蒸羊羔肉,一般要將羊羔肉剁成約一寸大小的塊兒,用冷水浸泡洗凈后,放入碗內(nèi),l 有的還用淀粉水蘸一下,然后加進(jìn)調(diào)料,放入蒸籠蒸 40分鐘即D 可。農(nóng)村有些回族群眾蒸羊羔肉時,在碗上面放一個發(fā)酵面張,回 用筷子插幾個眼,待肉蒸熟后,面張也熟了,其味甚香。蒸羊羔;肉,鮮嫩香脆,清新爽口。爆炒羊羔肉,是先在鍋里倒適量香油,;將一寸大小的肉塊炒干水分后,放入調(diào)料,并加少量水炒熟。
燴羊雜碎
是西北廣為流傳的回族風(fēng)味小吃,甘肅臨夏等地的回族管它叫羊雜割。
羊雜碎一般人認(rèn)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經(jīng)過愛清潔講衛(wèi)生。擅長飲食業(yè)的回族之手,卻別具一格,名揚(yáng)主途。特別是寧夏、甘肅、陜西、青海等地的回族做羊雜碎,歷史悠久,富有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羊頭羊蹄燎得又黃又亮,心肝腸肚用開水燙洗得干干凈凈,尤其是灌面肺頗有技術(shù)。將羊肺從喉管灌滿水,然后倒去,反復(fù)數(shù)次,直到羊肺呈潔白色時,將洗去面筋的面糊灌入肺中,使羊肺擴(kuò)張,掛起空去水分。待全部洗好后,將羊頭、腸、肝、肚、肺一起下到開水鍋里,除去浮沫,煮半小時取出。再撇出楊油炸辣椒而成為紅油。
燴羊雜碎時,將羊頭、肚、肝、肺均切成厚薄粗細(xì)均勻的線絲,下入原湯,凋入蔥、姜、蒜末、紅辣椒、味精、紅油等作料,還要配上香萊和其它時鮮蔬菜少量,即烹調(diào)成了色味俱全的燴羊雜碎。
回族的羊雜碎,湯辣肉爛,香味四溢,不膻不膩,當(dāng)你吃完羊雜碎時,一股熱流直通丹田,頓感舒適。不少中外客人慕名品嘗,贊不絕口。
涮羊肉
以回族經(jīng)營而聞名于海內(nèi)外,是一種高級待客佳肴?;刈逡步袦y鍋子。吃涮羊肉能激發(fā)人們歡樂愉快的情緒,誘人食欲??腿撕椭魅藝诨馉t旁,邊品嘗邊敘談,向香情意濃。
測羊肉,歷史悠久,早在南宋時就有記載,如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講,有一天林洪游武夷山去拜訪“止山師”,恰巧下大雪,林洪偶然打了一只野兔,帶上去見師。師說:山人把野兔切成薄片,將風(fēng)爐安座上,放半挑水,水大滾后,用筷夾肉片人湯涮熟,以醬、醋、花椒等調(diào)味,蘸而埃之。林洪按照這個方法吃之后,味道確實美。林洪還說,羊肉也可涮,當(dāng)時取名“撥霞供”,意為涮肉待客。后來涮羊肉逐步流傳到喜歡牧羊的回回人家,又由民間到專門的飯店經(jīng)營。清末涮羊肉在北京就已經(jīng)盛行,明初北京的“正陽樓”、“東來順”專門經(jīng)營,后來逐步傳到西安的清雅齋,寧夏迎賓樓以及內(nèi)蒙古等地的回族當(dāng)中?,F(xiàn)在已發(fā)展到廣東等東南地區(qū)。不僅大一點的回族飯店經(jīng)營,不少回族家庭也支起了火鍋子?;疱佔右灿蛇^去的燒木炭發(fā)展到今天的酒精火爐、電火鍋等。不但涮肉,還可以涮粉絲、豆腐等蔬菜。吃涮羊肉是很講究的,一是要選好羊肉,現(xiàn)在一般以寧夏、內(nèi)蒙的綿揭羊肉為最佳,且用后腿肉者多,肥瘦相間;二是講究刀工,主要是把肉切成薄片;三是要準(zhǔn)備佐料,如辣油、芝麻醬、韭菜花、鹵蝦油、蔥花等十幾種,同時還要準(zhǔn)備酸白菜、糖蒜、白菜等清淡蔬菜;四是要講究“涮”,一般在涮鍋子里加進(jìn)姜片、羊尾油或海米、鮮蘑菇后,待湯開時將肉片用筷子夾住放入湯中涮幾下即可食。時間長了,就把肉涮老了,時間短了會夾生,要涮到不老不生,恰到好處。當(dāng)肉片吃膩時可夾蔬菜涮一下解膩。測完之后,湯可以泡饃,也可以喝。廣東有的回民飯店除了涮羊肉外,還測雞肉片、鮮蝦片、土就片,富有本地特色,被外國客人稱為“奇妙的食品”。
醬羊肉 醬牛肉
這也是很馳名的,如銀川黃鶴樓的醬牛肉,淡咸適口,味道純香。月盛齋的醬羊肉更具歷史傳統(tǒng)和獨到之處。早在乾隆年間就正式開業(yè),二直發(fā)展到現(xiàn)在。據(jù)說這家店煮肉用的是百年老湯,煮肉時周圍好幾里地都馨香撲鼻。清代《都門雜詠》曾專門寫道:“喂羊肥嫩數(shù)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目爛,喜無膻味膩喉嚨。
農(nóng)村宴席
回族的宴席、教席菜做法比較考究,有高級宴席,一般宴席和農(nóng)村宴席等。一般宴席先上四道干果碟子,有的地方接著上四道鮮水果,再上四個冷素菜,再上四個炒菜和三y四個大件,如’雞、鴨、魚,最好有兩道吃飯的菜和一個湯。
農(nóng)村回族的宴席名堂也多。除了上四道或六道干果碟子以外,有上八個、十個、十三個、十五個菜之習(xí)慣。且都有不同的叫法,如八碗一盤、十大碗、十三花、十五的月兒圓等。農(nóng)村宴席上涼菜、熱菜也是以肉為主,講究實惠。一般都有燴羊肉、燴假蓮子、燴酥肉、燴九子、燴肚絲、燴夾板、燉牛肉、八寶飯等等。農(nóng)村吃宴席有兩種習(xí)慣,一種是邊吃邊上,上完為止,最后吃完收盤;另一種是上一道菜,吃一道,收一道,直到最后一盤菜不收,待全桌人放下筷子后才收。
全羊席
回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能用羊頭、羊肉、羊肚、羊肺等做出品種繁多的羊肉菜肴。早在清代就已經(jīng)盛行全羊大菜,也叫“全羊席”。當(dāng)時,清朝宮廷為了照顧回族官員不吃豬肉的習(xí)慣,增設(shè)了真膳房(即清真餐廳),每逢喜慶大典,宰牛宰羊,慶賀一番?!叭蛳笔且?guī)格最高的宴席。吃全羊席時,桌子上放一蘭色桌布,象征伊斯蘭教。“全羊席”可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各種不同的菜肴。民間席冷熱菜為四十四個,官場六十六個,皇帝七十二至七十六個。
清末以來,回族的全羊大萊,經(jīng)過廣大回族人民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其制作方法越來越細(xì),萊的種類越來越多?,F(xiàn)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回族廚師王自忠可烹調(diào)出清真全羊萊二百六十多種,如蔥爆心片、花炒羊肝絲、油爆肚仁、肚片、涼拌肚絲等。羊肉類可烹出一百九十多種,如酥羊鏈子、清蒸羊肉、滑館里脊、黃炯羊肉、紅松羊肉。羊骨可烹出五六種。羊蹄可烹出六七種,羊尾可烹。出六七種,寧夏地方風(fēng)味小吃二十多種,等等。他博采眾家之長烹出的全羊肉菜,味鮮而不膩,肉嫩而不腥膻,深受廣大回族群眾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歡迎。
其它菜肴
回族除了上述牛羊肉菜外,用雞、鴨、魚、蔬菜也做出不少好 菜。如蔬菜里面,山西回民的醋溜白菜,河北回民的燒茄子,甘肅臨夏回民的涼皮子,陜西回民的涼粉等等名聲大震。雞、鴨、魚類里有名的菜肴有寧夏紅燒大鯉魚、清蒸鴿子魚、糖醋魚、黃炯魚; 北京的炒魚片;廣州、泉州地區(qū)的酥炸大蝦、炒蝦仁等。還有其他地方回族的沙鍋雞、白斬雞、辣子炒雞等等??傊刈宓娘嬍称贩N多樣,味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