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漆器,在國人印象中或許沒有玉器、瓷器和金銀器普及,但卻被視作“唯一能以時代姿態(tài)代表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器物”。而天然漆更是中國獨有,“白如雪,紅似血,黑似鐵”,被國外稱為漆中之王。
中國漆工藝
中國漆工藝,傳統(tǒng)手工髹(xiū)飾,是一種用天然漆在胎制器物表面進行髹涂,再進行描繪、鑲嵌、雕刻等裝飾手法的工藝,廣泛應用于日常器具、各式工藝品甚至兵器等。
古裝劇中高頻出現(xiàn)的各類漆器:
漆盒
漆案
漆榻
最開始的古漆工藝主要應用在貴族王室。古漆者,光澤華,似烏金而非寒,明麗堂皇,其制作工藝也異常繁復,一件臻品漆器,通常延續(xù)數(shù)年才能大功告成。
中華漆工藝
器物載體不同,漆工藝的制作手法也有所差異,大體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制漆、髹漆、裝飾。
制
漆
古代漆器所用為生漆,即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
半透明的天然漆液氧化之后變成黑漆;在生漆中調(diào)入銀朱、丹砂或絳礬得到朱漆;更為華貴的則有金漆。
以生漆為原料而成之漆耐潮、耐高溫、耐腐蝕,逾千年寒暑而不失其光彩。
曾有詩贊曰:“生漆凈如油,寶光照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釣魚鉤;入木三分厚,光澤永長留”。
文物鑒賞家王世襄先生曾發(fā)現(xiàn)被遺棄的“破琴一張”—大圣遺音古琴,據(jù)傳是唐代至德年間的第一批宮琴。
正是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在1200余年后,此琴依然保持有盛唐時期之風貌。
髹
漆
髹漆,就是將漆涂在器物上。最樸素的漆器僅涂漆為飾,故稱素髹。
以漆器家具為例,髹漆工藝包括涂灰,上灰,髹漆三道工藝。涂灰是進行裝飾工藝和增加坯胎強度的一道重要工序。上灰以達到去污、去毛刺的要求。
髹漆,即用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要干未干時,揩掉表面漆膜,如此反復層層髹漆達幾十層或上百層。
漆料髹飾完畢之后,還要打磨光滑,直至表面色澤光亮,形成生漆特有的溫潤美感。
裝
飾
古人利用生漆黏稠的特性,將金屬、玉石、角骨、琉璃、蚌片等材料鑲嵌成圖案,以達畫龍點睛之效。
歷經(jīng)時代變革,具體的漆器裝飾技藝可謂極度豐富,多不勝數(shù)。如描金、堆漆、填漆、雕填、犀皮、剔紅、剔犀、款彩、熗金等等,其中金銀平脫、螺鈿最為知名,百寶嵌更集數(shù)種珍貴嵌物于一身。
在中國眾多的漆器品類當中,犀皮漆器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種漆器,多用赤、黃、黑三色填入,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贊為“漆器之首”。
犀皮螺鈿漆器
七千年風華
中國漆工藝,以新石器時代為起源,以秦漢為高峰,以唐宋為復興,以明清為繁榮,貫穿中國歷史長達7000年。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距今7000多年,造型古樸,是最早的漆器之一。
《韓非子》記載:“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朱畫其內(nèi)?!?/p>
該記載標明,戰(zhàn)國時期的漆工一般為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特點是“墨染其外,朱畫其內(nèi)”,紅黑對比強烈,漆器整體器型大,造型古樸。
戰(zhàn)國彩繪鳳鳥紋漆圓奩
戰(zhàn)國 曾侯乙彩繪內(nèi)棺
秦漢是漆工藝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該階段的紋飾紅黑輝映、飛揚流動,漆器圖案形成富有音樂感,瑰麗多彩。
秦彩繪云鳳紋漆圓奩
西漢彩繪云鳳紋漆圓盒
唐宋元時期的漆工藝達到空前水平,更多裝飾技法開始盛行,總體風格華麗,精妙絕倫。
唐 金銀平脫銅鏡
南宋人物花卉紋朱漆戧金蓮瓣式奩
元代雕漆雙鳳穿花圓盤
明清時期的漆器,可用王世襄先生的一句話概括:“不同髹飾變化結(jié)合,迎來漆器的千文萬華”。
明中期 黑漆嵌螺鈿高士圖四撞菱形套盒
明嘉靖剔彩龍壽八寶花卉紋大圓盒
清 剔紅玉兔紋海月香盤
清 黑漆描金香車套盒
中國四大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始于南宋,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zhèn)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三寶”。
其顯著特征是“色彩瑰麗,光亮如鏡,輕巧剔透”,郭沫若將其描述為“舉之一羽輕,視之九鼎兀”。
揚州漆器
揚州遠近郊區(qū)許多漢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殘片多達萬件,其胎骨以木制為最多,有關學者稱揚州為木胎漆器發(fā)源地。
元代開始,揚州漆器一直是漆器制作中心,諸品具備,至清代開始出口遠銷歐美,年銷量兩萬多件,“歲入三萬兩”。
平遙推光漆器
平遙推光漆器,映影如鏡,漆光閃閃,又稱“金漆家具”,始于唐開元年間,圖案多為山水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奇花異草等。
成都漆器
成都自古也是中國漆器的主產(chǎn)地之一,成都漆器又稱"鹵漆",以精美華麗、光澤細潤、圖彩絢麗而著稱。
中國漆工藝,古今縱貫7000年,歷世代風塵,光彩永存。
疏漏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