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補益藥物為主,補養(yǎng)人身氣血陰陽的不足,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因證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虛證,故在治療上應辨證施治。注意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區(qū)別,以“虛則補之”(《素問·三部九候論》),“損者益之”“勞者溫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等為立法依據(jù)。屬于“八法”中的“補法”。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解 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此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可益氣健脾,治療脾胃氣虛。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消化吸收和輸送食物精微。脾胃功能虛弱,則食少便稀;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臟腑器官失去濡養(yǎng),則面色虛白;脾主四肢,脾氣虛虧肢體失去頤養(yǎng),故乏力;中氣不足則語聲微沉,舌淡脈虛弱也是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的表象。
四君子湯方解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人參(白參)正品之生曬參:本品分全須生曬和姜生曬。全須生曬具完整艼、蘆頭和參須,參須多以線纏繞;姜生曬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具蘆頭,一般無須根和細支根,參體有明顯縱皺紋理,上端有橫環(huán)紋,??梢娪型黄鸬臋M節(jié)。
組成
人參(去蘆)、白術、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份。
用法
上述藥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加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益氣健脾。
主治
脾胃氣虛。癥見面色虛白,氣聲低微,四肢無力,食少便稀,舌質(zhì)淡,脈虛緩。
臨證加減
①脾虛氣滯,胸脘痞悶,入陳皮。
②脾虛聚濕成痰,咳痰苔膩,或胃氣失和,嘔吐惡心,入半夏、陳皮。
③濕阻氣滯,脘腹脹滿,入陳皮、半夏、木香、砂仁。
④氣虛及陽,臟腑失于溫煦,懼寒腹痛,入干姜、附子。
現(xiàn)代運用
主要用于慢性胃炎、乙型肝炎、消化性潰瘍、妊娠胎易動、小兒感染后脾虛綜合征等屬脾胃氣虛者。
附方
藥材真假識別
人參非正品之野豇豆:本品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頂端有殘留草質(zhì)莖痕。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樣疤痕。氣微,味淡,微有豆腥味。
出自《小兒藥證直訣》
方解 補肺阿膠散出自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具有養(yǎng)陰補肺、清熱止咳之效,用于治療肺虛有熱。本方原用于治療小兒肺虛有熱。肺為嬌臟,若外感風熱,久而不退,則致肺陰耗損,加之熱毒未清,而成陰虛有熱之征象。肺失清肅,氣機上逆而致咳嗽氣喘,喉蒙不清;肺陰虛加之虛火熱毒,則口干咽燥;虛火熱毒灼傷肺絡,則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陰虛有熱之象。
補肺阿膠散方解
藥材真假識別
阿膠正品:本品呈整齊的長方形塊狀,大小不一,常切成長10cm,寬4~4.5cm,厚1.68cm或0.8cm的小塊。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對光透視略透明,邊緣半透明;質(zhì)硬酥脆,易碎;斷面棕黑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氣微,味微甘。
組成
鼠粘子(牛蒡子)、甘草各二錢五分,馬兜鈴五錢,杏仁七個,糯米一兩,阿膠一兩半。
用法
水煎,食后溫服。
功效
養(yǎng)陰補肺,清熱止咳。
主治
小兒肺虛有熱。癥見咳嗽氣喘,咽喉干燥,喉中有痰響,或痰中帶血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現(xiàn)代運用
臨床可用于治療小兒肺陰不足,成人也可服用,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屬陰虛有熱者,以咳嗽氣喘,舌紅少苔,咽喉干燥,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
出自《仁齋直指方論》
方解 秦艽扶羸湯出自《仁齋直指方論》,用時與姜、棗同煎,有補氣養(yǎng)血、清熱退蒸之功效,常用來治療肺癆。肺癆是一種慢性虛損性疾病,多由憂慮耗氣、陰陽兩虛,熱邪灼肺,或肺虛氣陰兩虧所致。就其臨床癥狀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肺脾臟功能失調(diào),肺氣虛不能固表,自汗;肺陰虛而內(nèi)熱生而灼傷肺金致咳,骨蒸潮熱,聲音嘶啞,體瘦無力等。
秦艽扶羸湯方解
藥材真假識別
阿膠非正品之黃明膠:本品呈長方形塊狀,大小不一,常切成長3.7cm,寬2.8cm,厚0.6cm的小塊。表面棕黑色,略帶光澤。質(zhì)硬而脆,易破碎,斷面烏黑,具玻璃光澤。氣微腥,味微甘。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秦艽、人參、當歸、鱉甲(炙)、地骨皮各一錢半,紫菀、半夏、炙甘草各一錢,柴胡二錢。
用法
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功效
清虛熱,止咳嗽。
主治
肺癆。癥見消瘦無力,潮熱易汗,聲音沙啞,咳嗽吐血,胸悶氣短,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無力。
使用注意
本方與秦艽鱉甲散均以清虛熱為先,故現(xiàn)在歸為清熱劑。
藥材真假識別
柴胡正品:本品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根頭部膨大,下部多有分枝。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zhì)硬而韌,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薄,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出自《衛(wèi)生寶鑒》
方解 秦艽鱉甲散出自《衛(wèi)生寶鑒》,具有滋陰補血、解虛熱之功效。本方主治風熱勞病,陰虛內(nèi)熱為其主證,均由邪傳入陰分,耗傷陰血而致。陰虛生內(nèi)熱,故見骨蒸盜汗,唇紅面赤,五心煩熱;陰血虧虛,肌肉失去濡養(yǎng)則肌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微皆為虛熱內(nèi)生之征象。
秦艽鱉甲散方解
服藥時間:睡前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鱉甲、地骨皮、柴胡各一兩,秦艽、當歸、知母各半兩。
用法
上藥研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加青蒿五葉,烏梅一枚同煎,臨臥空心各一服。
藥材真假識別
柴胡非正品之竹葉柴胡:本品根細長,扭曲。表面淺紅棕色或棕褐色,頂端殘留數(shù)個莖基和葉基,莖基部有密集的節(jié)。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氣清香,味淡。
功效
滋陰養(yǎng)血,清熱除蒸。
主治
風勞病。癥見骨蒸勞熱,肌體消瘦,唇紅頰赤,困乏盜汗,咳嗽,脈細數(shù)。
現(xiàn)代運用
臨床應用同黃芪鱉甲散,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秦艽、柴胡、地骨皮、知母均可解熱。青蒿、鱉甲對結核病低熱有明顯的退熱效果。柴胡、烏梅、知母可抑制結核桿菌。此外,鱉甲還有提高血漿蛋白濃度的作用,當歸又可補血。本方對于活動性肺結核及病因不明的長期反復低熱也有療效。
出自《衛(wèi)生寶鑒》
方解 黃芪鱉甲散出自《衛(wèi)生寶鑒》,用時與姜同煎,可益氣陰、清虛熱。對氣陰兩虛之虛勞病有效。陰陽消長平衡,互根互用,陰不潛陽,虛熱內(nèi)生,故五心煩熱,日晡潮熱,盜汗,口燥咽干;陰虛火旺,虛火刑金,則咳嗽,痰少痰黏;中氣虛弱,則疲倦乏力,食欲不振。
黃芪鱉甲散方解
藥材真假識別
黃芪正品之蒙古黃芪:本品呈長圓柱形,條直,少有分枝,上端粗,未去根頭者莖基較多,長40~90cm,粗端直徑1.2~3.5cm。淡黃色至棕褐色稍粗糙,具明顯的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氣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黃芪、鱉甲、天冬各五錢,地骨皮、秦皮、茯苓、柴胡各三錢,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白皮、炙甘草各三錢半,人參、桔梗、肉桂各一錢半。
用法
每次一兩,加生姜煎服。
功效
益氣陰,清虛熱。
主治
氣陰兩虛,虛勞內(nèi)熱。癥見五心煩熱,日晡潮熱,自汗或盜汗,四肢乏力,不欲飲食,咳嗽口干,脈細數(shù)無力。
現(xiàn)代運用
臨床用于治療慢性咳嗽,胸部疾患伴有弛張熱、消耗熱、稽留熱等,還可用于感冒久而不愈,慢性支氣管炎而元氣耗傷者。
使用注意
肺結核發(fā)熱咳嗽、肺炎久而不愈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瘧疾等癥均應用本例。
藥材真假識別
黃芪非正品之梭果黃芪:本品呈圓柱形,條直,少分枝。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皺紋少,外皮易脫落。質(zhì)疏松而柔韌,斷面纖維性。木部淡黃色,皮部黃白色,皮部與木部易剝離。具有豆腥味。
出自《醫(yī)壘元戎》
方解 紫菀湯出自《醫(yī)壘元戎》,方中加紫苑可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常用來治療勞熱久咳,痰中帶血,也可用于治療肺痿、肺癰。癥見久咳不已,咳痰吐血,少氣懶言。肺傷氣損,陰虛火旺,日久傷及肺絡則見久咳不止,咳痰吐血;肺主氣,肺氣虛則少氣懶言;若日久則火旺愈熾,肺陰愈傷,而成咳涎沫膿血的肺痿、肺癰。方中諸藥合用,共奏補氣益體之效。又因方中以“紫菀”為主方,故名“紫菀湯”。
紫菀湯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紫菀、阿膠、知母、貝母各二錢,桔梗、人參、茯苓、甘草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
用法
水煎溫服。
藥材真假識別
紫菀正品: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頂端有莖葉殘基。根莖簇生多數(shù)細根。根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長3~15cm,直徑0.1~0.3cm。質(zhì)較柔韌。氣微香,味甜,微苦。
功效
潤肺化痰,清熱止咳。
主治
肺元大傷,陰虛火盛。癥見久咳不止,咳血吐痰,胸脅逆滿,少氣懶言,及肺痿變成肺癰。
使用注意
“肺痿”是指肺葉萎縮,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的慢性虛弱疾患。多由燥熱傷津,久咳傷肺,枯萎不榮所致。若不及時治,肺熱益盛,肺陰愈傷,亦會變生“肺癰”(即肺膿瘍),癥見口干,咳吐腥臭濁痰,胸痛等。因病因與本方相投,故亦可用本方治療。
出自《脾胃論》
方解 升陽益胃湯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用時可與姜、棗同煎,有健脾益氣、升陽祛濕之效。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濕,其氣以升為標。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則飲食無味,食不消化;脾失健運,水谷不化而成濕邪,濕阻中焦,阻滯氣機,故脘腹脹滿;脾主四肢,濕邪凝滯,浸淫肌肉則身體肢節(jié)酸痛;中氣虛則倦怠嗜睡;濕邪蘊而生熱,津液不能上輸而口干舌燥;濕熱下注膀胱,則小解頻數(shù);脾屬土,肺屬金,脾氣虛則肺氣亦虛,不能固表則發(fā)惡寒。
升陽益胃湯方解
藥材真假識別
紫菀非正品之滇紫苑: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頂端有莖基及葉柄殘基,下端有多數(shù)圓柱形細根。根長7~15cm,表面淺棕褐色或棕黃色,有縱皺。質(zhì)實而脆,折斷面略顯粉性。氣特異,味淡微苦而發(fā)涼。
服藥時間:早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人參、半夏、甘草(炙)各一兩,羌活、獨活、防風、白芍各五錢,白術、茯苓、澤瀉、柴胡各三錢,黃連二錢、黃芪二兩、陳皮四錢。
用法
上藥研為粗末,每次服三錢,入姜、棗,水煎服。
功效
健脾益氣,升陽祛濕。
主治
脾胃氣虛,兼遇濕邪。癥見怠惰嗜臥,飲食無味,體酸重,肢節(jié)痛,口苦舌干,大便不利,小便頻數(shù),或見惡寒,舌淡苔白膩,脈沉無力。
現(xiàn)代運用
臨床多用于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扭轉、慢性膽囊炎等病,以面白、倦怠、食少、腹脹、肢體沉重、口苦口干為辨證要點?,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可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同時又能抗菌鎮(zhèn)靜、消炎、降壓,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
藥材真假識別
白術正品: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明顯瘤狀突起、斷續(xù)的縱溝紋和須根痕。頂端有莖基和不甚明顯的芽痕,下端兩側膨大呈瘤狀。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
出自《傷寒論》
方解 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具有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之功效、用于治療虛勞里急證。本方所治虛證,皆因中焦虛寒,氣血生化不足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為生化之源,陽氣不足無以溫熱,氣血不足則陰陽失調(diào)。本方有平補陰陽、調(diào)和攝衛(wèi)、重樹中氣之作用,故名“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方解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半夏正品:本品呈類球形。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zhì)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組成
白芍六兩,桂枝三兩,炙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升。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主治
虛勞里急。癥見腹中時陣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細弦;或虛勞而心中動悸,虛煩不安,面色無華,或手足發(fā)熱,咽干口燥。
現(xiàn)代運用
臨床常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再生障礙性貧血、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以腹痛喜溫喜按、面色無華、舌淡紅、脈沉或虛為辨證要點。現(xiàn)代研究同時表明,本方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使用注意
本方多歸屬溫里劑,而就本方重用飴糖而論,其作用在于補脾益氣,調(diào)和陰陽。桂枝、生姜二味溫中之力不如干姜,故將其歸為補益劑。
附方
藥材真假識別
防風正品: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5~3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多數(shù)橫長皮孔、縱皺紋及點狀突起的根痕。體輕,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放射狀紋理。氣特異,味微甘。
出自《醫(yī)方集解》
方解 百合固金湯出自《醫(yī)方集解》引趙蕺庵方,此方可潤肺滋腎,化痰止咳,用于治療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癥見咳嗽氣喘,痰有血絲,咽喉燥痛,骨蒸潮熱,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肺腎陰液相互滋養(yǎng),肺津充足可充盈腎水,腎陰充沛則上養(yǎng)肺金,故有“金水相生”之說。若肺腎虛虧,水不制火,虛火上炎則咽喉干痛;虛火灼金,肺失清肅,則咳伴氣喘;虛火燒灼肺絡,絡損血溢,則痰中含血。陰虛生內(nèi)熱,虛熱蒸騰,則骨蒸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內(nèi)熱之征象。
百合固金湯方解
服藥時間:不拘時服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防風非正品之云防風:本品呈圓柱形或圓錐形,稍彎曲,長10~18cm,直徑0.5~1cm。表面呈紅棕色,具縱向皺紋及皮孔樣突起。質(zhì)軟,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淺棕色,木質(zhì)部黃白色。
組成
百合、白芍、當歸、貝母、生甘草各一錢,玄參、桔梗各八分,麥冬一錢半、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三錢。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
主治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癥見咳嗽氣喘,口干、痰中帶血,咽喉疼痛,頭暈,午后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使用注意
臨床常用于治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自發(fā)性氣胸等屬肺腎陰虛證,以咳嗽、咽喉痛、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
出自《東試效方》
方解 益氣聰明湯出自《東試效方》,具有益氣升陽、聰耳明目之功效。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使得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水谷精氣不能運達至頭面耳目,加之風熱上擾,則現(xiàn)頭昏,視力減退,耳聾,耳鳴等癥。本方中氣不足,清陽不升為其證,兼有心火亢盛之證。諸藥合用,補中氣,升清陽,益肝腎,耳聰目明,故名為“益氣聰明湯”。
藥材真假識別
白芍正品:本品呈圓柱形,多順直。長5~18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至紅棕色,有縱皺紋及細根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具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酸。
益氣聰明湯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黃芪、人參各五錢,葛根、蔓荊子各三錢,白芍、黃柏各二錢,升麻一錢半,炙甘草一錢。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補中益氣,助升清陽。
主治
中氣虛,清陽不升。癥見目內(nèi)生障,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等。
出自《傷寒大全》
方解 獨參湯出自《傷寒大全》,方劑單由人參組成。人參為治虛勞內(nèi)傷第一要藥,凡一切氣、血、津液不足、暴脫之證皆可服之。人參專補脾肺之氣,一身之氣得,諸證自除。中醫(yī)學認為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本方亦可用于大失血之救急。
藥材真假識別
白芍非正品之云白芍:本品呈圓柱形,長10~18cm,直徑1~2.5cm。外表灰黃色至棕黃色,有明顯縱紋及須根痕。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略角質(zhì),木部具放射狀紋理。氣微香,味微苦、酸。
組成
人參。
用法
濃煎取汁。
功效
大補元氣?;仃柟堂?,兼有養(yǎng)血活血之功,對于產(chǎn)后失血過多,陽氣虛浮欲脫所致的產(chǎn)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主治
元氣欲脫。癥見突然出血不止,大汗出,面色蒼白,氣短脈微等。
出自《證治準繩》
方解 龜鹿二仙膠出自王肯堂的《證治準繩》,方劑由鹿角、龜甲、枸杞子、人參組成,陰陽精血不足為本方主治之證。龜鹿皆靈而有壽,可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yǎng)陰也。鹿角常返向尾,以補命、補精、補氣,皆以養(yǎng)陽也。再加上人參、枸杞,益氣生精。方中諸藥相配,補陰益陽,能益壽延年,生精助孕。
龜鹿二仙膠方解
服藥時間:晨起后服用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龜甲正品:質(zhì)堅硬,氣微腥,味微咸。本品呈橢圓形拱狀,邊緣整齊,前端略凹入,后端圓,前窄后寬,背棱三條,其正中的一條隆起較明顯。長9~16cm,寬6~12cm,高3~6cm,外表面棕色。
組成
鹿角十斤,龜甲、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用法
初起時每日晨起后取一錢五分,以清酒調(diào)化,淡鹽溫水送服。十日加五分,加至三錢止。
功效
滋陰填精,益氣壯陽。
主治
男、婦真元虛損,婚后久不育;精極,夢遺,瘦削少氣,目視不清。
使用注意
①氣溫過高時,膠易溶,置冰箱內(nèi)冷藏。
②如有感冒或腹瀉等癥時,需暫停服用。
③服用期間,忌食生冷。
出自《道藏》
方解 天王補心丹出自《道藏》,方劑由生地黃、柏子仁、炒酸棗仁、天冬、麥冬、當歸、五味子、人參、玄參、丹參、桔梗、遠志、茯苓組成。主治陰虛火旺,心腎不交。病人思慮過度,耗傷心陰,陰虧血少,心失所養(yǎng)而神志不安,虛煩少眠,健忘;心火引動相火,擾動精室,故夢遺;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瘡;津枯血少,故腸燥便干。方中諸藥相配,滋陰治本,治標安神,諸證自愈。
天王補心丹方解
藥材真假識別
龜甲非正品之海南閉殼龜背甲:本品呈橢圓形拱狀,隆起較高,邊緣不甚整齊,前后兩端略向外翻,前端略凹入,后端圓,中央有一條隆起的脊棱。長9~16cm,寬9~11cm,高4~8cm。表面淺黃色,具棕黑色條紋或斑點。
服藥時間:睡前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生地黃四兩,柏子仁、炒酸棗仁、天冬、麥冬、當歸、五味子各一兩,人參、玄參、丹參、桔梗、遠志、茯苓各五錢。
用法
上述各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作衣,每服二三十丸,溫開水送下。水煎服亦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一方無五味子,有石菖蒲四錢)。
功效
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
主治
陰虛血少,神志不寧。癥見心悸失眠,夢遺善忘,虛煩神疲,口舌生瘡,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出自《博愛心鑒》
方解 保元湯出自魏直的《博愛心鑒》,方劑由黃芪、人參、炙甘草、肉桂組成。主治元氣不足,陽氣偏虛。元氣,即人身真元之氣,藏于腎,為脾胃水谷之氣與肺吸入之清氣化合而成。元氣足則精充神旺,元氣虛則精衰神疲。本方是魏氏從李杲黃芪湯借痘證發(fā)展而來,加官桂以助藥力。方中諸藥相配,溫補元氣,氣充體壯,虛損自復,合奏保守真元之氣之功效,故名“保元湯”。
藥材真假識別
天冬正品:本品呈長紡錘形,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質(zhì)硬成柔韌,斷面黃白色,角質(zhì)樣,中柱明顯。氣微,味甜,微苦。
保元湯方解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黃芪三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五分。(原書無用量,今依《景岳全書》而補)。
用法
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功效
益氣溫陽。
主治
元氣不足,虛損勞疲。癥見少氣懼寒,倦怠乏力,小兒痘瘡,陽虛頂陷,不作發(fā)起灌漿者。
藥材真假識別
天冬非正品:本品呈紡錘形。根較瘦小,長2~8cm,直徑0.5~0.9cm。表面黃棕色,殘存外皮棕褐色,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有的呈空殼狀。氣微,味苦,微麻舌。
出自《金匱要略》
方解 金匱腎氣丸出自《金匱要略》,方劑由干地黃、薯蕷(即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組成,主治腎陽不足。方中諸藥相配,不燥不膩,振奮腎陽,氣化復常。
金匱腎氣丸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熟地黃八兩,薯蕷(即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各一兩。
用法
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藥材真假識別
山藥正品:本品常分為毛山藥和光山藥:毛山藥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略彎曲而稍扁。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光山藥呈圓柱形,條勻挺直。體重,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顆粒狀。
功效
補腎助陽。
主治
腎陽虛損。癥見腰膝酸軟,下半身易有冷感,小便不利,少腹拘急或小便頻多,入夜重,舌淡,陽痿早泄,脈虛弱等。
附方
出自《楊氏家藏方》
方解 還少丹出自楊倓的《楊氏家藏方》,方劑由熟地黃、懷山藥、牛膝、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杜仲、遠志、五味子、楮實、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石菖蒲、紅棗組成。主治虛損勞傷,脾腎虛寒,心血不足,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眩暈倦怠,小便混濁,遺精陽痿,未老先衰,疲乏無力。方中諸藥相配,平調(diào)水火,雙補脾腎,諸證自愈。
藥材真假識別
山藥非正品之參薯:本品略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長7~14cm,直徑2~4cm。表面淺棕黃色至棕黃色,有縱皺紋,常有未除盡的栓皮痕跡。質(zhì)堅實,斷面白色至淡黃色。氣微,味淡。
還少丹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服用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熟地黃二兩,懷山藥、牛膝、枸杞子各一兩半,山茱萸、茯苓、杜仲、遠志、五味子、楮實、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各一兩,菖蒲五錢,大棗一百枚。
用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兩服,每次三錢,淡鹽湯服下。
功效
溫腎暖脾,并補陰陽。
主治
脾腎兩虛。癥見虛體瘦弱,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飲食無味,健忘,遺精,陽痿早泄,牙齒浮痛等證屬脾腎氣虛者。
藥材真假識別
肉蓯蓉正品: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體重,質(zhì)硬,微有柔性。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紋。氣微,味甜,微苦。
出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
方解 當歸補血湯出自李杲的《內(nèi)外傷辨惑論》,方劑由黃芪、當歸組成。具有益氣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勞倦內(nèi)傷、氣血虛、陽浮于外之虛熱證。
當歸補血湯方解
服藥時間:早飯前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黃芪一兩,當歸二錢。
用法
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效
補氣生血。
主治
血虛發(fā)熱。癥見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且虛,重按無力。
使用注意
陰虛發(fā)熱證忌用。
附方
藥材真假識別
肉蓯蓉非正品之沙蓯蓉:本品與肉蓯蓉相似,主要不同點為:莖呈圓柱形,稍扁,鱗窄短。質(zhì)硬,無柔性。
出自《諸證辨疑》
方解 河車大造丸出自吳球的《諸證辨疑》,方劑由紫河車、牛膝、肉蓯蓉、天門冬、黃柏、五味子、鎖陽、當歸、熟地黃、生地黃、枸杞子、杜仲組成,滋補肝腎,填精養(yǎng)血。主治肝腎陰虛,咳嗽少痰,精血不足,形體消瘦;老年氣血衰少,步履不便;小兒發(fā)育不良,筋骨軟弱;久病虛損,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中諸藥相配,益氣養(yǎng)血,陰陽雙補,寒熱并用,諸證自愈。
河車大造丸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杜仲正品:本品呈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nèi)卷,厚0.3~0.7c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具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內(nèi)表面暗紫色,光滑。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且富彈性的膠絲相連。氣微,味微苦。
組成
紫河車一具,牛膝、肉蓯蓉、天門冬、黃柏、五味子、鎖陽、當歸各七錢,熟地黃二兩,生地黃、枸杞子各一兩五錢,杜仲一兩。
用法
上述各藥共研細末,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開水送下。
功效
補氣養(yǎng)血,滋陰益陽。
主治
真元虛弱,虛損勞傷,精血衰少。
出自《景岳全書》
方解 右歸飲出自張介賓的《景岳全書》,方劑由熟地黃、炒山藥、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肉桂、杜仲、制附子組成,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腎陽不足,陽衰陰盛,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瀉,脈弱。方中諸藥相配,共成甘溫壯陽之劑,屬益水之源。
藥材真假識別
杜仲非正品之杜仲藤:本品呈單或雙卷筒狀或槽狀,厚0.1~0.25cm。外表面帶栓皮的呈灰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內(nèi)表面紅棕色,有細縱紋。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有白色的膠絲相連。無嗅,味稍澀。
右歸飲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不拘次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熟地黃二、三錢,炒山藥二錢,枸杞子二錢,山茱萸一錢,炙甘草一、二錢,肉桂一、二錢,杜仲二錢,制附子一、二、三錢。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
腎陽不足。癥見氣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脈細,舌淡苔白,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
臨證加減
火衰不能生土,嘔吐吞酸者,加炮干姜;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暈,或虛狂,或短氣者,大加人參、白術;小腹痛者,加吳茱萸;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肉豆蔻、人參;淋帶不止,加破故紙;血滯血少,腰膝酸痛者,加當歸。
附方
藥材真假識別
枸杞正品:本品紡錘形,略扁。長0.6~1.8cm,直徑0.3~0.8cm。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褶皺明顯。頂端有小凸起狀的花柱基,基部有白色的果便痕。質(zhì)柔韌,種子扁腎形。氣微,味甜,微酸。
出自《丹溪心法》
方解 虎潛丸出自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方劑由熟地黃、龜甲、知母、黃柏、虎脛、牛膝、陳皮、白芍、鎖陽、當歸、干姜組成,主治陰虛火旺,肝腎不足。方中諸藥相配,益肝補腎,滋陰降火,標本兼顧,筋骨健強。
虎潛丸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兩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熟地黃三兩,龜甲四兩,知母、黃柏各三兩,虎骨一兩,牛膝、陳皮、白芍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半,干姜一兩(春夏秋不用)。
用法
共研細末,用羯羊肉(被閹公羊)煮爛,搗和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淡鹽水送下。
藥材真假識別
枸杞子非正品:本品與正品類似。唯果實橢圓形或類球形,果皮薄而少,隔皮可見種子。種子稍小,長在1cm以下,種子在30粒左右。味微苦。
功效
強壯筋骨,滋陰降火。
主治
肝腎不足,筋骨疲弱,陰虛火旺。癥見腰膝酸軟疼痛,腿足消瘦,筋骨痿軟,舌紅少苔,乏力,脈細弱。
出自《醫(yī)統(tǒng)》
方解 斑龍丸出自《醫(yī)統(tǒng)》,方劑由鹿角膠、鹿角霜、茯苓、柏子仁、菟絲子、補骨脂、熟地黃組成,主治腎虛陽痿,腎精不足。真陽不足,腰膝疼痛,陽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鳴,體倦心煩,或老年陽虛,時常畏寒,氣力衰微。方中諸藥相配,元陽充盛,精神倍增,共奏溫補元陽,延年益壽之功。
斑龍丸方解
服藥時間:飯后 服藥次數(shù):日一服 服藥溫度:溫
※ 1斤≈500g 1兩≈31.25g 1錢≈3.125g 1分≈0.3125g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組成
鹿角膠、鹿角霜、茯苓、柏子仁、菟絲子、補骨脂、熟地黃各等份。
用法
上藥研末,以酒將鹿角膠溶化,和藥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送下。
藥材真假識別
補骨脂正品:本品呈腎狀橢圓形,略扁。表面黑色或黑褐色,有細微網(wǎng)狀皺紋。頂端圓鈍,有一小突起,凹側有果梗痕。質(zhì)硬,果皮薄,與種子不易分離。種子1枚,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
功效
溫補腎陽。
主治
元陽虛損,腎虧陽痿。
出自《醫(yī)方集解》
方解 七寶美髯丹出自《醫(yī)方集解》引邵康節(jié)方,方劑由何首烏、菟絲子、牛膝、當歸、枸杞子、茯苓、補骨脂組成,主治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腎水虧損,氣血不足易致須發(fā)早白,牙齒松動,夢遺滑精,筋骨無力等癥。方中諸藥相配,補益精血,兼顧其陽,使其“陽生陰長”,常服此方,則肝腎強壯,精血充足,須發(fā)秀美,故名“七寶美髯丹”。
七寶美髯丹方解
※ 此價格為市場價,僅供參考
藥材真假識別
補骨脂非正品之曼陀羅子:本品略呈腎形,稍扁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不規(guī)則隆起,具細密的點狀小凹坑。背側呈弓形隆起,腹側的下方有一楔形種臍,中間為一裂口狀種孔。胚乳白色,胚彎曲,具油性。
組成
何首烏(大者)一斤,菟絲子、牛膝、當歸、枸杞子、茯苓各半斤,補骨脂四兩。
用法
上藥碾為細末,煉蜜丸,如子彈大,早、晚各服一丸,淡鹽溫水送服。
功效
補腎水,益肝血,烏發(fā)。
主治
肝腎不足。癥見早白發(fā),脫發(fā),齒牙松動,腰膝酸軟,夢遺滑精,腎虛不育等。
藥材真假識別
何首烏正品:本品呈紡錘形或團塊狀。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凹凸不平,有不整齊的縱溝和細密的皺紋。頂端有根莖殘基,另一端有根痕。藥材切片表面呈淺紅棕色或淺粉紅色,凹凸不平。氣微,味苦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