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釋義
我們對夢的追求,不論何時,都是一個偉大的課題,有夢想的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是豐滿的、是有朝氣的、是有不竭動力的、是令人羨慕又嫉妒的。夢想仿佛雪原的極光,美得足夠讓人忘記寒冷的現(xiàn)實。
詩和遠方是文者的天堂,快樂幸福是眾人的向往,理想的天堂是追夢者到達的遠方,追夢路上,我們滿心歡喜,即使一路坎坷不斷,但雙眼之后都充滿喜悅的神情。
追夢路上,我們是最幸福的人,我們在追夢路上,闊步向前,即使驟然天昏地暗,仍要信風雨過后驅(qū)得散這密云;即使天空滿布裂痕,仍會有光線透入閃耀流金;即使狂風翻滿地,風光始終都會明媚。要相信,陽光將會輕輕撒滿地,云彩今天都很美。
6月24日
釋義
愛情究竟為何物?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都在不斷尋根問底,卻終究無法找到最適宜的解釋,于是茫然間,愛情就像潘多拉寶盒一樣充滿了誘惑而又飽含無盡的荊棘。
愛情與婚姻,似乎同時都被施上魔法,令人既渴望又擔憂,圍城總是將城外與城內(nèi)人隔閡開,城內(nèi)的人想進城,而城外的人想進去。
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其實難得的是重逢。最讓人羨慕的不是被很多人追,而是遇見一個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你的人。
在茫茫人海中,若有一場相遇,是互相喜歡、相互欣賞、共同成長,是隔著茫茫人海,帶著溫柔奔赴而來,那這是此生最好的運氣,在茫茫眾生中,找到你愛的人,讓她也愛你,這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最后共度余生,兩人三餐,看庭前花開花落。
6月25日
釋義
俞敏洪在《夢在青春在》這本書里寫道:只要有一顆不服輸?shù)那啻褐?,一定能成功,青春跟年齡沒有必然聯(lián)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擁有熱情,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懵懵懂懂,青春年少,無知無畏,以為在生命的長跑中,終點離自己很遙遠,但時光一晃而過才明白,青春應(yīng)該用以奮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將時間發(fā)揮到極致,生命也就隨之延長。
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找到一條屬于自己奮斗的路,去闖蕩,去拼搏,去超越,去實現(xiàn)自己;即使歷經(jīng)磨難也不離不棄,即使萬仞加身也在所不惜,即使窮困潦倒也無怨無悔,雖滄海橫流,唯恒然不變,只有擁有激情,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只有這樣的奮斗,方能慰藉自己的初心,敬畏自己的生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6月26日
釋義
要想遇到更好的別人,能跟更優(yōu)秀的人交上朋友或者成為知己,就需要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guī)?,與更優(yōu)秀的人為伍,你就能成長得更快,你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異于他人的長處和技能之時,優(yōu)秀的隊伍自然就形成了。
讓自己更有風趣,更有涵養(yǎng)和學識,讓別人能看到你的潛力,你的成長價值,這樣才有更高的魅力去吸引別人與你為伍。
當高朋滿座貴人相助之時,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別人眼里的貴人,只有當兩個人具有相當?shù)脑捳Z權(quán),相當?shù)慕?jīng)濟實力,或是相同的興趣愛好,這樣的關(guān)系才能長久,為了能夠遇到更好的別人,請先做最好的自己。
6月27日
釋義
這個時代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在于選擇的多樣性。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一樣的選擇,而每個選擇其實并沒有對錯之分,萬般皆屬我樂意。
有人向往擇一城終老,尋一人白首,過兒女繞膝、其樂融融的小日子;就有人喜歡孑然一身、閑云野鶴,自由灑脫地過這一生。不管你如何選擇,只要是你心甘情愿,那就是對的選擇。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和渴望成功,我們總會誤認為別人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別人的成功就是我們渴望的成功,但其實,每個人的幸福和成功都不可復(fù)制,每個人的成功和幸福都不可能一模一樣,這世上還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6月28日
釋義
時間在走,年歲在長,身邊人來來去去,不是歸人,皆是過客,酒杯太淺敬不到來日方長,巷子太短走不到白發(fā)蒼蒼,有些人會留下,有些人總會離開。
不屬于你的,怎么樣也不會跟你走,不管你怎么樣挽留,他都不可能留在你的身邊,人生中有太多的過客;不管你有多么的不舍,過客始終都是過客。
你們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匆匆相遇,最后也匆匆一別,這不是生活的不公,而是時間的篩選,留下的人便是最珍貴的情誼,他們必會做到“你不離,他不棄”。
不愿跟你走,也不會為你留下,縱使萬分不舍,也需放下,相忘于江湖,人生在世,心寬一寸,路寬一丈,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6月29日
釋義
作家阿城在《閑話閑說》中曾說“世俗既無悲觀,亦無樂觀,它其實是無觀的自在”。
生活當中有悲觀也有樂觀,到底什么是樂觀和悲觀的定義標注,一切都是自己的標準。
生活的禪法,不是一場場旁若無人的口若懸河,而是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如何自在生活。觀自在,就是觀行自在,觀世界自在,觀他人自在,觀心自在。心自在,人生才自在。
這百年光陰,其實是一場“莫向外求”的賞心悅目的幸福過往,學會觀賞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明白生活之所遇,自己之所求,悲觀與樂觀不過自我的標準不同,心境不同。
“舍去自由得自在,見性自在活佛來”,唯有獲得“自在”,生活的一切不順也能平靜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