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齡要旨》說:“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以舌攪牙齦之上,不論遍數(shù),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年紀大了,脾胃變得虛弱,常出現(xiàn)一些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為什么老年人的脾胃越來越虛弱呢?
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內(nèi)的消化液減少、機械性消化功能減弱所致。怎么辦呢?這里我向大家推薦兩個健脾胃的小動作:叩齒和咽津。
所謂“叩齒”,是指上下排牙齒輕輕叩擊,以改善牙周內(nèi)的血液循環(huán),堅固牙齒;“咽津”,就是將口中增生的唾液隨時咽下,將具有溶解食物、助消化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物質(zhì)“灌溉”五臟六腑,增強脾胃功能。這兩個動作雖小,卻對脾胃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那么,叩齒咽津又和脾胃有什么聯(lián)系呢?
《脾胃論• 脾胃勝衰論》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而叩齒咽津能健脾胃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容易被嚼細,這樣胃的消化負擔就減輕了,從而可以養(yǎng)護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里。我們前面說過,“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還說“腎為唾”,“唾”為唾液中較稠的部分,二者合為“唾液”,唾液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經(jīng)常叩齒則能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飲食物”和脾的“運化、升清”,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明代醫(yī)家龔居中對此法有如下評價:“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yǎng)神,在肺助氣,在腎生津,自然百骸調(diào)暢,諸病不生。”明代的養(yǎng)生專家冷謙在其《修齡要旨》中也說:“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以舌攪牙齦之上,不論遍數(shù),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具體怎么做呢?我們在叩齒完 36 次后,再用舌頭在口腔里進行攪動,這樣可以使口腔里的唾液變得豐沛起來。然后我們閉上雙目,將津唾分3次緩緩咽入腹內(nèi),并用意念慢慢地把它送入丹田(肚臍下3指的地方)當中,并用意念守住丹田一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