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有不少天才卓著的女性文學(xué)作家,然而能曠古絕今獨樹一個完整的作風(fēng),自成一個宗派的,恐怕只有李清照一個而已。”
李清照是宋代文壇的一個異數(shù)。
她以女子之身單槍匹馬闖入男士的文學(xué)領(lǐng)域,前無鼓勵、同情她的男士,后無一群女詞人可做后盾,所面臨的敵意可想而知。
清代學(xué)者裴暢云曾言,“易安自恃其才,藐視一切,語本不足存。第以一婦人能開此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strong>
評語尤其刺耳。
在那個對展露文才的女子所持態(tài)度完全迥異于今天的時代,以李清照為首的古代女性作家和知識分子均面臨著嚴(yán)重的挑戰(zhàn)。
但即使身處這樣的時代,李清照卻從不讓自己陷于封建禮教的牢籠中。
她敢于以文章、詩詞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想法,從不隱瞞自己“好酒”、“好賭”、“好色”的習(xí)性。
她關(guān)注個人悲歡,慷慨桀驁,敢于打破愛不敢愛、恨不敢恨的空氣。
她也憂心國家和民族命運,有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和知識分子該有的良知和胸懷。
她是“中國一千年來第一風(fēng)流才女”,也是“中國最偉大的女性文學(xué)家”。
公元1084年3月,李清照出生在了齊州濟(jì)南一個書香世家。
父親李格非為進(jìn)士出身,是蘇軾文學(xué)的傳人之一,同時也是宋代名臣。
母親王氏則同樣出生書香世家,自幼熟讀詩書,有著不錯的文學(xué)修養(yǎng)。
生活在這樣濃厚的文學(xué)氛圍里,李清照從小就書不離手。
她經(jīng)由閱讀父親豐富的藏書,打下了扎實的文學(xué)基礎(chǔ)。
父母的疼愛,讓年幼的李清照得以在這個禮教森嚴(yán)的社會大背景下,擁有喘息和放松的空間。
后來,因為父親被調(diào)至汴京擔(dān)任太學(xué)錄,李清照也隨父前往,在汴京度過了自己的整個少年時期。
汴京繁華的景象和優(yōu)雅的生活環(huán)境,一度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熱情。
自幼便有詩名的她,來到汴京后,更是以一首《如夢令》轟動了整個京師。
公元1100年,17歲的李清照再次聞名于汴京文壇。
這一年,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足以讓李清照稱為“師伯”的張耒,為憑吊平定安史之亂的英雄,寫下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
不久之后,李清照揮筆寫下了和詩兩首,無論從立意還是見解來看,都要遠(yuǎn)遠(yuǎn)勝過張耒的原作。
作為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李清照能對國家社稷有如此深刻的關(guān)注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而自古以來,凡是卓爾不群者,大多恃才傲物。
就是李清照也不能免俗。
她的狂傲,有的時候更甚于男子。
在父權(quán)社會統(tǒng)治下,李清照即便是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長大,也難免感受到女權(quán)的極大壓抑。
為此,她不得不轉(zhuǎn)而在自己內(nèi)心尋求一種解決方式。
在《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中,李清照曾自比為桂花。
她在詩里賦予了桂花人的稟賦、精神和情操,又借突出桂花的內(nèi)在意蘊之美,來體現(xiàn)了自己的內(nèi)在美。
這種“自戀情結(jié)”顯然是她在男權(quán)社會中的一種自我保護(hù)。
同時,也是她作為女性自愛、自重、自強不息的表現(xiàn)。
李清照深知,自己要進(jìn)入性別迥異的男人的文場,參與詩詞創(chuàng)作,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
她自始至終都將文人懷疑的態(tài)度看得十分清楚。
所以在后來寫《詞論》的時候,李清照開篇即借唐代男性歌手李八郎“偽裝進(jìn)場,直至唱罷才被發(fā)現(xiàn)身份”的小故事,來寫出自己的期盼。
那就是不以性別論英雄,天下文人能夠?qū)λ牟拍茏龀隹陀^公平的評鑒。
雖然,后來正是這部《詞論》讓李清照在眾多文人心中徹底坐實了“自視甚高”的形象。
畢竟,在《詞論》寥寥不足千字的正文中,她因救敝補偏,矯正詞風(fēng)的需要,對包括柳永、張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絳、晁次、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在內(nèi)的16位“北宋詞壇巨星”,都進(jìn)行了無一例外的批評。
然李清照狂則狂矣,確有大才,《詞論》其文妄則妄矣,也確有深意。
公元1101年,18歲的李清照在自家庭院里,遇見了前來家中做客的21歲太學(xué)生趙明誠。
他們一個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長女,一個是吏部侍郎趙明誠的第三子,有著相當(dāng)匹配的家世和身份
同年,趙明誠與李清照結(jié)為了夫婦。
婚后,李清照將兩人的初遇,寫成了一首《點絳唇》。
趙明誠
其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strong>把她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出來。
趙明誠以為,出生名門的李清照,會是一個溫婉嬌羞的女子。
然而,他沒有想到,李清照必定會與“宋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具才情和個性的女性之一”劃上等號。
李清照與趙明誠情意相投,婚后感情也相當(dāng)和睦。
然而,他們的尋常生活,很快就被北宋朝廷激烈的新舊黨之爭所打亂。
公元1102年,新黨蔡京當(dāng)政,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升任尚書右丞,開始排擠元祐舊臣。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時為提點京東刑獄,不幸被列入元祐黨籍,難逃被罷官的命運。
為了給父親脫罪,李清照上詩公公趙挺之,懇請他能從寬處理父親的罪責(zé)。
這樣的行為即便是放在民風(fēng)開放的唐朝,也是極為罕見的,更不用說封建禮教極為嚴(yán)苛的宋朝了。
蔡京
但李清照還是做了。
可惜最終她也沒能打動趙挺之。
先是李格非被罷官,不得不攜家眷返回原籍明水,后是李清照也被牽連,不得不離開汴京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李清照也因此與趙明誠分隔兩地,只能以書信訴說情意,解相思之苦。
直到公元1106年,蔡京罷相,朝廷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后,李清照才能夠返回汴京,與趙明誠團(tuán)聚。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趙家又先后經(jīng)歷了趙挺之病卒,趙明誠贈官卻被追奪的幾件大事。
失去靠山的李清照夫婦變得難以在汴京立足。
此后,他們隱居青州私第,短暫遠(yuǎn)離了政治風(fēng)波。
在隱居青州,重歸鄉(xiāng)里田園后,李清照和趙明辰的生活也變得悠閑自在了起來。
文人多愛賞花飲酒,李清照也不例外。
與其他閨閣女子和已婚少婦不同,李清照更愿意走出院落,去感受自然美景。
“花”這一意象,在某種意義上是她整個人生的見證者。
她流傳下來的四十余首詞里,寫到花的詞就占到了三十幾首。
其中包含了梅花、菊花、海棠、牡丹、桂花、芍藥等等。
花的開放與凋零,蘊含了她生命的律動與波瀾,也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她的志向。
在這種情況下,李清照的詞中往往也帶有了自然的清新質(zhì)樸之風(fēng),這讓她有別于唐五代“花間派”詞濃郁艷麗的風(fēng)格,為宋詞帶來了創(chuàng)新與突破。
寫花的詞多了,自然就少不了“花酒”。
對花醉酒,成了李清照一年四季必做之事。
而在她之前,這本是男權(quán)社會中,男性文人獨有的行為。
在宋代,女子飲酒并不受限制。
宋代《東京夢華錄》就曾對宋代婦女在春節(jié)時期上街游玩飲酒做過記載。
但如李清照這般大膽不羈,且嗜好飲酒,還是少數(shù)。
李清照的作品中,“醉”字與“酒”字頻繁出現(xiàn)。
僅《漱玉詞》中,“醉”字就出現(xiàn)了十一次,“酒”字更是出現(xiàn)了十九次。
酒陪伴了李清照大半輩子。
對她來說,隨著人生起起落落,飲酒的滋味也不盡相同。
尚在閨閣時,她與交好的少女外出游玩,劃舟搖曳,能飲酒相樂直至日落。
與趙明誠丈夫分隔兩地時,飲酒也能消愁,能解相思。
到后來家國破碎、孤苦伶仃之時,更是她除作詞外所有的情感依托。
而她的酒,最終也助她作出了無數(shù)醉人詩詞。
除了嗜酒,李清照還好賭。
北宋時期有一種風(fēng)靡天下的棋藝,名叫“打馬”。
打馬近似于唐朝盛行的雙陸棋,要求玩家從起點出發(fā),擲投骰子,并按照骰子的點數(shù)行棋,最先將全部棋子走到終點的人就能獲勝,屬于一種爭先之戲。
李清照就非常喜歡這種博弈之戲,喜歡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她天性聰穎,悟性高,又能鉆研,肯下功夫,玩這類游戲大多時候都是勝利的一方。
但李清照并不簡單滿足于它的爭先性質(zhì),每次玩的時候總要帶上一點彩頭,讓游戲帶上賭博的色彩。
唯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她的興趣。
而作為一個“游戲玩家”,李清照晚年時甚至還為打馬專門寫了一本攻略,名叫《打馬圖序》。
可以說,宋代打馬能夠留名后世,很大程度都要歸功于李清照,歸功于她所寫的《打馬圖序》。
除了最愛的打馬外,李清照還嘗試過其他很多賭博方式。
其中就包括和丈夫趙明誠一起翻書賭茶。
他們每次飯后一起烹茶的時候,總會用比賽的方式來決定飲茶先后。
而比賽的內(nèi)容就是一個人問某典故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即可先喝。
李清照在詩詞書史方面的學(xué)識勝過丈夫趙明誠,所以每次翻書賭茶,大多數(shù)都是她贏,她先飲茶。
其他如斗蛐蛐的基礎(chǔ)賭博方式,李清照甚至都有所涉獵。
所以后來的明代《古今女史》,還將李清照稱為了“博家之祖”。
在隱居青州之時,除了賞花飲酒、作詩作詞、沉溺賭博外,李清照還幫助癡迷于金石研究的趙明誠鉆研了大量的古籍、石刻,編寫了《金石錄》。
而這本著作后來也成了我國最早也是最權(quán)威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
李清照和趙明誠悠閑自得的生活終結(jié)于公元1127年。
這一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dǎo)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北方局勢岌岌可危,趙明誠又因奔母喪,先行南下,獨留44歲的李清照處理青州家中收藏。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回憶了這段經(jīng)歷。
她寫到,“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strong>
短短二十字里,包含了一切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
國破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北宋臣民的心間。
然李清照又在公元1129年3月,經(jīng)受了又一個沉重的打擊。
時任建康知府的丈夫趙明誠,在面對一場小小的兵變時竟然不戰(zhàn)而逃,全然不顧城中百姓和自己妻子的安危。
李清照感到非常失望。
這也是她后來隨已被罷免官職的趙明誠繼續(xù)南遷,途徑烏江,寫下《夏日絕句》的主要原因。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strong>
一字一句里,無不滿含著對丈夫不戰(zhàn)而逃得深沉的悲戚。
趙明誠也因此羞愧不已。
然而,不幸很快又降臨在了他們頭上。
同年7月,趙明誠偶然惡疾,病入膏肓,并于8月18日病死于建康。
自此,已無父母又無子女的李清照,徹底沒有了依靠。
當(dāng)時正是金國女真軍侵略南宋之時,四處兵荒馬亂,李清照失去了丈夫,身上又帶有不少書籍、繪畫和書法,時刻面臨著被搶掠的危險。
她居無定所,身心俱疲。
三年后,為保住身邊僅剩的著作和收藏,在弟弟的促成下,她同意嫁給了一直向其示好的武官張汝舟。
怎知,對方自始至終都打著得到她財產(chǎn)和金石收藏的主意。
甚至在李清照不肯屈服的情況下,對她施以拳腳。
李清照不堪受辱,結(jié)婚不到三個月便決定和離。
張汝舟
在宋代,妻子很難向丈夫提出和離,李清照只好通過狀告張汝舟“科考舞弊,騙取官職”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自由。
而這樣一來,她就要接受宋朝律令中“女子告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兩年”的規(guī)定。
最終,在證據(jù)確鑿下,張汝舟被朝廷罷官,流放柳州,而李清照被關(guān)入獄中,于九天后被人搭救出獄。
李清照再嫁又休夫一事,在后世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
否定她的人,認(rèn)為她“離經(jīng)叛道”,屬晚年毀節(jié),并根據(jù)她曾經(jīng)寫予趙明誠的示愛詩詞,給她套上了“好色”的名頭。
肯定她才華的人,則無視她在獄中寫下的名為《投翰林學(xué)士綦崈禮啟》的求助信,一再否定她晚年再嫁一事,想借此重塑她的歷史形象。
許多著名的考據(jù)學(xué)者,如廬見曾,俞正燮,陸心源,李慈銘,謝章鋌,符兆綸,就屬于后者。
他們相繼出場為李清照“辨明”,以致到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李清照晚年再嫁的說法再難形成共識。
然而,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始終拘泥于封建禮教中,僅將李清照視為了趙明誠的妻子來看待,而忽視了李清照在那個動亂時代下面臨的情況和壓力。
李清照早年慷慨肆意,晚年時雖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逆境,卻也從未向現(xiàn)實屈服。
不管是再嫁,還是休夫,她做每一個決定的時候,都敢于去直面最壞的結(jié)果,敢于去修正接下來的行動。
而后來一系列的磨難,也沒有讓她變得意志消沉,相反,她很快就從個人的痛苦中走了出來,轉(zhuǎn)而更加關(guān)注國家大事的進(jìn)展。
而這段時期她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更趨高漲。
這才是才情與個性兼具的李清照應(yīng)該有的樣子。
趙明誠死后,曾被誣陷暗通金人、將珍寶獻(xiàn)給了金國。
李清照為保其名譽,也曾緊追南宋皇帝獻(xiàn)珍寶,但終未能在戰(zhàn)亂年代追趕上其行蹤,反而在轉(zhuǎn)移途中失去了絕大多數(shù)珍寶。
公元1143年,60歲的李清照將自己整理的趙明誠所著的《金石錄》二十三卷正式獻(xiàn)給了朝廷,全了這段夫妻情意,也全了臣民之心。
此后她行蹤就變得模糊了起來,事跡也幾乎絕跡史書。
直到公元1155年,73歲高齡的李清照即將走到人生盡頭時,才終于在歷史上留下了她的最后一段記載。
“中郎有女堪傳業(yè)”。
李清照本想將一生所著傳授給這位來看望她的孫姓朋友的女兒,然后者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由,謝絕了李清照。
自此,這位不平則鳴,慷慨桀驁,敢愛敢恨,極盡風(fēng)流的女子,這位憑借出色才情與獨特個性在男人的世界里掙得一席之地的女子,謝幕了她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