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冉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代皇宮上,這里有180 多萬件豐厚藏品,陶瓷器約占35萬件,絕大多數(shù)為清宮舊藏的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和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瓷器。故宮舊藏里很大一部分是明清兩代御窯瓷器,御窯廠實際上是皇家的私人工廠,御窯瓷器的燒造迎合皇帝審美,體現(xiàn)皇帝品位,從品種、花色、造型都受到皇帝直接控制。
清雍正琺瑯彩花卉詩文碗一對大英博物館藏
清乾隆琺瑯彩花鳥紋碗
最成熟的鑒賞家雍正
雍正當皇子時就在雍王府專設“匠人房”,有的工匠還由他親自挑選,技藝比宮里造辦處的還好,有時宮中做不出的活計他會叫“匠人房”幫忙。雍正45歲當皇帝,在位僅13年,但他登基時已經(jīng)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鑒賞家?,m瑯彩和粉彩真正達到藝術上的極致是在雍正朝?!把拧笔怯赫善髯铒@著的特征,雍正朝的各種顏色釉是色澤最純正最雅潔的。
雍正性格內(nèi)斂不張揚,瓷器風格更追求淡雅,該朝的單色釉燒制的最為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釉。雍正時,瓷器上的景物比康熙時小,畫面更深遠和有層次。人物的縮小導致畫面上空白的增多,人物比例更加符合實際,畫面更有書畫的效果。雍正瓷器上多現(xiàn)人物故事畫,線條較前朝更趨柔和,出現(xiàn)白底的釉上彩。雍正朝瓷器一改康熙時期的古拙渾厚,創(chuàng)出了許多造型秀麗,線條柔美的新式樣,不少可以稱之為絕品,如故宮藏清雍正粉彩蟠桃紋天球瓶,類似瓷器曾在拍場上出現(xiàn)。
(雍正)琺瑯彩花卉詩文碗
雍正朝的瓷器品種甚多,最突出的是粉彩、琺瑯彩、單色釉,仿古創(chuàng)新水平更是一流。唐英在《陶成紀事》里總結(jié)雍正朝仿古創(chuàng)新的各種高低溫顏色釉列出57 條之多。其中仿制宋代名窯的汝、官、哥釉是雍正官窯最大的成就之一。
雍正后期,琺瑯彩有了一次本質(zhì)上的革命,不再使用“反瓷”(即素燒無釉的瓷器),而是大量使用景德鎮(zhèn)燒制的精細白瓷。雍正皇帝非常喜歡琺瑯彩,他要求瓷胎畫琺瑯脫離銅胎畫琺瑯的影響,追求的目標是讓琺瑯彩看起來像瓷器。器物上會留有大量的空白,畫面有主題,不講究對稱,結(jié)構上更舒服。至今的傳世佳作中,雍正朝有不少精美絕倫的作品,故宮藏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便是其中之一。該碗署款“雍正年制”四字正楷款。碗胎體非常薄,碗內(nèi)外施用白釉,晶瑩如雪。碗的外壁上有一側(cè)紋飾為雉雞牡丹花,另一側(cè)題寫詩句,整體的色彩鮮艷雅致。
雍正皇帝的藝術素養(yǎng)高,對瓷器的要求也極嚴,他事必躬親,對宮廷瓷器的瑣碎要求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上都有翔實記載,這些諭旨對瓷器的包裝、裝潢、用料、式樣都有很細致的指示,多是吹毛求疵,贊美表揚的地方很少,連他戴的眼鏡用什么材料的框、套子是鱷魚皮或是鱉魚皮的、哪一個時辰戴的,甚至床架旁擺放痰盂兒的樣式和材料等都親自提出具體要求。他還明確表示不愛寶月瓶,不愛墨菊花和藤蘿花,包裝要做專門的木匣,內(nèi)有分隔,最后塞上棉花,妥妥當當才好。
乾隆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zhuǎn)心瓶
乾隆喜歡花哨和復雜
乾隆時期,國富民強,社會穩(wěn)定,盛行錦上添花、大紅大綠。這和皇帝的審美相輔相成。比如雍正喜歡素凈無紋的紫砂壺,勝在雅致,但是乾隆的紫砂喜歡涂漆描金,印滿附加紋飾詩句。各花入各眼。乾隆朝一切藝術品的評判標準就是恢宏富麗,有皇家的氣勢,瓷器裝飾繁復花哨,制作技術上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康雍二朝。像仿漆、仿木、仿銅、仿金、仿銀等都特別逼真,有的技術難題現(xiàn)代人也沒有解決。乾隆后期,隨著技術經(jīng)驗的積累,轉(zhuǎn)心、鏤空等超級復雜的工藝一一出現(xiàn)。
乾隆時期新創(chuàng)一些精巧新奇的鏤雕瓷,包括轉(zhuǎn)心瓶、轉(zhuǎn)頸瓶、交泰瓶、冠架、套瓶以及各種轉(zhuǎn)足碗等,千姿百態(tài),其他時代無法比擬。如故宮藏有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zhuǎn)心瓶,中間鏤空,上下互不相連,可以做稍微移動,但是不能拆開。這種工藝被稱作“交泰”,寓意“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边@件交泰轉(zhuǎn)心瓶是在乾隆八年(1743 年),督陶官唐英為討乾隆皇帝的歡心而制造的。鏤空套瓶在宋代龍泉窯已有燒造,但不及乾隆時期精巧,轉(zhuǎn)心轉(zhuǎn)頸瓶只有乾隆朝才有。胎釉必須收縮得恰到好處可供旋轉(zhuǎn),縫兒大了不穩(wěn),縫兒小了轉(zhuǎn)不動。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創(chuàng)造瓷器天價的拍品很多都來自乾隆粉彩特殊工藝瓷。
(清乾隆御窯粉彩百花不露地折腰蓋碗)
另有一件體現(xiàn)皇帝恢宏熱鬧審美的粉彩瓷器——“百花不露地”。這種瓷器上畫滿花卉,不留一絲白地,以集中釉色為底,鋪滿各種花卉植物吉祥紋飾,令人眼花繚亂。故宮藏各色釉大瓶即瓷母則以體量巨大取勝。2014年9月美國拍賣過一件相似品,高87.31cm,口沿直徑27.3cm,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它周身布滿各種吉祥圖案,匯集了多達15種釉色,是清代景德鎮(zhèn)燒瓷技藝的集大成者,也是乾隆皇帝審美趣味的最傳神體現(xiàn)。此前大部分學者認為,瓷母只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那一件。故宮學者習慣稱它為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民間則有一個更為形象和響亮的名字——瓷母。
這些乾隆時期的彩瓷大瓶因為燒造工藝復雜,成品很少,幾乎全部進入宮廷。故宮文物南遷,最后遠走臺灣多是宋明的小件瓷器。這些大器有些留在北京,有些通過其他途徑流出國境,近些年時不時出現(xiàn)在國際拍賣市場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