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說 | 文史 | 藝術(shù) | 詩詞 | 文苑 | 經(jīng)典 | 詩經(jīng)
文王將欲伐崇,先宣言曰:"余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中,分財不均。百姓力盡,不得衣食,余將來征之,唯為民。"乃伐崇,令毋殺人,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崇人聞之,因請降。(選自《說苑·指武篇》)這篇文章是說周文王想要討伐崇候虎,先宣告說:"我聽說崇侯虎侮辱父親兄弟,不尊敬長者,判決案件時不中立,分財物時不均等。百姓用盡力勞動,(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衣食,我將要來討伐他,只為了百姓。"就討伐崇候虎,并下令,不要殺人,不要破壞房子,不要填井,不要砍伐樹木,不要動牲畜,(如果)有不聽令的人,殺無赦。崇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就請求投降。從此文記載可以看出,文王伐崇時,崇民已經(jīng)歸順。文王在建行靈臺時,商紂王已失去民心。商王朝衰退。文王禮賢下士,又施以仁政。對內(nèi)行德政,對外招賢士。民心所向。由此可知大雅靈臺由于創(chuàng)作是在伐崇后。賞析:聞天語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在《詩經(jīng)》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氳千年的書香里,走進那個遙遠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們的情感。 《吳太伯世家》記載,周族的開基之祖古公亶父覺得自己的少子季歷最為賢明,更為可貴的是,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瑞之兆。古公亶父贊嘆道:“我的后代當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他是古公亶父第三子,母親叫太姜,周文王之父,其長兄泰伯次兄虞仲。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姬歷,以便將來能傳位于姬昌,所以兩人便逃亡到了荊蠻,按當?shù)仫L俗身刺花紋,剪短頭發(fā),于是王位便讓給季歷。季歷繼位后稱公季,他秉承古公遺道,治理周宗,發(fā)展農(nóng)業(yè),推行仁義,使周逐漸強盛,諸侯很多都歸順了他,商王承認季歷做西方霸主,號稱西伯。在商王武乙時,周族和商朝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又與商朝貴族任氏通婚,娶太任為妻室。積極吸收商文化,加強政治聯(lián)系,同時他還對周圍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斷擴張軍事實力,使周族成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個強大的部族。
他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對今山西境內(nèi)的戎狄部落展開了進攻。據(jù)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武乙時代,季歷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商王武乙末年,作為周族部落首領(lǐng)的季歷,前往商都朝拜。因他屢立戰(zhàn)功,武乙賜給季歷土地30里、玉10車、馬10匹。接著,季歷征伐西落鬼戎(在今山西洛城一帶),俘十二翟王;伐燕京之戎(在今山西汾陽),失敗兩年后又伐余無之戎(在今山西南部)獲勝。
商文丁四年,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季歷利用機遇,率兵極力向東發(fā)展,殲滅了東鄰的程國(在今咸陽市東),打敗了義渠等北方一帶的戎人,征服了周圍許多較小的戎狄部落。為麻痹殷商,季歷還將戰(zhàn)利品貢獻給了商王,商王文丁因而封季歷為商的“牧師”,職司畜牧,成為商王朝西方諸侯之長。接著,季歷率兵又先后征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以上兩戎均在今山西南部)。伐翳徒之戎時,俘獲三大夫,大勝向商獻捷。商王文丁封季歷為伯侯。季歷率眾擊退周圍的游牧部落,繳獲了大量的財物,俘虜了許多俘虜,成為了顯赫的大家族,鞏固和發(fā)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的統(tǒng)治,許多諸侯前往歸順,使周成為商西部的一個強大的方國,并與摯仲氏聯(lián)姻,勢力發(fā)展到今天的河南西部。
后來文丁懼西方諸侯成為季歷的羽翼,構(gòu)成對殷商的威脅,于是囚殺季歷。季歷雖死,但周族在征伐戰(zhàn)爭中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為文王治岐滅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
歷死后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姬昌就是歷史上的周文王,姬昌繼位后勵志要為父報仇,勵精圖治,使得周不斷的強大。周與殷商的關(guān)系開始變得糟糕,為周后來討伐殷商埋下了伏筆,可以說文丁殺季歷是周討伐殷商的一個重要原因。
偏偏在這個時候的殷商因為連年的水旱災(zāi)害,狀況卻是每況愈下,衰微的殷商和強大的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武王伐紂能夠成功。
《大雅.靈臺》的創(chuàng)作背景,《毛詩序》說:"《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似乎是借百姓為周王建造靈臺、辟廱來說明文王有德使人民樂于歸附。也就點明了《靈臺》詩歌的背景的時間是西周時期。
原文:
大雅·靈臺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釋:
⑴經(jīng):縱橫度量。始:開始計劃營建。靈臺:古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
⑵營:規(guī)劃建行造。攻:興建。不日:沒幾天或不久。
⑶亟:同"急"。
⑷子來:像兒子似的一起趕來。
⑸靈囿: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名。也就是現(xiàn)在動物園的前身。據(jù)史料記載,文王的靈囿有七十里,在今天的陜西戶縣附近。主要為游玩田獵之用。
⑹麀(yōu)鹿:母鹿。攸:疾走。伏:趴下。
⑺濯濯(zhuó):娛樂嬉戲,一說肥美鮮亮光澤。
⑻翯(hè)翯:飛翔的樣子。
⑼靈沼:池沼名。
⑽於(wū):嘆美聲。牣(rèn):滿
⑾虡(jù):懸鐘鼓的木架。業(yè):裝在虡上的橫板。樅(cōng):崇牙,即虡上的載釘,用以懸鐘。一說擊打鐘鼓的木頭的名字。
⑿賁(fén):借為"鼖",大鼓。鏞:大鐘。
⒀論:通"倫",有次序。
⒁辟廱(bì yōng):離宮名,與作學校解的"辟廱"不同,見戴震《毛鄭詩考證》。
⒂鼉(tuó):即揚子鱷,一種爬行動物,其皮制鼓甚佳。鼉鼓:鼉皮制的鼓。
⒃逢(péng)逢:鼓聲。蒙瞍:古代對盲人的兩種稱呼。當時樂官樂工常由盲人擔任。公:讀為"頌",歌。或謂通"功",奏功,成功。
譯文:
文王剛開始規(guī)劃建筑靈臺,
設(shè)計完畢妥善安排。
百姓們出力共興建,
不至期限就建完。
文王勸諫莫著急,
百姓如子都會來。
文王來到那大園林,
母鹿悠閑的伏在樹蔭下。
母鹿肥壯毛皮好,
白鳥羽翼潔凈又亮閃閃。
君王來到那大池靈沼,
滿池魚兒跳躍歡蹦。
鐘架橫板崇牙都齊備,
大鼓大鐘都敲起來。
鐘鼓樂聲節(jié)奏多么美,
文王在離宮樂不歸。
鐘鼓樂聲的節(jié)奏多么美,
文王在離宮樂不歸。
敲起鼉鼓聲蓬蓬響四方,
瞽師奏歌慶成功。
天語賞析:
靈臺這首詩是大雅的第八篇。由于此詩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只能根據(jù)推測,《詩經(jīng)解頤》說:文王在日未嘗稱王,曰王在,見其為武王時詩矣。鄭玄朱熹認為,此詩是周公所寫,武王時詩。是一首緬懷文王的祭祀頌歌。全詩四章,一二章六句,三四章是四句。主要感念贊美文王的仁德,民心前來歸附。文王建靈臺,是一件重在的事情也是一件重要有政治意義的事情,文王建靈臺而授命,贏得民心,為武王伐紂確立了基礎(chǔ),也可以說是一首周王朝建立的史詩。
首章詩人寫百姓建造靈臺的盛況。“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經(jīng):縱橫度量。始:開始計劃營建。靈臺:古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營:規(guī)劃建行造。攻:興建。不日:沒幾天或不久。文王剛開始規(guī)劃建筑靈臺,設(shè)計完畢妥善安排。“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百姓們出力共興建,不到期限就建完。“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文王勸諫大家不要著急,百姓如子都會來。靈臺之所以建得很快,是因為民心所向。也可以說由于文王禮賢下士,又施以仁政。對內(nèi)行德政,對外招賢士。于是民心所向,百姓紛紛前來興建,靈臺還沒有到竣工的期限就建好了。二章寫文王游園的樂趣。因為園中有鳥獸魚。“王在靈囿,麀鹿攸伏。”文王來到那大園林,母鹿悠閑的伏在樹蔭下。“麀鹿濯濯,白鳥翯翯。”母鹿肥壯毛皮好,白鳥羽翼潔凈又亮閃閃。“王在靈沼,於牣魚躍。”君王來到那大池靈沼,滿池魚兒跳躍歡蹦。詩人用鹿來表明周地特產(chǎn)豐富,母鹿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隱含著希望多子多孫的思想。白鳥也是就鶴,它的意象有長壽之意,在西周時期,由于生活環(huán)境艱苦,人的壽命都不長,白鳥的意象則隱含著統(tǒng)治都希望自己及子民們能夠長壽。而魚的意象則代表先民們對生殖能力旺盛的羨慕。也表明統(tǒng)治者希望自己統(tǒng)治的子民如魚的繁殖一樣越來越多。三章寫音樂響起來的盛況。“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鐘架橫板崇牙都齊備,大鼓大鐘都敲起來。“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鐘鼓樂聲節(jié)奏多么美,文王在離宮樂不歸。
四章:“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鐘鼓樂聲的節(jié)奏多么美,文王在離宮樂不歸。“鼉鼓逢逢。蒙瞍奏公。”敲起鼉鼓聲蓬蓬響四方,瞽師奏歌慶成功。周自后稷,公劉、太王、王季,世世積德,千年有余。而文王勤政仁德愛民,百姓歸順。愛天命而王天下,建立周邦。我想這就是這首詩的主旨吧。
那么文王建靈臺作什么呢?鄭玄認為:天子建靈臺,可以觀天象,溝通天人,觀察國家運勢的吉兇,文王授命而作邑于豐,立靈臺。當然建靈臺不是誰都可以的,春秋時天子諸侯都有權(quán)建靈臺。文王建靈臺的目的,就是凝聚人心,為伐商作準備。文王耗費人力物力修建靈臺,靈囿、靈沼主要是用來祭祀,殷商人特別看重占卜,而周人要想取代殷商,就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因此文王建靈臺,表明自己是授命于上天的安排,為西周明正言順的建立,尋找一個合法合理的理由。從內(nèi)容上看靈臺全詩語言簡樸,一氣呵成,
那么靈臺為什么叫靈?關(guān)于此共有五種說法
1、毛詩說:靈者,精也即神靈。神之精明者為靈。非人力所及。故稱靈臺、靈圃、靈沼。
2、宋朝蘇澈說:靈之言善也。也就是說靈具有善的意思。
3、以劉向為代表:靈:積仁也。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靈臺之所以為靈,積仁也。王夫之說:“仁積則物性盡而清明四達,故曰神之精明者,言明德之通于神明也。靈臺之稱意取諸此,若諸子謂神靈為之?!?/span>
4、以李光地《詩所》代表:“臺高可以望遠,靈則以其占候天道。察知襖祥,而取名爾。孟子啟誘時君,而以為百姓之所,謂非正訓也?!?/span>
5、以朱熹為代表《詩經(jīng)集傳》:“靈臺,文王所作謂之靈者,言其倏然而成,如神靈之所為也?!惫式`臺以通神,建靈臺就是天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天語小詩:
為《大雅·靈臺》而作
文:聞天語
在那個遙遠的
閃著光芒的故鄉(xiāng)
仁德的圣賢
擁有容納天下的
胸堂
在一片甲骨的
圖騰里
手舉著仁德
將厚重的歷史
刻畫成神圣的太陽
光芒萬丈
那光芒凝聚成
一條金色的巨龍
在東方大地上
翱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