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三萬年前,燧人氏首領(lǐng)與弇茲氏首領(lǐng)結(jié)合,建立互為婚姻的血緣聯(lián)盟,始稱燧人弇茲合雄氏。燧人弇茲氏有三大分支:一為大鵹(li),二為少鵹,三為青鳥。弇茲合雄氏以玄鳥為圖騰,其三大族系合稱“三柯氏”,也稱三青鳥氏。燧人弇茲氏晚期分布 燧人弇茲氏自立姓氏為“風(fēng)”,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布中華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茲氏、婼氏、華氏、胥氏、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盤瓠氏等。
胥氏是我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領(lǐng),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
華胥氏是華夏之根。華胥氏是風(fēng)兗部落的女首領(lǐng),被稱為華胥氏。華胥氏年輕有為,與族叔風(fēng)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過著浪漫的游牧生活。相傳華胥氏外出,在雷澤湖邊(今山東鄄城)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腳踩了一下,感應(yīng)受孕,懷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洞呵锸雷V》中說:“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山海經(jīng)·內(nèi)東經(jīng)·郭注》中說:“華胥履大跡生伏羲”。
關(guān)于華胥氏史書上有十種說法:
其一為:伏羲氏之前為華胥氏,《太平御覽》引《詩含玉露》:“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
第二種說法為:伏羲氏之前是燧人氏,《繹史》引《帝王世紀(jì)》:“燧人氏沒,伏羲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于木,為百王先”。
第三種說法為:華胥氏為燧人氏時代的氏族,《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太昊伏羲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
第四種說法為:伏羲氏之后為女媧氏,《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女媧氏亦風(fēng)姓……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
第五種說法為:伏羲、女媧俱為兄妹,《漢書人表考》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
第六種說法為:伏羲、女媧為夫妻,《全唐詩·盧仝與馬異結(jié)交詩》:“女媧本是伏羲婦,恐天怒,搗煉五色石,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bǔ)”。
第七種說法為:女媧氏之后為大庭氏,《太平御覽》引《遁甲開山圖》:“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有天下”。
第八種說法為:伏羲氏之后是神農(nóng)氏,《周易·系辭下傳》:“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
第九種說法為:燧人、伏羲、神農(nóng)為三皇;《繹史》引《尚書大傳》:“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nóng)為農(nóng)皇”。《繹史》引《禮含文嘉》:“三皇:慮戲、燧人、神農(nóng)”;《白虎通》:“三皇者,何也?謂伏羲、神農(nóng)、燧人也?;蛟唬悍恕⑸褶r(nóng)、祝融也”。
第十種說法為:伏羲氏時代歷史悠久,枝繁葉茂,《太平御覽》引《遁甲開山圖》載:“柏皇氏、中央氏、粟陸氏、驪蓄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襲伏羲之號。自無懷氏往上,經(jīng)史不載,不知都之何在”;《莊子·怯篋》載:“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粟陸氏、驪蓄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戲氏、神農(nóng)氏。當(dāng)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p>
而少典是無懷氏的后人,黃帝又是少典的后人。史書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說明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聯(lián)盟。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后裔,故稱“軒轅后裔”,“炎黃子孫”。黃帝后代與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華民族,黃帝軒轅氏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
究上算來,三皇之首的燧人氏的“風(fēng)”姓家族在華夏歷史上竟然領(lǐng)導(dǎo)了中華萬年之久,或者時間更長,我們所有人也或多或少和這個家族有一點(diǎn)關(guān)系存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