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人生百字銘》之第四集 和 諧

《人生百字銘》之第四集 和 諧

默認(rèn)分類 2008-09-12 08:20:29 閱讀78 評論0   字號: 訂閱

 

                                                                 31天下之正道    32天下之達(dá)道

                                                                 33身修則道立    34中和與中庸

                                                                 35萬物和為貴    36君子貴乎和

                                                                 37見賢思齊焉    38仁者安于仁

                                                                 39知恥近乎勇    40不可不學(xué)禮

31天下之正道

中庸,以其不偏不倚謂之“中”,以其不差異可常行謂之“庸”①。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②。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③。心正莫不正,心乖莫不乖④。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⑤。君子“文明以健,中正而應(yīng)”⑥,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肢,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⑦。

注釋:

①源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中庸,只是一個(gè)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謂之‘中’,以其不差異可常行,故謂之‘庸’。” 中庸:中,不偏不倚,既不過分也無不足;庸:常的意思。中庸,即平常的意思。

②宋朝程頤語。定理:確定不移、永恒不變的道理。

③引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

④引自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思篇八》。乖:乖戾,不協(xié)調(diào)、差錯(cuò)。

⑤引自《禮記·中庸》。

⑥引自《周易·同人·彖》。文明以?。悍A性文明而又剛建。中正而應(yīng):行為守中正之道。稟性文明而剛建,行為又能守中正之道,這是君子純正的美德。

⑦引自《周易·坤·文言》。正位居體:正位即中道,正位居體比喻君子內(nèi)德之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gè)有道德的人,處事中和、通情達(dá)理,應(yīng)當(dāng)使自己保持居中的地位,美德就會具備于身體內(nèi)部,暢于四肢,用于治國、平天下的事業(yè),這樣也就可以說是美德的極致了。

 

32天下之達(dá)道

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②。然情莫不有偏,故以中正者為則;性未能無僻,故以和平者為度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④。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養(yǎng)身者,其壽極命⑤。

注釋

①引自《禮記·中庸》。中:不偏不倚。此句意為,喜怒哀樂是人的感情,當(dāng)這些感情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時(shí),人的內(nèi)心便處于虛靜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故稱為中。中節(jié):中,符合。節(jié),法度,常理。喜怒哀樂等感情的表現(xiàn),都符合常理,中正和諧,就是和。

②引自《禮記·中庸》。達(dá)道:天下共同遵守的道理。

③引自唐朝張九齡《千秋金鑒錄》。

④引自《論語·子路》。君子講有原則的調(diào)和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是盲從附和而不講有原則的調(diào)和。

⑤引自清末康有為《春秋董氏學(xué)·春秋微言大義·中和》。

33身修則道立

夫?yàn)檎谌耍∪艘陨?,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身修則道立。

注:本文皆取自子思所著《中庸》。

34中和與中庸

中和,中庸,一者以性情言之,一者以禮義言之,其實(shí)一也①。以中對和而言,則中者為體,和者為用②。以中對庸而言,則庸是體,中是用③。以中和對中庸而言,則中和又是體,中庸又是用④。中者,天下之始終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⑤。故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也⑥。

注釋

①源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以性情言之,謂之中和;以禮義言之,謂之中庸,其實(shí)一也。”

②引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

③源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以中對庸而言,則有折轉(zhuǎn)來,庸是體,中是用。”

④引自宋朝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

⑤引自清末康有為《春秋董氏學(xué)·春秋微言大義·中和》。

⑥引自清末康有為《春秋董氏學(xué)·春秋微言大義·中和》。

35萬物和為貴

天地之氣,莫大于和①。和者,陰陽調(diào),日夜分②,百物皆化③。積陰則沉,積陽則飛,陰陽相結(jié),乃能成和④。太剛則暴,太柔則懦,太緩則泥,太急則輕⑤。故圣人之道,正在剛?cè)嶂g⑥。損其有余,益其不足,抑其太過,舉其不及,大要?dú)w諸中和而已矣⑦。茍能致中和,則社會平焉、榮焉⑧。

注 釋

①引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

②引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

③引自《禮記·樂記》。意為,有了和氣,所以萬物化生。

④引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

⑤引自《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答李大卿書》。

⑥源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圣人正在剛?cè)嶂g”。

⑦引自《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答李大卿書》。

⑧筆者據(jù)上意撰。意為,只要能達(dá)到中和,則社會就能和諧、安寧,繁榮、昌盛。

36君子貴乎和

金剛則折,革剛則裂①。剛則不和,不和則不可用②。治人之道,有從性情之內(nèi)以治之者③。然而,人之情莫不有偏,當(dāng)以中正者為則;人之性未能無癖,當(dāng)以和平者為度④。世間萬事萬物,“有利必有害,有損必有益,相糾相尋,至于無盡⑤。”是故,君子貴乎中也,君子貴乎和也⑥。

注 釋

①引自漢朝劉向《說苑·敬慎》。金,金屬。革,皮革。剛,過硬。

②引自漢朝劉向《說苑·敬慎》。

③引自唐朝張九齡《千秋金鑒錄》。

④源自唐朝張九齡《千秋金鑒錄》:“故情莫不有偏,而以中正者為則;┅┅”。

⑤源自清末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思篇八》。“世間萬事萬物”六字為筆者所加。相糾相尋:相糾,相互糾纏。

⑥源自清末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思篇八》:原是兩個(gè)“此君子所以貴乎中也,┅┅此君子所以貴乎和也。”

37見賢思齊焉

何謂仁?恭、寬、信、敏、惠五者是也。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③。人而不仁,如禮何④?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⑤。仁者安仁矣⑥。

注釋:

①源自《論語》(17.6):“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則不侮: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則得眾:寬厚就會得到大家的擁護(hù)。信則人任焉:誠實(shí)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敏則有功: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貢獻(xiàn)大?;輨t足以使人:對人施以恩惠就能使喚人。

②引自《論語》(6.30)。

③引自《論語》(4.21)。見賢思齊焉:見著賢人就想著向他看齊,希望自己也有賢者一樣的良好品行。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見到不賢的人就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與他一樣的毛病。

④引自《論語》(3。3)。人而不仁,如禮何:一個(gè)人如果沒有仁德,禮又怎么制約得了他呢?

⑤引自《論語》(4。2)約:簡樸,窮困。

⑥引自《論語》(4。2)。仁者安仁: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

38仁者安于仁

仁者四德:行己以恭、事上以敬、養(yǎng)民以惠、使民以義①。仁者安于仁,智者利于仁②。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矣③。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④。故君子當(dāng)志于仁矣。志于仁,斯無惡也⑤。茍君子去仁,惡乎成名⑥?志于仁者,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⑦。

注釋:

①源自《論語·公冶長第五》十六:“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恭:謙遜。事上:侍奉君主。敬:謹(jǐn)慎。君子之人應(yīng)具有四種道德品行:本人的行為要謙遜有禮,侍奉君主要謹(jǐn)慎小心,對待百姓要有恩有惠,使用百姓要合乎道義。

②源自《論語·里仁第四》二:“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意為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聰明的人知道仁最終會給他帶來好處而實(shí)行仁。

③引自《論語·里仁第四》三。意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慎重地去喜愛人,也才能夠嚴(yán)肅地去批評別人的過失。

④引自《論語·里仁第四》二。意為不仁的人不可能長期處于貧困中,也不可能長久處于安樂中。因?yàn)檫@種人不可能安分守己。

⑤源自《論語·里仁第四》四:“茍志于仁矣,無惡也。”意為倘若能夠誠心誠意地立志實(shí)行仁德,就不會有使人厭惡的事情發(fā)生。

⑥引自《論語·里仁第四》五。意為如果君子丟掉了仁,又怎么能稱作君子呢?

⑦源自《論語·里仁第四》五,筆者加“志于仁者”四字。志于仁德的君子,即使只是一頓飯的功夫也不會違反仁,倉促之間也總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頓、東奔西走之時(shí)也一定在實(shí)行仁。

39知恥近乎勇

好學(xué)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蛏?,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者一也。

注:本文皆取自子思所著《中庸》。

40不可不學(xué)禮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①。行修言道,為禮之質(zhì)②。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辨訟,非禮不決③。倘人而無禮,不亦禽獸之心乎④?是故,圣人作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而自別于禽獸⑤。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⑥。故曰:禮者,不可不學(xué)也⑦。

注釋

①引自《禮記·曲禮上》。意為,禮是用來制定人與人關(guān)系上的親疏,判斷事情之嫌疑,分辨物類的同異的。

②引自《禮記·曲禮上》。意為,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那就是禮的實(shí)質(zhì)。

③引自《禮記·曲禮上》。意為,像道德仁義、教學(xué)和訓(xùn)導(dǎo)、分辨事理等等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行為準(zhǔn)則,不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行事,就無法規(guī)范。

④源自《禮記·曲禮上》,中間省去“雖能言”三字。意為,如果人沒有道德仁義規(guī)范其行為,不是就跟禽獸一樣了嗎?

⑤源自《禮記·曲禮上》:“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意為,所以圣人制定一些標(biāo)準(zhǔn)行為教給人們,使得人人的行為有了準(zhǔn)則,而知道自己不同于禽獸。

⑥引自《禮記·曲禮上》。意為,有了禮的約束,人與人的關(guān)系就能平衡安定;而如果沒有禮的約束,就會發(fā)生危機(jī)。所以說,禮是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言名句集錦
中華國學(xué)300句(中)
中國古言哲理經(jīng)典語錄大全(含注釋)
儒家箴言三百句附釋文
國學(xué)經(jīng)典200句(收藏版)
儒家50經(jīng)典名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