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充分了解腎血管解剖結構,對泌尿外科腹腔鏡腎切除、腎部分切除、提高手術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腎動脈正常解剖
正常情況下,每側腎由發(fā)自腹主動脈的單一腎動脈支配;
腎動脈在腸系膜上動脈開口部下方起源于腹主動脈;
腎動脈主干在腎門附近發(fā)出腎段動脈分支;
后段動脈是腎動脈主干發(fā)出的第1個分支,此后,腎動脈主干分出4個前支:尖段、上段、中段和下段動脈。
腎動脈變異
總體來看,腎動脈變異可分為2類:
腎動脈提前分支(過早分支、腎門前腎動脈分支):可有多支,由腎動脈發(fā)出并與腎動脈根部的距離<15mm者。
副腎動脈:一側腎有1支以上的額外動脈,起源于腹主動脈或其分支。
變異分支進入腎門和( 或) 腎上下極內,通常進入腎門的分支直徑與腎動脈主干相近,而進入腎上下極的分支較纖細;進入腎上下極的變異分支多供應腎上段或下段,而固有的腎動脈上段或下段動脈可能缺如。
副腎動脈
當腎臟存在1支以上的供血動脈時,根據(jù)供血動脈的外徑及其供血區(qū)域的大小,外徑最大的一支稱為主腎動脈,即腎動脈,其余的供血動脈則被稱為副腎動脈,一般認為的副腎動脈是存留的胚胎內臟外側動脈。
副腎動脈又稱腎副動脈,為功能性終末血管,為血管介入及腹腔鏡手術等領域涉及的重要結構。
是最常見且與臨床有密切關系的血管變異,直接決定手術方式及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其出現(xiàn)率約48.5%~69.3%,多起自腎動脈或主動脈,大多注入腎上極,出現(xiàn)率兩側相差不大。
由于腎內腎段間有乏血管的段間組織分隔,動脈分支間無交叉支及吻合支,而副腎動脈與腎動脈分支一樣,均為腎臟相應區(qū)域的終末供血動脈,一旦病變或手術中不慎損傷,即可造成相應區(qū)域的缺血壞死,因此,充分了解副腎動脈的解剖學特征及臨床價值非常重要。
國內外副腎動脈定義的不同
我國解剖學教科書中將副腎動脈定義為:“不經腎門入腎的動脈為副腎動脈”。
副腎動脈起源:《中國人解剖學數(shù)值》中副腎動脈可起源于:腎動脈或其初級干、腹主動脈、腎上腺中與下動脈、膈下動脈和腎副動脈。
國外將腎動脈按支數(shù)分為單支腎動脈和多支腎動脈。從主動脈發(fā)出的多支動脈(即腹主動脈有多個開口)至腎臟,無論其大小,均稱為多支腎動脈。根據(jù)血管口徑及供應區(qū)域大小,多支腎動脈中直徑最大的稱為主腎動脈,即腎動脈,其它的則稱為副腎動脈。
副腎動脈起源于主動脈T11~L4 水平的任何位置,少數(shù)情況下起源于腰動脈、腎上腺、腹腔干、腸系膜上下動脈、髂總動脈、骶正中動脈、膈下動脈和脾動脈等。
副腎動脈根據(jù)其與主腎動脈的關系和行程分為3 類:上、下極動脈和門動脈,它們分別直接穿入上下極或經過腎門進入腎臟。
兩種定義的區(qū)別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① 國內對副腎動脈的定義強調了動脈進入腎臟部位;
② 國外強調動脈的起源,副腎動脈常起于主動脈,少數(shù)情況下起源于主動脈的分支,但是起源于腎動脈及其分支的動脈,不論其進入腎臟的哪個部位,均為腎動脈門前分支,而不能算作副腎動脈。
腎動脈門前分支形式變化較大,其中腎動脈臨近主動脈<1.5 cm 或2.0 cm 門前分支稱為過早分支(early branching),其發(fā)生率12%左右。
國內外均把進入腎臟上、下極的門前分支稱為極動脈。不同的是,國內將上述極動脈算為副腎動脈,而國外則不然。
↑ 起自腹主動脈、進入腎下極實質,按國內外標準均為“副腎動脈”。
↑ 左側腎動脈提前分支;右側副腎動脈。
↑ 按國內標準,上述均為副腎動脈;按國外標準,起自腎動脈以外的才稱為副腎動脈,起自腎動脈及其分支的為腎動脈門前分支,起自腎動脈近端的稱過早分支或提前分支,進入上下極腎實質的稱為極動脈。
↑ 雙側腎動脈變異。左側腎動脈近段發(fā)出一支纖細動脈進入腎門(腎動脈提前分支);主動脈發(fā)出一支較粗的動脈進入右腎下極(副腎動脈)。
↑ 腹主動脈發(fā)出一支動脈進入右側腎門,途中發(fā)出一纖細分支進入右腎上極(副腎動脈)。
↑ 左側腎動脈近段發(fā)出一支動脈進入左腎上極(腎動脈提前分支/副腎動脈),腹主動脈發(fā)出一支動脈進入左腎下極(副腎動脈)。
當發(fā)現(xiàn)腎動脈管徑小于正常范圍而腎臟大小正常時,提示副腎動脈的存在。
觀察單側腎動脈解剖變異的臨床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 進入腎上、下極的變異血管多為腎上段或下段供血,而固有腎動脈上段或下段可能缺如。
② 進入腎下極的變異血管經過輸尿管前方或后方走行,可壓迫或牽拉腎盂輸尿管連接部而導致腎盂積水。
③ 有研究認為副腎動脈狹窄與高血壓關系密切,但也有研究認為副腎動脈不是引起高血壓的直接病因。
其它變異分類
根據(jù)發(fā)生側分類:
左側型、右側型、雙側型。
腎動脈的總變異發(fā)生率為37.1%,性別和左右腎之間的腎動脈變異發(fā)生率無顯著性差異。左側型發(fā)生率為7.5%~23.5%,右側型發(fā)生率為 10%~25.3%,雙側型發(fā)生率為5.7%。
根據(jù)腎動脈支數(shù)分類:
1支型、2支型、3支型、4支或以上型。
腎動脈異常1支型的約占85.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