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獨家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在我們心中,李白一直是一個偉大詩人的形象,正所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span>(杜甫評價)李白的詩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所以流傳至今,讓無數(shù)后人瞻仰。有人大膽預言:李白死后萬年,他的詩仍將會被后人所熟知。
今天我們不討論李白詩的藝術價值,我們通過一首詩來窺探李白人性中的另一面,那就是“俠”。
這首詩叫《俠客行》,是李白44歲游齊魯一帶時所作,全詩是這樣的: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這首詩主要講的是戰(zhàn)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高度贊揚了里面兩位義士,一個叫侯嬴,一個叫朱亥,通過他們,李白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俠客以及俠義精神的崇拜之情。
有人會奇怪:李白沒事兒寫這玩意兒干啥哩?這與李白的俠客情節(jié)和他踏上的齊魯大地有關系。
李白其實并不是一個文縐縐的書生,相反,他是一個很有英雄氣概的錚錚男兒。李白從小就尚武,特別喜歡耍劍。李白自述:“十五好劍術……高冠佩雄劍……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從這些不難看出:李白是一個充滿血性的人,劍不離身,隨時準備和人一決雌雄的感覺。
李白的一個晚生魏萬(魏顥)甚至這樣描述李白:“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判斷,李白年輕的時候就構成殺人罪了。
真難想象,“詩圣”李白竟是這樣一個有性格的人,其實這不僅限于他,這和唐朝尚武的風氣有關。唐朝人基本都帶有一定的戰(zhàn)斗基因,這和宋朝截然相反,所以李白這種現(xiàn)象在唐朝不算奇怪。
另外,自古齊魯多豪杰,當李白踏上這片土地后,不由得就想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一些俠士,一時心潮澎湃,才會做出以上這首詩。
李白心中的“俠”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有能力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匡扶正義、替天行道。這和世面上魚龍混雜的匪和盜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的。
時至今日,俠已不再,但這種精神應該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
明天繼續(xù)……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