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xué)《論語·微子篇第2章》柳下惠不愿“去父母之邦”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
18·2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魯國的賢者。“士師”,就是掌管貴族獄訟的官員。“黜”,指罷免。“去”,指離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柳下惠擔(dān)任法官,多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他說:“正直地做事待人,到哪里去不會被罷免?不講原則,左右逢源地做事待人,又何必離開自己的祖國?”
柳下惠不愿“去父母之邦”,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呢? 柳下惠所處的時代,由于社會風(fēng)氣敗壞,正直地做事待人,反而處處受排斥。若想被任用,必須犧牲原則,“枉道而事人”。柳下惠雖然三次被罷免,堅(jiān)持不肯“枉道事人”,不肯為求官位而放棄原則。但他也不愿離開“父母之邦”,寧肯留在自己的祖國受委屈。
孔子對柳下惠很敬佩,曾為柳下惠鳴不平,他罵魯國大夫臧文仲是個“竊位者”,做官不管事,明知柳下惠賢良,卻不給他官位(《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與柳下惠處于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卻不肯效法他。在魯國不被任用,就周游列國,尋找施展自己政治抱負(fù)的機(jī)會。
歷史上,柳下惠也被稱為圣人。孟子尊稱其為“和圣”,也就是圣人中隨和的人。他說:“柳下惠的為人,并不覺得侍奉昏君是恥辱,也不因為官職小而嫌辭。出仕為官時,不隱藏自己的才能,必定要按正道行事。被遺棄不用,也不抱怨,雖然處于困窘之境,也不憂愁。與鄉(xiāng)野之人處在一起,也悠然自得而不忍心離去。”
成語“父母之邦”就出典于此,專指自己的鄉(xiāng)土和祖國。
附:
【原文】
18·2 柳下惠①為士師②,三黜③。人曰:“子未可以去④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釋】
①柳下惠:魯國的賢者。②士師:掌管貴族獄訟的官員。③黜:罷免。④去:離開。
【譯文】
柳下惠擔(dān)任法官,多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他說:“正直地做事待人,到哪里去不會被罷免?不講原則,左右逢源地做事待人,又何必離開自己的祖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