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審美傳統(tǒng)中,人物一直是山水畫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唐宋以降的中國山水畫里,峰巒、林木、云水等自然景觀是畫面的主體,占據了大部分畫面比重。而點景人物往往只是穿插點綴其間,形體很小,但是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小的人物往往成為畫面的關注點和重點所在,它涵蓋了作者的感情、寄托、現(xiàn)實生活狀況和社會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從美學的意義上看,點景人物的效應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助于自然美的形象的充分刻畫,有助于山水構圖美的位置經營,又有助于展示自然領域里人的主題,有助于表現(xiàn)人和自然的融洽關系。使畫面更富于意境的空靈。
在風景攝影里,人物的出現(xiàn)往往也具備同樣的意義,風景中人物或人活動的痕跡往往成為畫面的中心,也寄托著拍攝者的觀點、情緒和價值取向。本文將重點講述風景中人物拍攝的技巧和方法。
人物應當是畫面的視覺重心
在拍攝時,首先要考慮人物的位置,使得風景成為烘托畫面情緒和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呈現(xiàn)。反映的是攝影師對生活的理解,對社會的贊美或譴責,對自然的共鳴,仿佛在風景的背景下上演一出活生生的反映社會生活狀況與情感思維狀態(tài)的多幕劇,因此在取景構圖時,應盡量營造舞臺感,使得畫面有一種戲劇化的傾向,才能耐人尋味,精致耐看。
人物在風景攝影中的比重
人物雖然是畫面重心,但是主體不宜過大,否則就成了環(huán)境人像了。我們主要表達的還是對風景的認識和態(tài)度。因此在安排的人物的時候應該盡量越小越好,往往會處理成剪影效果,人物的樣貌神態(tài)往往也因此被忽略,從而使得觀者可以產生代入感,如“人在畫中游”的藝術效果。
微小的人物需要被突出才能成為畫面的主角,因此人物周圍應該盡量避免出現(xiàn)繁復雜亂的景物,如深色的人物周圍背景應盡量淺淡和單純,以突出人物的形狀和動態(tài),反之,淺色的人物周圍背景應盡量選取深色的背景,道理同一。
風景中人物的決定性瞬間
雖然拍攝的主體是風景,但是由于我們突出了風景中人物的作用,因此人物的行為、動作和情緒也往往會影響畫面氛圍的表達。在拍攝中,人物往往是不停移動和變化的,我們往往可以選取一個場景,耐心等候,等到人物有恰當的動作和位置時及時按下快門,這也是紀實攝影里的常用的拍攝手法。
有時人物會有很精彩的瞬間,這時我們要及時迅速調整構圖,精確捕捉,這要求我們拍攝時要時時留意場景的變化,專心致志,經常不能死等,要在景物的不停變化時尋找最恰當的時機。
遇到好的場景,也可以讓同伴即興扮演劇中人的角色,達到完美操控的效果,也不失為一種拍攝辦法,這也是如今非常盛行的觀念攝影最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有人的風景的構圖與畫幅
在拍攝有人物的風景的時候,景物的構圖安排應圍繞人物開展,盡量使得觀者的視線匯聚到人物身上,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因此往往開闊的地平線、不斷重復的細節(jié)或者富有韻律感的曲線構圖往往更易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和感受,也使得畫面耐看。
在畫幅方面,我們也不妨突破傳統(tǒng)135畫幅的3:2格局,使用寬畫幅、方畫幅、圓形或扇形畫幅,使得畫面出現(xiàn)新鮮感,更加饒有中國意味,也是突破傳統(tǒng)風光攝影的一些好的嘗試手法。
風景攝影與風光攝影的區(qū)別
風光攝影是中國攝影者最喜歡的題材,據說愛好者有數千萬之多,實為世界之最。但是放眼全球攝影的視野,并無風光攝影一說,只有風景攝影(或稱景觀攝影)這個概念,風景攝影往往更著眼于自然環(huán)境中人的活動痕跡,景觀背后折射的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和活動,還有由此折射的社會變遷、環(huán)境變化、政治經濟現(xiàn)實等等內容。
許多喜歡拍攝風光的國人,往往易于陷入純攝影的光影效果和完美構圖的陷阱,拍攝范疇狹窄撞車,拍攝的風光美則美矣,但往往會千人一面,意境和攝影語言雷同,難以展現(xiàn)鮮明的個性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我們應該轉變一下觀念,吸取的國外風景攝影的優(yōu)勢和長處,再上溯中國傳統(tǒng)山水中,“外師造化”及“內得心源”的物我統(tǒng)一的藝術追求,也許能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而又耐人尋味的新的中國式的風景攝影。
上圖拍于長春去長白山的旅游大巴上,隔著車窗拍攝飛速掠過的風景為長途的旅行增添了不少樂趣。
在車上拍照時,如果光線允許,我一般習慣設為快門優(yōu)先,手動對焦到8米左右的超焦距不變,如果光線穩(wěn)定,我甚至會用M檔手動設定光圈和快門的組合,目的就是保證飛馳的景物有足夠的清晰度。同時手動對焦和設定M檔,可以免去測光和對焦的步驟,從而把精力集中在捕捉瞬間和構圖上面。
車上拍攝能得到漂亮的影像相當不易,需要不斷反復練習,力求達到手指快于大腦的下意識拍攝,對于飛掠的景致,大腦還沒反應過來,手指已經按下快門,往往會得到不少意外的驚喜,這也是我在旅途中最大的樂趣之一。
上圖拍攝于冬天的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田野里的一片菜地的欄桿造型很有美感,正好有一位鄉(xiāng)間的小姑娘正在忙碌的摘菜,于是蹲下取好構圖耐心的等候,等到小姑娘在恰當的位置,恰當的動作和情緒下,輕輕按下快門。
攝影之所以為主觀的,只因為快門開合的那個瞬間,往往經過拍攝者的進行選擇,照片成為了時間的切片,反應了客觀現(xiàn)實,卻又帶有攝影者的強烈主觀情感。
拍攝于湖南衡陽,一段被廢棄的鐵路。
一直對內陸的三線城市情有獨鐘,這些城市安靜、懷舊,由于經濟發(fā)展不是太快,城市里往往帶有無盡時光逝去的痕跡,人們的生活也和先進發(fā)達的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鐵路上生滿了郁郁蔥蔥的芳草,一直延伸到空曠的遠方,旁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舊居民樓,一位沉默的中年男人,慢慢沿著鐵路走向遠方,如同大多數人的人生之路。
這張照片沒有特別什么拍攝技巧,故意把人物置于畫面正中的反構圖,是為了突出人物背影里暗含的情緒。懂的控制畫面的氛圍和情緒,有時不需要太多光影和構圖技巧,也能使照片耐看感人。
2009年正月,廣東湛江的海邊,這片海岸我從小在這里長大,再熟悉不過的了,在這片沙灘上有過我的喜悅,哀傷,希冀,困惑,傷感,照片中的人雖然不是我,但是我好像在拍攝自己。
對于照片的好壞,我只有一個標準,能感動自己的照片,才能感動別人。
拍攝于湖南株洲的湘江之畔,湘江是一條給人有神秘感的河流,在靜謐的陰天里更是如此,像中國大多數城市,這里也在拓荒大肆開發(fā),有一位略帶神秘的女子在河邊發(fā)呆,使得場景產生了些許的懸念,仿佛過去和未來的一次短暫對話。
這張照片我自己喜歡的理由,一是風景里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建設的場景,而且這個場景的氛圍能夠和人物互為烘托,不至于顯得凌亂,二是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一張照片要說的話如果太清楚明白,不管拍的多好看,往往會令人厭倦,在照片里能制造一些懸念,讓觀眾自行去補充和解答,往往會更有意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