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上海博物館幾名專家下鄉(xiāng)征集文物,突然有位大嬸跑來說:“領(lǐng)導,俺家里有一面祖?zhèn)鞯?照妖鏡’,你們給俺瞧瞧!”
專家一聽什么“照妖鏡”,頓時笑成一團。
他們征集了好多天文物,收到的“寶貝”大多是一些“腌菜”的瓷器瓦罐,跟文物根本沾不上邊兒。今兒倒好,竟蹦出一面“照妖鏡”來。
不過出于好奇,專家還是請大嬸將“照妖鏡”帶過來。
本來看見專家“大笑”,正一臉尷尬的大嬸忙一溜煙跑回家,很快便帶來一塊造型古樸的銅鏡。
專家接過來反復一瞧,發(fā)現(xiàn)銅鏡正面光潔如鑒,能夠清楚照出人的形象;背面則雕刻著一些精美紋飾和一圈銘文。
怎么看,也不過是一面古銅鏡罷了!
隨后專家一臉納悶地說:“嬸子,這是件文物,叫作'青銅鏡’,您咋說是'照妖鏡’呢?”
畢竟“照妖鏡”一詞往往出現(xiàn)在神話小說里,用它對照妖魔鬼怪,就會使其現(xiàn)出原形,而這些橋段顯然是虛構(gòu)的,現(xiàn)實生活怎么可能存在呢?
不料,大嬸卻說:“來,我給你們演示一遍!”
說罷,她拿起鏡子迎著陽光,對著一面土墻晃動了幾下。
這時震驚的一幕發(fā)生了:
只見土墻上并沒有照出什么鬼魅魍魎,而是顯現(xiàn)出了一個圓圓的折射光圈,光圈里面是一些奇怪的花紋和文字,而這些花紋和文字竟然與鏡子背面的紋飾一模一樣!
如此便給人一種光線是從鏡子背后直接“穿透”照射在了墻上的錯覺。
饒是專家們見多識廣,仍是被眼前的一幕驚得瞠目結(jié)舌。
為了弄清楚這面古銅鏡的玄機,專家希望大嬸能將銅鏡上交,好帶回博物館作進一步研究。
大嬸聽了,忙將銅鏡揉進懷里,說道:“使不得,這東西可是俺老公的爺爺傳給俺家的,送人可不成!”
無奈之下,專家只好請村里的大隊長做溝通工作。
還是大隊長有辦法,立刻跑去告訴大嬸說:“老嬸子,您給國家獻寶,那可是里里外外長面兒的事,不但有大紅花可以拿,而且還有獎勵呢!”
大嬸一聽,態(tài)度立馬反轉(zhuǎn)了,表示愿意聽從隊里的安排,就這樣,這面古銅鏡被專家們帶回了博物館。
隨后經(jīng)專家鑒定:
這是一面來自西漢時期的青銅鏡,直徑7.4公分,重約50克,邊闊且厚。
銅鏡的正面微微凸出,光潔如鑒,而銅鏡的背面由中央、內(nèi)圈、外圈三部分組成:中央為一個圓形的鏡鈕,內(nèi)圈為八曲連弧紋,外圈上有一圈極細的銘文。
銘文共8字:“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之間又以卷云紋和田字紋相隔。
總之,整個背面輔以圖案和文字,給人一種精美而神秘之感!
由此,專家們便依照其年代和銘文,給它起了一個頗為大氣的名字——“西漢見日之光鏡”。
然而,這枚銅鏡與西漢時期的普通銅鏡并無太大的區(qū)別,它又是如何將背面的紋飾圖案投影到墻面上呢?
為了解開疑惑,專家翻閱了眾多史料,終于在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中找到了相關(guān)記載。
書中稱:“世有透光鑒,以鑒承日光,則背紋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原來,古人將此鏡稱之為“透光鏡”,難道這些花紋是透射出來的嗎?
為了解開謎題,專家隨后采用激光技術(shù)對這面銅鏡進行勘測,發(fā)現(xiàn)這些花紋并非透射出來的,而是折射出來的,而謎底就在鏡面上。
原來,古代匠人在鑄完銅鏡之后,都要進行磨鏡。
這種摩擦必須從四周開始,然后逐步往中間磨,這樣磨出來的銅鏡,有銘文和圖案處非常厚,無銘文處則較薄。
如此一厚一薄就會產(chǎn)生鑄造應力,從而影響到鏡面的曲率,致使鏡面凹凸不平。
根據(jù)光學原理,凹的地方容易聚光,而凸的地方能夠散光,一聚一散,一明一暗,因而折射出與鏡背面花紋相同的圖案。
原理雖然搞清楚了,然而專家們依照此鏡仿制了多面銅鏡,結(jié)果竟沒有一面能成功反射背面的圖案。
由此可見,每一面透光鏡由于制造和打磨所形成的鏡面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沒有辦法察覺,更遑論仿制了。
據(jù)史書記載,這種“透光鏡”技術(shù)在宋代便已經(jīng)失傳。
目前在上海博物館收藏有上萬枚銅鏡,而所謂的“照妖鏡”卻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現(xiàn)在漢代。
這面“西漢見日之光鏡”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shù)研究價值,為研究我國古代鑄鏡工藝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物參考,十分珍貴。
如今,它被收藏于上海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