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第二個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在位時年號為“建文”。朱允炆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按道理是沒有資格做皇帝的。
明太祖朱元璋
也許是命中注定吧,作為朱元璋長子的朱標本來是皇位的繼承人,但是朱標在37歲的時候病逝。按照制度,接下來長孫應(yīng)該是皇位的繼承人,但是朱標的大兒子朱雄英,八歲早夭,所以,朱允炆陰差陽錯地成了皇位的繼承人。
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憔悴得不成人形,站都站不穩(wěn),朱元璋心疼不已,安慰他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意思是你雖然一片孝心,但也要想想還有我呢,要保重身體。
朱元璋對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很是欣賞,特別是朱棣帶兵打仗的能力,在兒子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在朱標死后,朱元璋曾想把皇位繼承給朱棣,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朱棣前面還有二個哥哥,不利于皇室的內(nèi)部平衡,于是最終還是按照長子長孫的順序,立朱允炆為太孫。
朱元璋駕崩幾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一坐上皇位,朱允炆就開始考慮鞏固自己的權(quán)力,他迅速采取措施來削弱各地藩王的權(quán)力,一年之內(nèi)廢掉了五個藩王的實權(quán),最后只剩下了難以對付的燕王朱棣。
作為叔叔的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其實覬覦帝位已久。當他意識到自己將是朝廷的下一個清洗目標時,假裝精神失常,整日裝瘋賣傻、胡言亂語,使年輕的朱允炆一下子放松了警惕。
公元1399年7月,朱棣下定決心鋌而走險,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以“清君側(cè)”為名,開始了他爭奪皇位的行動,與朝廷展開了一場持續(xù)三年的軍事對抗行動。
建文四年六月(1402年6月),燕軍渡江長驅(qū)直入,直逼南京城下,朝廷無反抗之力。6月13日,李景隆勾結(jié)朱棣,打開城門迎降,燕軍不戰(zhàn)而勝。朱棣進入南京時,朱允炆曾想出來迎接,然而又自嘆道:“我何面目相見耶!”朱允炆時年25歲。
在最后的混戰(zhàn)中,皇宮里突然燃起了熊熊的大火,火勢撲滅后在灰燼中發(fā)現(xiàn)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jīng)不能辨認。朱棣入宮后,清宮三日搜尋朱允炆,但終無下落。古代沒有DNA檢測技術(shù),所以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被燒死了,有人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了南京。
傳說朱允炆出逃之后,就近在浙江蘭溪東山上的一座古寺歸隱,東山又名皇回山,是金華山脈的一部分。寺院里的和尚世代口傳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削發(fā)的傳說,并說寺院中還保留有朱允炆的隱居之處和古碑遺跡。
朱棣1402年7月17日登基為帝,改年號為“永樂”。但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如果朱允炆還在世,朱棣稱帝就不是名正言順,有篡位之嫌,所以朱允炆的下落始終是朱棣的心腹之患。
據(jù)《明史》記載,朱棣即位后,派明朝的老臣胡濙到處搜尋朱允炆的下落,前后長達16年之久。在1423年的一天深夜,胡濙求見朱棣,朱棣“急起召入”,兩人密談了幾個小時,“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釋”,就在這天晚上,朱棣二十年來的顧慮煙消云散。
從當時的情形可以推斷,胡濙不僅打聽到了朱允炆的下落,并且極有可能見到了朱允炆本人,甚至還進行過交談。至于朱允炆跟胡濙說了什么,從朱棣如釋重負的表情可以看出,已經(jīng)對他構(gòu)不成了任何威脅,這場叔侄之間的權(quán)力之爭也終于劃上了句號,但是朱允炆最后的命運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