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孔子所在的魯國發(fā)生了動亂,君臣之間爭奪權(quán)利,鬧的百姓生活不安定,孔子為了躲避戰(zhàn)禍,帶著幾個弟子逃到了鄰近的齊國。
齊國的一位樂人得知孔子來到了齊國,便專門找到孔子,為孔子演奏了古樂曲《韶》??鬃勇牭梅浅8吲d,覺得它的音調(diào)很動聽,意思也表達得很好??鬃雍喼比肓嗣裕贿B幾天都在回味著《韶》的音律,連肉的味道都忘記了?!墩撜Z》中有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strong>
過了不久,齊國的樂人又上門為孔子演奏了《武》的樂曲??鬃勇犃?,覺得它的音調(diào)也很動聽,只是表達的意思還不夠好。
于是,有人就問孔子說:“您把我們齊國的古樂曲《韶》和《武》都欣賞過了,請您講講您對這兩首樂曲的看法吧?”
孔子聽了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韶》樂好聽呀,它的曲調(diào)優(yōu)美極了,而且表達的意思也極好。至于《武》樂嘛,它的曲調(diào)也很好,只是它的意思表達的還不夠好?!?/p>
真的是《韶》樂比《武》樂好聽嗎?其實不然,兩首古樂曲一樣優(yōu)美,那么,孔子為什么這樣評價呢?
原來,《韶》樂是上古時代虞舜時代的樂曲,而孔子一直向往那個時代,所以就極力地贊美那個時代的樂曲《韶》樂;而《武》樂,則是周武王時代的樂曲,由于周武王的天下是以臣子的身份討伐天子商紂王而得來的,孔子不贊成這樣以下犯上,所以,他對《武》樂的評價就不如《韶》樂那么高了。
而這個故事,也就是成語“盡善盡美”的由來,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認為虞舜時代的《韶》樂,盡美又盡善,而《武》樂,雖然很美,但是不善。
其實一個樂曲,哪里還有什么“善”的說法呢?孔子認為“武王伐紂”不對,所以說,他評價周武王時代的樂曲,也就是“美而不善”了。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