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懷疑,盤足靜坐,不但對人體的健康有礙,甚至,反而因兩足的血管被壓迫而致病,所以靜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現(xiàn)象。這是誤解。其實,人體的健康,與腿和足有極大的關(guān)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y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guān)系。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蹺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于軀干與頭部。
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jīng)與血脈并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所以放開足腿,等待酸麻過后,反有從未經(jīng)驗過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氣血流暢,保證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會有無比的快感發(fā)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雙腿了。
其次,必須了解人體猶如植物一樣。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水,以及土壤的營養(yǎng),才能生長茂盛。人呢!卻和植物顛倒相反,他的根在頭部,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于把一株人參或松枝卷曲成結(jié),使它的生發(fā)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yǎng)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dāng)?shù)木毩?xí)開始,對于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
根據(jù)佛經(jīng)上的記載,這種七支坐法,早已失傳,后來有五百羅漢,修持多年,始終不能入定。雖然知道從遠古以來,便有這種靜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終不得要領(lǐng)。有一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fā)現(xiàn)一群猴子,利用這種方法坐禪,他們照樣學(xué)習(xí),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無法加以考證??傊呛嫌谏锾烊坏姆▌t,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靜姿,安詳而寧謐。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打坐時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跏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虬炎笞惴旁谟易闵厦?,叫作如意坐?;虬延易惴旁谧笞闵厦?,叫作金剛坐。開始習(xí)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jié),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jié)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jié)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ň褪嵌ㄓ〉囊馑迹?/p>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頭正,后腦稍微向后收放。前顎內(nèi)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像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腭,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tài)。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jīng)以及全身神經(jīng)與肌肉放松,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tài)。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jīng)自然會全部放松。
(二)初學(xué)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fēng)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后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xué)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shù)多為原則。
(七)初習(xí)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jīng)緊張。至于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雙跏趺坐”說明:
(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guī)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xué)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采用以下的其他坐姿。
“單盤坐”說明:
(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diào)整。
(二)初習(xí)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采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xù)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其他坐姿”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臥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臥,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