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銹病病原
梨銹菌是真菌,屬于擔子菌亞門,病菌需要在兩類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樹上產生性孢子器和銹子器。在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上產生冬孢子角。如果砍除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梨銹菌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梨銹病為害癥狀
此病主要為害葉片、幼果和新梢。葉片受害,開始在葉片下面發(fā)生鮮明的橙黃色圓形斑點,數目不一,以后當病斑擴展到4—8毫米直徑時,病部中央密生橙黃色針頭大小的小粒點,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天氣潮濕時,溢出淺黃色粘液,此粘液由無數的性孢子組成,粘液干后小粒點變成黑色。病斑組織變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長出灰黃色的毛狀物,長約4—5毫米,此為病菌孢子器。一個病斑長出毛狀物10至數十條。銹子器成熟時,先端破裂,散出黃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銹孢子。后期病部變黑,葉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葉。
幼果受害,在果面產生橙黃色病斑,上生小黑點和毛狀物。病部生長停滯,梨果變成畸形容易早落。
新梢、果梗和葉柄 被害時,與果實被害癥狀大體相同,病斑上也產生性孢子器和銹子器,后期病部龜裂。葉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葉、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菟?,易被風折斷。
轉主寄主檜柏染病后,在針葉、葉腋或小枝上出現(xiàn)淡黃色斑點,稍隆起,翌年3月,病菌突破表皮生出褐色角狀物,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高5毫米、橫徑2毫米左右。雨后吸水膨脹,成為黃色舌狀膠質塊。
梨銹病發(fā)生規(guī)律
梨銹病菌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病部組織中越冬。翌年3月開始顯露冬孢子角,氣溫14—15℃時,冬孢子成熟約需10-20天。冬孢子女萌發(fā)時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主要是4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后冬孢子才能萌發(fā),產生擔子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梨樹發(fā)芽展葉至幼果期,均為感病期。當擔子孢子飛散,落在嫩葉、新梢和幼果上時,孢子萌發(fā)后直接從表皮侵略者入,也可從氣孔侵入。侵入10天左右手形成病菌斑。一般展葉1—9天葉齡的梨葉感受病最重,展葉13—21天侵染較輕,展葉25天后,潛育期約6—15天,接著在病斑上長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內產生性孢子,并由性孢子器孔口隨粘液溢出,靠昆蟲、雨水傳帶到其他性孢子器上,經受精后約25天,在葉背面形成銹子器。在銹子器中產生銹孢子,于5月末到7月上旬傳播到檜柏上,侵入皮層組織,以菌絲體在病部越冬。
梨銹病菌無夏孢子階段,不發(fā)生重復侵染,一年中僅有短時間的由擔孢子孫侵染梨樹。病害發(fā)生輕重,與梨園周圍有無檜柏的栽植,數量級多少及距離遠近有關,尤其距梨園2.5—5公里范圍內有無檜柏關系極大。在檜柏存在的條件下,病害能否發(fā)生嚴重,主要決定于氣候因素。若在梨樹展葉至幼果期間溫暖多雨,冬孢子大量萌發(fā),則梨銹病發(fā)生嚴重;若天氣干旱無雨,冬孢子不能萌發(fā),則病菌受到抑制。
梨銹病防治方法:
1、清除轉主寄主:徹底砍除距離梨園5公里以內的檜柏類樹木,是防治梨銹病菌的有效方法。在建立新梨園時,也應考慮附近有無檜柏存在,如有零星檜柏,應徹底砍除。
2、對轉主寄主噴藥:如梨園附近檜柏不宜砍除時,可對檜柏噴藥殺滅孢子。噴藥時間在梨樹發(fā)芽前,冬孢已角已經成熟,但末膠化時為宜,基本可以控制梨樹發(fā)病,使用藥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40%福美砷100液。
3、對梨樹噴藥:對檜柏噴藥,還不能徹底防治此病時,必須對梨樹進行噴藥,預防擔孢子的侵染。梨樹噴藥時間,應在梨樹萌芽至展葉后25天內為宜,即在擔孢子傳播侵染盛期限進行,每隔10天噴藥一次,連噴三次。藥劑種類,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硫懸浮劑2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4、徹底清園,減少越冬病原菌和害蟲。梨樹上的僵果、病技和落葉,常窩藏有多種病原菌和害蟲。因此,秋天落葉后,結合冬季修剪剪掉樹上的僵果和病枝,并及時打掃落葉、落果和樹枝,集中燒毀。
5、加強梨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一是在秋冬季深翻土壤,清除雜草,以便改善梨園衛(wèi)生條件,同時消滅越冬蟲、卵;二是結合秋、冬季梨園深耕,每年施一次基肥(以磷、鉀肥為主或施有機肥),及時搞好排水和灌溉;三是用生石灰涂干(按石灰、水1:3的比例稀釋),防止害蟲產卵,有蟲治蟲,無蟲防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