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五月六號,聯(lián)合王國的新國王--查爾斯三世就要正式蹬基了。
儀式彩排正在倫敦的半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這里閑雜人等不談新的國王,按照閑雜齋的傳統(tǒng),來聊聊另一個話題,英國國王的祖籍問題。
我們按時間順序倒推著來說。
先來講講新國王查爾斯三世。眾說周知新國王的母親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而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是希臘人,還是希臘和丹麥的雙料王子。他父親安德魯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四子,曾祖父則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親黑森-巴滕堡的艾麗絲郡主則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他是格呂克斯堡王朝的成員,憑借著喬治一世和克里斯蒂安九世的父系血統(tǒng),他即為希臘和丹麥的王子,自出生起就擁有兩個王位的繼承權(quán)。
在1947年7月正式宣布與未來的女王訂婚前,他放棄了希臘和丹麥的頭銜和王位繼承權(quán),歸化為英國公民,并采用了其外祖父路易·蒙巴頓海軍元帥的姓氏“蒙巴頓”。
所以,他的兒子,新國王查爾斯三世,應(yīng)該是希臘人或者丹麥人。他的王朝也應(yīng)該叫“蒙巴頓”王朝,而不是“溫莎”王朝了。但是,由于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御旨,“溫莎”王朝得以保留。
那我們就來說說“溫莎”王朝是哪國人吧。
The Badge of the House of Windsor (the ruling royal hou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other Commonwealth realms)
溫莎家族的徽章
話說一戰(zhàn)時期,英國王室為了爭取民意,喬治五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為表明與有親戚關(guān)系的德國君主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的家族名稱改為溫莎王朝,不再采用薩克森-科堡-哥達,這一舉動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可說是眾望所歸。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據(jù)聞由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選址奠基。這是“溫莎”王朝的由來。
溫莎城堡
那么上文所說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又是來自哪里呢?看名字就知道,德國。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表弟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殿下”,在婚前的1826年至1840年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的阿爾伯特王子。所以在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后,她的兒子英王愛德華七世就成為第一位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英國君主。
那么,從1901年的愛德華七世開始,一直到剛過世的伊麗莎白二世,他們都是德國薩克森人。
薩克森-科堡-哥達(紅)在德意志帝國的位置。妥妥的日耳曼人。
這里插一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1960年發(fā)布的一道樞密院御旨,御旨當(dāng)中宣布其后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所以現(xiàn)在還是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之前,從1714年到1901年,是漢諾威王朝,顧名思義,他們都是德國漢諾威人。
1701年,英國國會為避免天主教徒繼位,頒布《1701年嗣位法令》。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駕崩而無嗣,在喬治前面還有五十位血緣更近于安妮女王的貴族,但皆已信仰天主教,依法不得繼承英國王位。除了不久前逝世的母親索菲婭外,時年54歲的喬治成為血緣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教信義宗信徒,得繼承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威王室首位國王。他是首位以德語為母語的英格蘭君主,因不黯英語,便敕令輝格黨黨魁沃波爾爵士為首相并代為出席內(nèi)閣會議,此成為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
漢諾威王朝之前,是大家熟悉的斯圖亞特王朝,也就是被克倫威爾廢黜,后來又復(fù)辟的那個王朝。理論上,他們的先祖是法國人。這個等下再說,先來說說這個王朝的倒數(shù)第二個國王,威廉三世。他有個更有名的稱謂,奧蘭治親王。
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荷蘭語:Willem III, Prins van Oranje;1650年11月14日—1702年3月8日),出生即為奧蘭治親王,1672年7月任荷蘭省、澤蘭省執(zhí)政,1674年4月26日任烏德勒支省、海爾德蘭省及上艾瑟爾省執(zhí)政。他的岳父是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
威廉的幼年像。畫中的威廉周圍充滿了奧蘭治家族的象征物——橘子(Orange) ??現(xiàn)在的荷蘭皇室任然是奧蘭治家族的后裔,所以荷蘭的皇家色是橙色,就是橘子色。這也是荷蘭足球隊被稱為橙衣軍團的原因。
1688年,英格蘭正面臨一場危機,當(dāng)時的國王詹姆斯二世置國內(nèi)大多數(shù)人為新教徒的國情于不顧,企圖重新將天主教定為國教,而且強行鎮(zhèn)壓反對派、解散議會,已經(jīng)處于眾叛親離的邊緣。對此以丹比伯爵為首的托利黨、輝格黨等七位權(quán)貴秘密邀請威廉夫婦成為英格蘭君主。于是威廉三世看準(zhǔn)時機,親率2.1萬大軍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英格蘭。雖然詹姆士任命親信約翰·邱吉爾率領(lǐng)三萬英軍在陸上迎擊威廉,但英國人紛紛倒戈(包括主帥約翰·邱吉爾),使威廉輕而易舉地攻下了倫敦,將岳父詹姆斯二世趕到了法國。
新召開的議會與威廉三世協(xié)商,威廉與其妻子瑪麗可以一起被接受為英格蘭君主,但條件是必須接受議會通過的《權(quán)利法案》。其主要內(nèi)容是君主未經(jīng)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jīng)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等,而威廉與瑪麗同意此法案,于1689年一同登基為共治雙王(兩份王冠),稱為“威廉和瑪麗“。他們是荷蘭人。
再前面的歷史稍微有點復(fù)雜,光玫瑰戰(zhàn)爭就能講五期。
玫瑰戰(zhàn)爭的人物關(guān)系圖
所以,我們挑主要的歷史事件來說。
時間來到11世紀(jì),威廉一世是維京掠奪者羅洛的后裔,從1035年起成為法國諾曼底公爵紀(jì)堯姆二世(Guillaume II)。威廉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而確立自己的權(quán)力,到了1060年,他穩(wěn)固在諾曼底的統(tǒng)治,1066年,威廉要求成為英格蘭國王。他率領(lǐng)一支由諾曼人、布列塔尼人、佛蘭芒人等民族組成的法蘭西聯(lián)軍入侵英格蘭,在黑斯廷斯戰(zhàn)役中戰(zhàn)勝哈羅德二世的英國軍隊,隨后鎮(zhèn)壓英國人的反抗,這就是著名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所以,從諾曼征服開始,英格蘭的國王可以說或多或少都有法國的血統(tǒng)。
諾曼底公國的領(lǐng)土
再往前追述,也就是被“征服者威廉”打敗的國王哈羅德二世及其先祖,就到了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英語:Anglo-Saxon England)時代了。這個時代是指中世紀(jì)早期從公元5世紀(jì)羅馬不列顛統(tǒng)治結(jié)束后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的一段英格蘭歷史時期。在這期間來自西北歐的日耳曼蠻族部落(盎格魯-撒克遜人,包括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和弗里西人)入侵并定居大不列顛島,在征服取代布立吞原住民后建立了若干王國,古英語也取代了凱爾特語成為主要語言。所以這時期的英格蘭國王都是北歐的日耳曼人。
盎薩時期的七個王國。這些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比如肯特,艾塞克斯等。
盎格魯-撒克遜人后來一直是英國人口組成的主要民族,以至后來的北美州,澳洲,新西蘭等,都是盎薩人的后裔。他們身材魁梧,敦實,但不是很高大,毛發(fā)比較旺盛。典型的就是前英格蘭國腳魯尼。
為什么要特別說一下盎格魯-撒克遜人呢?因為按照網(wǎng)絡(luò)流行的說法,工業(yè)革命后的現(xiàn)代社會,主要就是由盎薩人推動的,先是英國后是美國,都是盎薩人的后裔。現(xiàn)在還是盎薩人主導(dǎo)世界。當(dāng)然這個只是謠傳,閑雜人等沒有考證過。
再往前,就沒有英格蘭王國了,只有不列顛尼亞省,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從西元43年至410年羅馬帝國占領(lǐng)并統(tǒng)治了大不列顛島南部地區(qū)。
這么看來,大英帝國就沒有一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國王??!
唯能從傳說中,找到一個:
亞瑟王(英語:King Arthur)。是不列顛傳說中的國王 (不確定歷史中是否有其人),也是凱爾特英雄譜中最受歡迎的圓桌騎士團的騎士首領(lǐng)。其妻為關(guān)妮薇王后(英語:Queen Guinevere )。在威爾士的資料中,亞瑟被描繪成后羅馬時期不列顛領(lǐng)袖,他在 5 世紀(jì)末和 6 世紀(jì)初與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入侵者作戰(zhàn)。
但是,不管皇室在哪國人手里,聯(lián)合王國卻一直延續(xù)下來,并曾是世界第一帝國。也許“王在法下”的君主立憲制,是其中一個原因吧!
在此,閑雜人等不做評論,只提前遙祝“LONG LIVE THE KI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