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地緣總是密不可分,四川邊緣、毗鄰云南的西昌,飲食譜系自然介于川滇之間。
食物和地緣總是密不可分,四川邊緣、毗鄰云南的西昌,飲食譜系自然介于川滇之間。
比如邛海魚鮮烹飪,過去打漁人船上自帶鍋具,考究一點放一口古城會理手工打造的銅鍋,花白鰱(鳙魚)一上岸,三下五除二剖整好,魚鰓和魚鱗都不用處理得過于干凈,扔進鍋中舀上湖水就煮,有時從岸邊摘個青南瓜,用拳頭擂成塊,增加一些清甜風(fēng)味;有時隨手扔兩個同樣引自云南、慣用了百年的“蔻”(類似于草果或者砂仁的姜科香料,本地人叫‘蔻’,學(xué)名待考),就像滇南至東南亞的香料運用手法,傳到本地產(chǎn)生了點到即止的清淡變種。粗獷的魚塊煮熟,搭配干辣椒、鹽和醋的蘸碟,又難免讓人想到云南單山蘸水——過去漁家勞作時的簡單美食,如今對照起來,與洱海砂鍋魚頭、撫仙湖銅鍋魚,都有一脈相承的意味。
比如傳統(tǒng)小把竹簽燒烤,不像北派燒烤,各種食材都喜歡用一把孜然加成,而是有著分門別類、豐富厚重的調(diào)味,基本的麻辣焦香與滇西北昭通燒烤有類似之處,而酸菜、折耳根和特殊蘸料的運用,甚至帶著滇南的韻味。近年流行的火盆燒烤,把大塊雞肉、豬肉放在鐵桶四周或者特制金屬網(wǎng)上炙烤到焦香四溢,一邊自己動手一邊大快朵頤,又是涼山州東北部彝族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粗獷做派。還有一種淡水蚌的烹法不知是否西昌獨有——在炭火上以蚌殼烤蚌肉,佐以川味泡椒、花椒、蔥姜蒜末和大量食鹽味精,以麻辣咸鮮脆的濃烈味道斬獲固定擁躉。從前總詬病烤淡水蚌的重口味,直到一次在餐館手癢點了江南風(fēng)味的河蚌煮菜苔,發(fā)現(xiàn)連大量白胡椒粉也壓不住淡水蚌呼之欲出的腥臊,才知道七成調(diào)料三成蚌肉的做法自有其道理。
比如雨季吃菌,無論是風(fēng)雅考究、還是高調(diào)瘋狂,西昌人都比拼不過云南鄰居,但相同的季風(fēng)氣候、相同的連綿夏雨,總歸會熏陶出味覺上相同的執(zhí)念。雞樅自不必說,搭配簡單的青椒和鹽,清雅鮮甜人見人愛,跨越地域獲得傻白甜的公共認證。因為(有可能的)致幻作用而紅透賽博空間的見手青(西昌人叫見水青)有著復(fù)雜的煙熏、奶油和木質(zhì)味道,是孩提和年少時斷然不會喜歡的、指向模糊略帶危險的成人味道,卻很有可能一試成癮、念念不忘。松茸從90年代就通過本地集散,行銷日本和韓國,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逐漸祛魅,走入尋常人家變成輕奢食材。松露叫“豬拱菌”,尋找方法如同字面所講,以攀枝花為圓心,400公里范圍便是中國松露的主要產(chǎn)地。在歐洲主廚看來,或許很多西昌人囤積著大量松露的冰箱冷凍室需要加把密碼鎖,而我們卻不以為然,松露用法也不是作為絲絲縷縷的金箔,為高級菜肴黃袍加身,而是像小土豆般大量扔進老母雞湯,搭配松茸、虎掌菌,獲取一鍋外鄉(xiāng)人看來過分奢侈的鮮美。
斗轉(zhuǎn)星移,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的影子如今依稀可辨,西昌近郊的耕地漸漸被商業(yè)地塊取代,剩余良田大多架起大棚,種植利潤更高卻不太適合季風(fēng)氣候的葡萄,從前的食材、吃法和食肆形態(tài)隨之慢慢變遷——只有改變才是永恒不變的。如今到西昌,如何在傳統(tǒng)和變化之間尋味,如何通過一口食物緬懷往日迎接未來,下面是本地人的一些參考建議:
? 西昌牛雜粉
地址和攻略見上篇《我私人的西昌漫步地圖》
?會理雞火絲
雞絲火腿絲熬制的高湯,佐以云南地區(qū)常見的餌絲,咸鮮爽口,店家自制的麻辣大頭菜絲和糊辣椒風(fēng)味獨特,一定要試試。
?南街姐妹油茶
油茶大概是“湖廣填四川”時期就已帶入西昌的街頭早餐,炒米糊配上酥脆馓子和花椒面,是很多50歲以上本地居民的心頭好,而年輕的西昌人,可能更愛喜茶喪茶一點(誤)。上篇講到姐妹油茶已經(jīng)拆遷,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尋得新址重新開業(yè)了。目前高德地圖上暫時還找不到,不過到了大通門,沿南街往北漫步就可抵達,與舊址相隔不過百米左右,沿途還有坊間口碑很好的手工豆腐、豆?jié){,大餅、糕點也可以隨意嘗試,基本不會踩雷。
?小漁村鮮辣魚片
這家貌似在地圖上找不到,位于城東川興鎮(zhèn)便民綜合市場的最角落,有幾分邛海邊傳統(tǒng)的燒烤味道。五花肉、牛筋、小腸、魚排、郡肝必點,喜歡吃魚鰾同學(xué)的也可以在這里得到滿足。茄子整個烤好后剖開,填入本地腌菜和香蔥等調(diào)料,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前面說到的烤邛海淡水蚌可以問問店家碰碰運氣,大概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有。
?龍眼井羊肉
主營羊的一切,肉、肝、羊排、泡椒肚雜都值得一試,素菜像包漿豆腐、餌塊和土豆片也深受歡迎。
?胡四哥
吃綜合網(wǎng)燒的地方挺多也很嘈雜,賣唱的、賣花的、行酒劃拳的好不熱鬧,基本上食客多的地方都不會差到哪里去,也就不贅述了。只推薦一家胡四哥,牛肉、黃喉等食材還不錯,是在特制油盤中滑熟,辣椒香醋的蘸碟中打滾,再包入生菜中食用,清爽不膩。小饅頭、餌塊放在鐵網(wǎng)上烤至焦黃,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胡四哥在市內(nèi)有多家分店,地圖上搜搜,可以遵循就近原則,口味并不會差太多。
需要注意的是,燒烤一般只在晚餐和夜宵時段營業(yè)。
崗窯一魚三吃、明華餐館,稱一尾五六斤的花白鰱,可同時做成南瓜魚頭、炸魚排和麻辣魚,醉蝦和桑拿蝦依你喜好,不過草蝦多半為攀枝花二灘水庫飼養(yǎng),其他細節(jié)不再贅述。
七八月間趕早,東郊川興鎮(zhèn)便民綜合市場和農(nóng)貿(mào)市場有琳瑯滿目的野生菌售賣,不過附近加工餐館未成氣候。鑒于野生菌有一定危險性,不建議自行烹制食用。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前往專門食肆品嘗倒是最安全的選擇。
順便,說到川興農(nóng)貿(mào)市場,市場內(nèi)的桑記涼粉可以探訪一下。姜蒜糖醋蘸水配上顏色微黃的米涼粉和蕎涼粉,口味與紅油豆豉為重的川北豌豆涼粉又有很大不同。作為麻辣小吃的最佳伴侶,本地冰粉只加紅糖水和酸角(羅望子)水,個人更pick這種酸甜簡單無負擔(dān)的味道,而不是那種加了糍粑、芋圓、果脯……可以當(dāng)下午飯吃的冰粉。
沿川興鎮(zhèn)東北側(cè)356國道(昭覺方向)蜿蜒前行幾公里抵達爾舞村,四周近山本身就是野菌產(chǎn)地,當(dāng)?shù)厝硕嘁允帐垡熬?、?jīng)營餐館脫貧奔康,逐漸形成氣候。小院壩和湯味鮮都可以一試,野菌湯鍋以雜菌和老母雞打底,強制性烹煮三十分鐘后,菌香四溢、湯濃味鮮,雞肉也好、菌菇也罷,不用蘸碟就已十分鮮甜。
值得推薦的獨門吃法是:吃到最后向店家討一小把掛面下鍋,吸收了湯汁精華的白味面條撒上少許蔥花,瞬間就將菌湯的美味升華到新的境界。
另外,如果你還沒品嘗過網(wǎng)紅見手青和最為素顏的雞樅的話,可以請店家分別單獨烹制一份。見手青依店家做法就好,不用特別要求;雞樅的話,建議囑咐掌勺師傅,只與少許青椒合炒、鹽味放淡一點,不要多余贅飾(蔥姜蒜子走開,味精、雞精更是萬萬不可),否則雞樅清水出芙蓉般的鮮甜便會輕易湮沒在喧囂中。
鑫鑫彝風(fēng)和火把廣場旁的阿斯牛牛提供改良彝族餐,還可以觀賞歌舞表演。酸菜雞、坨坨肉、坨坨雞、蕎餅、大段香腸都可以一試,分量稍大,不過彝族餐大多沒有湯湯水水,打包也是相當(dāng)方便。
另外,如果你第一次來川渝地區(qū),想在西昌嘗嘗重慶火鍋,也可以去力平醫(yī)院背后的漁大火鍋跑馬觀花。
從前川人的口味比較執(zhí)拗(或者狹隘),如今地域交流愈發(fā)頻繁,老西昌的挑剔也被逐漸打破,第一口炸雞、第一口榴蓮、第一口芝士、第一口壽司……美食的嘗試不斷碰撞著、變化著、豐富著,等待每一位旅人自己在街巷阡陌間打開心扉、勇敢探索。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若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