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宋、遼瓷器鑒別應知
中國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漢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農(nóng)夫、廚師、歌舞、舞樂、雜耍等,動物有豬、羊、牛、雞、馬、犬等。建筑有隨葬的冥器中的多層樓閣、亭臺、糧倉、豬圈等。在燒制中漢唐時代很多用了鉛釉,如北齊時范粹墓出土的黃釉扁壺,胎質(zhì)細膩,釉色米黃、模印浮雕樂舞胡人的裝飾、神態(tài)生動、制作精巧。
瑰麗的唐三彩更是精美。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東來囊駝滿舊都”,“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當時用彩釉制成的馬、駱駝。有的描寫生活,有的描述了絲綢之路,有中亞種的雙峰駝,有*的單峰駝等,使今天的人們能感受到當時的繁榮,也給歷史留下了考證。
在中國陶瓷史上以青釉為瓷器最早的色釉瓷,這應屬于越窯。早在東漢時期發(fā)源地浙江的上虞、余姚、德清、寧波、紹興、蕭山、永嘉等地。這種青瓷在早期是無精細的配料標準,無最佳溫度的燒制。所以油料成色不是太穩(wěn)定。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技術已是很有標準的,很有技術,很不簡單的了。因此看一個古老的文物瓷器要用歷史的觀點去看,也應在認識瓷器的同時要知道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
中國最古老的瓷器應是青瓷,越窯是中國最早的青瓷。以綠青色為主,這種青色泛黃、泛微黃、泛灰青閃黃等。以鐵為著色劑,含量在%~%之間,呈色后的青色為灰黃閃綠或微綠色。這種瓷通稱青瓷也稱綠釉瓷。在青瓷以后又出現(xiàn)了五大名窯。哥、汝、官、定、鈞等多種窯。
越窯
1.越窯越窯古老到東漢,甚至更老不奇怪。
代代有詩贊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
浙江余姚上林產(chǎn),秘色神秘有年代。
注解:
越窯是一個古老的窯場,早在東漢時就有了。依照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最早到商晚期(馮先銘《中國陶瓷》一書336頁)生產(chǎn)的窯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考察發(fā)現(xiàn)窯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鐵燒制的,在古代對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淺度可見釉面不太勻。
還有一種一直被贊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陜西法門寺,唐、五代塔基中發(fā)現(xiàn)瓶、碗、碟14件之多。并有記載,其色為黃青色。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于天下。其實社會上現(xiàn)存的越窯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
2.東漢、三國、晉越窯青色辨
東漢越窯有青綠,三國越窯豆青好。
灰黃微綠晉越燒,越窯用鐵青瓷早。
注解:
中國青釉發(fā)明于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產(chǎn)始于東漢越窯。青釉是用低于3%的鐵在800℃以上的溫度燒成的。為了改變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還原溫度燒成了不同感觀青色的瓷器。它們的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鐵的比例是%~%,只有青綠色含鐵比例是,是用強還原溫度燒制(詳細見表1)。三國時期燒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晉代燒成灰黃色和微綠色,但都是用鐵做呈色料的。
3、陶器特點
普通粘土制為陶,溫度九百燒陶窯。
百分之三陶中鐵,胎粗釉粗質(zhì)不牢。
不施釉或低溫釉,吸水性好音低陶。
注解:
陶是用普通粘土經(jīng)900℃高溫燒制成的,元代瓷是用麻倉土和高嶺土,是一種瓷、土共成的瓷用好土,元代以前瓷大部分是由瓷土燒成的,陶含鐵超過3%,胎粗,質(zhì)地不堅固,常常有吸水性,扣之有聲音低,沒有瓷的聲音清脆,明瓷早期五千年前就為了防裂在粘土中加入沙子和稻殼,稻殼燒后成為炭,有20%成為硅。在早期的陶器中就燒制成篦子、蒸屜等用具。
4.陶器
陶器掛釉不是瓷,制胎瓷土才是瓷。
鑒別要看足底胎,吸水若高不是瓷。
扣之聲音有不同,足粗松散愛掉渣。
注解:
在陶器上掛釉,畫紋飾,看起來像瓷器,其實不是瓷器,它還是陶器。因為區(qū)別在于用什么料制胎。陶器所用陶土的含鐵量在3%以上,陶坯要比瓷坯粗,質(zhì)地不如瓷,不施釉或施低溫釉,有的施釉不滿,由于質(zhì)地疏松,吸水性比瓷胎高得多。陶器是用低于900℃燒成的。
5.瓷器
高嶺瓷土制瓷坯,瓷中含鐵比陶低。
溫度高燒一千二,瓷用瓷土制成坯。
瓷器基本不吸水,扣之聲脆是瓷坯。
注解:
瓷器是高嶺土制坯,含鐵量在3%以下,燒成溫度達1200℃以上。施高溫釉,細釉,有的施幾次釉,瓷胎的吸水性很低,施釉的部位幾乎不吸水,質(zhì)地密,堅固??壑暼珑姡玷F。從元代起瓷土采用二元配方,即用高嶺土和瓷石按一定比例制為瓷土,使瓷工藝向前發(fā)展了一大步。
6.五大名窯
哥汝官鈞胎色灰,官胎質(zhì)密釉下垂。
汝窯薄胎又裹足,鈞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體輕認定窯,竹刷芒口淚淌垂。
注解:
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鈞窯。胎是灰色,但官胎質(zhì)密釉下垂,汝窯胎薄裹足,鈞窯胎重、厚的超過汝窯和官窯、哥窯器。胎薄體輕是定窯特點:胎白、口沒釉,定窯有足刷紋,釉有淚滴下垂的痕跡。
7.看四大名窯的足
哥足灰胎火紅連,紫金土色官足聯(lián)。
汝窯裹足有支釘,鈞窯露足如鐵環(huán)。
注解:
哥窯足灰色,足圓潤,官窯胎因用紫金土,足表層是鐵褐色,給人以和釉子連在一起之感覺,但胎里也是灰的。汝窯釉裹足是特點,鈞窯露足表層如鐵,足如泥為宋,足有砂粒為元鈞。就是說:細為宋代粗為元代。按時間定窯五大名窯之首,是在邢窯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白瓷。早在宋代就不用化妝土了。有醬、白、紫、紅綠等色,有淚滴、竹刷紋。定窯器件是五大明窯中最輕的。
鈞窯瓷
鈞窯瓷在北宋時就生產(chǎn),到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繼汝窯之后在河南禹縣(當時稱鈞州,故名)。以當時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為最有名。燒制品為最好,是燒制皇室用瓷。這種窯的瓷先燒素胎,出窯后施釉進行二次燒制,以銅摻入釉料,使其產(chǎn)生泛紅色的釉面。在高溫下產(chǎn)生窯變現(xiàn)象千變?nèi)f化,有玫瑰色、有天藍色、天藍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紋、底上有蟹甲綠和記大小規(guī)格的數(shù)字,如:一、二、三、四。這些數(shù)字恰似數(shù)字款。鈞窯器造型古樸典雅、釉面自然。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歷史長河中。鈞瓷的出現(xiàn)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認出宋代好的鈞瓷器件也不是很簡單的事。這要有斷代能力才能分辨出來是宋代的還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鈞瓷的特點,才會知道鈞瓷時代特征,也要學習鑒別技術。
8.鈞窯
胎骨堅如鐵,銅紅釉器也。
叩之出鐵聲,紫褐淺灰結。
二次燒為絕,藍青白如雪。
變化萬色云,曲流為特寫。
釉淌補裂紋,蚯蚓曲爬也。
瑪瑙摻釉中,萬花的世界。
注解:
釣窯幾個朝代都燒,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鑒別,看宋代的各種特點,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釉流淌有旋渦,有蚯蚓走泥紋,窯變?nèi)f千像萬花筒,釉中含銅。
9.鈞瓷幾個朝代的不同
鈞瓷宋元明清燒,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鈞胎釉為最好,元差清細神韻孬。
元鈞胎粗又含砂,清鈞細制胎又糙。
注解:
釣瓷在歷史上幾乎沒間斷過,但是人們追求的是宋代的鈞瓷,但是很少,而元鈞和清代鈞窯是有區(qū)別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鈞釉好、胎好,元鈞粗糙,清鈞過細,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韻是不夠的。
10.宋鈞
鈞窯常常帶斑紅,高溫釉中含有。
紅斑藍釉有過渡,蚯蚓走泥紋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細,高嶺土久億年成。
注解:
鈞窯紅斑是釉中含銅所出現(xiàn)的,紅斑和其他釉色交接處有一過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過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紋,有蟹甲綠,足有滿釉的少,胎質(zhì)有泥質(zhì)成為宋產(chǎn)。砂質(zhì)的為元代的。應該說,鈞瓷和景德鎮(zhèn)瓷用的高嶺土瓷胎是有區(qū)別的,和其他窯口用料也不一樣。
11.宋元鈞瓷鑒
宋鈞釉活到圈足,元鈞釉呆不到足。
宋器簡單少雕琢,紅斑過渡蟹青熟。
蚯蚓走泥兔毫在,瓷胎色釉鑒自如。
宋鈞窯釉活,釉到足圈、元鈞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紋明顯。有的是兔毫紋,紅斑有過渡邊沿,有蟹甲綠,釉好胎如泥為宋。足粗走泥紋不活為元。
12.鈞瓷五色
玫瑰紅色海裳紅,天青粉青月白青。
窯變出色十幾層,各色釉亮白不明。
注解:
配釉采用銅磷鐵錫等多種元素,分別配制,分層掛釉,使釉層結構復雜多變。鈞窯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紅、玫瑰紅,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鈞瓷號稱千年不變色,證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帶有棕眼。
13.鈞瓷辨認
官鈞民鈞歷代鈞,斷代分鈞怎么分。
官鈞穩(wěn)重多下墜,質(zhì)堅胎硬扣鐵音。
多次施釉顯肥膩,流淌曲線扶感親。
蚯蚓走泥有動感,紫紅窯變飄渺真。
民鈞金鈞和元鈞,數(shù)字大小把器分。
蟹甲綠斑護胎釉,胎質(zhì)粗糙釉不均。
走泥呆板釉不活,看足釉胎把代分。
金鈞胎粗色發(fā)黃,足釉半截是元鈞。
堆貼鏤劃重又大,釉淌面粗元代鈞。
元后各代仿鈞勝,胎粗釉呆器失真。
注解:
鈞窯代代沒停過一直有燒造,也分官鈞、民鈞。官鈞穩(wěn)重,器有下墜感,胎質(zhì)堅硬,扣之聲音如鐵,多次施釉顯得肥膩,有流淌的曲線感,手能撫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紋,有流動感,有的有紫紅色的窯變飄渺如真,底有蟹甲綠斑,有護胎釉,有數(shù)字如款號的大小,數(shù)小的大,數(shù)大的小。 民鈞和元鈞走泥紋呆板,胎質(zhì)粗糙釉不均。
金鈞粗而發(fā)黃露胎多。
元鈞幾乎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貼紋飾,釉流淌嚴重。元以后仿品雖精,但紋飾呆板,失真不活。
斷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紋飾,如:宋不加裝紋飾,元半截釉,金元胎黃褐,顯粗糙。
14.均瓷觀泡
均窯銅紅大泡出,泡在水流旋渦突。
溫潤色淺光環(huán)圍,窯變天藍泡更疏。
釉色流動不如紅,天青泡多密不疏。
大小都見不分層,月白釉中泡不出。
紅斑器物泡很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均窯觀泡銅紅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渦中。溫潤色淺,有光環(huán)圍著泡。天藍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動狀態(tài)不如紅釉,天青泡多密,釉沒什么流動感,大小泡都有,幾乎在一個平面上,不分上下層。月白釉中泡很少幾乎不出泡,紅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紋都是小泡。
15.鈞瓷觀泡釉簡句
銅紅泡大旋渦出,色淺溫潤環(huán)中孤。
變藍動感不如紅,天青泡多大小突。
月白無泡紅斑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參見14注解。
汝窯
汝窯在河南省的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宋代時屬汝州)故名汝窯。汝窯是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這種瓷胎不太厚、釉色有天青、天藍、粉青、三彩等,是一種非常不一般的窯口、汝窯瓷釉色好看,而且釉光瑩亮,在光照下有不同角度出現(xiàn)不同色度之說。器形以小型為多,常見的為洗、爐、尊、長頸瓶、盂、缽類。
汝窯有開片、底為支釘燒造。
過去認為汝窯在歷史上僅燒20余年(在2000年后由鐵源著《宋遼陶瓷鑒定》一書中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汝窯燒造時間為北宋初至北宋晚期的150余年,燒造的器物既有宮中傳世品,也有民間日常生活用瓷,不反對汝窯的“官窯”性質(zhì),又將“民汝”并入汝窯。這種觀點是隨現(xiàn)代考古挖掘的出現(xiàn),來認識的,這也是拓寬了人們對汝窯瓷的認識眼界和收藏需求,當然也對官汝、民汝、好的、差的等問題產(chǎn)生了鑒別上的需求。 汝窯的款識有“奉華”、“蔡”、“甲”、“乙”、“丙”、“丁”字等,字以微凸雕為佳,在五大名窯中常有以汝窯為魁之說。但如何能鑒賞到好的精美的汝窯瓷和見到一件一般的汝窯瓷是不一樣的。人們追求想見到的往往是宋代的最佳的汝窯瓷器。所以人們常說:“家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16.汝窯
汝窯河南寶豐縣,青色粉豆卵蝦現(xiàn)。
胎體薄來釉層厚,玉石質(zhì)感細開片。
多為仿古青銅器,更有彌足價上萬。
注解:
汝窯有黑灰色有白灰色,要注意鑒別,因有假的。
17.汝窯簡句
胎白釉厚玉碎片,粉豆卵青彌足萬。
注解:
汝窯的胎是香灰色的,也有白胎的,釉如玉,開片碎,有粉青、豆青、卵青幾種色。汝窯瓷本身就有彌足珍貴之意。
18.汝窯看形聽聲
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開片扣木聲。
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硅化芝麻釘。
注解:
汝窯瓷的特點是薄胎,細釉,釉色有天青色、粉青、月白三種,因胎薄,又開片,所以常常是扣之木聲,口、足都向外撇,胎是香灰那樣的白中泛灰的白灰色,支釘顯凹,如芝麻的痕跡,常見支釘處顯硅化的狀態(tài)。(扣之木聲是胎薄、開片造成的)
19、汝瓷鑒
脫口釉色凸若白,化妝土白支釘白。
月白粉青天青色,足撇八字足跡白。
放大鏡看瑪瑙釉,蟬翼蟹爪紋亮白。
天變釉變光照粉,泡封釉內(nèi)疏朗來。
汝瓷釉好少紋飾,扣如木聲銅聲來。
注解:
因汝瓷胎白中略灰(香灰色)所以釉在高溫下脫口后口顯白色,支釘痕跡也顯釉,也是和胎色化妝土有關。汝窯釉有月白、天青、粉青三色,口和足均外撇,足跡釉少顯灰白。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因有瑪瑙、玉石中含銅等元素引起的漿紅色圓點(有人稱瑪瑙),開片大多顯蟬翼紋和蟹爪紋,在紋路中有白亮裂紋,泡封在釉內(nèi),稀疏,口顯上揚??廴缒韭暬蜚~聲,這要看開片情況,如開片深、多、就是木聲,反之就是銅聲。
20.識汝瓷
汝瓷形好器件精,撇口撇足汝瓷興。
制胎口底都外撇,釉厚收撇足不清。
高嶺土老系數(shù)二,是收是撇看誰精。
坯胎火烘白圾碎,寥若辰星泡亮晶。
注解:
汝瓷撇口撇足的好,但要看胎體。因為釉在足根涂留的厚時,就會將撇足誤認為是收底足型,那錯了,因為足根有時釉厚,其實還是撇足,給人感覺是收底型。汝瓷用高嶺土成坯的老化系數(shù)是2%,胎釉之間在支釘處可見硅化現(xiàn)象,這是釉好的結果,泡寥如辰星,坯胎燒成小碎開片。
21.汝瓷鑒八個要點
口撇足撇扣木聲,像棉似霧泡晨星。
開片線細隱約藏,氣泡瑪瑙*鑒。
手工拉坯腰鼓好,釉色可變芝麻釘。
支釘看白護胎釉,胎釉夾層顯白坑。
兩頭收撇中鼓好,支釘硅化白或青。
注解:
汝瓷釉滿,裹足,扣之木聲,口、足都微外撇,氣泡中可見紅色及其他色。還有瑪瑙粒,這些沒有熔化徹底的膠狀細小粒,在還原溫度后以顆粒狀存在釉中,好像在釉中含有像玉石的微粒一樣,另外還有像在玉石體態(tài)中存的棉和霧一樣的霧團。支釘小如芝麻,痕跡有點硅化。胎是灰胎開片細,泡若晨星亮而少,都是手拉坯,假的是模具制坯,從器形整體上看中部有點鼓。看支釘位似白色,但胎是灰的,支釘?shù)募鈹囡@白,這是化妝土層顯白。還要注意其他因素,可防止漏掉真品。
22.汝瓷看內(nèi)相、看底支釘
汝窯釉中有霧棉,釉下霧棉泡等閉。
色粒沉淀釉層下,釘痕硅化要審嚴。
注解:
汝窯釉下有像玉中霧棉一樣狀態(tài)東西,氣泡就在這釉層下,釉層下還有微小的藍或其他色的有色粒狀物,這就是所謂存在釉層中的色料粒和玉石、瑪瑙、支釘部位有硅化現(xiàn)象,型如芝麻粒。
23.汝窯官瓷民瓷辨
隨光變色迎光紅,瑪瑙釉中小點紅。
足圈外翻芝麻釘,泡亮稀疏才看成。
胎輕邊薄扣木聲,汝官汝民都算成。
注解:
汝窯瓷最奇異之處是隨時間的光照變化而變化,在迎光亮照看時出現(xiàn)泛紅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有瑪瑙粒和卵清一樣的特征,有瑪瑙的紅色粒,足圈內(nèi)墻外倒、外墻外翻,支釘像芝麻狀,泡像云母一樣顯微黃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見到泡底。所謂瑪瑙粒,也許是化妝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顆粒。因不知道過去說的瑪瑙粒是用多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看的。
24、汝窯釉層
汝窯大泡有間距,泡泡稀疏不一致。
泡兒坐在圓環(huán)上,褐白天青瑪瑙粒。
大小不等形無規(guī),眼見色點沒融粒。
注解:
汝窯大泡間距也大,稀疏的程度不一致,泡都是坐在一個清楚的圓環(huán)上。褐白天青釉中有瑪瑙粒,大小不一,用三四十倍以上的放大鏡看釉,可見釉下有好似沒熔成釉的藍色或其他色的顆粒珠。
25.汝窯看泡簡句
汝窯泡大亮距亂,環(huán)上坐泡瑪粒見。
注解:
汝窯看泡,泡大亮,距離不均,亮泡的根坐在一個環(huán)上,即泡的根部有一個深色的環(huán)。在看泡中又可見到?jīng)]熔好的粒稱瑪瑙粒。
26.從釉泡層看汝瓷用釉料
汝瓷泡兒亮晶晶,透明釉下像辰星。
稀疏大小像黃米,定有瑪瑙釉層中。
瑪瑙共有七種色,難能七色全釉中。
注解:
汝瓷氣泡亮,像云母一樣的晶瑩。它在一種比其他釉更好的釉面下面,像辰星一樣閃耀,氣泡稀而疏,汝窯瓷釉中肯定在胎面含瑪瑙玉石一類的東西,它顯示在釉層中,因瑪瑙有七種之多的彩色,但是釉中顯示出來的不一定是七種,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種或幾種,因此只找紅粒也不對。這是釉料決定的。
27.汝瓷看口足、開片、棕眼
口撇足撇洗盤碗,體輕邊薄灰胎顯。
芝麻釘痕光變釉,瑪瑙作用紅色閃。
泡兒瘳若似晨星,看裂還要看棕眼。
小裂白亮大裂深,多看細看別走眼。
注解:
口、足都向外撇,是灰胎口薄,芝麻一樣的支釘痕有?;诓煌嵌裙庹諘r器表出不同色,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鏡看有沒熔化成釉的所謂瑪瑙粒(也許是化妝土的成因引起的),泡少而亮,有裂線(開片)有棕眼,小裂白亮大裂深。
28.真假汝瓷辨
真品拉坯仿注漿,真紋鱗狀仿呆當。
真刻嫻熟仿死板,真汝胎灰仿白霜。
灰胎施釉顯彩紅,胎中微銅化粉裝。
真釉變光仿不變,真泡亮晶仿無光。
真多瑪瑙仿確少,真口撇侈仿收幫。
真足八字假收足,真有紅粒假難裝。
真腰弧形仿直板,真線細曲仿粗當。
真線曲隱仿顯直,重要應看否變光。
還看瑪瑙釉混凍,釉中霧團活不疆。
真汝支釘芝麻型,假汝支釘圓點裝。
真汝釉層如霧團,不見胎面霧遮裝。
假汝費盡鬼心力,條條都對太難當。
真汝足色也有紅,追灰莫樣紅遭殃。
灰胎施釉顯粉紅,胎中含銅出粉裝。
注解:
真汝窯瓷器是手工拉坯,仿汝窯瓷是注漿成形,真汝窯瓷器的鱗狀開片很自然,仿得呆板;真的刀工嫻熟,仿得死板,真的胎灰,仿得胎白,真的光下不同角度有變光,胎灰白灰,仿得胎潔白,過于輕白,真的泡少而亮,假的足、口向里收;真的圈足八字形,假的直;真的有紅色瑪瑙?;蚱渌?,假的無;真的器腰多弧形中間向外鼓,假的死板;真的開片細、曲,假的直又粗;真的開片線細隱在下,而假的明直;真的瑪瑙粒,泡向在霧團里,像玉中的棉霧,假的不是;真的有向芝麻一樣的支釘痕跡,痕跡有被釉玻化的邊沿,胎顯灰色,釉裹足,扣之聲如木聲,足也有灰紅色的,因胎含銅色顯粉紅為真,但是太過于醬紅為假的。因此如果迎光看胎土色顯微泛紅為真。
定窯
定窯窯址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東西燕川村及北鎮(zhèn)村一帶。曲陽自唐代起屬定州(今河北定縣),故名為之定窯。窯址距曲陽縣城30公里,地處太行山東麓余脈。定窯瓷是我國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開始,五代時發(fā)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燒醬釉、黑定、綠定等有色瓷器。定窯瓷在元中期已停燒了。定窯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窯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淚滴痕,有竹刷痕跡。在器面上有刻劃的紋飾和印壓的紋飾。紋飾線條活潑、流暢,在薄胎上的刻劃深度適中,造型輕巧而又靜雅,如龍頭凈水瓶、圓盒、蓋罐等大小十分適中,花紋非常流暢,瓷枕與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在曲陽燒出的定窯的胎瓷后,各地窯口大量學習制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窯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燒制了一些醬釉,綠釉的定窯式樣的瓷器,如:北方的遼制作了很多類似定窯的產(chǎn)品。但是由于工藝、技術、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達不到真正的定窯標準,所以人們也同樣稱這些其他的窯產(chǎn)的定窯式產(chǎn)品為定窯系產(chǎn)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窯產(chǎn)品的特征才能在實踐中認出真定窯產(chǎn)品還是窯系的產(chǎn)品。
29.定窯唐、宋釉的區(qū)別
唐定色灰宋發(fā)黃,宋時淚滴灰點唐。
南宋生硬北唐輕,黑定無色暗點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窯,那時和宋早期的定窯相似釉色顯白中泛灰,有灰點,北宋時發(fā)黃,南宋時瓷較硬重,而北宋和唐時較輕,黑定幾乎無泡,黑中有灰白麻點。
30. 定窯釉的老化
浮亮釉層脫不勻,釉面可見蠅翅紋。
氣泡兩層下層小,水泡在上魚籽勻。
釉像油漆下干泡,鑒別定窯眼有神。
注解:
表層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脫釉處的亮度差別大不均勻,細看可見到脫釉處像蒼蠅翅膀紋一樣的小塊塊,俗稱蠅翅紋,氣泡上層比下層的大,上層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魚籽大小,下層是小干泡。釉面有點像油漆刷過的。有的件幾乎全是干泡。
31.定窯看口看釉
定窯芒口胎白膩,積釉淚痕黃如玉。
注解:
定窯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沒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細膩,有積釉淚痕呈流淌狀、黃如白中微黃的玉色。
32.綠定鑒別
緣定胎色宋白黃,宋時淚滴厚釉長。
釉綠不均南北宋,釉綠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時就有綠釉器,宋代綠釉定瓷胎白中泛黃,綠釉明顯不均有流淌現(xiàn)象,釉厚的地方淚滴較長,厚釉部位釉大泡。
33.真假定窯瓷
假定真定可辨說,真假泡兒差不多。
真定竹刷淚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
真泡亮光難見底,防泡見底光不多。
注解:
高仿得假定窯可辨認,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見泡底,雖然真定釉面無賊光,防定賊光紋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單個的看一個泡的形狀色澤是不一樣的。假的從泡的外層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從器件的外殼也可看出色澤是否有賊光,真的紋飾竹刷,淚滴顯活潑,假的呆板明顯有假相。
34.定瓷年代窯系原因
唐定顯白帶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窯系中各一堆。
定窯瓷中有鎏金,色料銅鐵綠紅黑。
注解:
唐代燒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點,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時燒出,北宋晚期用煤燒過。定窯系是指各有窯的省仿燒的定窯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陽的精品比。曲陽燒的為正宗,對鑲嵌的器件要看銹色及撕開的端面,這樣可以鑒別鑲嵌金屬器是真是假,定窯有鑲嵌的器品。
35、定窯各年代釉層的觀泡
定窯早期白泛青,層上大泡亮如珠。
深層布滿小實泡,大泡齊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魚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層間大小出。
注解:
早期定窯器件白中泛青上層泡大而亮,深層布滿小實泡(干泡)大泡整齊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魚籽,也可說像小螞蟻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層。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36.定窯觀泡簡句
小泡深密魚籽珠,大泡青亮齊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層間大小出。
注解:
同上,只是句子縮短,為方便背誦、記憶。
37.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掛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絞砂形,黑紫以鐵來呈色。
控溫摻鐵比列靈,定窯瓷美變無窮。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綠定、藍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燒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時代,是古瓷器中難得的。用三四十倍的顯微鏡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幾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間也不一樣,但它們釉層下都像松香調(diào)砂一樣的霧沼沼的釉層。這要用定窯的各種特征去鑒別。但黑定紫定都是鐵燒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漿的多少,和含鐵情況有關。
38.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種泡兒一個相,胎色泡亮三種樣。
青白黃干亮分清,甜白顯干定泡亮。
康熙胎黃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樣。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況差不多,但是定窯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窯相比要少,康熙時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黃灰色,而甜白顯白和青色。當然從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數(shù)和內(nèi)容。
哥窯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專家目前多數(shù)認為南宋時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窯,兄建的窯為哥窯,弟建的窯為龍泉窯。
哥窯紫口鐵足、器形多仿青銅器,造型古樸典雅,有尊、瓶、簋、爐、洗等。以供器為多,哥窯是宋五大名窯之一,專家學者對北宋哥窯認為這種類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窯在浙江、烏龜山?!端卧善髡?zhèn)舞b別與價值評估》一書中說:迄今未找到確切的窯址。哥窯瓷器和官窯有些相似。如:都開片,都是金絲鐵線,都是支釘和墊砂兩種燒法,以支釘為主,都是紫口鐵足,都是古樸典雅。南宋產(chǎn)品都是浙江烏龜山一帶燒造。
但是還是有區(qū)別的。如:哥窯看起來有出汗感覺、哥窯器口比官窯厚。
官、哥兩窯在鑒別上是可以區(qū)別的。這要認真、細心是可以鑒別的。如:官窯看起來上揚,而哥窯不是這樣,哥窯厚重,官窯口薄等。這些都是區(qū)別的依據(jù)。這要反復的認識實踐才可以練出眼力,感性經(jīng)驗是需要長期實踐的。
39.官哥瓷區(qū)分
官哥區(qū)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鐵足官哥有,官窯口薄釉豎用。
器形古樸口上揚,胎薄是官確堅重。
哥窯出汗線左旋,胎體不薄確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漬,官窯釉亮哥出汗。
官哥區(qū)別要慎重。
注解:
對官窯哥窯要抓住幾個主要的區(qū)別點。官窯的器形多數(shù)是由青銅器發(fā)展來的,哥窯不是單從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窯兩窯的瓷器都出現(xiàn)紫口、鐵足,也都開片,都是灰胎,這是共性,但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點:
口:官薄、口釉淌、豎向水漬,口上揚;哥口厚、釉厚有橫向水漬。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沒有汗相。
開片:官豎線長、橫線短、線方向不定,橫線根粗稍細;哥豎線長、橫線短、豎線多左旋。
胎:官薄,但堅重;哥厚,沒有官堅密重。
40.哥窯
哥窯窯址沒發(fā)現(xiàn),明顯金絲和鐵線。
魚籽蟹爪百圾碎,胎體厚薄都可見。
粉青月白米黃色,釉面光澤如膚汗。
注解:
哥窯金絲鐵線明顯,泡似小小魚籽、有蟹爪紋、俗稱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黃都有。釉面有膚出汗的感觀。這是哥窯的最大特點,近些年有報道說窯址在浙江省烏龜山。
41.哥窯看泡線型口
小泡密亂不太均,大泡均稱淺層守。
哥窯水漬支釘有,水漬順著口沿走。
細碎紋片魚籽紋,紫口鐵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過汝。
哥窯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紅有。
還要觀察線走向,假的釉子過于厚。
區(qū)別需要多過手,鐵線多向左旋走。
大線多黑上下行,小線橫行短小走。
開片大小粗細清,內(nèi)反線跡小釘鈕。
大線小線分兩色,各條都對別離手。
哥窯小件比較多,杯盤洗瓶確都有。
小泡零亂不太均,大泡均勻淺層守。
注解:
哥窯的器件口上大多數(shù)有水漬,水漬順著口沿走,存在著顯白色的水漬。(水漬:即口沿在高溫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跡。)有細碎紋片、紫口鐵足,有皮膚出汗一樣表層的釉光,這是最明顯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釘燒造,器件厚和重都超過汝窯,胎顯香灰色,多數(shù)鐵線由上而下顯現(xiàn)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跡小的線多橫行的是,短的小線,斷線不長。有支釘是隱現(xiàn)的印跡,有支釘?shù)募灰欢ㄊ氰F足。而墊圈的出鐵足的多、哥窯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窯大多數(shù)一直裹到足底,大線左旋和窯車旋轉(zhuǎn)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關,通過大小線、器件的器口也可區(qū)別官哥窯的器件。
42.哥窯觀泡
哥窯氣泡像官窯,區(qū)別層上把泡瞧。
泡大層淺變化小,均勻不深認哥窯。
注解:
哥窯的釉泡像官窯,不同點是大泡層淺變化小,均勻。
43.哥窯簡句
哥窯像官但層上,小泡均勻少變樣。
注解:
同上篇。
44.官哥互比
豎官橫哥看水漬,官大哥小來觀器。
薄胎厚釉是官窯,相比雙薄哥窯畢。
玉質(zhì)滑潤是官窯,薄釉出汗哥窯遇。
官線短毛不橫穿,金線根粗尖確細。
注解:
官窯的口上水漬豎著淌,哥窯水漬橫向走,胎釉厚是官窯,特別是口上揚而薄,而哥窯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揚,玉質(zhì)滑潤是官窯的特別之處,釉相比哥窯比官薄,但哥釉顯出汗,官窯金線幾乎不穿豎線,金線短,根粗稍細像牛毛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