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境界》本期“名著博覽”欄目推薦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名著《論語》。先秦諸子百家中,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對之后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墩撜Z》則是孔子學術(shù)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論語》的核心思想有三大方面:
一,《論語》繼承了周代“禮制”的政治傳統(tǒng),既內(nèi)涵社會倫理秩序,又彰顯政治法律制度;既葆有內(nèi)在的的禮樂情感,又呈現(xiàn)外在的賞罰懲戒。
二,《論語》的最大創(chuàng)新是“仁”,即從周代禮樂制度深挖出內(nèi)在的人性依據(jù)——仁德,從而為中國秦漢之后兩千多年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德奠定了倫理道德的基石。
三,《論語》傳承了中國自伏羲開創(chuàng)的哲學思維體系,即《易經(jīng)》(包括《易傳》)以及《禮記-中庸》等經(jīng)典中蘊含的中庸公正、葆合大和的哲學觀認識論。這種中華民族特有的中正合和的思維方式,至今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準則。
《論語》不僅體現(xiàn)出孔子禮樂、仁義、中庸等核心思想,還具有多方面的思想學術(shù)成果: 比如孔子“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殺身成仁”的價值觀;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政治觀;孔子“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觀------
綜觀孔子的《論語》,可謂綜合性思想學術(shù)的經(jīng)典名著。今天我們評價《論語》一書,即便反思有些涉及農(nóng)業(yè)帝國秩序的準則法規(guī),隨著時代變遷需要變革圖新,然而《論語》中蘊含某些人類心性道德等人生觀、價值觀,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當今中國處于倫理衰落、道德淪喪的精神困境中,就越發(fā)顯得彌足珍貴。
《論語》,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這個語錄集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再加上《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jīng)”。《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主要內(nèi)容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墩撜Z》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shè)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nèi)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逼鋵崳罢摗庇钟凶氲囊馑?,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論語》,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tài)就是“仁”??鬃哟_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于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叭省笔恰墩撜Z》的思想核心。孔子《論語》一書,除了繼承周禮政體、創(chuàng)新仁德心性、確立中庸思維的核心理論以外,還有多方面的成就:比如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孔子提倡“詩歌文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等教化作用;主張“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時民以時”等舉措---- 因而《論語》一書是儒家在政治倫理、心性道德、哲學思維、教育思想以及美學藝術(shù)等方面的綜合性語錄體總集,隊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鬃邮钱敃r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著作鑒賞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注重記述,算得上一篇結(jié)構(gòu)完整的記敘文,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xiàn)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舍,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叭收咂溲砸沧殹?。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名家評價
西漢劉向《別錄》:“《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section>西漢匡衡:“臣聞六經(jīng),者圣人所以統(tǒng)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兇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審六藝之旨,則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論語》、《孝經(jīng)》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section>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section>東漢王充《論衡·正說篇》:“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東漢趙岐《孟子章句題辭》:“論語者,五經(jīng)之錧鎋,六藝之喉衿也?!?/section>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section>唐代薛放:“論語者,六經(jīng)之精華?!?/section>北宋趙普:“《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古今源流至論》)北宋程顥、程頤:“于語、孟二書,知其要旨所在,可以觀五經(jīng)矣。”北宋邢昺《論語集解序·疏》:“直言曰言,答述曰語,散則言語可通,故此論夫子之語而謂之善言也?!薄耙源藭梢越?jīng)綸世務(wù),故曰綸也;圓轉(zhuǎn)無窮,故曰輪也?!?/section>南宋朱熹:“理會得論語,便是孔子?!?/section>宋末元初何異孫《十一經(jīng)問對》:“《論語》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問,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時人相言者,有臣對君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清代焦循:“五經(jīng)非論語,則無以運行,故為五經(jīng)之錧鎋也”,“衿為交領(lǐng)交衽之通名,此與喉并言,則正以為領(lǐng)人之一身。內(nèi)則轄之以喉,外則鍵之以領(lǐng),謂論語為六藝之總領(lǐng)也?!?/sectio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