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09:16:56 來源: 河南日報
告別單一的地面“車輪”出行方式,從繁華的街道步入地下深處,搭一班飛馳的列車,分秒不差地到達目的地。這,就是如今的地鐵時代。
2013年12月28日,貫穿城市東西方向的鄭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使鄭州成為中原第一個、中部第二個、全國第十八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時代更新,地鐵再啟程。與1號線形成“十字”形骨架、軌道交通的核心線路之一——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簡稱:2號線),明天即將進入到我們的生活。
多年的不懈奮斗,鄭州軌道人把豪情、激情化作“鐵筆”,在大地深處作畫,洞天中描繪出別樣春秋;數(shù)萬名地鐵建設者開拓創(chuàng)新、執(zhí)著奉獻,在“機關”重重的封閉空間里輾轉騰挪,挑戰(zhàn)了無數(shù)個“不可能”,書寫出一個個傳奇。
1、建設一條“荊棘塞途、拔丁抽楔”的精品工程
都知道地鐵工程建設難度大,但究竟有多難?
“要在深達10多米甚至40米的地下挖通一條能跑地鐵的隧道絕非易事,想象不到的難與險,都在建設過程中?!编嵵菔熊壍澜煌ㄓ邢薰荆ê喎Q:軌道公司)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二部經理崔天麟告訴記者,地質條件復雜、建筑密集、施工區(qū)域狹窄……這些都是2號線建設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
2013年底,在距離地面30多米深的紫荊山至東大街區(qū)段(簡稱:紫—東區(qū)間),地鐵人就面臨著一場大考。
位于鄭州中心城區(qū)的紫—東區(qū)間,包括盾構施工、明挖、暗挖、礦山法施工等多種施工技術,工序轉換異常復雜,潛在風險“如影隨形”。
伴隨著工作面的展開,棘手的問題開始“排著隊”找上門來:周圍地質多為粉砂粉土,遇水成泥,見風成渣,在富水條件下極易發(fā)生涌水涌泥事故;地下管網錯綜復雜,受紫荊山路交通影響,施工場地狹小,被戲稱為“螺螄殼里做道場”;盾構區(qū)間明挖段地連墻鋼筋籠高57米、厚1.2米、寬6米,是整個鄭州地鐵目前為止尺寸最大的地連墻鋼筋籠,從鋼筋籠起吊到入槽需要3個多小時……
“這一段施工里隨便挑出一個,不是全線‘最難’就是‘最險’,哪個都是難點,哪條都是紅線!”直到現(xiàn)在,提到2號線建設中最困難的時刻,崔天麟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
那么緊的時間,那么大的難度,那么重的任務,真的能夠如期完成嗎?外界幾乎所有注視的目光里都帶著疑問。
[作者: 編輯:趙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