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果是行為導致的,行為是決策導致的,決策是多因素導致的,比如心理,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從根源上分析一輸再輸?shù)娜?,我發(fā)現(xiàn),這一種人最大的問題是決策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問題,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頑疾。若不從根開始解決問題,他的人生不會有根本性改變。
成年人追求利益是理性的,但追求利益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非理性的決策和行動。前一段時間寫了一篇《陷阱式機會一再重復不得不防》,大意是指:為了看似近在眼前的利益采取賭博行動?!叭绻藗冾A期未來有更大的利益時,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即便前面有較大的風險,人們?nèi)詴€博一試,這一種行為在歷史上一再重復,未來仍將繼續(xù)這一種模式。這一種看似是機會,卻誘導人沖動的模式,筆者認為這是機會式陷阱,當人們看到這一種機會好似觸手可及時,成功在望時,更愿意付出成本去賭博一次。比如馬路邊的套圈獎禮品的生意,比如商場旁邊放著的夾玩具游戲,均是這一種機會式陷阱?!?/p>
世界上有兩種騙子,一種是馬上露餡的騙子,讓當事人沒有幻想的時間都沒有,就被騙了,這一種騙術(shù)是小騙,他們依靠出老千或騙術(shù)獲取別人的東西;另外一種騙子是一種科學騙子,他讓當事人在無意識中認為有機會,最終輸?shù)艟揞~財富,比如超級大賭場就是如此設(shè)計的,他們只擁有微小的優(yōu)勢,依靠超量的博弈必然贏得財富。世界上,所有的彩票機構(gòu)都是科學的騙子,包括看似是官方的博彩機構(gòu)均是如此,他們必將贏取玩家的金錢和時間。
玩一種玩不贏的游戲是沒有意義的娛樂,如果可以通過提升水平來贏取財富,那可是一種科學或技藝,是值得投資的項目,而有些項目是鐵定無法玩贏的,我們不應該去玩。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說:“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里,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边@一個道理非常簡單,相信理性的人都會像查理·芒格一樣去做。事實上呢?不容易做到。為什么理性的人做不到這一點呢?一是他認為如果去那一個地方,雖然有可能會死,但是,若沒有死,就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有些人可能選擇賭一把;二是他不認為那一個地方是死亡之地,反而認為暴富的機會。所以,死人就必然出現(xiàn)了,因為一定有人主動選擇去做這件沒有把握,卻有潛在的無法預測的機會。最終,事實會葬送這一些人的人生或馬上斷送他的生命。
筆者認為,不管過程如何,凡是結(jié)果不好的交易或博弈,均是不值得堅持的,即便在玩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的機會,這一種交易游戲也不值得玩。輸?shù)母怕侍螅A的概率太小。選擇玩這一種游戲是不明智的,得不償失的決策。理性決策者,決策時一定要看平均報酬比,看過程是否容易控制,看結(jié)果是否呈現(xiàn)理想的狀態(tài)。而非理性的決策,決策時,主要看過程是否存在較大的機會,他們認為,只要中間存在機會,努力之后就能把握住這一種機會。兩種決策之假定是不一樣的,理性的決策者應對這兩種決策進行證偽或證明,很明顯,理性決策者是接受事實的。當然,不排除非理性決策者在某一時候贏得巨額財富之可能。
前一段時間看過一本書《稀缺》,作者認為窮人的心智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我不完全認同。我認為,富人也存在智慧稀缺的問題,只是相對好一點點。一個人的心智是否健康影響他的人生過程,若是心智出現(xiàn)病態(tài),造成心智反應遲緩,理解力偏弱,對事實認定存在偏見,對自我判斷出現(xiàn)錯覺,這一種人最容易出現(xiàn)負面心智的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稀缺”狀態(tài)。這一種狀態(tài)不分富人或窮人,不分好人或壞人。我感覺,富人出現(xiàn)心智“稀缺”狀態(tài)的頻率比窮人要少一些,所以,富人在大多數(shù)的決策比窮人更“理性”一些。
輸家的行為模式
輸家行為模式不一定象牛頓定律那樣的精確或是普遍為真,但他們遵循著相似的某種模式在行動。喜歡打麻將的人都知道,輸家總是那些不肯下牌桌的人,而贏家總是見好就收。
1、卡納門(Daniel Kahneman)實驗
心理學家卡納門(Daniel Kahneman)與塔府斯基就曾做過一連串的實驗,發(fā)現(xiàn)在各種基本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受測者會純粹只是因為描述的方法不同,而做出不一樣的決定的。
下面的實驗證明了一個廣為人所接受的說法--輸家總是那些急著翻本的人,而贏家通常比較保守,懂得守住已經(jīng)得手的利潤。
實驗中的受測者要回答以下的兩個問題,并且決定在每個問題中他們要怎么做:
(1)假設(shè)有錢的姑姑過世了,留給你200元。這時,你那好賭的姑父給你以下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得到確定的50元,或是只有25%概率的得到200元。
(2)假設(shè)有錢的姑姑過世了,留給你400元。這時你超速攔下來,警察說你可以選擇馬上繳150元;或是現(xiàn)在不繳納,但是以后有75%的機率繳納200元。
要注意的是,在這兩種情形之中,你其實擁有相同的選擇--鐵定能得到250,有25%機率得到400元、或有75%機率得到200元??墒?,受測者總是在情況2中決定一試運氣,而情況1中選擇得到250元。
看來,大多數(shù)受測者覺得自己處于賺錢的情況下,會采取保守的策略;而當問題敘述方式讓他們覺得自己處于輸錢的情況時,即便他們才剛得到一筆錢,也會想要賭賭運氣的,看看能不能籍此避免損失。
2、吏洛普(Steven Salop)的實驗
一般人的決策模式有某種固定模式;但是這個行為模式不見得是理性的,也不盡然符合自己的目標。吏洛普的實驗中,要求受測者假想--有600人因某種病癥正在接受治療,受測者必須從以下四種結(jié)果中選擇一項:
(A)有200人被救活了。
(B)有1/3的機率600人可被救活、2/3的機率無人幸存。
(C)有400人喪生。
(D)有1/3的機率無人喪生、2/3的機率無人生還。
盡管(A)與(C)是相同的、(B)與(D)是相同,但卻有72%的受測者選擇(A)而不選擇(B),有22%的人受測者選擇(C)而非(D)。
接著吏洛普又描述一場假想的法庭辯論。在辯論中,被告律師宣稱被告無罪,因為他救活了200人;原告律師表示被告有罪,因為他把400人送進了壇墓。
做贏家的選擇
巴菲特說把投資當作一項娛樂來做,但他的生活中顯然并不是只有投資。閑暇時間,除了打高爾夫球、網(wǎng)球以及手球式墻球外,巴菲特最癡迷的愛好還是橋牌,這個愛好在他的生命里已經(jīng)存在了50多年?!皹蚺票入u尾酒會更有趣”,他喜歡這樣說。在世界頂級橋牌教練的指導下,巴菲特的橋牌技術(shù)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對橋牌癡迷到了極點,以至于說出這樣的話:“打橋牌時,我心無旁騖。我總是說如果能在監(jiān)獄里找到三個會打橋牌的獄友,我并不介意坐牢?!睒蚺茖Π头铺貋碚f,不僅是娛樂,他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談到橋牌與股票的關(guān)系時,巴菲特說:“這是鍛煉大腦的最好方式。因為每隔10分鐘,你就要重新審視一下局勢……在股票市場上的決策不是基于市場上的局勢,而是基于你認為你合理的事情上……橋牌就好像是在權(quán)衡贏利或損失的比率。你每時每刻都在做著這種計算……”巴菲特還說:“打橋牌時,你打出的每一張牌,都希望能得到你對家的支持和響應。在生意上,你辦事的方式是,最大限度地使你的部門經(jīng)理和員工都能為公司竭盡全力地去工作?!?/p>
上面這一段話復制于網(wǎng)絡(luò),我是想借此說,巴菲特是一個橋牌高手,但他不會以橋牌為生,因為他最擅長的是證券交易與投資,而不是橋牌。在巴菲特的人生選項里面,應選擇最優(yōu)的,而不是選擇自己的愛好為生,因為他很難在橋牌專業(yè)領(lǐng)域成為世界級大師。
如果你加入撲克賭局,20分鐘還不知道誰是輸家,那么你就是輸家!巴菲特說了許多經(jīng)典的話,在我的記憶中,感覺這一句話是最趣的。我不深究這一句話,而是想說,我們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個評估,如果自己做一項事沒有把握,就不應該去做,因為做了不一定會輸,但很難贏。這樣的游戲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娛樂例外。
我在自己另一書稿《優(yōu)勢策略》中介紹一個思想,沒有優(yōu)勢就難贏,不能贏就不要去做了。這一個思想的大意是說,我們應先評估自己的實力,能否實現(xiàn)理想的結(jié)果,若是我們的實力沒有優(yōu)勢,就不要去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