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儒家文化的揚棄與繼承。傳播儒家文化,不能不因時處變,使儒學的價值觀念能夠融入時代精神之中,服務于當下的實踐,唯此才能清晰儒家文化“安身立命”之所在。例如,儒家強調如何看待社會、看待外部世界,怎樣與人交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養(yǎng)而有敬”,等等,以這些理念觀照當今的現(xiàn)實生活,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需要總結并發(fā)揚光大。相反,儒家文化中存在的那些受歷史局限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認識,諸如附著于君主專制,以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之上的愚忠、愚孝、男權等思想糟粕,則必須辯證、歷史地加以檢討和清除。因此,儒家文化要實現(xiàn)傳播共識,成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精神資源,必須“返本開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
三、推動儒家文化的多樣化傳播
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應結合時代的新特點,結合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無形和有形的傳播方式,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因時制宜、融會貫通,既立足于儒家文化傳統(tǒng),又站在東西文化比較層面,對話交融西方思想,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傳播,使古老思想資源轉化為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寶貴養(yǎng)分。
1.以適應于時代的方式促進儒家文化傳播。闡釋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當然要繼續(xù),但普及儒家文化不能局限于歷史的描述和學術的研究。儒家文化并不只是陳列于博物館的文物陳跡,而應當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以充滿生活氣息的靈動形態(tài),讓人們能夠親近、濡染。比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以影視、動漫卡通等現(xiàn)代形式傳播儒家文化,但以音樂的形式還不多見。實際上,“樂”也是儒家“六藝”之一,最初的儒家六經(jīng)中也有《樂經(jīng)》的存在。孔子十分重視詩教和樂教,他認為一個人的學習,“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就是說,以音樂完成其最后的學習?!抖Y記·樂記》也說:“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币虼?,用音樂表達內心情感和進行外在教化,是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這種傳播方式,也具有較好的傳播效果和感染力,老百姓喜聞樂見。
2.以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方式深化儒家文化傳播。在信息技術普及的當下,加強儒家典籍的整理、研究和出版,推進儒家文本資源的數(shù)字化,在國民教育中加強儒家經(jīng)典的學習,構建現(xiàn)代化的儒家文化傳承體系,是創(chuàng)新儒家文化的“無形”傳播方式。例如,由北京大學牽頭、國內外幾十所高校共同編撰的《儒藏》,是一項關乎儒家文化復興的重大學術工程,堪稱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總匯。再比如,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已有120個國家、地區(qū)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孔子課堂,對儒家文化的學習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題目,儒家思想正跨越國界傳遍全世界。
3.以生活化的方式推進儒家文化的有形傳播。儒家文化不能博物館化、學院化,而應走入大眾日常生活,依靠多樣化的手段,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播,讓儒學走進現(xiàn)實生活,形成一種無處不在的價值指引。例如,可借鑒韓國設立研究儒學的“成均館”和普及儒家倫理的“鄉(xiāng)?!保鴮W院、“六藝館”等場所,學習傳承儒家倫理及各種技藝。近幾年來,深圳首創(chuàng)了《論語》金句公益廣告,在城市公交、地鐵、機場、口岸廣泛發(fā)布,讓世界發(fā)現(xiàn)中華文化之美,還利用“市民文化大講堂”等知名文化品牌活動,傳播普及儒學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應站在時代的高度,在儒家文化傳播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引導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及中華文明的當代價值,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做出應有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