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傳統(tǒng)社會核心價值之一,我們道教素有重視孝道的傳統(tǒng)。
道教認為,人身難得,現(xiàn)既為人,實大幸事,故當珍惜。而人身又來源于父母精血媾成。故孝順父母乃是最大功德。做人要以盡孝道來回報父母。早期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提出:“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
在道教發(fā)展過程中歷代祖師都提倡孝道。正一派以“四不吃”來提倡忠孝節(jié)義思想。凈明派更是以“忠孝”思想而創(chuàng)教,提出“忠孝神仙”之說。
在道教的“初真十戒”中,太上告誡我們:“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jié)君親,推誠萬物?!边@就確定了能遵奉孝道,是一名真正的道教信徒所必須奉行的行為準則。
《太上感應篇》中,太上教誨我們學道人要:“積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其中所指出的為人處事的四個重要方面“忠孝友悌”里,就有“孝”的思想。至于在民間傳播甚廣的《關(guān)圣帝君覺世寶訓》里,則更是明明白白地指出:“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先?!?/p>
張三豐祖師和全真王常月祖師都云:““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未)修,仙道遠矣。”祖師們都認為要想修成仙道,想長生久視,就應該先把人道修好,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否則,距離“仙道”就遙遠了。而所謂“人道”,亦即作為社會中的人所必須遵循的行為、道德規(guī)范,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倫理。此中,首先要做到的無疑就是“孝”,因而道家也就有了“百善孝為先”的教誨。同時力倡歷史上感天地、泣鬼神的“二十四孝”故事,以為世人孝行之楷模。
在道教的教義中,報父母之恩是大修行、大善念、大作為、大功德。同時提出,不孝不足以為人、不足以信道、修道,更不足以功德圓滿、飛霞超升。道教把“孝”列為必報的“四重恩”之一,要求加以日誦、心維而真履實踐之。每日誠心持誦“報恩誥”,可使現(xiàn)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升。同時自己也增長善芽、生發(fā)智慧、道益日隆,德業(yè)漸臻。
在《道藏》中有四部主講“孝道”的經(jīng)典。分別是《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jīng)》、《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jīng)》、《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jīng)》、《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jīng)》。這四部經(jīng)典都非常殊勝,都是天尊教化眾生如何奉行孝道,報恩父母的主要法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