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脾利水法:用于脾虛濕盛之臌脹。藥有:云苓25克、白術(shù)12克、薏苡仁15克、仙人頭30克、大腹皮15克、車前子15克、懷牛膝12克、砂仁6克、白扁豆15克、澤瀉12克、雞內(nèi)金9克、甘草6克 2 益氣消癥法 用于氣虛血瘀之肝脾腫大。
方一:黃芪30克、當(dāng)歸炭12克、炒生地30克、山甲珠30克、生瓦楞30克、天冬12克、水紅花子15克、澤蘭15克、海蛤粉12克、雞內(nèi)金9克、小薊15克、茅根60克、砂仁6克、三七粉2克(沖)、莪術(shù)12克、人參6克。
方二:西洋參6克、沙參15克、太子參15克、鱉甲30克、莪術(shù)12克、茜草12克、旱蓮草15克、炒生地15克、澤瀉15克、炒山藥30克、豬苓45克、白茅根45克、三七1克(沖)、砂仁5克。
方三:太子參30克、白術(shù)12克、云苓30克、瓦楞子30克、馬鞭草15克、莪術(shù)12克、龜板15克、鱉甲6克、水紅花子15克、澤蘭30克、雞內(nèi)金12克、砂仁6克、三七4.5克。
方四:黃芪30克、枳實(shí)12克、白術(shù)12克、莪術(shù)12克、瓦楞子30克、馬鞭草15克、雞內(nèi)金12克、砂仁6克、焦山楂15克。
方五: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2克、云苓30克、桔皮9克、半夏12克、瓦楞子15克、醋莪術(shù)12克、鱉甲6克、焦山楂15克、砂仁6克、三七2克。
方六:黃芪30克、白術(shù)12克、丹參15克、甘草6克、莪術(shù)12克、三七粉1克(沖)、胡黃連6克、生牡蠣15克、烏梅6克。
方七:黨參30克、白術(shù)12克、云苓30克、甘草6克、莪術(shù)12克、雞內(nèi)金12克、炒山藥30克、胡黃連6克。
3 健脾益氣法:用于脾腎陽虛證。
方一:黃芪30克、白術(shù)12克、云苓12克、枸杞子15克、天花粉15克、薏苡仁30克、黃精15克、菟絲子15克、炒山藥15克、砂仁6克。
方二: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2克、云苓12克、枸杞子15克、制首烏15克、薏苡仁30克、黃精15克、菟絲子15克、炒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生姜6克、砂仁6克、柴胡6克。
方三:太子參15克、三七參15克、五味子3克、枸杞子15克、菟絲子15克、冬蟲夏草2克、百合15克、橘紅6克、桑葚子15克、沉香3克、炙甘草6克。
方四:太子參15克、臺參15克、白術(shù)12克、丹參15克、黃連6克、佛手9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生姜6克、砂仁6克、香附12克、紫蘇葉6克。
4 健脾利濕法:用于脾虛濕盛,郁而化熱者。
方一:黃芪30克、白術(shù)12克、陳皮9克、半夏9克、胡黃連9克、丹參15克、金鈴子12克、連翹12克、生甘草3克、敗醬草15克、木瓜12克。
方二:黃芪皮30克、云苓30克、白術(shù)12克、紫蘇葉15克、白豆蔻9克、橘紅9克、生薏苡仁30克、木香6克、澤瀉15克、熟附子15克、炙甘草6克。
方三:黃芪皮45克、附子12克、云苓皮30克、王不留行30克、六路通15克、車前子30克、赤小豆30克、螻蛄30克、砂仁9克。
5 清利法:用于濕熱蘊(yùn)結(jié)證。
方一:茵陳30克、黑梔子6克、大黃6克、仙人頭30克、赤小豆30克、扁豆皮15克、黑豆皮15克、黃芪皮15克、砂仁6克、車前草15克、六路通12克、甘草6克、鮮麥苗30克。
方二:茵陳30克、連翹6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15克、赤小豆30克、甘草6克、黑梔子6克、郁金12克、通草6克、蒼術(shù)15克、龍膽草6克、竹茹12克。
方三:蒼術(shù)15克、薏苡仁30克、川樸12克、陳皮12克、藿香12克、連翹15克、云苓15克、半夏15克、木香6克、白豆蔻9克、紫蘇葉12克、黃連6克。 方四:柴胡15克、白芍9克、炒枳實(shí)12克、黃連9克、龍膽草6克、白豆蔻6克、木香6克、明礬1克、甘草6克、生麥芽15克、佛手9克。
方五:柴胡12克、龍膽草6克、黑梔子6克、荷梗15克、藿香梗9克、佩蘭15克、連翹15克、黃連6克、薏苡仁30克、蒼術(shù)15克、馬齒莧15克、白豆蔻6克、雞內(nèi)金12克、夏枯草15克、土貝母12克、三七粉1.5克(沖)。
方六:黃連9克、黃芩15克、薏苡仁15克、黃豆卷15克、白豆蔻9克、炙甘草6克、陳皮9克、藿香梗9克、佛手9克、雞內(nèi)金9克、郁金15克、丹參15 克、三七粉1.5克(沖)、羚羊角粉1.5克(沖)
6 清解法:用于肝膽郁火證。
方一:柴胡6克、白芍6克、炒枳實(shí)6克、大黃3克、龍膽草3克、明礬1克、青黛3克、雞內(nèi)金6克、甘草3克。
方二:柴胡15克、白芍9克、炒枳實(shí)12克、胡黃連9克、龍膽草3克、雞內(nèi)金12克、佛手9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3克、三七粉1.5克。
方三:柴胡15克、白芍9克、苦參9克、黃連6克、青黛6克、炒枳實(shí)15克、龍膽草6克、白豆蔻6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
7 化瘀消水法:用于瘀血水積證。
方一:水紅花子15克、海蛤粉15克、炒水蛭6克、土元12克、澤蘭15克、薏苡仁6克、莪術(shù)9克、三棱9克、附子9克、砂仁6克、生瓦楞子24克。
方二:胡黃連9克、海蛤粉15克、牡蠣15克、鱉甲30克、夏枯草15克、青黛6克、雞內(nèi)金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元蔞15克、土貝母12克、槐角6克。
方三:大黃6克、三棱9克、莪術(shù)9克、砂仁6克、生瓦楞子24克、夏枯草30克、雞內(nèi)金12克、鱉甲30克、天花粉15克、胡黃連9克、丹皮9克、小薊30克、炒生地30、太子參30克、三七粉1.5克(沖)。
方四:水紅花子15克、生瓦楞子15克、黑梔子6克、龍膽草6克、黃連9克、甘草6克、茵陳15克、田基黃15克、生麥牙15克、白豆蔻6克、莪術(shù)12克、薏苡仁15克。
方五:柴胡15克、莪術(shù)12克、丹參15克、澤蘭30克、雞內(nèi)金9克、郁金15克、黃連6克、大黃6克、薏苡仁30克、甘草6克、三七粉1.5克(沖)。
方六:臺參15克、黃芪30克、云苓12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6克、白茅根30克、瓦楞子15克、雞內(nèi)金9克、莪術(shù)12克、水紅花子15克、砂仁6克。 方七:柴胡15克、白芍9克、炒山藥30克、丹參15克、馬鞭草30克、莪術(shù)12克、瓦楞子30克、炒水蛭6克、雞內(nèi)金9克、大黃6克、砂仁6克。
8 滋陰利水法:用于陰虛兼濕盛者。
方一:云苓15克、豬苓45克、澤瀉15克、滑石15克、阿膠15克、甘草3克、仙人頭30克、白茅根30克、通草6克、砂仁6克、竹葉15克、薏苡仁15克。
方二:豬苓45克、云苓15克、澤瀉15克、滑石15克、阿膠15克、仙人頭30克、白茅根60克、藕節(jié)30克,麥苗為引。
方三:豬苓45克、滑石15克、阿膠15克、云苓15克、澤瀉30克、仙人頭30克、砂仁6克、椒目9克、黃芪皮30克、防己9克。
9 滋陰活血法:用于肝腎虧虛,血瘀腹內(nèi)。藥:太子參15克、枸杞24克、沙參15克、褚實(shí)子15克、澤蘭15克、丹參15克、醋莪術(shù)9克、云苓15克、陳皮9克、砂仁6克、黃連6克、三七粉1.5克(沖)、龍膽草3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
10 滋陰健脾法:用于肝陰不足,脾氣虧虛證。藥:沙參15克、白術(shù)15克、云苓15克、菟絲子15克、天花粉15克、白扁豆15克、褚實(shí)子15克、白茅根60克、砂仁9克、麥冬12克、寸云15克、生麥牙15克、生山楂15克、竹葉15克、薏苡仁15克。
11滋陰清肝法:藥:沙參15克、石斛12克、炒生地30克、旱蓮草15克、夏枯草15克、褚實(shí)子15克、白茅根60克、木瓜12克、炒棗仁15克、青黛6克、黃連6克、甘草6克。
12 沙參15克、麥冬12克、當(dāng)歸9克、炒生地15克、枸杞15克、何首烏15克、褚實(shí)子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佛手9克、砂仁9克。
13 清泄肝膽法:龍膽草12克、青黛6克、黃芩15克、郁金15克、胡黃連9克、寸云15克、天花粉15克、蒼術(shù)15克、竹茹12克、太子參15克、藿香梗12克、甘草6克。
14 利水消脹法:萊菔子15克、燈芯草3克、大腹皮15克、云苓皮15克、冬瓜仁15克、甘草3克、赤小豆30克、澤蘭15克、王不留行15克、砂仁9克、商陸9克、豬苓15克。
聯(lián)系客服